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汪曉慧 文章來源:經濟觀察報 ID:eeo-com-cn
普思資本創始人王思聰,現在已經不想只看比賽了。註冊成為LPL(英雄聯盟職業聯賽)選手的舉動,再次突破外界對於他多重身份的想像。
更具想像力的是比肩LPL的中國移動端電競賽事KPL(王者榮耀職業聯賽)。2018年僅KPL春季觀賽總量直線突破66億,線下觀賽規模達18000人。
而就在KPL一年一度的盛事「冠軍杯」決賽之夜,容納1萬多人的北京工人體育館座無虛席,共同見證QGhappy戰隊衛冕奪冠。
《王者榮耀》已不僅是一款火遍街頭巷尾的5V5的競技類手遊,其背後龐大完整的職業聯賽體系縱向呈金字塔結構,KPL無疑是規格最高的塔尖,在時間跨度上分春季賽、秋季賽、冠軍杯。而支撐《王者榮耀》賽事中部的次級聯賽,則是介於全職業和半職業之間的選拔通道。包括TGA、QQ系統的QGC、微信系統的WGC以及城市賽在內的四個相互獨立的次級聯賽,每半年都會輸送新隊伍和選手進入KPL。
臺上,QGhappy五名選手擁抱慶祝。臺下,從PC端電子競技職業選手轉型教練的Gemini,幾度仰起頭,激動溢於言表。
伽馬數據預計,2018年中國電競用戶規模將達到4.3億人。作為MO-BA類遊戲(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遊戲),《英雄聯盟》是同類遊戲PC端產品代表。脫胎於PC端的中國電競時代,也正在以《王者榮耀》為代表的移動端相映成趣、打得火熱。
2018年8月18日-9月2日,《王者榮耀》國際版、《英雄聯盟》等6款遊戲還將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的亞運會上演電競表演賽,中國隊7名選手和教練已抵達雅加達,他們均是KPL聯賽現役隊員。
王者舞臺QGhappy第四次奪冠之際,出生於1996年的Gemini已經在電子競技職業化之路上旅行了6年。作為QGhappy戰隊的主教練,Gemini和這支戰隊在2017年獲得KPL三連冠(KPL春季賽、王者冠軍杯、KPL秋季賽)。
「我是比較幸運的。」因酷愛玩遊戲的爸爸,Gemini從小就看遊戲付費視頻,16歲那年啟幕了電競職業生涯。那年,Gemini打了人生第一場職業比賽。參賽遊戲《星際爭霸2》正是爸爸喜歡的遊戲,也是他心目中的電競明星Sky(中文名:李曉峰)最初打的比賽。
作為首次站在世界電競舞臺的中國選手,Sky奪得2005年、2006年世界電子競技大賽(WCG)世界冠軍,成為「中國電競第一人」。
2015年,Gemini在《星際爭霸》比賽中以臨時替補身份一戰成名。同年3月,QG俱樂部成立。10月份,《王者榮耀》內測上線。
2015年也被認為是「移動電競」元年。當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首次提出移動電競、休閒電競和TV電競的概念。早在12年前,電子競技就已被列為體育項目。
2016年是政策大年。當年4月,國家發改委等24部委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帶動轉型升級的行動方案》,提出將電子競技遊戲遊藝賽事列入十大轉型升級消費行動,並鼓勵開展電子競技、遊戲遊藝賽事活動。7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到加快電子競技與其他相關體育健身行業休閒產業。9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將「電子競技「作為增補專業包含在內。
