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鄭板橋寫了一首「穀雨詩」,清新雅致,不輸他的竹子

2020-12-22 90秒文史說

俗話說:「清明前腳走,穀雨後腳至」。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清明斷雪,穀雨斷霜」,作為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

之後便是氣溫加快回升,對穀類農作物的生長很有利。正所謂「穀雨,谷得雨而生也。」雨生百穀,故曰穀雨。

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於桑。」穀雨時節,杜鵑夜啼,牡丹吐蕊,茶葉飄香。

而就在兩三百年前的清朝,「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寫了一首「穀雨詩」,細細讀來,清新雅致,別有韻味,和他畫的竹子相比,氣質上不相上下。

《七言詩》鄭板橋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這些天裡,天氣晴朗而又清爽,既沒有風也沒有雨。鄭板橋家的院子裡,翠綠的竹子長得正歡,一節一節往上冒,高聳直立。

在這樣稍稍有些涼意的天氣裡,有好友來訪那便是再好不過了。可以泡一壺上好的松蘿茶招待貴客。

之後與客人賞賞畫、吟吟詩,興致來了,當下便鋪紙潑墨,畫上一幅畫。先是寥寥幾筆,新葉竹躍然紙上,接著數筆淡墨,用皴法掃出一片隱隱春山。

清明穀雨這段時間,正是品茗的好時節,畫完這畫之後,就坐在這小院裡品品新茶吧,香著呢。

春日,一個友人,一杯新茶,看山看竹,如此,甚好。

而眼下正是水田白鷺飛,山裡釆茶忙的季節。

茶,是南方嘉木,清明前出產的茶稱為「明前茶」,雨前茶就是穀雨茶。穀雨茶與清明茶同為一年之中的佳品。

這自然要得益於氣候溫度了,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使得春茶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滋味鮮活,香氣怡人。

都說「明前茶,貴如金」。雨前茶雖不及明前茶那麼細嫩,但由於這時氣溫高,芽葉生長相對較快,積累的內含物也較豐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更耐泡。

自穀雨起,南方就漸漸進入了雨季。穀雨的雨,沒有了初春的溼寒陰涼,溫和而淅瀝,點滴入土,滋潤了萬物,自然彌足珍貴。老話說得好,「穀雨前後一場雨,勝過秀才中了舉。」「春天裡的泥,秋天裡的米。」

