杭州:拓展地下空間 打造「韌性城市」

2020-12-26 杭州網

杭州:拓展地下空間 打造「韌性城市」

發布時間:2020-12-11 14:05:00

在商業空間大幅開發的同時,杭州市政設施也在嘗試地下化。走進德勝路地下綜合管廊,兩側牆面一排排白色小管整齊劃一,煤氣管道、管線各行其道。「十三五」期間,杭州完成了德勝路地下綜合管廊等7個國家試點項目,讓沿線管線住進管廊的,大大減少今後道路的重複開挖,提高沿線管線的安全運營水平。

綜合管廊建設的意義不僅於此。伴隨著管廊的建設,杭州還開展了城東電力上改下工程,不再讓高壓走廊割裂城市,為錢江新城二期開發打下更廣闊的空間基礎。

綜合利用地下空間,杭州有更多探索。近年來,杭州建成全省首個全地埋式汙水處理廠,香積寺隧道等交通工程也陸續完工,杭州市地下空間在綜合化功能利用上迅速提升,在地下空間分類構成上,停車配建佔比已從2016年初的70%以上下降到50%以內。

創新驅動

破除制度藩籬構築立體之城

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離不開政策體系的完善。5年來,杭州相繼頒布實施《杭州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辦法》《杭州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辦法》《杭州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實施辦法》等多個政策,為地下空間的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不乏破除制度藩籬的創新之舉。

為了解決地下空間建設遇到的規劃選址、用地方式、項目審批等實際問題,杭州還出臺了一系列富有創新性、操作性的舉措。「就商業項目建設地下連通通道來說,之前因為沒有政策依據,部分連通道建設因超出商業項目批准用地範圍難以實施。」杭州市建委(市地空辦)負責人說,「但現在我們制定了政策,明確了地下通道的公共屬性,在經過相關部門聯合論證、審批後,可以辦理劃撥供地手續,為企業建設連通道解決了政策障礙。」

此外,在地下綜合管廊入廊費的收取上,杭州打破了「一城一價」的傳統,而是根據不同的地段、管廊的功能來收費,實施「一廊一價」,讓管廊有償使用更合理。在地鐵與商業綜合體的互聯互通下,杭州地鐵集團率先取消了商業綜合體地下連通道接入地鐵站點的接入費,讓商業開發更為積極。

下一個5年,杭州城市能級提升面臨關鍵攻堅,城市建設也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杭州市建委將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推動杭州地下空間系統化、綜合化、規模化建設,實現更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杭建宣 吳佳妮   編輯:高婷婷