在此之前,更集中於小眾圈層的中國電競遊戲發軔於PC端。2013年LPL開始每年舉辦,如今已成為中國電競領域規模最大的賽事。
8月16日晚,作為國內資深電子競技投資人、IG電子競技俱樂部老闆王思聰,即將註冊成為LPL選手。7年前,王思聰在微博高調宣布進入電子競技領域,收購CCM戰隊,並組建了IG電競俱樂部。
相比王思聰青睞的PC端電競,移動電競時代與職業聯賽KPL的突進更為同步。後者作為頭部賽事,儘管2016年9月才起步,開始階段也並非一呼百應。騰訊互動娛樂移動電競業務部總經理、KPL聯盟主席張易加介紹稱,傳統電競俱樂部並不看好移動電競。第一季的12支戰隊大部分由線上選拔而來。
剛剛結束的冠軍杯中,敗給QGhappy的戰隊eStarPro是第一季KPL的參賽隊伍。KPL聯賽從2017年開始設置升降級體系,成績靠後的淘汰,同時從次級聯賽選拔成績靠前的隊伍進入KPL。QGhappy就是一路打上來的戰隊。
2017年4月,QG俱樂部成立《王者榮耀》分部QGhappy,Gemini受邀加入,轉型教練。
「職業選手做久了有點累。我心裡認為五人團隊應該是什麼樣,想自己帶一個出來,所以就去做了教練。」Gemini說。
一個月前的7月8日,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Gemini還站上了解說席,見證Hero久競的奪冠之戰。Hero久競以4:1戰勝EDG.M,捧起銀龍杯,成為2018年KPL春季賽冠軍。
作為Hero 久競的核心,選手久誠成為總決賽的MVP(貢獻最高選手)。這名出生於1999年的職業選手和所在俱樂部成為KPL歷史上晉升最快隊伍之一,在200多天的時間裡完成了從組建隊伍到奪冠的全過程。
久誠的電競職業之路始於學生時代。彼時的他想成為職業電競選手,去走一條不同於大多數同齡人、並且更為艱難而不確定的道路。
在和久誠爭奪春季賽冠軍的戰隊EDG.M中,選手無痕是在大學時保留學籍開始打職業賽。GK戰隊現役選手、代表中國對出徵雅加達亞運會的老帥,此前還賣過房,他是在直播中被發現進入電競職業……
電競職業的確成為一種新的職業選擇,但用「萬裡挑一」形容也並不為過。以玩家基數龐大的《王者榮耀》為例,KPL聯盟現役選手數量僅為100-150人。相比之下,通過高考獲得求職敲門磚的的職業路徑似乎更為簡單,畢竟全國高考平均錄取率已超70%。
自認為從小到大都很有「主見」的久誠曾告訴父母,保留學籍、踏上電競之路,給他一年時間證明自己。儘管那時他還不知道怎樣成為職業選手,但他卻堅信只要遊戲打得好,就會有人主動找他。
事後回看久誠的出道,頗有宿命的意味。
因為彼時職業選手的「星探」與選拔體系並不完備。包括老帥在內的AG戰隊的很多選手,是由戰隊發起人零度在各平臺直播室發掘出來的。好在成為王者榮耀最高段位「榮耀王者」時,久誠收到了FTG俱樂部投來的橄欖枝並進入試用期。
2017年7月,久誠加入sViper俱樂部青訓營,但後者很快就解散了。彼時的Hero俱樂部正在組建《王者榮耀》戰隊,BA俱樂部也在招募新人。在BA和Hero兩方邀請中,久誠選擇和自己作息更適合的Hero久競,Hero的教練也是吸引他的因素。
之後的故事便是Hero久競一路過關斬將。
AG戰隊發起人、同樣也是久誠呆過僅一個月的sViper俱樂部創辦人零度,也正在經歷多重身份的轉變。
作為《王者榮耀》最早的職業電競選手之一,零度以《王者榮耀》遊戲直播與教學視頻起家,如今他在新浪微博的粉絲超過60萬,企鵝電競的關注者達88萬。而零度的電競故事還包括創建職業戰隊、打比賽、做遊戲主播、解說等等。
