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詩人鄭板橋在民間的名氣很高,主要是由於他的作品貼近生活,這一點也是至關重要,可能很多的文人非常有才華,但是他們不會為底層說話,可是鄭板橋不一樣,由於他自己就出身於草根,從小家境貧寒,一度流浪街頭靠賣字畫為生,有的時候甚至乞討度日,嘗盡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所以他的詩歌大多抒發了身世感慨,還有對於現實的無奈;而這些對於底層的民眾來說,最是能夠引起共鳴,這也就使得他在民間有著很高的人氣。
鄭板橋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詩人,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大師,他的詩風格迥異,藝術作品更是獨樹一幟,其中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是竹子和蘭花,成為了很多收藏家的新寵,當下一幅鄭板橋的竹子早已是成為了無價之寶。鄭板橋儘管出身於草根,可是他最終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成為了清朝最優秀的詩人之一。
那麼提起鄭板橋的詩,可能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竹石》,這首詩不僅抒情,同時還有著一層深刻的哲理:「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一首很典型的題畫詩,當時他畫了一幅《竹石圖》,然後在旁邊題寫了這首詩,所要表達的其實是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告訴了世人要勇敢地面對生活,要像竹子一樣有著堅韌的品格。
我個人則是比較喜歡鄭板橋的這首《山中雪後》,這也是他比較重要的作品,整首詩同樣很抒情,另外還有著詩人獨特的情懷,真正把詩歌融入進了生活,把生活當成了詩,所以這麼一首看似不起眼的小詩,卻是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味,每一句都如詩如畫,讀來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樣的作品也是最不應該錯過,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
《山中雪後》清代:鄭燮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山中雪後》那就是下雪之後的山中,其實關於描寫雪的詩作有很多,無論是唐詩,還是後來的宋詩,那裡面都比比皆是,可鄭板橋這首詩寫得很巧妙,詩人只是那麼淡淡著筆,卻是寫出了新意;通篇沒有高超的技巧,也沒有一個生僻字,只是信手拈來,著力表現於眼見的景象,卻是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讓人置身於皚皚白雪之中,看到不一樣的冬日美景。
鄭板橋原名鄭燮,清朝著名的詩人、畫家、思想家,揚州八怪之一,公元1693年生於江蘇新化,他的詩清新脫俗,畫風更是別具一格,那在這首《山中雪後》一詩中,他只是描寫了極為普通的事物,還有尋常之景,但是寫得生動有趣,猶如一幅淡淡的冬日美景圖,所要表達的正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
那整首詩也是很好理解,開篇的兩句先是寫了見到雪後的情形,清晨一起床就看到了外面皚皚白雪,到處都是銀裝素裹,滿山的積雪。等到雪晴之後,那天上的白雲慘澹,連那日光都沒有了溫暖,天氣變得異常的寒冷。最後兩句則是進一步讚美了白雪,同時也融入進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屋簷的積雪還沒有融化,院子裡的梅花枝條也被冰雪凍住了,這種堅韌的品格,還有那種孤傲的個性,那是多麼難得。
鄭板橋的詩很多都有著一種深刻的哲理,看上去好像寫得很一般,其實只要靜下心來認真讀一遍,立馬會感受到作品中獨特的情懷,還有詩人細膩的情感,以及對於人生的解讀,這也正是他的作品最具有魅力的一個地方,所以讀來讓人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