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到了十二月,宜喝熱茶驅寒。
正所謂,歲寒有清歡,擁爐待茶煙。
北方的風雪已至,大雪初霽,天地間留白一片。
此時,閒坐屋內,按北方人的說法是「貓冬」。
按陸遊的寫法,「我與狸奴不出門」。
宅在屋裡,準備煮茶的爐,擺上一個側把壺。
注水,燒沸,投茶,煮茶。
忽而茶香嫋嫋逸出,倒出滾燙的熱茶,待稍涼後飲入。
喝一口,留香在唇齒間。
綿柔細膩的熱茶,溫溫熱熱,尤為暖心。
寒夜客來茶當酒,是特別溫馨的畫面。
談笑間,擺起杯盞,煮上熱茶,圍爐夜話。
哪怕是獨自一人,冬夜裡守著暖爐,喝著熱茶,也特別舒心。
窗外寒風呼嘯,室中則一人,一爐,一閒書。
冬日漫漫,煮上一壺熱騰騰的茶,能夠很好的消磨時光。
不過,提到煮茶喝,在很多茶友的印象裡面。
除了綠茶黃茶不適合煮外,六大茶類的其它茶。
包括紅茶,白茶,烏龍茶,黑茶在內,統統都能煮著喝。
到底這樣的理解,是對還是不對呢?
《2》
紅茶,適合煮著喝嗎?
一般不煮。正兒八經的喝紅茶,不需要煮茶。
紅茶的分類,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
論整體風味看,紅茶的發酵程度偏重,茶湯鮮醇清甜,花果香明顯。
喝茶時,遇到鮮醇風味的優質紅茶,泡茶要比煮茶體驗更佳。
比如,滋味鮮爽的桐木花香小種。
比如,具有「桂圓湯,松煙香」傳統風味特徵的正山煙小種。
比如,喝一泡花香清雅,甜香盈盈的九曲紅梅。
泡茶喝,更能喝到一泡紅茶的清香淡雅,柔順細膩,爽口鮮醇風味。
從國內的喝茶主流看,煮紅茶遠不如泡茶普及。
除非是調味茶,調飲茶當中,才會出現煮紅茶的身影。
新式茶飲裡,常用煮過的紅茶作為茶底。常見有進口的錫蘭紅茶,印度紅茶,臺灣的紅玉紅茶等。
因滋味濃烈,香氣馥鬱,所以它們常被煮茶濃縮後,作為茶底調味。
而港式茶飲裡,檸檬紅茶頗為流行。
用煮過的濃縮紅茶,調上新鮮的檸檬切片,由此碰撞出不一般的滋味。
這些用於調味的紅茶,大多以紅碎茶常見。
煮茶時,滋味浸出快,茶味濃釅。
加入檸檬,牛奶,肉桂粉,芝士等,剛好可以調整風味。
然而,話雖如此,好茶一般不推薦調味,而是清飲為好。
喝紅茶,煮茶並非主流。
好茶,清飲不加料式的衝泡,體驗到的茶味方為珍。
《3》
所有的白茶,都適合煮茶?
