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島內又出了一件咄咄怪事。
一名自美國返臺探親的少年,8月5日入島,併入住彰化縣防疫旅館進行隔離,期間都沒有出現症狀,依臺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現行規定不用採檢。不料,彰化縣衛生局在少年居家檢疫第11天進行採檢,並於8月16日證實為確診案例,成為臺灣無症狀居檢被驗出陽性首例(案485)。
然而,怪事來了,彰化縣衛生局檢出確診個案,不但沒有獲得肯定或鼓勵,卻成為臺「衛福部」政風處調查的對象。
一聽「政風」兩個字,大家恐怕就知道,這個政風處一般是管紀律和操守的,而彰化縣衛生局既沒有收禮也沒有行賄,為什麼要被它調查呢?因為「逆時中」了。陳時中是堅定的不普篩者,理由是臺灣看病太便宜,普篩會讓那些「病奴」有可乘之機。而彰化縣衛生局竟然敢違反指揮中心規定的不採檢無症狀者,還真讓它給揪出一個確診病例,真是狠狠地打了陳時中一個耳光。果然,陳時中下死手要查彰化縣,理由卻是「可能涉嫌圖利」。
陳時中如此鐵腕手法引發外界強烈不滿,尤其醫界的巨大反彈,質疑明明是地方超前部署,結果沒有獎勵反而要被調查,民進黨當局簡直「邏輯太奇怪」。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院前院長詹長權於18日晚上發文表示「看不懂當局為何這麼做?臺灣怎麼了?很難過」;彰化縣醫師公會前理事長蔡明忠19日凌晨也在臉書發文質問,「衛生局究竟犯了什麼滔天大罪、涉及了什麼貪瀆不法?當局政策並非不能被檢討,縣市衛生機關控制、監測疫情的努力也不該被以政風相逼,否則政策將淪為一言堂」。
眾所周知,在傳染病防治中,什麼是最重要的項目?不是口罩,不是手部衛生,也不是隔離病房,更不是關口檢疫或隔離。所有傳染病的防治理論都是想辦法撈出感染者,再匡列接觸者遂行保護,就能有效降低新發病例,這是公認的防治金標準。
但臺灣是怎麼做的呢?臺灣是以居家檢疫管束高危地區回來的旅客代替篩查。管束期滿沒症狀也不篩查,要出現症狀才篩查。沒症狀不篩查,有了症狀再篩查, 這個邏輯真的也沒誰了。但對於陳時中來說,卻十分有意義,因為這樣做才能保證他一直吹噓的島內篩查陽性率很高,最符合成本效益。其實這種做法是臨床已經找到了病人,才做確認,完全失去了公共衛生上的篩查意義,也無法篩查出無症狀病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當局自詡為「防疫模範生」,但近來卻頻頻出現有旅客從臺灣出境後即遭到篩檢確診的案例。根據上海市衛健委19日通報的境外輸入性新冠確診病例,有2人為中國籍,在臺灣探親,8月14日自臺灣出發,當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集中隔離觀察,期間出現症狀。而此前一天,越南新增的6例確診個案中,也有一名45歲男性患者為8月7日自臺灣搭機前往越南。對此,有島內網友在論壇上發文指出,臺灣維持這麼久的本土零確診,卻頻頻爆出出境後確診的案例,讓人忍不住懷疑島內真實的染疫狀況究竟為何,難道有很多人其實在島內就已經是陽性,通通都是未爆彈?真的越來越懷疑當局對疫情的態度了。
現在明白了吧,臺灣所謂的「防疫模範生」,完全是因為不普篩搞出來的,所以當彰化縣衛生局「逆時中」對一個從美國來的少年「違規」篩查,又查出確診,陳時中難怪要用雷霆手段對付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