人間四月愛正暖。細雨綿綿,穀雨情深。穀雨,是最一場最美妙的花事,也是我們心頭的一縷暗香,悠遠綿長。

讀者們,關於穀雨,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相關焦點

  • 超凡脫俗的美感,鄭板橋的竹子,為何寫得如此俊俏?
    超凡脫俗的美感,鄭板橋的竹子,為何寫得如此俊俏?文/風流佳畫竹子作為清高自潔的象徵,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志士借物抒情的憑藉,成為證明自身品格的利器。而也有對竹子格外鍾愛的畫家,能夠藉助於竹子的特徵,描繪出精妙的竹子世界,讓後人從中也有所感悟,其一便是鄭板橋。 縱觀其畫作之精妙奇特,不免讓人發出感嘆,他的竹子為何生得如此俊俏?
  • 鄭板橋真正把詩歌融入進了生活,一首有趣的詠雪詩,美得令人心醉
    清朝詩人鄭板橋在民間的名氣很高,主要是由於他的作品貼近生活,這一點也是至關重要,可能很多的文人非常有才華,但是他們不會為底層說話,可是鄭板橋不一樣,由於他自己就出身於草根,從小家境貧寒,一度流浪街頭靠賣字畫為生,有的時候甚至乞討度日,嘗盡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所以他的詩歌大多抒發了身世感慨
  • 鄭板橋這首詩寫得很有趣,通篇富含哲理,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
    清朝時期的「揚州八怪」,也是名氣很大,特別是其中的鄭板橋最具有代表性,而且他在文學和繪畫方面,那都是有著極高的造詣;一些經典的詩作,那也是膾炙人口,達到了婦孺皆知地步,例如《竹石》、《山中雪後》、《新竹》等等,那都是經典名篇,每一首都別具一格,寫得很有韻味,使得我們讀了之後,也是會難以忘懷
  • 鄭板橋的這一首《竹石》,通篇無一「竹」字,卻讓人覺得句句有竹
    在先秦時期,竹子象徵著君子的高尚品格。在魏晉時期,竹子代表了清雅脫俗。自唐宋以來,竹子已成為一種頑強的人格追求和生活態度。一言以蔽之,文人愛竹。他們眾多的寫竹詠竹的作品,都是中國古典詩歌長河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 我們都讀過鄭板橋詩歌《竹石》,卻不知道他畫的竹子有多好
    我們都讀過鄭板橋這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他畫的竹子最好也最出名,到底有多好呢?今天來講一個鄭板橋醉畫竹子的故事。鄭板橋的朋友家中新砌了一道院牆。請來鄭板橋和眾多好友來家中慶祝。這位朋友趁著鄭板橋正喝酒喝得高興的時候,當著大家的面請鄭板橋為新牆畫一幅畫。
  • 他是書法大師,畫的竹子也漂亮,清新靚麗
    啟功先生筆下的竹子,清新靚麗,和他的書法有幾分相似我們都知道啟功先生是當代著名的書法大師,在書法界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他通過臨摹大量古代書法碑帖,歸納總結,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書法風貌,秀美俊朗,獨樹一幟,被書法界稱為「啟功體」,在中國書法史上,
  • 書房掛什麼樣的字畫好,竹子圖清新淡雅
    人人熟知,學習需要的是一個安靜環境,給人不浮躁的感覺,讓人們能夠沉穩,將心靜下來,所以對於書房的裝飾畫,我們要選擇寧靜、淡雅的字畫,讓我們在這喧囂的城市中,又有一個文化氣息濃厚、傳統味十足的書房,沉靜心智、完善自我。書房掛畫應該怎麼去選擇呢?
  • 鄭板橋的《竹石》為何這麼多人喜歡?明白如話,句句經典
    《竹石》是鄭燮[xiè](即鄭板橋)的一首題畫詩,是鄭板橋題在自己竹石圖上的一首詩。詩中,詩人所極力表現的,不是竹子的柔美,而是竹子的剛毅不屈,詩人借物喻人、託物言志,通過讚美巖竹的頑強,表現了正直不屈、剛正不阿、鐵骨錚錚的骨氣。
  • 十首寫竹子的古詩詞,願你生活節節向上
    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依。這是唐代名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詩句雖短,詩意甚高。詩面寫竹,竹之直節挺立,猶君子之風,千村萬陌,無處不有。暗喻自己似和竹子一樣的君子,無論到那裡都可以清高自立。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 之稱。
  • 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氣節不放鬆的鄭板橋,應該成為官員的榜樣
    你們可能覺得不好看,但其實藝術水平挺高。這是鄭板橋的名言,也是他的書法名作。鄭板橋原名鄭燮,是清朝人,字克柔,號板橋。《竹石》是他的一首詩歌名作。鄭燮的書法很有特色。他的畫,尤其是他畫的竹子,非常有名。當時揚州有一群擅長書畫的藝術家,號稱「揚州八怪」,鄭燮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詩名氣也不小。真的是詩、書、畫三絕啊!
  • 鄭板橋最經典的一首詠雪詩,只有短短28個字,美得猶如一幅山水畫
    揚州八怪裡的鄭板橋名氣最大,而且他不僅在繪畫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另外詩歌同樣寫得很不錯;其中一些經典的作品,那也是深入人心,儘管清朝的詩人,他們在夾縫中求生存,不過還是有很多的詩人,寫下諸多名篇佳作,才情直追唐宋詩人。
  • 鄭板橋的《新竹》,是不是讚美教師的
    一首古詩鄭板橋曾經寫過一首詩,叫《新竹》: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有人把它當作是讚美教師的一首詩,其實並不是。這首詩寫的非常妙,一石二鳥。既讚美新竹挺拔出眾,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同時有讚美老竹才德高尚,堪為宰相,是國家棟梁。詩中的老枝到底指的是誰呢?是指教師嗎?其實並不是。
  • 竹子古詩
    十首寫竹子的古詩詞,願你生活節節向上一直以來,竹子一直為文人墨客所鍾愛,他們愛它的堅貞不屈、折服於它的凜凜氣節,他們寫下的無數詠嘆竹子的詩篇
  • 鄭板橋以畫竹稱道,他畫的竹有何不同?
    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其詩、書、畫的獨特風格和傑出成就。他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 鄭板橋:愛畫愛詩更愛竹的文人畫家,由作品見其人品
    每個時代有自己自己獨特的文人畫家,齊白石以蝦著名,而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翁是因畫竹而聞名的,竹在人們心中一直是一種正直、挺拔、高尚的象徵,其獨特的形態以及生長環境,都寓意了竹子桀驁不馴,正直剛毅的風格。而他正是竹子性格的代言人,同時他本人也很喜愛竹子,畫竹子的功底更是能驚豔旁人。鄭板橋以詩、書、畫聞名當時,享譽後代,他的畫作中,尤以畫竹見長。
  • 穀雨時節,賞析清代鄭板橋的《七言詩》
    賞析談到鄭板橋,就繞不開一個「竹」。鄭板橋的畫,鄭板橋的字,鄭板橋的詩,都離不開「竹」。就連寫穀雨,也要扯上心愛的「竹」,才好下筆。總共兩首,每首都寫「竹」。仿佛鄭板橋喜歡的松蘿茶,不是為好友準備的,倒像是為筆下的竹子準備的。
  • 「創作開運禮」無畏風雨,傲然獨立,鄭板橋繪《滿袖春風》
    按理說,這樣狹窄的創作題材很難誕生一位世人皆知的大家,鄭板橋能夠做到世人皆知的程度還是由於他詩書畫三絕,在綜合實力上不遜於揚州畫派的諸多名家。鄭板橋落戶揚州的時候已經60歲了,這樣的年紀已經不適合挑戰自我,只能盡力展現自己的個性與特點,於是墨竹就成了鄭板橋的標誌性作品。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但數百年前,有一個名聲極大的怪人,怪得別具一格。他既能做官造福一方,受百姓愛戴;又選擇離官隱世,不理俗務。他雖性子恣意瀟灑,卻又沒落到窮困潦倒,沉溺酒色的地步。他詩書畫皆為一絕,無數人求購,卻又只按自己心意去畫去賣。他能大方地為自己的畫明碼標價,也能高傲地對豪紳劣官置之不理。他畫的竹子,成為了堅韌品質的象徵,連同他的才名一起流芳百世。
  • 鄭板橋:夢醒揚州一酒瓢
    何況鄭板橋這個足足歷經三屆朝堂才實現夢想的怪人呢。中了進士之後,鄭板橋因為沒有背景和不擅交際,一時並沒有被授予官職。於是回到興化老家繼續作畫。然而他不知道,此時的他,已經在揚州名氣大增,成了名副其實的「八怪」之首。乾隆六年(1741),四十九歲的鄭板橋終於等到了做官的機會。
  • 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為何只畫「蘭竹石」?
    同樣是詠物詩,鄭板橋的《竹石》也同樣展示了詩人的不屈精神及頑強品格。今日小覓分享:竹石—清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譯文】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