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茶館相聲」守護者於承豔:人民需要這門「歡樂」的藝術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於承豔介紹馬三立先生親筆題寫的「名流茶館」牌匾。 張道正 攝

中新網天津12月19日電 題:天津「茶館相聲」守護者於承豔:人民需要這門「歡樂」的藝術

中新網記者 張道正

「名流30年,我明白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就是人民需要相聲這門『歡樂』的藝術。」天津名流茶館的老闆於承豔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這樣說。

名流茶館成立於1991年,是中國改革開放茶館行業復甦以來天津首家具有傳統民俗特徵和舉辦民間演出性質的天津相聲茶館。並於2010年10月成功入選原國家文化部、國家旅遊局評選的《國家重點文化旅遊演出項目名錄-相聲戲曲集萃》。

名流茶館藝術團的演員在演出中。(資料圖) 張道正 攝

歷經30年,駱玉笙、馬三立、尚長榮、蘇文茂、王毓寶、關學曾、馮鞏、姜昆、郭德綱等曲藝界名流曾多次在此登臺獻藝。名流茶館幾乎見證天津曲藝發展史,其老茶館、原生態的演出也成為全國相聲院團學習的典範。

而打造和堅守名流茶館的老闆於承豔卻不會說相聲。但在天津相聲圈子裡,於承豔是名人,也是天津相聲史上一個「不可或缺」的人,她是天津「茶館相聲」的守護者和傳承人,見證了相聲的興衰,也在相聲茶館的經營中摸索、改革,感受著相聲帶來的榮辱。

名流茶館藝術團的演員表演鼓曲。(資料圖) 張道正 攝

接觸相聲,堅守之路充滿艱辛

「我進這個圈子是生活所迫,開始不懂也不會說相聲,完全是一張白紙開始經營,直到現在也只敢說是一個聽相聲最多的觀眾。」

於承豔回憶,早年從紡織廠下崗後她就與人合夥經營名流茶館,當時茶館裡主要是唱戲曲,一度蕭條沒落到拍賣經營權。「我那時又遭遇家庭變故,多重打擊讓我意識到女人需要有一份事業,堅持下去才有出路,最後咬牙把唯一的獨單賣了,賣了9萬元錢,花了5.6萬元買斷了茶館的經營權。」

一個外行經營名流茶館,於承豔在「賠錢」中摸索了好幾年,嘗盡苦頭。再說起舊日辛酸,於承豔仍不免淚流滿面。「那時候也不認識老藝術家,有些藝人還欺生,每場4個小時的演出,一張門票才5塊錢,還包括茶水;只能在茶館吃住,每月一開門,就要接到房租、水費、電費、暖氣費、廁所費、管理費等一大堆帳單。」

為了請演員和招攬顧客,於承豔說自己什麼「罵」都挨了,什麼苦都吃了,賠錢也得堅持,因為已經將家底投進去了,一切都沒了回頭路。

「我告訴我自己,只要茶館開一天,就不能回戲。」於承豔給茶館定了規矩,無論是颳風下雨,只要有觀眾走進來都要照常演出。在這樣的堅持下,名流茶館在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逐漸有了起色。

改革相聲,創新之路罵聲一片

堅持終有收穫,名流茶館在探索中慢慢迎來曙光。但當時受到社會環境和消費觀念的影響,5元一張門票的劇場收入讓當時的於承豔難以經營下去。

為了維持劇場的正常運轉、改善演員收入,於承豔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對茶館進行「改革」。因為不懂內容,她從經營上入手,先把前排的票價從五塊漲到了二十五塊。這樣的「改革」也讓於承豔在圈兒內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因為她是茶館行業第一個漲價的人。

「改革」也讓於承豔收穫罵聲一片。首先是觀眾罵,當時的社會民眾根本沒有文化消費的理念和習慣,一些文化演出基本都是由「工會發票」或「政府部門組織」。讓老百姓掏錢買票,且買「高價票」,名流茶館吃了「螃蟹」;其次是演員罵,因為漲價後的第一天,前幾排幾乎沒有人,所以說相聲的老藝人很是不滿。

