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CBA有內卷效應,會有什麼變化?

2020-10-15 六號球衣

近日,突然火起來一個新詞:內卷,其一度霸榜多個社媒的熱搜榜單,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那麼到底什麼是內卷呢?

綜合網絡上的各種解答,發現其實質是指某個範圍的人群參與到某個有限資源的惡性競爭中,例如北京大學在河北只招50個人,假設河北有80萬考生,你必須考到全河北省前50名才有可能被北京大學錄取,這就是典型的內卷效應。

所以,內卷效應更多的是被當做貶義詞的存在,那麼,內卷效應真的只能帶來負面效應嗎?真的沒有一點積極作用嗎?假如CBA發生內卷效應會有什麼變化呢?

許多老球迷都知道,CBA近些年的發展並不順利(姚明整改之後或許好一點,但改革之路仍然很漫長),球員的能力成長更是緩慢,由CBA頂尖球員組成的國家隊更是在國際賽場上難求一勝。許多所謂的CBA頂尖球員多是養尊處優狀態,拿著大合同球技卻停滯不前,很少有像易建聯那麼自律的球員,球技連年長進,擁有者和國際球員扳手腕的硬實力。

但是,內卷效應若發生在CBA情況或許會有些許不同,現在的CBA各支球隊幾乎都有至少兩名外援(八一隊除外,但八一隊已退出CBA),擁有著無限的開火權,得分、籃板、助攻、搶斷等關鍵數據榜單的前十幾乎都被外援壟斷,難見國內球員的蹤影。如果讓國內球員直接與外援競爭,競爭首發地位、出手權、上場時間等,這些因素都關係到個人數據,個人數據又直接影響著球員的薪資(不可否認的是,薪資是最直接、有效的動力源),那麼這樣就間接的促進國內球員必須自我提升,爭取在與外援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否則拿不到大合同(因CBA即將施行工資帽制度,所以一支球隊不會有太多大合同),一支球隊就這麼多人,你不進步只能慢慢被淘汰。

這樣一來,通過內卷效應促成國內球員的成長,提升CBA球員的整體實力,進而帶來更好的比賽觀賞性,吸引更多的球迷看比賽,使聯盟實現跨越式的收入提升,最終收入也會反饋到球員身上,形成了一個良性的閉環。

