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二、六軍團長徵與三軍大會師

2020-12-18 張家界政府網

        1935年11月,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形勢日益嚴峻,為了保存有生力量,任弼時、賀龍等紅二、六軍團領導人開始策劃戰略轉移。

1935年11月4日,以任弼時為書記的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以賀龍為主席的軍委分會,在桑植縣劉家坪龍堰峪召開了聯席會議,亦稱「劉家坪會議」。

劉家坪會議,是一次歷史性的會議。任弼時、賀龍等紅二、六軍團領導人審時度勢,通觀全局,根據紅軍的實際情況,果斷地做出了主動撤離被敵人層層封鎖包圍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的正確決策,為中國革命保存了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

1935年11月上、中旬,在湘鄂川黔省委、軍委分會的領導下,根據地黨政機關及紅二、六軍團所屬部隊,進行了戰略轉移前的各項準備。

為了加強主力部隊,11月3日,分別在劉家坪組建了紅五師,隸屬紅二軍團,5日在金家臺組建了紅十六師,隸屬紅六軍團。在整編部隊的同時,對部分人員進行了妥善安置。通過整頓,精簡了冗員,充實了力量,大大增強部隊的戰鬥力和機動性。

為保證突圍的成功,黨內外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動員。召開了黨的積極分子會議和紅軍大會,統一認識,明確任務,對戰士進行抗日反蔣宣傳教育,進行革命理想前途教育,進行革命紀律教育。賀龍在紅二軍團全體大會上動員說:「現在我們二軍團已經有3個師8個團,六軍團也建立了紅十六師。我們兩個軍團已有1.8萬人。比起剛剛會師的時候,擴大了1倍還多……」

為方便轉移和戰鬥,兩軍團領導人統一要求,精簡行裝,輕裝上陣。同時,開展熱火朝天的軍事訓練。通過練兵活動,大大提高部隊的軍事技術和作戰能力。為了麻痺敵人,部隊曾在劉家坪一帶大量修築防空壕和掩體工事,使敵人誤以為紅軍要固守根據地。

在此期間,省委和軍委分會對紅軍突圍的方向作了認真考慮和反覆研究,選在敵人意料不到的東南方向。為了掩護主力突圍,留下紅十八師3000多人堅守根據地,向西佯攻,儘可能多地牽制敵人兵力,使敵人一時難以摸清紅軍主力向東南突圍的意圖。

湘鄂川黔省委和軍委分會按照劉家坪會議的決定,在做好了行動準備後,開始實施戰略轉移。1935年11月19日,賀龍代表軍委分會下達了突圍命令。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分別在桑植劉家坪乾田壩、瑞塔鋪楓樹塔舉行誓師大會,任弼時、賀龍、關向應、蕭克、王震等領導親臨會場講話,進行動員。傍晚,紅二、六軍團1.8萬人告別湘鄂川黔根據地,告別根據地的人民,踏上了戰略轉移的偉大徵程。蘇區人民數萬人站在大路的兩旁依依不捨地送別親人,送別紅軍,出現了許多動人的畫面,留下了許多難以忘懷的記憶。

紅二、六軍團分兩路向大庸進發。為了迅速突破敵人對澧水和沅水的兩道封鎖線,紅軍日夜兼程急進。

紅二、六軍團撤離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實行戰略大轉移時,為了配合主力部隊的突圍行動,湘鄂川黔軍委分會和省委決定紅六軍團十八師留守根據地,執行鉗制敵人的任務,負責掩護主力部隊的轉移行動和地方組織的秘密工作。紅十八師在短短10來天時間,時東時西,奔襲數百裡,經歷多次激戰,為掩護主力紅軍戰略轉移承受了重大犧牲。

1935年12月15日,紅十八師在桑植陳家河召開誓師大會,緊急動員突破重兵包圍,儘早與主力部隊會合。22日,紅十八師遵照賀龍、任弼時、關向應「你們已完成牽制敵人的任務,應相機甩開敵人與主力會合」的電令,來到酉陽與來鳳交界的興隆坳。得知蔣介石親自電令劉湘一個師的兵力埋伏於酉陽,坐等紅十八師入網的情況後,紅十八師主動避開敵人,繞行酉陽縣城和龍潭鎮,突破國民黨在酉陽埋伏的防線,途經酉陽境內到達南腰界進行短暫的休整。在當地遊擊隊的幫助下,紅十八師於1936年1月7日進入貴州的甘龍口,然後輾轉多地,幾日後在貴州的江口縣城與主力會合。之後,紅二、六軍團召開師以上幹部會議,歡迎紅十八師勝利歸隊,根據紅十八師減員的情況,將剩下的600多人縮編為一個團,歸還六軍團的建制,踏上了長徵的徵途。