「當時劇場和演員是三七劈帳,名流茶館拿三,演出團體拿七。因為調高票價無人購買前三排的票,這個『罪過』直接落在了劇場老闆身上。」於承豔說,當時一些老藝人罵的很難聽,自己只能隱忍,直到三周之後,劇場前三排又賣滿了。看到多掙出來的錢,藝人們才露出了笑容,默認了於承豔的「改革」。

回望名流茶館30年,於承豔說的最多的,除了繼承和「堅守」,還是「改革」。她認為,正是由於無數次試探市場,才換來今天「名流茶館」這鐵打的「江山」。

票價改革之後,於承豔在經營過程中又動了「改革」的念頭。為了適應市場,她依據「曲藝大家唱」,又推出「相聲大家說」。這種創新的體驗式演出方式,既增加了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也間接地為相聲培養了更多的新人,許多票友因此走上了舞臺。

與此同時,於承豔還在名流茶館藝術團主推「老少樂」組合。老先生給年輕人捧哏,年輕人在演出的同時學習老先生的技巧。一批批的年輕演員,逐漸成熟。隨著技巧和經驗的提升,都成了名流茶館現在的中堅力量。

推廣相聲,茶館演出備受認可

名流茶館的「改革」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全國相聲小劇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之時,天津名流茶館已經名聲在外。2004年初,名流茶館每天一開門就能看到很多觀眾爭先恐後過來搶票,25元一張門票供不應求。這種原生態的演出方式和場所不僅觀眾喜歡,很多相聲「大腕」也雲集名流茶館的臺口。

於承豔介紹,郭德剛在還未如日中天的時候也曾多次到名流茶館來演出交流,觀眾反應非常好,每次都要返場再說幾小段才行;郭德剛的夫人王惠也曾在這裡駐場演出,很受歡迎。

談及郭德綱,於承豔總是說:「小小的名流茶館,大大的郭德綱。」或許是一路艱難的經歷頗為相似,她對郭德綱總是豎起大拇指,認為郭德綱對中國相聲的傳承和復興「功不可沒」。

而對於自己的評價,於承豔認為名流茶館和德雲社都是在傳承相聲文化,名流茶館更多的是在堅守「茶館」演出,但都是在為傳承百年相聲努力付出。

很多位國寶級的老藝術家,都和名流茶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也認可名流茶館對曲藝文化對相聲的堅守。「名流茶館」的牌匾是相聲宗師馬三立先生親筆題寫,老舍夫人胡絜青題寫了「茶館」二字條幅。

據於承豔回憶,曲藝表演藝術家駱玉笙生前對她說:「你一個外行,竟把名流茶館做起來了,連我的徒弟都喜歡在你這演出。」甚至最後,想收於承豔為自己的關門弟子。後來,駱玉笙曾多次蒞臨名流茶館登臺獻藝,並親自指導示範少兒曲藝愛好者,傳承曲藝文化,並攜全國26名親傳弟子舉辦「駱玉笙八十風韻生涯」系列活動。

惠民相聲,開枝散葉承擔責任

2006年,已經大「火」了三年的名流茶館,率先嘗試新的經營模式——開分店,在當時,這個想法特別大膽,因為當時從事茶館行業的老闆幾乎都是租房。當年,天津古文化街旅遊景區剛剛整修完不久,因為涉及到4A升5A的旅遊景區評選,所以力邀唯一一個被原天津市旅遊局評為涉外旅遊品牌的名流茶館入駐古文化街。