1991年出生於成都,2014年從成都理工大學畢業後,零度創業開了兩家公司,分別做電腦設備、軟體維修等業務。2015年8月,零度看到成都超玩會公司的招聘信息,抱著體驗遊戲公司的心態,便加入其中成為一名運營人員。超玩會是一家電競信息平臺,內容包括直播、視頻內容分發、賽事信息等。
2015年10月,《王者榮耀》內測,零度覺得這款遊戲會火,於是開始做《王者榮耀》直播。在此之前,他還做過騰訊另一款遊戲《全民超神》的教學視頻。
2016年初,超玩會俱樂部和AG俱樂部合併組建AG超玩會戰隊。作為第一屆KPL職業聯賽的亞軍隊伍,零度是超玩會戰隊之前的「星探」,他尋找了選手輸出、Vv、蘭息、老帥等。
直到2016年《王者榮耀》移動電競V聯賽中,AG超玩會獲冠軍,拿下獎金2萬元。該聯賽作為KPL的前身,當時一切都還處在萌芽與試水期。
2016年9月,《王者榮耀》職業聯賽正式拉開KPL序幕。12支戰隊競逐,AG超玩會以2:3惜敗AS仙閣。在第一季比賽中出現的兩支戰隊——AG超玩會與戰隊MU在KPL歷史上舉足輕重,儘管後者再沒進入KPL聯賽,但其培育的選手如今依然活躍在賽場上,擁有眾多粉絲。
生態造星2018年KPL春季賽決賽中,Hero久競的對手EDG.M出自老牌俱樂部。事實上,後者並不是KPL聯賽最早的參賽方。
「不是每個分部的生命周期會有《王者榮耀》移動電競那麼好的效益和持久性。經常會出現臨時組一個項目,很快又面臨解散的情況。這對於俱樂部的品牌來說是有一定傷害的。」超競集團俱樂部管理部事業部總經理、EDG電子競技俱樂部運營總經理潘逸斌說。
2015年-2016年,EDG俱樂部快速擴張,建立很多電競分部。俱樂部一直在謹慎觀望尋找適合俱樂部、能夠長期運作值得投入的項目。
伽馬數據(CNG)顯示,2017年全年熱門電競賽事超過500項,而僅一個賽季有超過60億觀看量,並且能保障頭部俱樂部實現盈利的賽事廖若星辰。
騰訊互動娛樂移動電競業務部總經理、KPL聯盟主席張易加說,2016年,他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怎樣舉辦賽事,而是「行業參與者的態度」。「最開始,大部分既有從業人員認為移動電競是偽命題:有機會但不是特別看好。」舉辦賽事的早期,邀請過傳統的電競俱樂部參與,但收效甚微。因而,第一屆的KPL參賽戰隊大部分都來自非傳統電競俱樂部。
EDG最終組建《王者榮耀》分部,關鍵的促成因素有兩方面。潘逸斌解釋道,「第一我們判斷KPL聯盟體系符合持續運作的電競項目。第二,《王者榮耀》在整個市場上火熱。」至今,EDG.M的投入超過千萬元。在俱樂部運營中,包括轉會費用、工資等在內的人員成本佔總成本6成。
2017年3月,騰訊牽頭聯合12支KPL戰隊,成立《王者榮耀》職業電競聯盟。這一系統結合傳統體育與電競的特點,引入英超、NBA等國際領先職業聯賽的聯盟管理體系。
張易加解釋KPL聯盟體系時稱,「我們構建了聯盟和俱樂部利益共同體的關係。」共同體關係表現在制訂收入分享、工資帽、轉會制度、三方經紀模式等制度。和2016年的第一屆職業比賽相比,2017年的KPL進入更規範、高效的時代。
「每天訓練8-12個小時。」Gemini描述,職業選手的生活和上班族並無太大區別,訓練內容包括模擬比賽、復盤、交流等。
俱樂部的訓練基地一般也採取半軍事化管理。QGhappy的訓練基地位於上海浦東創業園內一幢三層樓,包括QG俱樂部《王者榮耀》、《刺激戰場》等職業戰隊。俱樂部的運營體系為數十人團隊,包括微博等平臺等運營。
