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最愛君 最愛歷史 收錄於話題#復盤秦漢帝國21個
王政君當皇后大概是上天註定的。
她母親在懷她的時候,曾夢到過一輪圓月進入自己的腹中。在古代,這種異象的出現,往往意味著誕生之人的不平凡。
成年後的王政君先後嫁過兩任丈夫,夫家通通暴斃。
直到她爹王禁聽信了一個江湖術士之言,認為女兒貴不可言,將其送入宮後,王政君自帶「克夫」Buff的命運才由此發生轉變。
01. 抽籤式的寵幸
那一年,第三次嫁人的王政君芳齡十八。
王禁聽聞術士之言後,若有所悟,認為自己的女兒大概只有身為九五之尊的漢宣帝劉詢,也就是那個出生在牢裡大難不死的劉病已才配得上。
於是,他便託人找關係將自己的女兒送入宮中為「家人子」(漢代後宮中無品級的備選女子),供皇上享用。但當時身為皇帝的劉詢已近中年,再加上自己對故皇后許平君的一往情深,王政君等新進宮的「家人子」們都無緣侍奉皇上。
所幸,深宮寂寞的日子很快便過去了。
王政君進宮一年後,太子劉奭最寵愛的司馬良娣突然暴病身亡。由於司馬良娣臨死前說自己是死於後宮姐妹的流言蜚語,因而在司馬氏去世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劉奭都把自己鎖在寢殿內,誰都不見。
漢宣帝一看,這樣不行啊,且不說太子是「國本」,在自己百年之後要繼承大漢江山。就算是個普通人,看到自己的兒子整天悶悶不樂,呆在房間裡不吃不喝不見人,當父母的哪有不擔心的。
既然太子不滿東宮諸妾侍,那換一撥新人,說不定劉奭的心情就會大好。
在漢宣帝劉詢的安排下,太子的養母王皇后(即後來邛成太后)親自領著王政君等到東宮探望太子。
▲漢元帝畫像,這個時候的他還沉浸在愛妃離世的痛苦中無法自拔。
見到自己的母后來了,心情不好的劉奭也不便發作。他十分明白,此刻母后與父皇宮中的家人子駕臨東宮所為何事。說實話,此時的他,還沉淪在司馬良娣去世的哀傷當中,根本就對選宮人沒興趣。不過,既然母后親自駕臨,想要隨意推脫也是不可能的,那還不如乾脆點,直接做出選擇。於是,劉奭隨口說了一句:「就她吧,看著還湊合。」
當時,王政君的座位離太子最近,著裝與他人不同,在家人子中很是出眾。
王皇后以為劉奭喜歡王政君,趕緊命宮人將其梳洗打扮後,送入東宮。
說來也是奇怪,在王政君被送入東宮以前,包括去世的司馬良娣在內,東宮已經有十餘名太子姬妾了,她們中居然沒有一人為劉氏皇族生下一兒半女。而王政君不同,第一次被臨幸,即為漢宣帝留下了一名皇長孫。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王政君誕下一子。漢宣帝頗為高興,親自取名劉驁(驁,千裡馬之意),賜字「太孫」。
母憑子貴,王政君在東宮也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02. 可有可無的皇后
黃龍元年十二月(公元前48年1月),漢宣帝駕崩。太子劉奭登基稱帝,是為漢元帝。
此時,漢元帝膝下僅劉驁一子,故劉太孫順利升格為「皇太子」,入主東宮。太子之母王政君順理成章成了王皇后。
自古皇后這個位置,能坐得舒心的人就不多,王政君也是如此。儘管西漢尊奉所謂的「帝後一體」,但王政君本身對漢元帝而言,就是無奈之下隨便做的一個選擇。如今,她為自己誕下一名皇嗣,倒是為劉氏皇族作了些許貢獻,得了個皇后之位,也不算辱沒了她。因此,自打王政君生下劉驁後,漢元帝就幾乎沒搭理過她,甚至還一度因太子之事想掀了她的後位。
原來,性格謹慎的太子劉驁隨著年齡漸長,緊繃的神經也慢慢鬆弛了。以前在父、祖膝下孜孜以求的模樣發生了轉變,如今的他終日沉湎玩樂,花天酒地。更有甚者,當從小與自己一塊遊學的小叔叔、中山哀王劉竟去世的時候,前往弔唁的太子居然一滴眼淚也沒流。種種跡象,讓漢元帝看在眼裡,痛在心中。
▲不成器的太子劉驁,即未來的漢成帝。 圖源/電視劇照
