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所以同一款街機遊戲,在不同地區的叫法可能完全不同。又因為語言障礙,大家對遊戲主角的各種稱呼都是隨性來,據各地習慣差異。就連最沒懸念的街機版三國志(吞食天地2),吃了沒有文化的虧,也有一些叫錯,例如夏侯惇(tun二聲)、許褚(mian三聲,日版口音)、淳于(幹,字體問題)導。沒錯,說的就是在下。
下面具體盤點,八款街機遊戲的名稱和角色叫法差異:
1.《恐龍快打》
正規叫法應是「恐龍新世紀」,但「恐龍快打」流傳更廣,而英文名《Cadillacs and Dinosaurs》直譯應是「凱迪拉克與恐龍」,和遊戲的兩大元素:拉風的加長型跑車,遍地跑的恐龍,倒是相近。遊戲過於火爆,湖北地區有根據年份命名「93快打」,而河南地界簡稱「快三」、「新快三」,福建地段有叫「四人快打」,反正都是突出節奏的一個「快」字。最極端,是用其中最熱角色命名的「黃帽」,以及用其招式的命名「一勞飛」。其他非主流叫法有「恐龍保衛戰」、「恐龍大二代」、「恐龍獵人」、「恐龍島」,各位可按地區對號入座,最不能理解那些帶數字幾代的,那麼恐龍1代是哪個呢?
4個主角:傑克、漢娜、穆斯塔法、邁斯,叫法也有百花齊放,最廣泛應是:白人、女人、黃帽、胖子。傑克其他叫法有老大(確實是男主角)、礦工(人家科學家高富帥的說)、隊長;漢娜還有小妞、妮兒、女的(很淳樸)、妹妹;穆斯塔法有警察(戴個帽子就叫警察……)、工人、戴帽(恩,確實戴了);邁斯有大漢(貌似東北叫的多)、大壯、大塊、紅人、紅胖。人物放招的各種空耳也是不忍直視,例如女人的「二餵媽~」和白人的「哎喲的我的蛋~」。
2.《名將》
美版遊戲名字「Captain Commando」(突擊隊長)就是以其中一個角色的命名(個別地方遊戲稱為上尉密令或美國隊長),其他三人「Mummy Commando」(木乃伊隊長)、「Nija Commando」(忍者隊長)、「Baby Commando」(寶寶隊長)。筆者家鄉,是用兩個熱門角色的命名:「長手鐵皮」。具體,突擊隊長有叫警察、鐵皮、老大、上尉、隊長、機器人、墨鏡;木乃伊隊長有叫木乃伊、長手、刀手、刀客、螳螂、殭屍、瘦子、小偷(賊目鼠眼?)、雙刀;忍者隊長比較統一都叫忍者;寶寶隊長叫奶娃、小孩、三毛(確實是三根)、機器人、嬰兒、娃娃、小胖、奶嘴,叫法實在太多,各位對號入座,不再列舉。當然,最方便,有地方直接數字編號: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3.《龍王戰士》
這款遊戲在我們那邊竟然叫《牛角武士》,可能接幣的默認選擇,玩到牛角的機會最多,大家印象深刻。除了官方叫法「龍王戰士」,通常都叫「龍王」,也是英文名《The King of Dragons》的直譯。5個主角,按照官譯分別是:FIGHTER[戰士]、CLERIC[牧師]、DWARF[矮人]、ELF[精靈]、WIZARD[巫師]。
當然各地的叫法就比較發揮想像力,戰士有叫牛頭人(……)、牛魔王、勇者、牛頭、牛角、刀王、鬥士、角鬥士、大漢、亞漢(動畫片的影響)、國王、僱傭軍;牧師有鐵皮、聖騎(確實是板甲騎)、傳教士、衛士、騎士、白衣、重步、鐵人、鐵甲、鐵錘、榔頭、武士、十字軍、白白;矮人有叫老頭、戰斧、斧子、海盜(維京人可沒這麼矮)、矮子、侏儒(地精???)、紅鬍子(同樣來自動畫);精靈有弓箭手(最大眾稱謂)、羅賓漢(影視劇影響)、弓手、弓兵;巫師有法師、男巫、術士(不召喚個啥嗎)、魔法師、老太婆(……)、魔術師。
最後分享幾個好玩的,依然淳樸二連:「拿刀的、拿弓的、拿錘子的、拿棒子的、拿斧子的」,「綠娃兒、紫娃兒、紅娃兒、白娃兒、矮子娃兒」。另有「黃人、藍人、紅人、白人、矮人」的劃分,果然矮就是天然標識,不用區分。
4.《快打旋風》
《快打旋風》在筆者老家那邊叫「紅人白人胖子」,還有叫「紅白蠻」的,也是一個意思,流淌著土味氣息。另外,早期的街廳把格鬥的「街霸」也翻譯為「快打旋風」,其實快打旋風最早就是街霸的續作,名字定為《街頭霸王』89》,只是中途的項目變更。三個主角:科迪、凱、哈格,叫法一般是:白人、紅人、胖子。當然後來大家熟悉了劇情,也叫哈格為「市長」、「老丈人」(女主傑西卡的爹地),具體還望大家補充。
5.《鐵鉤船長》
鐵鉤船長在我們那邊就叫「鐵鉤」,英文名《Hook》以彼得潘系列的大BOSS命名,所以遊戲也叫「虎克船長」,還有以書籍命名的「小飛俠」。人物叫法同樣花式,除了所有遊戲適用的數字編號,具體還有,老大PETERPAN(彼得潘)叫綠人、小飛俠;老二RUFIO叫公雞頭、紅毛、小刀、雙刀;老三ACE叫企鵝小子、小丑、企鵝、魔術師;老四POCKETS叫娃娃、奶娃(喜歡哇哇哇地叫)、小孩;老五THUNBUTT叫胖子、小胖、放屁蟲、屁孩兒、肥肥、老胖、黃鼠狼(應該是臭鼬吧)
6.《落日騎士》
「落日騎士」也是英文名Sunset Riders的直譯,開場背景就是夕陽落日下的四位騎馬牛仔,直扣主題。但它經常和另一遊戲「西部牛仔」搞混,名字也用後者。兩作都是科樂美出品,玩法也相似,只是西部牛仔換成了卡通版的牛牛。四名主角:老大Steve(一副反派臉)、老二Bily、老三Bob、老四Cormano(穿民族服飾的墨西哥人),這個倒沒有爭議,反正特徵不明,按數字編號稱呼就是……
7.《懲罰者》
同為快節奏的街機遊戲,某些地區,《恐龍快打》叫「快三」,《懲罰者》就叫「快四」。遊戲還被稱作「復仇者」,因為2P的獨眼特徵,也有叫《獨眼龍》的。那時漫威還沒流行起來,街廳的小孩也不知道劇情什麼的,都是一通瞎叫。1P就是超級英雄懲罰者——弗蘭克.卡索,一般就叫老大,AB放保險我們叫「嗨耳朵」,2P是尼克.弗瑞也叫獨眼俠,是神盾局組織的創始人,放保險我們叫「古雅嘛」。
8.《森林保護神》
森林保護神可謂小眾中的小眾,這款自來Taito公司、宣揚環保主題的「可抽打」遊戲,也被叫做「森林保護者」、「森林衛士」,不過正常應該很難有人能叫出名字了。可選人物4個,除了正常的數字編號,也有按顏色的區分「紅人、黃人、藍人、灰人」。
文:大叔
本內容由遊戲客棧、百度貼吧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