於承豔再度發力,鼓起勇氣二次變賣家產,又籌借了186萬,在古文化街這種黃金地段創辦了名流茶館古文化街旗艦店,成為首家連鎖經營的相聲劇場。歷經30年披荊斬棘的發展,名流茶館如今已是天津演藝茶館行業中的翹楚,擁有新華路店、古文化街店、多倫道店、津灣店、合肥罍街店等多家分店,每年只有大年三十休息一天。

據粗略估算,名流茶館每年天津本地近2500場演出(含公益、慰問演出),每年外埠店約300場演出,演出場次全國名列前茅,每年觀演人數高達25萬之多。給民眾帶來許多笑聲。

於承豔說,人民需要相聲這門「歡樂」的藝術,特別是疫情期間,許多相聲愛好者給茶館打電話、網絡留言,希望名流茶館開通「雲端」演出,讓她印象深刻。「現在國家政策好了,人民群眾有錢了,對相聲這門藝術的需要更大更強烈了。」

近幾年,名流茶館的演員隊伍逐漸壯大,旗下的名流藝術團也變成天津市首屈一指的民營相聲團體,演員眾多。越是火的時候,於承豔說越要承擔社會責任,她要求名流茶館的演員在演出中不能「低俗」,要讓觀眾「健康」地笑,自然地樂。

在發展的同時,名流茶館承擔起社會責任,常年捐助弱勢群體,並進行公益惠民演出。他們還走出津門,到上海、安徽、江蘇、山東等地進行駐場演出,讓全國觀眾,都能聽到正宗的津門「茶館相聲。」

於承豔說:「我們受惠於時代,受惠於人民,也要為人民奉獻更多的歡樂。」(完)

