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展旭公司組織黨員及中層幹部40餘人前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尋甸縣柯渡鎮丹桂村紅軍長徵紀念館,開展「重走長徵路,奮戰新時代,樹立新思想,共築中國夢」的紅色教育活動。
時值正午,烈日之下重走長徵路,半小時3公裡的路途,熱浪撲鼻,汗流浹背,才真正感受到當年長徵中的紅軍,前有阻敵,後有追兵,饑寒交迫,沒有必勝的信念,堅強的意志是堅持不到最後的,革命勝利來之不易。
7月仲夏,柯渡鎮丹桂村的長徵紀念館裡桂花盛放,人潮如織。紅軍長徵柯渡紀念館主要包括中央紅軍總部長徵駐地舊址、總參謀部作戰室、毛澤東、周恩來、劉伯承、朱德等同志長徵路居丹桂村的休息室及烈士遺物。紀念館展館內運用多媒體聲光手段,以影片、視頻等方式真實再現當年紅軍長徵史事,並將當年紅軍使用過的馬燈、草鞋等實物陳列布展。一張張珍貴的歷史圖片,一幅幅生動的油畫作品和一份份詳實的文獻資料,將大家帶回那艱苦卓絕、激情洋溢、拋頭顱灑熱血的崢嶸歲月,感受了革命前輩的英勇事跡和他們為革命事業奮不顧身的崇高精神。
在這次重走紅軍路,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活動中,讓我進一步了解了革命的歷史,感受了紅軍艱苦奮鬥、頑強不屈的精神。當面對鮮紅的黨旗,鄭重地舉起右手,莊嚴地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議……」之時,腦海中浮現的全是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感人畫面,此刻我更加堅定了對黨的信念和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參觀紀念館,學習長徵精神,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堅定理想信念,要在學習和工作中自覺踐行革命精神,在思想和行動中自覺貫穿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打造企業文化,強化團隊建設,積極參與雲南交通建設,為雲南跨越式發展做出貢獻。
歷史背景:紅軍長徵柯渡紀念館位於昆明市北面的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丹桂村。
1935年4月28日,中央紅軍長徵進入尋甸縣,4月29日中央軍委根據政治局決定在魯口哨發布了《關於我軍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蘇區的指示》的渡江令。一軍團為左翼攻克嵩明縣城,造成威逼昆明之勢。三軍團為右翼攻克尋甸縣城,活捉並處決了國民黨縣長李金石。4月30日,軍委縱隊進駐柯渡壩子。是日晚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王稼祥等中央領導均在柯渡丹桂村住宿,並對搶渡金沙江作了具體部署。當天毛主席從丹桂村步行到衛生部駐地看望了林伯渠、董必武、謝覺哉、徐特立四老和賀子珍等傷病員,要他們做好渡江準備;周副主席親自找到幹部團前衛連連長肖應棠了解情況,並把搶佔晈平渡的任務交給該連;朱總司令到回輝村清真寺找阿訇談話,宣傳黨和紅軍的政策及政治主張。5月1日紅軍離開柯渡壩子。之後紅軍大部從晈平渡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偉大勝利。
1936年4月4日紅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肖克等同志率領下進入尋甸縣。4月6日,二軍團六師十八團攻克尋甸縣城,活捉並處決了國民黨縣長湯更新。4月7日,二軍團四師駐羅朗,軍團直和五師駐柯渡壩,六師駐甸尾,六軍團駐磨腮、可郎。4月9日晚,因部隊北上受阻,全軍轉移到柯渡壩宿營。同日拂曉,駐在柯渡的二軍團五、六師奉命返回六甲阻擊滇軍,在賈白山與敵激戰一整天,重創滇軍,粉碎了敵人妄圖把我軍圍殲在普渡河以東、功山以南的陰謀。4月10日部隊離開柯渡。之後橫掃滇西從麗江石鼓渡過金沙江,繼續北上。
為紀念紅軍長徵的偉大壯舉,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我省於1977年10月在柯渡鎮丹桂村建立了紅軍長徵柯渡紀念館;1983年1月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4月被定為雲南省近現代史及國情教育基地;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被評為全國紅色旅遊百個經典景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