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6日 16:41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王文寧 編輯:潘曉明
王文寧
在區黨校老師的帶領下,第5期中青二班同學們於酷暑時節來到龍州縣開展了現場教學——重走紅軍路。這條紅軍路與其他的不同,其中一節比較艱險,是一條窄而狹長的石道,加上剛下過雨,路滑,大家只有專心致志,心神合一才能把這段路完成,只要開一點小差都有可能摔傷。雖然我算是我們班最胖的女生,但也是第一個完成這趟紅軍路的女學員,挺有成就感的,走過那麼多條紅軍路,這次完成的是最快的。行程結束後,我思考了很多,特別是感恩之情。
感恩組織培養。通過重走紅軍路,讓我生起對革命先烈深深的敬仰和懷念。沒有他們的那麼多次紅軍路和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先不說行軍打仗了,就是在這樣的路上走,都隨時會有喪命危險。但是他們不畏艱險,穿梭來回,為的是什麼?如果心中沒有強烈的為人民的宗旨意識,沒有「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政治定力,沒有「開悟」共產黨人的「心學」,我相信那是一定完成不了也堅持不下去的。感恩組織這幾十年來對我的栽培。重走紅軍路的時候我就想,組織培養一個幹部真的是不容易,要經歷嚴格的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才能讓一個幹部從象牙塔破繭成蝶,不斷成長、成熟,成一名合格的共產黨的好幹部,成為各行各業的行家裡手。今後無論在什麼崗位,在什麼職位上,我都會以完成這次紅軍路的精神和力量為指引,時刻記著自己的使命和我們黨的宗旨,傳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一貫優良作風,艱苦奮鬥、為民服務、任何時候都要守住底線,不能突破防線,向優秀的共產黨員們學習,創新爭先,不辜負組織的培養與期望。
感恩老師厚愛。我們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熟悉一句話「一個好的家庭是一所好的學校,那一個好的老師就是再生父母。」我們班上的組織員莫海發老師是一名老組工幹部,他以身作則,每天勤寫勤練,晨聽夜讀,還時時對我們做提醒,鼓勵我們要實事求是,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跟身邊的同學比,跟過去的自己比,跟自己單位曾經在中青班學習過的前輩比,大家常學常新,互助互學,還鼓勵我們要形成學習互助小組,一起撰寫諮政報告,這些對我而言都是一種關心。莫老師也質疑過,還擔心大家是否會厭煩他的這樣的管理班級的形式,也很謙虛,讓我們對他提意見。我覺得到黨校學習,遇上莫老師在學習上對我們的關心、提醒、鼓勵,真的是很難得的。不管其他人怎麼想,就我個人而言,我很感恩能遇上莫老師,尤其是他勤練筆,勤思考,盡心盡責關心班上每位同學的成長,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帶班上面了,對我而言他的這種投入也是我學習的榜樣,這種影響不單單在學校學習期間,以後在工作中,我也會時常記起,以莫老師為榜樣,專心致志,勤思勤練,常學常新,還要以身作則,給下屬和更年輕人的同事做好榜樣。做永遠比說更具有說服力,看見莫老師就讓我想起一句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然,還有我們班的劉老師、農老師對我們大家也是很關心的,我也很感謝他們對我們的支持。我們到區黨校學習和生活,來到學校很多事不懂的也是得到劉老師的幫助和指引才能實現;在學習研討上也是得到農老師的引導和指導,我們才得以順利地開展,還學會了魚骨法等研討的方法,給我們很多啟發。
感恩同學鼓勵。要是沒有同學間的相互鼓勵和鞭策,沒有隊旗的引領,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我也許也不能以超常規的速度和毅力完成這次比以往走過的紅軍路更艱險的紅軍路。特別是到了我們黨校第五期中青二班參加學習,我更加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身邊學霸、優秀的同學太多了,一個比一個優秀得讓全班同學驚喜不斷、歡聲祝福聲不斷,讓我自己前段時間提前完成全區農業系列職稱改革任務後沾沾自喜的驕傲心裡得到了提醒和警誡。永遠不要高估自己,要記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世上沒有最優秀的人,只有更優秀的人。永遠要向優秀的同志們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學無止境,學到老活到老,永不止步。
拜讀莫海發老師刊登在《當代廣西》上的《悟共產黨人的「心學」之道》,我更加感悟,一個共產黨人,一個共產黨的幹部,為國為民的情懷是最重要的,黨性的修養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提拔與否,那並不是最重要的,內在心得修養,德的提升,才的提高,不斷的追求德位相匹配的精神境界才是最重要的,穩紮穩打走好每一步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作為年輕幹部更要正確對待進退留轉,平常心看待挫折,要爭取做「德才兼備、無私奉獻」的共產黨的幹部,而不是立志做「大官」。其實我個人覺得無論在哪裡、在哪個崗位上,都是可以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做出不平凡的貢獻,關鍵還是要注重提升自身的黨性修養,發揚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幹事熱情。
(作者系第5期中青年培訓二班學員、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人事處副處長、三級調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