……

1936年4月29日,紅二、六軍團開始向中甸(今香格裡拉)開進,翻越了長徵途中第一座海拔4200多米終年積雪的雅哈雪山。4月30日至5月3日,紅二、六軍團先後抵達中甸縣城和南壩一帶,隨即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任弼時報告了全國的政治形勢,關向應總結了部隊自桑植縣劉家坪出發到中甸這一階段的工作。為公開申明紅軍的正確主張,紅二、六軍團還以賀龍主席名義頒發了《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滇康分會布告》,說明了紅軍「扶助番民,解除番民痛苦,興番滅蔣,為番民謀利益之目的」。

中甸休整後,5月5日,紅二、六軍團兵分兩路分別從四川省的得榮縣和鄉城縣北上。1936年5月至7月,紅二、六軍團翻閱的雪山主要有:雅哈雪山、大雪山、小雪山、茨布臘山、扎拉牙卡山、藏巴拉雪山、東隆山、米拉山等。

翻越雪山之後,7月1日,紅二、六軍團齊集甘孜。紅二、六軍團的到來,受到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熱烈歡迎,沿途貼滿了「歡迎橫掃湘鄂川黔滇康的二、六軍團」「歡迎善打運動戰的二、六軍團」等巨幅標語,藏民群眾也夾道歡迎。2日,在甘孜舉行了慶祝兩大主力會師的盛大聯歡會。

此時,中共中央發來賀電:「我們以無限的熱情慶祝你們的勝利的會合,歡迎你們繼續英勇地進軍,北上陝甘與一方面軍配合以至會合。在中國的西北建立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建立抗日救國的統一戰線」「向著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賣國者,開展神聖的民族革命戰爭。」

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紅二、六軍團的到來,增強了反對張國燾錯誤路線的力量,對維護全黨全軍的團結,實現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勝利發揮了重大作用。

1936年7月5日,中革軍委頒布了關於組織紅二方面軍及幹部任職的命令。命令指出:「決以二軍、六軍、三十二軍組織二方面軍,並任命賀龍為總指揮兼二軍軍長,任弼時為政治委員兼二軍政治委員,蕭克為副總指揮,關向應為副政治委員,陳伯鈞為六軍軍長,王震為政治委員」。紅二方面軍的建立,是中國軍史上的重大事件,是黨中央的英明決策。

為了迅速實現三個方面軍的會合,中革軍委於1936年9月14日下達了集中三個方面軍主力,以打擊蔣介石嫡系胡宗南部為主要目的的靜(寧)會(寧)戰役計劃。這一計劃的實施,是消滅胡宗南部,實現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發展西北新局面,以至推動全國抗戰的關鍵。10月9日,紅一、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

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紅二方面軍奮勇苦戰,奪路前進,於10月22日,在甘肅隆德西北的將臺堡(今屬寧夏西吉)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至此,偉大的長徵宣告勝利結束。「紅二方面軍此次遠徵轉戰湘、黔、滇、康、川、甘、青、陝、鄂9省,行程2萬餘裡,大小戰鬥110多次。」

1936年11月,毛澤東在陝西保安會見紅二、四方面軍部分領導同志時,高興地讚揚紅二方面軍在長徵中為中國革命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

長徵的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二方面軍到達陝北以後,在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的直接領導下,各項工作突飛猛進,在政治、軍事和組織上為抗日戰爭作了充分準備。1937年8月25日,紅二方面軍遵照紅軍總部的命令改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二〇師,東渡黃河,奔赴華北抗日前線,開始了民族解放運動的新曆程,譜寫了中國革命歷史的新篇章。

(節選自《紅旗漫捲 張家界歷史記憶》,張家界市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中共張家界市委黨史研究室編著)


