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焦區域模式:自動、單點、多點、3D,看似複雜,透解之後掌握快。
單反、微單類相機的對焦模式大致有3種,與之相對應又有不同的區域模式,組合起來有10多種之多,不說初學者,就是不少攝影歷史不短的攝影人也未完全搞清楚。作者在《看似很複雜的對焦及其區域模式,其實很簡單!用一種就可以全搞定》一問中,雖然做了比較全面的講解,但不少評論者希望講解得更加詳細,本文就來詳細講解對焦區域模式。
我們看圖一,這是尼康的51點對焦系統。圖中的畫面是我們在取景器中看到的畫面,圖中一個圓角長方形框內分布了51個小方格(如果是153點對焦系統,就有153個小方格),這就代表著51個對焦點,這51個對焦點中的任何一個點所對應的景物都可以用來作為對焦的對象,沒有對焦點的區域是不可以對焦的。從圖一可以看出,對焦區域四周有較大面積的的區域是不可以對焦的。
那麼,我們在執行對焦工作的時候,是否51個對焦點是同時進行對焦呢工作呢?不是的。實際上只有一個點在參與對焦,或者說同一焦平面上的點。對焦實際上是讓某一焦平面的對象在傳感器上對焦形成清晰的圖像。但是只要對焦點在焦平面上,那麼用這個點對焦就會對焦成功。所謂焦平面是指垂直於鏡頭軸線、對焦點所在的平面。我們平常看到的照片清晰的部位之所以不是一個平面,是因為成像有景深,就是焦平面前後有一段距離的圖像的是清晰的。
51點對焦系統,如果設置區域模式為51點,那麼這51點覆蓋的區域內任何一個點最先偵察可對焦對象,那麼就會以這點作為對焦點。如圖二背景是純色的天空,對焦對象就是一隻鳥,隨便哪個點偵察到容易對焦點作為對焦點都是可以的,那麼採用覆蓋面最大的最多對焦點的區域模式是最好的設置,即使鳥快速移動也很容易偵察到對焦點,但是,如果背景上有其它景物,就不宜採用了。如圖三,如果採用51點、甚至是21點區域,就很可能被對焦系統偵察到其它對象的上對焦,如河中的水草,河岸上的植物等,如果是這樣,鳥就是虛焦的。這時採用小區域的9點、甚至是單點AF是比較合適的。
對於51點對焦系統,有單點AF、小區域的9點、中區域的21點,大區域的51點,對於153點對焦系統,有單點AF、小區域的9點、中區域的25點,大區域的153點。那麼單點AF及動態區域應該怎樣選擇呢?
最多點大區域的模式應用的場景並不多,除非是像圖二那樣背景是純色的,畫面中除了主體對象就沒有容易偵察到的對焦點。中區域的對焦區域模式的應用場景也不多,應用最多的是小區域模式和單點AF,因為這兩個區域模式在焦點選擇時更容易遂拍攝者的心願,想要對在哪就對在哪,尤其是單點AF。所以在單次對焦模式下只有單點AF和自動(AUTO)兩種區域模式可供選擇。
對於尼康單反而言,使用單點AF還有一個很方便的地方就是:如果測光模式選擇為點測光,那麼測光點就是對焦點,這就是所謂「點測聯動」。只有你在使用快門優先或者光圈優先模式時,半自動模式就相當於全自動了,拍攝非常快捷方便,尤其是拍攝特寫類照片和動態對象拍攝。
需要提示是,尼康單反單點AF、小區域、中區域是可以在對焦全區域內任意移動的,你可以去試一下,左手按住AF鍵,右手按方向鍵,上、下、左、右都可以移動位置。
至於自動區域模式就更不推薦使用了,因為由相機自動偵察到容易對焦的點,那會是你需要拍攝的主體嗎?很可能主體對象模糊,而其它本應該忽視的對象反而清晰。3D追焦作者試過很多次,感覺不好用。
總結一下,看似區域對焦模式很複雜,什麼自動、單點、多點、3D,其實用得最多的還是單點AF,特寫可以用,風景照也可以用,大區域及其它都是偶爾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