此時的漢元帝,也早已不是當年獨寵司馬良娣到要「生死相許」的那個痴心少年。在這後宮之中,如今最受寵的當屬兩人——傅氏和馮媛。兩人皆為漢元帝誕下皇子,其中傅氏所生的皇子劉康,聰明伶俐,多才多藝,深受漢元帝寵愛,早早即受封定陶王,常與皇帝「坐則側席,行則同輦」。愛屋及烏,漢元帝特別設立昭儀(僅次於皇后)的品級授予傅氏和馮媛,以提升兩人在後宮中的地位。
劉驁與劉康,兩相比較,立判高低。漢元帝常常想藉故廢掉劉驁,改立劉康為太子。然而,劉驁到底是曾獲漢宣帝認可的繼承江山的人選,漢元帝也不好輕易忤逆先皇的意思,只能繼續讓其在太子之位上呆著,對太子的生母王政君則更加地冷淡了。
漢元帝在位時間不長。在「昭君出塞」後不久,漢元帝病入膏肓,於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崩於長安未央宮。
03. 害怕失權的太后
此時,在皇后位置上提心弔膽過了15年的王政君,已經39歲了。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由皇后升級成太后的她,終於可以擺脫束縛,活出自我了。
也就是從此刻開始,靠著王政君的「裙帶香風」,王氏家族的「五將十侯」即將登場。
▲太后王政君,即將開始數十年的「扶弟魔」生涯。 圖源/電視劇照。
王政君認為,自己之前不得先皇重視,是因為自己家族的底子不夠厚,勢力不夠強。當年深受漢元帝寵愛的昭儀馮媛,是左將軍馮奉世的女兒。為漢元帝生下陽阿公主的衛婕妤,其姑姑為漢宣帝的衛婕妤。就連那個死去多年的司馬良娣,也是太史公司馬遷的曾孫女。而自己呢?父親王禁在自己入宮前,不過是一個秩比三百石的廷尉史(相當於今天的處級幹部),在西漢政壇上默默無聞。怎麼看自己都不是過去那些「情敵」的對手啊。
因此,她必須給予家人足夠的權力和地位,才能撫慰那顆卑微脆弱的心靈。
借著操縱朝政的便利,王太后開始大肆分封自己娘家。大哥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統管朝政。其他兄弟如王譚、王音、王崇、王商、王根等皆封侯,食邑萬戶。
這還不夠,王太后把家裡能封的人都封賞了,封完兄弟,封子侄,甚至連不姓王的同母異父弟苟參,她也想封。以至於朝廷之上,「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諸曹,分據勢職」。這可比漢武帝時期執掌軍權的衛、霍家族厲害多了。
對於這些,新登基的漢成帝劉驁並不是不清楚,只不過這會兒他也無可奈何。一來,掌握大權的這些人不是他舅舅就是他的表兄弟,牽一髮而動全身。二來,王氏家族的「五將十侯」勢道氣焰囂張,漢成帝也沒能耐動他們。
當時,王太后的弟弟、成都侯王商生病,為了方便療養,他伸手向漢成帝要來宮殿避暑,想享受皇帝待遇,絲毫沒把漢成帝放在眼裡。皇帝自然心裡不痛快,拒絕了。結果,王商直接繞過漢成帝,派人鑿穿長安城,引渭水到自家莊園。這不僅壞了長安城的風水,也僭越了該有的規矩。
這還不算什麼,王太后的另一個弟弟、曲陽侯王根更加囂張,直接在自己府邸裡原樣復刻了未央宮白虎殿,享受起帝王般的生活。
漢成帝再能忍,也忍不了這些逾制行為。他決定給這倆舅舅一點顏色瞧瞧。誰知,還沒等漢成帝動手,這倆國舅就自行前往太后宮中認罪,來個惡人先告狀。漢成帝見狀,也不好直接忤逆太后,只得作罷。
可以說,漢成帝的聲色犬馬,不理朝政,一定程度上是被母族強大的外戚政治逼出來的。不讓朕好好當執政,朕寵幸後宮,總行吧。
不好意思,當媽的王政君並不這麼想。她還是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舅舅、老表們的幫襯下,處理好政務的。
