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講了索尼的眼控對焦,今天我們來說說對焦,那麼什麼是對焦呢?
對焦就是通過相機對焦系統改變相機和被拍物體的位置,使被拍物成像清晰的過程就是對焦。其實對焦,是需要在在按下快門前需要準備的操作,也是想要拍攝出照片的必備操作,如果不重視或者說忽視,很可能會導致你的照片不清晰或者糊片,雖然現在的數位相機可以回放瀏覽,可是總會有些景或事又或者人已經一去不返了,無形當中會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
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相機在拍照的時候始終會有方框出現,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對焦框」。對焦框選定區域的稱為對焦點。在對焦的時候,對焦點的部分就會非常清晰,對焦點以外則會不那麼清晰,不僅如此,對焦點的選擇不同,還能影響到整個畫面的曝光,這是因為對焦點會自行測光,對焦點在哪一個區域,就會根據該區域的亮度進行測光,如果說對焦點是在整個畫面中比較亮的區域,那麼照片出來的結果就是亮部區域正常,暗部區域會過於暗,如果說對焦點是在整個畫面中比較暗的區域,那麼照片出來的結果就是暗部區域正常,但亮部區域會更亮甚至過曝,所以為了確保畫面不會亮部區域過曝,暗部區域過暗,一般會將對焦點選在整個畫面的中間亮的部分,以保證亮部和暗部曝光都比較均衡。
對焦點位置的選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同對焦點的選擇,可能造就完全不同的照片效果,表達不同主題的常用手法。
在拍攝人物像是的時候畫面最好以人作為主題,人像拍攝中人物是畫面中最重要的主體,根據被攝人物的近中遠來選擇對焦點,一般特寫需要將對焦點落在在人物的眼睛上,這樣拍攝出來的人物眼神明亮清晰。而近景的話需要將對焦點落在在人物的臉上,這樣拍攝出來的人物臉部神態表情清晰。如果是說再遠點的距離,可以將對焦點落在在人物的身上即可,可將人物的肢體形態表現的更清晰。
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往往因為畫面所包含的內容較多,所以要考慮到曝光,確保畫面整體的曝光均衡,確保亮部曝光不能過曝,暗部也不能太暗。拍攝風光的時候,拍攝的距離相對來說都比較遠,拍到的整個畫面可以說非常清晰的,這種時候需要考慮的是照片的曝光是否均衡,所以對焦點並非一定對準畫面中的主體景物。
在拍攝夜景的時候,對焦點的而最好對準光源的邊緣,明暗交界處,對焦點不要對著光源的中心,這是因為大多數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還是採用對比檢測來進行自動對焦計算,選擇對比度高的明暗邊緣,比選擇光源的中心更容易對焦。
所以熟悉對焦點的使用,能幫助在不同的場合和題材的時候,確保畫面拍攝出來主體景物更加清晰,以及讓主體部分的曝光更加合適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