2017年是KPL體系化的關鍵時期,也是以KPL為代表的中國移動電競的發軔期。傳統PC端電競如《英雄聯盟》職業聯賽(LPL)持續在電競圈火熱,但僅限於電競圈。以KPL為發端,移動電競露出泛娛樂、全民參與的勢頭。
「電競核心的一個要點是『造星』,就像體育也要造星。你可能沒看過世界盃,但你知道梅西,因為這些巨星的話題你會關注體育賽事。電競也一樣,我們希望這個平臺未來成長出超級巨星,在大眾裡有廣泛的認知,能夠代表移動電競新的時代。」張易加說。一開始的目標就是探索將KPL做成大眾化的電競,並基於此做了很多衍生內容和產品。
「以《王者榮耀》KPL整個移動電競的賽事來講,連結更多泛娛樂的內容有天生的優勢,因為《王者榮耀》是全民參與的遊戲,很多大眾明星也是玩家。」在KPL比賽看到朗朗、李榮浩、鹿晗、《愛情公寓》主演等大眾明星參與演出或者進行表演賽,也就不足為奇。
造星的手段多種多樣。張易加總結而言就是:發掘每一個選手背後的故事,用更好的呈現方式展現給觀眾,激發觀眾的共情。
潘逸斌說,俱樂部會借鑑影視明星的「人設」,比如EDG.M曾按照中國象棋,將旗下選手包裝成帥、車、馬、炮等形象,給他們製作單人海報,尋找選手特點,設計成傳播點不斷放大。KPL還曾將選手在比賽中的語音交流製作成《王者炸麥了》《榮耀大話王》等視頻,俱樂部還會製作遊戲視頻、教學視頻等。這些內容,如果官方不投喂,粉絲將無從獲取。新浪微博、各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等都是渠道,俱樂部和KPL會選取話題點進行破圈層傳播。
在多維度的造星運動後,QGhap-py的貓神(CatGod)、XQ的阿泰(AT)等選手和教練已成為電競「明星」,他們的身價達到數百萬甚至千萬。身價的象徵之一是轉會費用。此前據一些媒體報導AG超玩會的選手老帥創造了800萬的轉會費用記錄。EDG .M以近400萬元的價格將無痕收入麾下。每一個賽季結束後,KPL會進入一個選手轉會期。
2018年KPL秋季轉會窗口期已於8月12日開放。剛剛結束的冠軍杯冠軍戰隊QGhappy的中單選手貓神已經確定參與掛牌。作為第四次捧起冠軍獎盃的選手,如果交易成功,貓神的轉會費用被認為可能突破千萬元。8月16日,KPL聯盟公布的掛牌數據顯示,11支超現役戰隊對38名選手進行了掛牌。
同時,《王者榮耀》次級聯賽也在不斷輸送新的職業選手。2017年7月,KPL聯盟舉辦首屆訓練營,各支俱樂部將預備隊員送入訓練營,其中有29個選手被俱樂部籤約,訓練營同時也為聯盟俱樂部培養了20位職業教練。截至8月16日,最新一輪的青訓營,有超過10名選手已經被現役KPL俱樂部相中。
商業價值一切活躍增長的數據都指向電競產業的商業價值。「職業電競開始呈現出獨立產業的價值。」張易加說。據伽馬數據測算,2018年中國電競產業規模預計將超過880億元,其中賽事市場規模10.6億元,佔包括遊戲在內的電競產業比重為1.2%。
伽馬數據報告認為,對比傳統的體育賽事佔比,電競賽事收入佔電競產業比例偏低,依然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隨著頭部電競賽事的影響力已經比肩傳統體育賽事,熱門電競賽事數量不斷增加,預計未來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
潘逸斌將電競產業的核心歸為「粉絲經濟」。
LPL和KPL賽事觀眾規模超過NBA在中國的規模。2017-2018賽季NBA季後賽西部決賽,TNT直播場均觀看人數為830萬。國內直播平臺直播觀看人數達到2000萬。