當然不是。
煮白茶,適合煮有年份的茶,新白茶不適宜煮。
從白茶本身的特性說起,白茶的加工過程,極盡天然。
不揉捻,不殺青,不焙火。
總之,茶葉內部的天然物質,沒有遭受過多的折騰,能夠更好的保留下一款好茶的原本滋味。
伴隨著儲存時間的增加,白茶內部的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逐漸轉化後,風味日趨溫和。
從而,也就更適合煮著喝。
如果直接煮新白茶,從茶味體驗看,完全適得其反。
新白茶的風味,以清新鮮美,清爽鮮香為主。
泡著喝,茶湯清潤鮮爽,茶香清雅靈動。
而煮茶喝,不僅會破壞新白茶本身的清新風味,香氣滋味上的「鮮美」表現,均打上折扣。
同時,還會讓煮出來的茶湯,滋味偏苦,茶味略澀。
總而之,達不到理想的清甜,順滑,細膩,綿柔湯感。
這一切,還得讓好茶經歷歲月的慢慢歷練後,方能夠呈現。
若想煮出一壺好喝的白茶,必備的條件是。
1.茶葉品質出色,內在的茶味物質豐沛;
2.白茶的儲存時間不低於一年,整體的風味物質發生陳化,更加溫和;
3.煮茶方式要正確,避免長時間煮茶,反覆熬煮。
參照前不久剛在視頻內容裡提及的煮茶方法,煮出一壺甘潤醇美的茶湯,易事一件。
《4》
喝烏龍茶,按功夫茶式的泡法最好。
六大茶類裡的烏龍茶,別稱青茶。
按不同區域的分類,主要可分四大派系。
閩北烏龍: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等)。
閩南烏龍:安溪鐵觀音。
廣東烏龍:鳳凰單叢。
臺灣烏龍:文山包種,東方美人茶。
但不論是哪一種烏龍茶,在喝茶方式方法上,還是選擇「衝泡」的方式為好。
並且,最好是用喝功夫茶的做法,用蓋碗/小壺泡,沸水衝泡,逐次出湯,慢慢品嘗。
一鍋煮的方式喝茶,遠不及用泡功夫茶式的喝法,來得精細與講究。
在每一衝注水,泡茶,品嘗之間,能夠感受不同衝泡次數下,一款好茶的完整風味變化。
喝烏龍茶,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煮茶。
像是輕火型的武夷巖茶,清香型鐵觀音等,它們尤為注重茶香風味的表現。
花香馥鬱,蘭香動人,才是它們的主打賣點。
用於煮茶,反而會破壞它們的清香,茶香層次豐富的特點。
不過,話雖如此,但遇到一款品質出色,耐泡度高的烏龍茶時,同樣可以考慮煮茶。
不過這裡的「煮」,並非直接煮幹茶,而是煮已經泡開的葉底。
用茶夾將蓋碗內的葉底,撥到煮茶壺內,開火加熱。
直至茶湯燒沸,煮出湯色,一壺好茶便成。
對於已經泡過多次,茶味已經被泡淡的烏龍茶而言。
用持續加溫煮茶的方式,還能煮出1-2壺茶湯。
憑此,充分利用每一分的茶味精彩,一次性喝茶喝個盡興。
先泡茶,後煮葉底,不失為冬日飲茶的樂趣!
《5》
煮黑茶,帶有濃鬱的地方特色。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
六大茶類裡的黑茶,包含有茯茶、六堡茶、安化黑茶,青磚,熟普等。
主產區分布在陝西,廣西,湖南,湖北,雲南等地。
黑茶的加工,基礎步驟包括有殺青、揉捻、渥堆、乾燥等特定工藝。
渥堆,是黑茶加工獨有的步驟。
經過渥堆發酵後,能夠加重黑茶的發酵程度,並藉助特定微生物作用,形成黑茶的獨特色香味。
基於黑茶的特點,它在適宜的存茶條件下,可以做到長期儲存與轉化。
在喝茶的方式方法上,煮黑茶,同樣較為常見。
尤其像茯磚、黑磚、青磚茶等,煮茶更能釋放出茶葉的內在滋味。
在邊疆地區,煮黑茶是一種很流行的方式。
比如,藏族地區的朋友們,煮的酥油茶。
先將硬邦邦的磚茶,撬出一小部分後,加入適量清水煮沸。
一直煮至湯色變釅,加入少量食鹽,再加入酥油。
經過混合後,將茶水過濾至壺內備用,隨喝隨取。
比如,煮具有草原特色的傳統奶茶。
同樣將經過緊壓的,具有陳、醇特點的磚茶,撬出部分後。
先將茶湯煮至濃釅,再添入牛奶,加入少量食鹽調味等。
總之,從各地煮茶的方式方法看,煮黑茶頗具地方特色。
除了茯磚,青磚等緊壓過的黑茶外,對六堡茶,熟普等,在大多數的飲用選擇上,同樣以衝泡更常見。
《6》
到了十二月,時間的車輪已經悄然滑過了今年的末端。
日曆本上剩下來的日子,所剩無幾。
最近的天氣,陰天為主。
散漫陰風裡,天涯不可收。
四野裡,一派陰沉蒼茫。
前些日子,剛搭配的一束玫瑰,在素燒花瓶裡逐漸枯萎。
十二月,盼望著第一束寒梅的到來。
換上一枝斜梅入瓶,又能有一段不同的味道。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插梅花,煮熱茶,熱氣騰騰的迎接冬天到來。
煮茶,選對了茶。
便能煮出甘潤順滑的茶味,給陰沉的冬日帶來亮色!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