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清明前腳走,穀雨後腳至」。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清明斷雪,穀雨斷霜」,作為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
之後便是氣溫加快回升,對穀類農作物的生長很有利。正所謂「穀雨,谷得雨而生也。」雨生百穀,故曰穀雨。
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於桑。」穀雨時節,杜鵑夜啼,牡丹吐蕊,茶葉飄香。
而就在兩三百年前的清朝,「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寫了一首「穀雨詩」,細細讀來,清新雅致,別有韻味,和他畫的竹子相比,氣質上不相上下。
《七言詩》鄭板橋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這些天裡,天氣晴朗而又清爽,既沒有風也沒有雨。鄭板橋家的院子裡,翠綠的竹子長得正歡,一節一節往上冒,高聳直立。
在這樣稍稍有些涼意的天氣裡,有好友來訪那便是再好不過了。可以泡一壺上好的松蘿茶招待貴客。
之後與客人賞賞畫、吟吟詩,興致來了,當下便鋪紙潑墨,畫上一幅畫。先是寥寥幾筆,新葉竹躍然紙上,接著數筆淡墨,用皴法掃出一片隱隱春山。
清明穀雨這段時間,正是品茗的好時節,畫完這畫之後,就坐在這小院裡品品新茶吧,香著呢。
春日,一個友人,一杯新茶,看山看竹,如此,甚好。
而眼下正是水田白鷺飛,山裡釆茶忙的季節。
茶,是南方嘉木,清明前出產的茶稱為「明前茶」,雨前茶就是穀雨茶。穀雨茶與清明茶同為一年之中的佳品。
這自然要得益於氣候溫度了,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使得春茶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滋味鮮活,香氣怡人。
都說「明前茶,貴如金」。雨前茶雖不及明前茶那麼細嫩,但由於這時氣溫高,芽葉生長相對較快,積累的內含物也較豐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更耐泡。
自穀雨起,南方就漸漸進入了雨季。穀雨的雨,沒有了初春的溼寒陰涼,溫和而淅瀝,點滴入土,滋潤了萬物,自然彌足珍貴。老話說得好,「穀雨前後一場雨,勝過秀才中了舉。」「春天裡的泥,秋天裡的米。」
人間四月愛正暖。細雨綿綿,穀雨情深。穀雨,是最一場最美妙的花事,也是我們心頭的一縷暗香,悠遠綿長。
讀者們,關於穀雨,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