何以見得呢?在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倆出現以前,漢成帝喜歡男寵張放,《漢書》說張放平日裡「與上臥起,寵愛殊絕」。皇帝出巡還帶著他,以家人相稱。本來這也沒多大事,漢朝皇帝喜歡男寵是一項「傳統」,漢文帝的鄧通、漢武帝的韓嫣,基本都這樣。只要不影響傳宗接代,問題就不大。但在王政君眼裡,這就是不行。最終,張放被以「莫須有」的罪行流放外地,離開了漢成帝。
王政君並非因為道德倫理的原因看不慣張放的所作所為,而是擔心張放是漢成帝的「枕邊人」,很有可能獲贈後宮中的部分權力。
歷代後宮中的權力爭鬥都是非常慘烈的,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沒有情面可講。而王政君作為在漢元帝朝被冷落了十幾年的皇后,雖然沒有被廢,但等同於「無」的存在,或許也讓這個女人更加害怕權力的得而復失。
不管是被流放的張放,還是後來寵絕後宮的趙合德、趙飛燕姐妹,王政君對他們,心裡多少都會有些不痛快。不為別的,就是權力。
權力這玩意讓王政君又愛又恨。一方面,她必須通過緊握手中的權力來維持自己尊崇的身份。另一方面,她又得緊盯著家裡那幾個兄弟,防止他們有篡位之心。因為從根本上而言,她畢竟是漢室的太后、皇帝的生母。
如果劉氏王朝改姓王了,她能不能當太后那還得兩說呢。因此,即便當時皇上的權力被架空了,她也沒有趁機奪權,而是從旁盡心輔佐,盡力維護大漢江山,不致於使其一朝滅亡。
好在,她的這些兄弟們,雖然飛揚跋扈,權勢燻天,但多少還是給老姐妹幾分薄面,一起輔佐大外甥漢成帝做好勸課農桑、交結鄰邦的工作。
04. 篡位者出現了
老一輩的人能這麼想,年輕的可就不一定了。王氏家族的眾外戚中,還真有這麼一號人物想嘗試捅一下漢室的天,看看會怎樣。
他就是王莽。
▲王莽畫像,這個不老實的侄子準備捅破大漢朝的「天」。
王莽他爹王曼是當朝太后王政君的兄弟,可惜死的早,當年王政君封五候時,他沒趕上。但老姐妹是不可能虧待自家兄弟的,王曼即便一早就死了,也還是被追封為新都哀侯。
由於父親早逝,沒能趕上王家發跡的好日子,王莽在王氏一門中並沒有多顯貴的地位。相反,孤兒寡母無依無靠,過得甚是悽苦。
不過,這並沒有妨礙王莽日後飛黃騰達。這小子年輕時是個聰明孩子,懂得鑽營,啊不,那叫「懂得感恩」,對有心提拔自己的叔伯長輩們謙遜有禮。據說伯父王鳳病重,王莽日夜侍奉,親嘗湯藥,衣不解帶,愣是把自己的堂兄弟們比了下去,以至於王鳳臨終前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這個孝心可嘉的侄子,極力向漢成帝保薦。
王鳳死後,得到保舉的王莽進入朝廷中樞,歷任黃門郎、射聲校尉,繼承了他爹留下來的新都侯爵位。由於他早年一直以謙恭有度、清廉簡樸的面目視人,常常接濟窮人,幫扶百姓,在民間素有賢名,與他那群「敢把自己當皇帝」的叔伯們很不同,因此,即便他姓王,漢成帝對他也很放心。
漢成帝去世前,王莽已經接替諸位叔伯成為西漢王朝新的大司馬大將軍,躋身王氏第二代的實權代表人物。
天有不測風雲。正值壯年的漢成帝在縱慾過度後,突發心臟病駕崩了。身後沒留下一兒半女,皇位也傳到了當年王政君「情敵」之一傅昭儀的孫子,定陶王劉欣的手中。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漢成帝去世後,劉欣即帝位,改元建平,史稱漢哀帝。
漢哀帝登基後,王政君從太后變成了太皇太后,身份更加尊貴了。不過,漢哀帝並不信任王氏家族,見到滿朝姓王的官員,他也有樣學樣,先後尊奉自己的生母丁姬為丁太后,祖母傅昭儀為太皇太后,讓他們與漢成帝的生母王政君、皇后趙飛燕並列。隨後再找機會把王氏外戚集團成員一個個踢出權力中心,王根、王莽等先後被罷職回家。取而代之的是,漢哀帝的母系丁氏家族。漢哀帝舅舅丁明擔任大司馬、驃騎將軍,輔佐朝政。丁太后的叔叔丁望為左將軍,戍衛京師。丁氏一門為大將軍、九卿、侍中者,亦有十餘人。
眼看丁家比王家更牛逼,自己手上的權力被一點點剝奪,大概這世界上沒有人比身為太皇太后的王政君更著急的了。可這也沒轍,現在的皇帝不是她的親孫子,她想掌權,門都沒有。