相關焦點

  • 杭州拓展地下空間 打造「韌性城市」
    浙江在線12月11日訊 建設「韌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在「十四五」規劃的建議中,首次將「韌性城市」的概念納入國家戰略規劃之中。  如何打造「韌性城市」?地下空間是重要的前沿陣地。拓展地下空間,杭州再一次走在了全國前列,成為浙江「重要窗口」建設的排頭兵。
  • 變「亡羊補牢」為「未雨綢繆」 浙江如何打造「韌性城市」
    杭州上城區始版橋未來社區建設效果圖,通過打造「內生循環」提升社區韌性。杭州上城區始版橋未來社區建設效果圖,通過打造生態空間、配套多功能模塊等提升社區韌性。地震等災害來臨時,這些空間也是應急避難場所。龐大而複雜的規劃,如何落地——分期、動態改造,讓韌性融入每項工作既有共同方向,也有個性化需求,每一個韌性城市建設規劃,看起來都是一項複雜工程。但若風險不久後就到,有沒有快速避災的「訣竅」?複雜規劃,如何快速落地?事實上,國內率先提出打造韌性城市的上海、北京、成都等地,也有各自考量。
  • 格物案例 | 城市地下空間到底如何開發?
    但與已經在地下空間發展近兩百年的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還處於起步階段。「二戰」後日本的經濟迅速發展,人口和城市的大量聚集,引發了城市更新、改造和再開發。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城市地鐵、地下街、共同溝以及90年代掀起的大深度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等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日本模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日本是如何挖掘城市地下商業空間價值的!
  • ...未來城市·杭州路徑」杭州國土空間總規平行論壇明天舉辦
    記者 劉園園 通訊員 楊文龍 潘鵬今日(11月17日)上午,第十五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新技術設備博覽會和2020(第十五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順利拉開帷幕。著眼於提高居民「幸福感」、聚焦於增強城市「免疫力」,本次兩場盛會同期舉辦將就如何緊扣人的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打造「宜居城市」和完善應急體系,推進持續發展,打造「韌性城市」進行系統研討。據了解,本屆大會分別以「補水汙染治理短板,促健康美麗城鄉建設」和「韌性宜居·健康活力」為主題。
  • 兩場盛會同時開幕,「未來城市杭州路徑」杭州國土空間總規平行論壇...
    今日(11月17日)上午,第十五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新技術設備博覽會和2020(第十五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順利拉開帷幕。著眼於提高居民「幸福感」、聚焦於增強城市「免疫力」,本次兩場盛會同期舉辦將就如何緊扣人的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打造「宜居城市」和完善應急體系,推進持續發展,打造「韌性城市」進行系統研討。 據了解,本屆大會分別以「補水汙染治理短板,促健康美麗城鄉建設」和「韌性宜居·健康活力」為主題。
  • 院士大師齊聚杭州 共話韌性宜居城市建設
    的打造和應急體系的完善,推進持續發展,打造「韌性城市」進行了系統研討。劉忻市長為在座與會代表介紹了從運河走來,從南宋文化鼎盛繁榮走來的歷史文化名城——杭州;介紹了新經濟蓬勃發展,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的創新活力之城——杭州;介紹了人文、自然和諧共處,「兩山」理念生動實踐的生態文明之都——杭州。他指出,此次盛會的召開,勢必將為杭州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中華智慧、中華方案。
  • 杭州首個「亞運觀賽空間」啟用 打造人文亞運公共空間
    黃齡億 攝中新網杭州12月12日電(張煜歡 黃齡億)11日,「點亮杭城喜迎亞運」暨「亞運觀賽空間」啟用運行活動在杭州舉行。杭州市西湖區蓮花廣場率先完成杭州首個觀賽空間的布置打造,為周邊居民及外來遊客觀看體育賽事,舉辦文化活動等提供了場地寬廣、設施齊全、交通便捷、豐富多彩的空間場地。活動現場。
  • 適應「不確定」,城市如何有韌性
    面對自然、社會、經濟等衝擊,我們的城市難以像彈簧一樣有張有弛,從容應對壓力,快速恢復原狀。  近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韌性城市」,其目的正是有效應對各種變化和衝擊,減少城市發展中的脆弱性。而此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將韌性城市建設納入總體工作部署。前不久,杭州在謀劃「十四五」發展目標時,同樣提出要以未雨綢繆的布局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不斷增強城市發展韌性。
  • 「十四五」杭州構建「一核九星」城市空間,杭州中環全面開工,杭州...