而2018年KPL春季賽常規賽日均觀賽UV超過3400萬,常規賽賽事內容觀看量達到了46億,較2017年同期增長了100%,是首個賽季的12倍。
對於KPL外部的商業系統而言,KPL聯盟成立的更重要意義在於構建規範化的商務對接系統,也更有益於尋求合作。
2018年KPL春季賽,麥當勞、Vi-vo手機、浦發銀行信用卡登上贊助席。在內容上,2018年KPL參照傳統體育賽事,開始提供公用信號,給版權播出平臺更多特色內容製作的空間。在版權合作方面,鬥魚、虎牙、企鵝電競、騰訊體育是KPL春季賽的版權合作平臺,而VSPN則是KPL的賽事運營方及電視版權獨家運營商。張易加透露,僅KPL內容版權收入達到億元級別。
此外,KPL與NBA展開合作,聯合推出一檔競技體育微綜藝節目。KPL還與運動服裝品牌Under Ar-mour(安德瑪)授權合作,上線「UA x KPL」聯名款T恤。
作為電競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俱樂部也各有變現之路。俱樂部的收入結構大概分為四個板塊:直播約、贊助費、衍生品以及內容售賣。
EDG電子競技俱樂部運營總經理潘逸斌說,EDG.M早已自負盈虧,去年的營收為數千萬元,如今實現盈利。
從李曉峰踏上職業電競開始至今,職業電競選手的收入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王者榮耀》電競選手的收入也在近兩年多翻了數倍。
8月15日,李曉峰向記者回顧他的職業生涯,2005年、2006年他奪得世界電子競技大賽(WCG)世界冠軍時,冠軍獎金兩萬美金,2005年WCG獎金總額40萬美金。今年《Dota2》TI8比賽的獎金總額近2400萬美金。
《王者榮耀》2018年春季賽的獎金總金額達到1200萬元人民幣,是2017年秋季賽的4.3倍。其中,冠軍可得500萬,是KPL史上最高的冠軍獎。亞軍300萬,三四名將各得100萬獎金。剩餘獎金將分給其餘名次隊伍。
零度回憶說,他剛開始打《王者榮耀》城市賽等非職業聯賽時,職業選手的工資在5000元以下。久誠最早進入俱樂部FTG時,試用期工資只有1000多元。KPL剛起步時,職業選手的平均工資不到萬元。而彼時通過直播,零度每個月的收入能達到4-6萬。
兩年多後,《王者榮耀》職業選手的工資翻了數倍,月薪達數萬元。如若加上商業活動等收入,頭部職業選手的收入能突破百萬元。
8月9日,19歲的久誠在新浪微博發消息稱,帶父母去看房子。在春季賽期間,他就許諾要給父母買房。
職業路徑至今,Gemini覺得自己算不上電競明星,Sky李曉峰才是。「李曉峰是在電子競技低谷的時候拿了世界冠軍,從而使得電子競技越來越好,有正能量的發展,我覺得才算是明星。」
久誠也認為自己還能算電競明星。和Gemini一樣,他心目中的明星也是李曉峰。如今,久誠的職業生涯環境與當年的李曉峰相比已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觀。
除了硬體條件差異外,李曉峰作為職業選手,電競作為一種職業在中國並沒有得到普遍認可。他曾遭遇來自家人、周邊人的諸多不理解。
Gemini開始打職業比賽,除了父親支持,其餘家人不支持也不排斥,但隨著他成績越來越好,家人也轉而支持。久誠同樣沒有來自家人的阻力。
2015年,李曉峰退役後創業,成立鈦度科技,做起電競設備。如今,他還是WE戰隊管理者。成立於2005年的We電競俱樂部旗下戰隊包括《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分部。李曉峰還在企鵝電競做起了《刺激戰場》的主播,積累了35萬粉絲。