所以,內卷效應雖然更多的是負面效應,但放到CBA或許帶來的是變革性的改變,詞沒有好壞,只有在什麼地方能發揮什麼作用而已。

相關焦點

  • 內卷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談戀愛會出現的心理效應了解一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內卷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談戀愛會出現的心理效應了解一下 要說最近什麼網絡詞最火,那一定是內卷,今天你被內卷了嗎?也成了一句熱門口頭禪,不管什麼事物統統可以內捲化,比如上學內卷、工作內卷,就連戀愛都可以內卷,戀愛內卷其實是一種很不好的狀態,那麼   原標題:內卷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談戀愛會出現的心理效應了解一下   要說最近什麼網絡詞最火,那一定是內卷,「今天你被內卷了嗎?」
  • 什麼是「劇場效應」?和如今校園內的「內捲化」,有何關係?
    到底什麼才是劇場效應?可能很多人依然不理解什麼叫做「劇場效應」,它和我們的關係又是什麼樣的,和大家簡單的舉一個例子,在一個很大的電影院裡面,大家都是坐著看電影,大家都能夠看到屏幕上面的演繹得電影。「劇場效應」和「內捲化」說到本質,它其實是一樣的,這種現象慢慢的在各大校園裡面層出不窮,而這種現象最終坑害的則是學生,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的事情全部都是大家看樣子去完成,那麼學習的成績只會成為大家追捧的對象。
  • 「內捲化」效應的理解與破解
    「無發展的增長模式」實際上已經隱含了一個基本前提,即資源稟賦是具有稀缺性和有限性的,在傳統的農業社會中,農業產量的增長其實是有極限的,把農業產量比作一塊「蛋糕」的話,那麼傳統農業社會所信奉的就是「人多力量大」——人口增多之後會把「蛋糕」做得無限大。
  • 從基礎司改到綜配司改: 「內捲化」效應紓解
    楊力一、司法體制改革的「內捲化」效應1997年以來,我國不斷深化的司法體制改革取得了許多重要成就。但是,不少改革的措施相對碎片化、相互衝突和彼此不連貫,使得一旦遇到體制壁壘之後,又不得不折返原點,形成了司法體制改革在不同階段的「內捲化」效應。
  • 內卷是什麼梗 網絡詞彙內卷是什麼意思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內卷最新資訊 > 正文 內卷是什麼梗 網絡詞彙內卷是什麼意思
  • 一家公司開始「內卷」的跡象
    內捲化陷阱「內卷」這個詞最近非常火,今年很多企業陷入「內捲化陷阱」,導致付出大量努力,卻增長緩慢。什麼是內卷呢?其實就是一種無畏的過度消耗和惡性競爭。公司裡的內卷,往往體現在加班上,很多人也感同身受。負面情緒形成飛輪效應今年有一部分企業出現問題,是在於內部信心崩潰,形成負面情緒,最終導致了「負向飛輪效應」。比如,疫情一開始,確實業績受到了一些影響,但大部分企業都不至於一遇到點風霜就禁不住,大部分企業總是會想出辦法活下去的。
  • 「內卷」走紅,你的職場有沒有遭遇「內卷」?
    查閱相關資料可以發現,農民工社會交往內捲化,少數民族文學內捲化,校長培訓課程內捲化,基層工作內捲化……似乎各行各業都出現了這種內部毫無意義的競爭現象。知乎上也有人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將其解釋得更加通俗,內卷可以理解為「無法實現質變的無休止的量變」。從學術到大眾的出圈現象近幾個月以來,「內卷」這個詞越來越出圈。
  • 到底什麼是「內卷」,如何應對?
    但,仔細看,你會發現,這種複雜只是一種單調的重複的複雜。只是幾種圖案不斷地各種重複,並沒有什麼創造力和多樣性。所以,內卷最初的意思,指的是在藝術領域沒有創新的複雜化。 那內卷是如何從藝術領域走向社會其它領域的呢?
  • CSE SHANGHAI | 泳界如何應對內捲化效應?
    所謂內捲化,即指一種社會或經濟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簡單來說,蛋糕不夠大盤子不夠分啦!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要如何擴大版圖,抵禦內卷傾向,為泳界同僚帶來更好的經濟效應成為CSE組委會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故此,2021年CSE上海遊泳SPA展板塊升級。五大配套展區,擴大商貿藍圖為展商提供更高效更全能的貿易交流平臺。
  • 什麼叫做「內捲化」
    我寫這篇文章,主要是想告訴大家「內捲化是什麼意思」,然後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什麼是「內捲化」? 其實,這個詞是英文單詞(involution)的翻譯,鑑於我們許多迷之翻譯的水平……所以這個詞這麼晦澀難懂也就不難理解了。
  • 內捲化是什麼意思?會對我們的工作生活有什麼影響?
    從概念看就知道會對我們工作生活產生巨大影響。1、什麼是內捲化?內捲化,簡單一點講就是進入一種」坍縮式循環」模式。這種循環模式,人們在習慣了一種生產方式後,沒有去追求更先進的生產方式,反而轉頭追求內部低水平的精細化、複雜化,最後將自己塌縮在一個內部奇點上。
  • 內捲化是什麼?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史,其實是一場內捲化進程
    如果讓你尋找一個清朝滅亡的終極原因,你會想到什麼?清王朝自身腐敗不堪、列強的相繼入侵、沒有睜開眼睛看世界?這些都可以作為清王朝覆滅的原因,但是縱向看歷史,這個角度也許會有一些不同。
  • 關於教育內卷,老師有話要說:家庭作業太多,不能全怪我
    「我什麼都會,要老師幹什麼?」這句話引起無數網友情感共鳴。繼而各地出新規,嚴禁「學生作業家長批改」。討論的話題也升級為「教育內卷」。「內卷」和「內捲化」,是今年的熱詞。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 「內卷」,「內捲化」是什麼意思
    內卷的意思是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通俗地說,內卷就是內部競爭。內卷(involution)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
  • 抖音電商,從風口到內卷
    你家賣9.9元,我家1元包郵送……二、抖音電商內卷,比你想像的更可怕1. 運營成本比大家預想的高很多目前許多門外漢依然會覺得,在抖音做電商是門檻很低的事情。這真的是十分荒誕的認知。抖音電商是什麼?簡單說就是抖音流量賦能供應鏈的電商行為。
  • 熱詞解讀丨什麼是內卷?
    熱詞解讀丨什麼是內卷?;5、低水平的模仿和複製是典型的內卷;6、限制創造力的內部競爭是制度性的內卷;7、在同一個問題上無休止地挖掘、研究同樣是內卷。
  • 「教育內卷」時代,如果我們的孩子註定普通
    拋開學校和其他培訓機構本身,對於孩子來說,在他們尚不具備對事物做出正確判斷能力之前,家長可以適時引導,前提是會愛孩子、懂得尊重孩子。在不違背孩子意願的情況下,合適的才是正確的,孩子會學習、學會了,才是我們期待看到的畫面。在聽過太多有關教育的大道理後,偶爾聽到不同的聲音,人們的反應也許不同凡響。有關「教育內卷」,儘管很多家長持無奈態度,但我們不可否認它獨有的優勢。
  •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
    內卷是什麼意思梗?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公布後,其中一個詞「內卷」很多朋友表示不認識,不知道「內卷」表示什麼?有什麼含義?為什麼成為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下面小編帶來了網絡用詞內卷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 如果太陽向地球靠近20釐米,會引發蝴蝶效應,讓地球有危機嗎?
    文/仗劍走天涯如果太陽向地球靠近20釐米,會引發蝴蝶效應,讓地球有危機嗎?如果太陽向地球靠近20cm會怎樣呢?傳說中的蝴蝶效應會不會就此產生?而地球的災難會來臨嗎?如果僅僅只是從20cm的角度來看,其實並不算什麼,畢竟20cm能夠做什麼呢?在地球上是非常渺小的,甚至一個小孩的高度都已經不止20cm了。
  • 對自身現狀不滿,但又缺乏改變動力:破局年輕人的內捲化情緒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探討一下內捲化情緒的話題。1、 何為內卷效應?年輕人的內卷情緒來自何方?內捲化效應原本是一個經濟學的名詞,「內捲化」現象最初由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提出。吉爾茨發現,農民在人口壓力下會不斷增加水稻種植的勞動投入,以邊際報酬遞減為代價進行不計效率的生產,勞動趨於內卷,從而形成「沒有發展的增長」。他把這個現象冠名為」內捲化效應「,後來,這個概念又被廣泛應用到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其他學術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