    李明超認為,以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為契機,「數智杭州」有望在城西科創大走廊打造未來經濟與未來社區、未來城市產城融合的試驗區,為浙江數位化轉型和整體智治,創造更多鮮活的經驗。「一核九星、雙網融合、三江綠楔」 構建新型特大城市空間格局「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杭州,已是一座擁有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且人口增長勢頭明顯。
  • 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國內外實踐與經驗啟示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面臨著人口密集、交通堵塞、能源消耗增大、房價上漲等諸多問題,城市空間需求急劇膨脹與地面空間有限這一矛盾也日益突出,有效地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越來越迫切。綜觀世界發達國家和我國城市建設空間的現狀,向地下要空間、要土地、要資源,已成為現代化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 騰訊發布WeCity未來城市2.0白皮書 ——打造「系統韌性」,兼顧治理...
    騰訊發布WeCity未來城市2.0白皮書 ——打造「系統韌性」,兼顧治理與增長 9 月 10 日,騰訊研究院聯合騰訊雲以及騰訊政務,發布《WeCity未來城市2. 0 白皮書
  • 同濟大學聯合主辦第四屆國際智能地下空間大會
    方平表示,近年來,地下空間的研究與開發利用迎來了黃金髮展時期,智能技術的廣泛運用正日益拓展人們對地下空間建設和管理的認知。希望同濟人在這一領域繼續勇立潮頭、堅持創新,攜手社會大眾創造更加和諧美好的地下空間。
  • 城市未來新空間:向地下40至100米進發
    土地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如今,城市快速發展導致的人口爆增、綠地不足、交通擁擠、土地緊缺等問題,給城市發展帶來了一系列難題。如何開拓城市新空間、向地下40至100米進發?土地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如今,城市快速發展導致的人口爆增、綠地不足、交通擁擠、土地緊缺等問題,給城市發展帶來了一系列難題。如何開拓城市新空間、向地下40至100米進發?
  • BMW卓越城市|諸大建:城市韌性的空間、社區與生態
    這就是對我們今天討論城市新生話題,提出了有意思的話題。我下面重點給大家講三個問題。一個叫做空間韌性,一個叫做社會韌性,一個叫做生態韌性。第一,我討論一下空間韌性。空間韌性要回答什麼問題呢?就是城市發展到底是小城市好,還是大城市好。對城市發展模式,過去幾年,思路本來是逐漸清楚的。
  • 塑造韌性城市 提升城市自愈能力
    文/王克劍 「十四五」規劃首次提出「建設韌性城市」。「韌性城市」不是個新詞,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城市總體規劃中,均有涉及「韌性城市」的表述。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不少城市也開始積極加入到「韌性城市」建設中來。
  • 綠色地下空間_2020年綠色地下空間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姑蘇城外,太湖湖畔一座綠色與智慧並存的「地下城」完美亮相這是北京建工匠心打造的蘇州太湖新城地下空間不僅刷新了全國已建成地下空間的單體規模紀錄也是全國首個獲得綠色建築三星標識認證的獨立式地下空間一起走進這座
  • 林潔:助力深圳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先行示範
    楊勝軍說,地下空間是極其寶貴的自然資源,其有序開發利用對深圳至關重要。地下空間立法既要解決現實問題,更要實現改革創新。市政府高度重視此次立法協商會委員、專家的意見,各部門要認真研究吸收採納,為打造地下「隱形城市」貢獻深圳經驗。
  • 論文 | 城市韌性——基於「三度空間下系統的系統」的思考
    最新一期《土木工程學報》(2017年7月)發表關於韌性城市的論文:城市韌性——基於「三度空間下系統的系統」的思考。
  • 城市地質調查與地下空間利用國際培訓班在中地科技園召開 ——聯合國人居署「世界城市運動」討論會順利進行
    城市地質是一個城市的基礎,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2030的關鍵。城市地質與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人類當今面臨的其他問題密切相關。要建立安全、更有韌性的城市,有必要發展新的城市地質技術、制定新的標準,特別是城市開發過程中地下空間的利用。
  • 數一數二·新知 | 像彈簧一樣的「韌性城市」,來了!
    這一年,頻發的自然災害、「黑天鵝」事件、「灰犀牛」事件等,考驗著每一座城市。有的城市像薄脆餅乾,在災害衝擊下碎裂。有的城市卻像彈簧,不僅從容應對壓力,還能快速恢復原狀,走出災害陰影。重新審視城市安全,像彈簧一樣的「韌性城市」,成為各地追求的新目標。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韌性城市」。這將使各地能有效應對各種變化和衝擊,降低城市發展中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