2016年KPL秋季賽冠軍戰隊AS仙閣的隊長辰鬼,如今也站上了解說席,同時還在企鵝電競上直播。從KPL走出的職業選手,除了轉型做教練、登上解說臺外,很多人依舊活躍在各大直播平臺。
此前,按照聯盟的要求,一個人不能同時作為選手和老闆,零度選擇退到sViper幕後。至今,零度的遊戲直播已有三年,他每天要在企鵝電競直播4-6個小時。
這段時期,也是中國直播平臺野蠻生長、千帆競發到寡頭化的過程,這些直播平臺也成為造就遊戲主播明星的重要力量,產生包括張大仙等在內的人氣主播,動輒直播間有數百萬人同時在線觀看。而遊戲直播也是當下頭部直播平臺,包括虎牙、鬥魚、觸手、企鵝電競等最重要的競逐領域。
除了職業電競選手和教練,KPL還造就了遊戲解說。在久誠和Gemini奪冠的決賽中,主持人英凱的另一重身份是上海戲劇學院播音主持專業即將進入大四的學生。
作為《王者榮耀》重度玩家,英凱喜歡研究戰術、英雄。除了多個賽季是王者段位外,英凱還帶同學們上王者。因此有同學建議他向職業化發展。他自我評估更適合「結合所學專業」。
2016年KPL秋季賽中,當時還在讀大二的英凱,在一場比賽中看到KPL解說Gini賽後採訪選手。搜索了Gini的信息後,英凱發現Gini是他的師姐,於是私信Gini表達了也想成為解說的意願。當時的Gini已經是量子體育VSPN的籤約藝人。
Gini推薦英凱去量子體育VSPN面試。2017年2月,英凱也成功籤約量子體育VSPN。而英凱解說的第一場直播比賽是《王者榮耀》次級聯賽TGA。直到2017年春季賽,他才有機會登上KPL解說臺,後來還被評為2017年KPL最受歡迎新人解說。而此前更多時候,英凱更多是作為賽後採訪主持人以及從事相關內容的配音工作。
在英凱登上KPL解說席時,這個位置上已經有李九、瓶子等前輩。其身後一條藝人經紀產業已若隱若現。李九籤約於大神電競公司,新浪微博粉絲81萬。瓶子作為上海綜皇文化的籤約解說,微博粉絲73萬。大神電競與綜皇文化分別成立於2014年、2016年,業務包括經紀、內容製作。
目前,電競行業頭部的藝人經紀公司有四五家,也不乏大量想成為解說的人。量子體育VSPN藝人經紀業務負責人說,7月量子體育VSPN開始的解說訓練營,計劃招收12人左右,收到簡歷超過300份。
踏上職業解說初期,英凱遲疑過。他想過一個遊戲生命周期結束後該做什麼、會怎麼樣?「電競產業在逐漸興起,這是一個大時代的一個過程。」英凱認為職業技能和積累可以遷移,即使一個遊戲生命周期結束,他依然可以在電競解說道路上發展。
久誠希望能有機會和李曉峰請教電競之路的經驗和心得。
李曉峰說,如果一定要告訴久誠什麼建議,希望他能「好好規劃自己的電競職業生涯,目光放長遠,從十年二十年去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會發現視野和想做的事情完全不同。」而談到自己,李曉峰說他的目標是做好前述三重身份相應的工作。
Gemini則希望兩年以後在QG俱樂部轉型做管理者。
7月份,李曉峰管理的WE戰隊已經通過《王者榮耀》KPL預選賽,位列今年秋季賽14支戰隊,與Hero久競同為西部賽區戰隊。
因為和KPL聯盟同樣有合約在身,零度現在身兼遊戲主播、賽事解說、教學視頻製作人三重身份,主播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對於未來,零度想保持老樣子,「主要是不確定能怎麼改變。」
久誠在微博中說,下個賽季的目標是「再拿一個冠軍」,暫時還沒有不打職業的想法,或許會考慮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