但王政君身子骨硬朗,硬是熬死了自己的「情敵」傅太皇太后和漢哀帝之母丁太后。而繼承漢成帝皇位的漢哀帝,也是個短命鬼,在位僅7年就駕崩了。
漢哀帝無子,身後只留下一個命運多舛的男寵董賢,以及一個成語故事「斷袖之癖」。
漢室再次陷入「皇帝荒」。
漢哀帝絕嗣,意味著漢元帝留下的三脈中,兩支已斷後。僅漢元帝馮昭儀所生的中山王一系,還有個9歲的小娃娃劉衎[kàn]。皇位毫無疑問地落到了劉衎頭上,是為漢平帝。
漢平帝年紀還小,親政是不行了。奶奶輩的王政君相當清楚,此時正是鹹魚翻身的好機會。為了防止再次大權旁落,她決定先發制人,一邊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召新都侯王莽入宮治喪,輔佐漢平帝;一邊指使朝中大臣彈劾董賢在漢哀帝臥病時不親侍醫藥,逼令董賢自殺。
經過一番布置後,王氏外戚集團重回漢室朝堂,王政君也以太皇太后的身份重新掌控後宮。
只是她不知道,重新返回朝堂的王莽,已經不甘心再給漢室娃娃皇帝打工了。他要改朝換代,讓天下姓王。
05. 王氏再度崛起
此時,王政君已經是年過七旬的老人。
從18歲那年入宮,久居深宮50餘載。雖然在半個多世紀的時光裡,她先後扳倒了與自己分享老公的一眾「情敵」,靠著王家的勢力,坐享權力帶給她的紅利。但一個少女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深宮,未免也太過於悲哀了。特別是,趙飛燕、傅氏等曾經想要分享她的權力的人一個個退出「遊戲」之後,這種高處不勝寒的寂寞就更加明顯了。
對此,重掌大權的王莽又怎會不清楚。為了讓老太太高興,也為了讓自己更方便地掌控漢室朝政,他一方面繼續以謙恭的行事作風拉攏朝臣,讓他們對自己歌功頌德;另一方面,加緊討好自己那老姑媽,他提議王政君放心將權力交託給自己,多出宮走動走動,看看美好的大漢江山。
王莽此議,正中王政君下懷。
畢竟這些年老太后除了在後宮中為了王氏一門的權力忙前忙後,也沒幹過別的事情了。如今年紀大了,再看看身邊有個名聲人人誇、又為自己考慮的大侄子,老人的心裡大概是相當寬慰的。
此後7年間,王政君在大侄子王莽的安排下,過著舒適的半隱退生活。而王莽則利用這段時間,一步步地將朝堂上重要位置的人選換成自己人。繼王莽之後,成都侯王商的兒子王邑、安陽侯王音的兒子王舜相繼入朝擔任大司空、大司徒等職。自此之後,西漢朝堂上,位高權重的「三公」,皆出自王家。
王氏的再度崛起,即將敲響漢室的喪鐘。
與後世諸如曹操、楊堅等實力爆表的王朝終結者一樣,王莽也熱衷於讓前朝皇室擁有自己的血統。為了保障王氏家族權力長盛不衰,王莽謀求與皇家「親上加親」。在太皇太后的默許下,王莽將自己的女兒王嬿送入宮,給漢平帝當皇后,史稱孝平皇后。
送女兒入宮當皇后,並非僅僅為了混亂皇室血統,更重要的一點是,萬一皇帝又駕崩了,自己的女兒就成太后了,那他王莽就是太后的生父。
元始五年(公元5年),漢平帝崩於未央宮,時年14歲。死因存疑。有人說,他是被王莽謀殺的。不過,在漢平帝病重時,王莽卻曾經擺出一副「我願折壽十年換天子平安」的模樣,因此,在漢平帝死後,朝堂之上,還是以王莽為百官之首。
至此,漢元帝三支血脈已徹底絕後。
▲趙飛燕,傳聞漢成帝就是死於她身邊。 圖源/電視劇照
王莽主張立漢宣帝玄孫劉嬰為新皇帝,劉嬰時年兩歲。此舉引發了漢室皇族的集體不滿。漢元帝絕嗣,但漢宣帝除了劉嬰這個玄孫外,還有好幾個曾孫。王莽卻仗著朝中的威望,愣是無視了皇室宗親的意見,立了年僅兩歲的劉嬰。用意已昭然若揭。
此時,王莽已經51歲了,眼見自己那老姑媽還活著,估計他自己也不想等了,決定攛掇群臣向太皇太后上奏摺,希望冊封自己為「攝皇帝」。
久未涉及朝政的王政君這才明白過來,大侄子敢情從一開始就想當皇帝,用盡全力討好自己就是為了早日實現「夢想」。此時朝廷上大家都記住了王莽的好,哪有她老太太說話的份兒?