相關焦點

  • 專家學者研討「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與長徵」
    【信息與動態】  作者:趙凡  85年前,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從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出髮長徵,轉戰湘、黔、滇、康、川、甘、青、陝、鄂(紅十八師長徵經過該省)9省,行程2萬餘裡,進行大小戰鬥110多次,出色完成紅軍長徵探路、策應和後衛任務,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和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 「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與長徵」學術研討會在張家界舉行
    華聲在線11月1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孫敏堅 寧奎 通訊員 吳義國)今天上午,「忠誠、維護與擔當——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與長徵」學術研討會在張家界市舉行。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會委員歐陽淞,省政協副主席張大方出席。
  • 紅二、紅六軍團長徵中的「神來之筆」
    原標題:紅二、紅六軍團長徵中的「神來之筆」 1935年2月初,蔣介石在以重兵圍攻中央紅軍的同時,又調集湘鄂國民黨軍大批兵力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發起「圍剿」,妄圖把紅二、紅六軍團消滅於大庸、永順、桑植之間的狹小地區。 面對敵人的大軍圍剿,紅二、紅六軍團和根據地人民進行了英勇的鬥爭。
  • 光明日報丨專家學者研討「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與長徵」
    摘要:日前,由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任弼時思想生平研究分會、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中共張家界市委、湖南省中共黨史學會主辦的「忠誠、維護與擔當——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與長徵」學術研討會在張家界舉辦。85年前,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從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出髮長徵,轉戰湘、黔、滇、康、川、甘、青、陝、鄂(紅十八師長徵經過該省)9省,行程2萬餘裡,進行大小戰鬥110多次,出色完成紅軍長徵探路、策應和後衛任務,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和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 軍史回聲: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開始長徵
    、六軍團開始長徵03:52來自戎友之家1935年11月19日,傍晚,紅二、紅六軍團主力1.7萬餘人,在桑植縣的劉家坪和轎子埡地區集結出發,在夜色中離開了湘鄂川黔蘇區,開始了長徵。圖|紅二方面軍到達陝北後部分幹部合影早在1934年7月,黨中央命令任弼時、蕭克、王震等同志率領紅六軍團,作為中央紅軍長徵先遣部隊,從湘贛革命根據地突圍西徵,策應中央紅軍北上。
  • 長徵初期,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團長分別是誰?後有幾人參與了授銜
    紅一軍團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1933年6月整編,取消了紅四軍、紅三軍、紅二十二軍番號,軍團直轄師。在長徵初期,紅一軍團有三個師,分別是第一師、第二師和第十五師。紅二團團長龍振文江西永新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三軍第九師排長、副連長、連長,紅二團副營長、營長等職。1935年春任紅二團團長,同年9月在四川病故。
  • 電視劇《雄關漫道》紅二六軍團長徵便水戰役背後的故事
    電視劇《雄關漫道》真實的記錄了紅二、六軍團長徵的光輝歷程。關於長徵1936年發生在湖南最大的一仗,也是最後一仗——便水戰役,電視劇沒有演播,電視劇中賀老總在烏蒙山區被國民黨追兵圍剿,十分困難時發出了感嘆:「都是便水戰役沒到好!」
  • 任弼時對紅軍長徵的歷史貢獻
    任弼時對紅軍長徵的歷史貢獻任弼時對紅軍長徵的歷史貢獻唐晴雨【內容提要】在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的情況下,面對複雜多變的軍事政治形勢,任弼時不僅率領紅六軍團創造性完成了先遣探路的任務,而且把紅二、六軍團建設成一隻新的戰略力量,完成了牽制敵人、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的任務
  • 《悲壯的紅六軍團西徵始末》 (上)
    一部長徵史,就是一部英雄史。當年長徵路上,無數革命先輩先烈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以大無畏精神,歷經千難萬苦,成功克難突圍、萬裡遠徵,紅六軍團西徵作為成功為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路先遣隊而永載史冊。今天是紅六軍團西徵(中國紅軍長徵的第一步)85周年紀念日 1934年8月7日,紅六軍團9758名將士從江西省遂川縣橫石、新江口出發,離開了湘贛蘇區,開始了英勇的西徵,拉開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的序幕。
  • 紅二、六軍團會師時7位團長,後來怎樣了?犧牲五位一上將一中將
