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夏天,28歲的馬明哲從粵西的湛江趕到蛇口工業務勞動人事處報導。
他瘦瘦高高的,當過工人,在湛江地位工交政治部做過通訊員,他的一位老領導對他說,不如趁著年輕到開放的蛇口闖一闖,那裡可以讓年輕人挑擔子。
於是,就這樣,馬明哲到了蛇口,又從蛇口出發,在此後的37年歲月長河中一路前行,創設中國平安,一路荊棘,也一路風景,走出蛇口,走出深圳,走向全國,邁出國門,帶著這家金融集團,站到了世界大舞臺的最前沿。
同樣是夏天,2020年8月11日,福布斯中國發布了2020年中國最佳CEO榜單,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排名第3位,名列金融行業最佳CEO第1位,前兩位分別為阿里巴巴張勇、騰訊控股馬化騰。
有意思的是,在榜單的前5名,3位來自深圳,深圳也成為今年中國最佳CEO的高產地帶,數量遠超北京、上海、杭州。
深圳,把機遇給與了一代又一代的前來闖蕩的年輕人,他們成長、壯大、實現宏圖偉業,同時,他們的經歷也凝聚成特有的「深圳企業家精神」,在大時代的蒼穹下熠熠生輝。
那些向陽而生的人們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湧現了一批市場化、現代化、法制化、國際化和以人為本的優秀公司,來自深圳的平安、華為、萬科、騰訊、中集等,其精神血脈都有一個共同原點,那就是蛇口。
蛇口賦予了它們一些共同的特質財富:不聚斂於個人,不是私人企業,也不是產權不明晰的傳統國企,而是率先探索建立現代治理結構的新興股份公司;企業文化都有明顯的移民特徵和開放特徵;起於蛇口,但放眼全國乃至全球,敢於和世界最佳標杆對照,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憂患意識。
公司創始人充滿企業家精神,對創辦一家基業常青的大公司的興趣遠勝於積累個人財富的欲望;追求卓越、創新、超越,永不滿足;注重可持續發展,注重專業化經營,注重承擔社會者責任,走光明正大的正道。
這些打著蛇口烙印的公司的成功,既有企業家精神的作用,也拜蛇口的新理念、新機制、新文化所賜。
原《蛇口通訊報》總編輯韓耀根說,蛇口精神遠非一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麼簡單,真正的蛇口精神是「敢想、敢言、敢試、敢闖敢為天下先」的「五敢精神」。
1988年5月27日,中國平安在蛇口開業,這一年,郭臺銘在深圳成立了富士康精密組件廠,稍早幾個月,1987年底,任正非等5人籌資2.1萬元人民幣在蛇口創立了華為,1988年任華為工資總裁。
1988年,馬明哲33歲,郭臺銘38歲,任正非44歲,他們都紮根在了深圳,今天,都成為了成功的企業家。
但所有的成功都非一蹴而就的,世人看到他們的繁華,卻並一定能體會他們曾經的艱辛。
早年的深圳,不過是個小漁村,其中的蛇口更是基礎薄弱,且不說北京、上海,即便是一江之隔的廣州,也都是千年商都底蘊。
在這樣的背景下創業的年輕人,憑藉的是一腔熱情、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以及在特區氛圍感召下的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在2006年的中國平安壽險明星高峰會上,馬明哲親口講述了當初去北京跑牌照的情形,「1986年7月16日,我向人民銀行深圳分行遞交了一份申請成立保險公司的報告,之後就帶著一個秘書、一名司機開始了籌建,兩年間三次北上首都,兩次自數,屢挫屢戰。」