06. 王政君之死
王政君只得順水推舟,讓王莽做了「攝皇帝」。只不過從此刻開始,王莽那忠孝兩全的好形象,在王政君那裡已經稀碎。
第二年,不滿劉嬰當皇帝的漢宣帝曾孫劉信在東郡太守翟義的扶植下,首先發難。消息傳到長安時,王政君特別開心,逢人便說:「我就知道王莽那小子成不了什麼大氣候,如今漢家宗室人人揭竿而起,王莽的好日子大概到頭了。」
王莽找來一個叫哀章的人弄了兩本小冊子,大致的意思是,漢高祖劉邦覺得漢室江山應該託付給王莽,國家才能太平。
隨後,王莽堂而皇之地改定國號為「新」,自立稱帝。
消息傳入宮中,王政君明白,要對付王莽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唯今之計,只能拿穩手中那方從秦始皇時期就流傳下來的「傳國玉璽」。他王莽想當皇帝,沒這塊印,這皇帝再真也是假的。
王莽也明白這道理,登基第一時間就派自己的堂弟王舜去找老姑媽要玉璽。可憐老太后,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見到王舜,王政君心裡有萬般的不情願。她說:「我漢家老寡婦,旦暮且死,欲與此璽俱葬,終不可得!」
王舜到底還是顧念點親情的,沒有硬奪,而是心平氣和地告訴太后,王莽對玉璽志在必得,您老兩腿一伸,走了,王莽照樣能拿到他想要的,您應該不想身後落得個棄屍荒野的下場吧。
▲今天的西安,曾經的長安城。 圖源/圖蟲創意
王政君一輩子爭來的這點權力,現在要全部讓出去。她始終還是不肯,於是史上誕生了經典的一幕:
她怒擲玉璽於地,憤憤地說:「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
王莽篡位後,到底還念及了一點血緣關係,給王政君上了新的尊號「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同時自作主張把漢元帝的廟宇毀了,給自己的姑媽蓋新宮殿,名曰長壽宮,祈求太后長壽無疆。只是不知道曾身為漢元帝皇后的王政君住進這宮殿中,心情到底有多複雜。
始建國五年(公元13年),歷事五朝、坐尊四朝漢家後位的太皇太后王政君,終以84歲高齡離開人世。東漢史學家班彪曾對其評價:「由孝元後歷漢四世為天下母,饗國六十餘載,群弟世權,更持國柄,五將十侯,卒成新都。」
王政君這一生,活的就是一個字——「權」。大概沒有什麼比權力更讓她安心的了。只是,位高權重,到頭來終是一場空。
她沒有滅西漢,但西漢卻因她而亡。正如王夫之所說:「亡西漢者,元後之罪通於天矣。」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順手點讚、點在看讓我知道您在看~
參考資料:
[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2007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中華書局,2009年
陳其泰:《<漢書·元後傳>:西漢後期政治危機的集中寫照》,《求是學刊》,2018年第6期
張海丹:《王政君新論》,《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3年第2期
吳貝貝:《元城王氏與西漢後期政局研究》,延安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最愛歷史】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 END -
作者丨大唐梁金吾
編輯丨最愛君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這個女人,剋死了一個王朝》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