    1934年10月24日,賀龍率領的紅三軍(原紅二軍團)在川貴邊的印江縣南腰界同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勝利會師。會師後,紅三軍又恢復了紅二軍團的番號,由紅二軍團總部統一指揮行動。兩支軍團此時共計7700餘人,下轄7個團,是日後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紅二方面軍的前身。
  • 長徵先遣部隊「紅六軍團」從遂川出發紅色線路
    《紅六軍團:中央紅軍長徵偵察開路的先遣隊》(光明日報一一孫偉)、《中國共產黨永新歷史》2、1934年7月17日,紅六軍團分兵和紅軍學校4分校進入遂川五鬥江、新江、衙前等地整訓。《紅六軍團西徵初期在遂川境內的活動》(吉安軍分區黨史資料)3、1934年7月18日、19日,紅六軍團一部圍攻五鬥江敵炮樓,19日下午離開五鬥江。
  • 【講黨的故事】第二、六軍團會師石樑
    這份電報是紅軍長徵前一個月發出的,意圖在於牽制更多的敵軍,減輕即將轉移的中央紅軍壓力。於是,紅六軍團離開廣西,再入湘境。  9月11日進入湘南城步縣境,17日襲戰通道縣城。19日進入靖縣,於20日到達貴州的錦屏。23日渡過清水江,30日進入黃平的舊州。10月4日進抵甕安的猴場,本擬出敵不意,搶渡烏江,甩開「追剿」的敵軍後再設法與紅三軍取得聯繫。
  • 【歷史:紅軍長徵過楚雄】中央紅軍、紅軍二、六軍團長徵過楚雄
    1935年11月,轉戰於湘鄂黔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第二方面軍),在完成了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任務後,在敵人重兵圍剿下,撤出蘇區,開始長徵。 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徵途中,於1935年5月和1936年4月先後兩次經過楚雄地區八個縣、市,分別從雲南祿勸皎平渡、麗江石鼓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境內,甩掉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
  • 長徵中,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都是誰?1955年授予啥軍銜
    扎西整編時,在突破湘江犧牲較大的紅八軍團被整建製取消,紅3、5、9三個軍團則取消師一級建制,由軍團直接下轄團級單位,紅一軍團則由三個師縮編為兩個師,師長分別由李聚奎、陳光擔任。每個師各下轄三個團,那麼,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分別是誰呢?在日後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吧。
  • 彭老總領導的紅三軍團,後來去哪裡了?長徵之後為何沒有恢復番號
    直到紅軍長徵期間,1935年6月懋功會師,紅一方面軍的番號才得以恢復。同時,將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紅五軍團分別改編為紅一軍、紅三軍、紅九軍團。一九三五年九月,紅一方面軍、紅三軍和軍委縱隊一起改編為紅軍陝甘支隊,分別北上,十月間勝利抵達陝北吳起鎮,與位於陝北的紅十五軍團會師。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紅軍整編,恢復紅一方面軍及紅一軍團番號。
  • 紅軍最早和最後參加長徵的是哪支部隊?六軍團佔江口迎十八師歸建
    紅六軍團看到敵人越打越多,成了消耗戰,估計是舞水渡口沒有被切斷,蕭克和王震一合計,當即決定撤圍,按原定的行軍路線向貴州江口進發。賀龍的紅二軍團以前在黔東建立過根據地(那是叫紅三軍,與六軍團木黃會師後恢復紅二軍團),算起來,紅軍是第二次赴貴州石阡,紅軍第六次赴貴州江口。紅軍第六軍決定從江口縣望城坡進攻江口縣。在此之前,國民黨江口縣政府早早就派人到湖南龍溪口打探紅軍動向。
  • 84年前紅二軍團在公安誕生 造就天下第一軍
    84年前紅二軍團在公安誕生 造就天下第一軍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 > 荊州新聞 正文 來源:荊州日報 時間:2014-08-11 09:07   8月9日,由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史志辦共同主辦的「重走紅色之旅」主題教育活動第五站走進公安縣南平文廟, 30名荊報讀者懷著對革命先輩無比崇敬的心情,共同聆聽紅二軍團曾經在這裡的戰鬥故事。
  • 肖克率領的紅六軍團長徵在寧遠,為什麼圍著陽明山打了個圈?
    1934年長徵,肖克率領紅六軍團9700人,離開湘贛革命根據地,半個月後的8月20日,先鋒部隊就到達新田小源村,並召開了小源會議。21日下午從新田進入寧遠鯉溪的雷玄,住宿在鯉溪、湯家  等村。第二天,從宿營地出發,經楓木山、羅盤井、石梯嶺、侯坪、太平鋪進入雙牌縣境(當時屬零陵)。22日晚,紅六軍團主力也從新田進入寧遠鯉溪,向湘江挺進。
  • 中國工農紅軍有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紅三方面軍去哪裡了?
    1930年6月19日在福建汀州,將紅四軍與紅三軍和紅十二軍合編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總指揮朱德,政治委員毛澤東。同月,留守井岡山的紅五軍、紅八軍、紅十六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總指揮彭德懷,政治委員滕代遠。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踏上長徵之路,作為中央紅軍的主力,當時的紅三軍團一共有17000多人,軍團長當然是彭老總了,下轄有三個師,共計九個團。不得不說,紅三軍團真是將星如雲,師團級將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有六位成開國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