當時,還有人開玩笑說,「誰叫他姓馬,馬就喜歡跑。」
平安初創時,馬明哲經常坐火車到全國各地出差,路上還總抱著一本英文詞典背單詞,通過自學,馬明哲可以用英語和外籍高管暢順暢溝通。
甚至直到現在,馬明哲依舊每天晚上工作到凌晨2點,早上7點起床,每天只要在公司就有6—8個會議的安排,每周還會面試10—20個管理崗位的候選人。
孫建一問過馬明哲累不累,他說累,孫建一勸他,有些事情該放就放,不必親自參加,他說「我習慣了,不參加,好像覺得差點什麼。」
他的視線在遠方
很多與馬明哲熟悉的外國友人,都將其稱之為Peter。
Peter Ma是1990年7月,馬明哲為自己取的英文名。當時,蛇口的外資企業合資企業非常多,為了業務往來方便,很多員工為自己起了英文名,馬明哲為此還寫了一則「Peter公告」。
如今,在中國企業界,馬明哲、馬雲、馬化騰被並稱為「三馬」,他們的英文名分別是Peter Ma、Jack Ma、Pony Ma。
一個英文名字的誕生,也體現出馬明哲雖根於深圳,卻心在遠方。
在平安成立後的短短一年多時間,就和海外300多家保險機構建立了業務聯繫,接待了多個國家的保險公司、保險經紀人公司的高管,與港澳地區和保險機構的來往更加頻繁,所有這些使的是平安一開始就有了國際化眼光。
回首平安的發展史,更是一部不斷探索創新、打破原有邊界、找到新舞臺、開拓新空間的歷史。
1989年初,馬明哲就提出「立足深圳、輻射全國」的口號。鑑於當時國內融資渠道狹窄,平安將眼光瞄向海外,引入外資股東,並開展了一系列全球化探索,引入麥肯錫,梳理經營體制,花錢請人革自己的命,從中國臺灣地區引入「個人保險營銷制度」,借鑑海外金融集團的發展軌跡,探索綜合金融。
近年來,綜合金融模式歷經多次迭代,日漸成熟,馬明哲又開始了金融科技的徵程,不過,這一次,他並沒有太多的既有模式可以借鑑,放眼全世界,他已經走到了最前沿,一如深圳這座城市以及這座城市中的眾多成功的企業家,也站在了全球的聚光燈下。
「平安和其創始人Peter(馬明哲)很好地體現了深圳的創業文化和拼搏精神。」麥肯錫全球總裁施南德說,Peter領導力的特徵之一,是能夠帶領平安持續自我顛覆,與時俱進變革組織和運作模式,「我一直欽佩Peter的領導力,視野活力和富有前瞻性的見解,他的這些特徵,在幾次見面中令我印象深刻」。
施南德回憶說,第一次是在一個會上,當時Peter是發言嘉賓,就在與會者落座,準備一如往常的聽取嘉賓以趣事和建議開場時,Peter開口第一句就表示「在座恐怕很少有人能認識到變革的必要性」,真是直率而犀利。隨後他督促大家拋開畏懼心理,著眼長遠和大局,並且以身示範,用一腔熱情和毫不妥協的精神折服了眾人。
第二次見到Peter是在平安金融中心董事會議室舉行的一次小型高管會議上,我們剛落座,他就擲地有聲的說道:「你們都要改變,否則一切將迅速走向完結,你們的公司就完蛋了。」他用這句話宣布會議的開始,可以肯定的說,到會議結束時,所有人對於改變的必要性以及Peter認為需要發生的變化都已深信不疑。
懂科技的不一定懂金融,懂金融的不一定懂科技,如今,馬明哲和中國平安共同探索的是一條「金融+科技」、「金融+生態」,通過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的循環之路。
沒有「前車可鑑」這條路一定成功,全球的金融機構也在這條路上持續努力,馬明哲堅信他的夢想。
今年7月1日,中國平安公告,馬明哲辭任執行長,繼續擔任董事長,發揮核心領導作用。多年來,平安已搭建起了專業、完善的治理架構,如今,馬明哲更願意讓更人的「後起之秀」趁著年輕在開放的深圳、開放的平安闖一闖,這裡,可以讓年輕人挑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