相關焦點

  • 走進天津相聲主題茶館
    【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來到天津有「津沽第一老街」之稱的大胡同估衣街,經過一番打聽,到了謙祥益。忙打量這華麗的建築:牆壁上是松鶴延年的浮雕,門洞兩旁朱漆柱上刻著「謙乃盛德四民益,祥乃福源萬業隆」的對聯——這是估衣街上老字號慣用的裝飾,市井俗氣卻接地氣,期望與大眾打成一片而基業長青。
  • 天津衛視春晚:老中青三代相聲演員齊聚一堂
    原標題:天津衛視春晚 老中青三代相聲演員齊聚一堂 天津衛視衛視春晚「開開心心年年好」將於大年二十九(1月23日)播出,此次是全國首臺以「相聲」為主題的春節晚會。晚會中,老中青三代相聲演員齊聚一堂。
  • 天津不是相聲的發源地,但他將相聲藝術發揚光大
    雖然天津不是相聲的發源地,但他賦予了相聲更多的公民性格,使其更具吸引力。俗話說,北京是串音的來源,天津是相聲的聚集地。另一種說法是北京是相聲的發源地,而天津是相聲的發源地。有理由說,出生地和出生地是同一個意思,但這樣說的人可能想表達天津促進了相聲。早年也有人這麼說,如果有人想在相聲中發出聲音,他必須去天津接受天津觀眾的測試,這樣他才算在相聲界有了穩固的立足點。天津的相聲觀眾非常專業,如果你說得不好,他們可以聽到,根本不會收買你,相反,如果你真的說得好,他們很願意表揚別人,熱情地表揚你。
  • 天津相聲有什麼獨特,能與北京相聲分庭抗禮,德雲社都無法生存
    北京是官場城市,相聲偏文雅,天津是平民城市,相聲偏鬧騰。譬如你大喝一聲嚇他一跳,北京只是上身往後一仰就行了;天津往往動作要大得多,身上就透著一股哏的勁。天津相聲有以下特點:注重傳統,講究傳統技法;民間立場,來自小民,為百姓說相聲;以說為主,唱為輔;小型戲園子和茶館裡演出,市場化生存,平地扣餅。
  • 天津衛視打造全國首臺「相聲春晚」 三代相聲人大年二十九提前拜年
    對北方觀眾來說,天津衛視聯合德雲社打造的春節相聲晚會備受期待,這臺名為「開開心心年年好」的相聲晚會將於大年二十九(1月23日)19:30播出,是全國首臺以「相聲」為主題的春節晚會。晚會中,老中青三代相聲演員齊聚一堂,呈現出傳統藝術薪火相傳的珍貴景象,從眾多春節晚會中脫穎而出。同時晚會立意「團圓」,為觀眾奉獻新年「相聲家宴」。
  • 天津文藝院團和劇場在「雲」中求「機」
    新華社天津5月24日電(記者周潤健)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演藝市場受到不少影響,天津一些文藝院團和劇場紛紛轉戰「雲端」,努力嘗試「雲」中求「機」。  3月22日,天津河北梆子劇院推出的一場名家名段演唱會公益直播,在線觀看總量突破兩萬人次。
  • 騰訊棋牌歡樂茶館接連開張,TGC2020落地海口IP影響力再擴大
    11月19日-24日,騰訊棋牌將帶著「2020全新升級歡樂茶館」、「AI棋跡2.0」以及聯合中央美術學院合作藝術裝置亮相TGC騰訊數字文創節海南站三大核心展區,為大眾帶來沉浸式的文創體驗及視覺盛宴。茶館內還設有互動鬥地主大牌桌與麻將互動裝置,2V2的現場打牌挑戰,配合著各種聲光電特效,帶來「鬥地主+麻將」的沉浸式數位化體驗。極具人氣的歡樂大戲臺準備了定製相聲、脫口秀及2V2賽事等多種體驗內容,觀看演出的同時還能通過彈幕實時互動。
  • 平底摳餅 對面拿賊 帥哥剛子《說學逗唱話相聲》今晚登場!
    遼瀋觀眾超級喜歡的帥哥剛子,給您歡樂送驚喜啦——遼寧衛視本周六晚21點20分《說學逗唱話相聲》隆重登場!剛子要跟大夥好好嘮嘮咱們中國人的傳統藝術——相聲!第一單歡樂:「祖師爺」到底為誰?這第一單啊,剛子就要追本溯源,給您講講相聲是打哪兒來的!
  • 圖樂相聲社:讓小劇場相聲紮根包頭
    從最初的6個年輕人,到如今班底成員擴大到14人,圖樂相聲社裡老中青少幾代相聲演員的堅守,讓相聲這門藝術在包頭漸漸紮根、成長。目前,圖樂相聲社每場演出裡有三段是傳統相聲,兩段是自己創作的新相聲。一段新相聲需要兩個月左右進行初期創作,然後再通過反覆不斷的上臺打磨,大概需要歷經半年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成熟的作品。圖樂相聲社比較有名的作品像《包頭地名對》和結合北梁搬遷而創作的《搬遷記》,都是非常具有包頭本土文化特色的作品,廣受好評。
  • 姜昆:讓相聲在南國結出佳果
    此外,戴志誠、鄭健、大兵、武賓等喜劇大咖現身助陣,盧鑫、玉浩、金霏、陳曦等全國各地的相聲班主也帶來多個精彩節目。節目組表示,《美好生活歡樂送》新一季將再接再厲,讓觀眾們在歡笑中看到傳統相聲藝術代代傳承、推陳出新的動人場面。錄製期間,姜昆接受了羊城晚報等媒體採訪,暢談相聲藝術。談節目 電視為年輕演員提供了大舞臺羊城晚報:請談談參與《美好生活歡樂送》的初衷?
  • 老舍茶館上演曲藝專場《英雄的土地》
    相聲《最美畫卷》《站崗》《出口成章》,從不同側面歌頌了疫情期間各行各業的英雄模範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其中,有科學家、醫學家、清潔工人、社區防疫工作者等,通過這些作品表現了作為普通文藝戰士對於抗擊疫情戰役取得最終勝利的美好祝願。
  • 這些人佔據相聲界半壁江山,盤點胖哈哈藝術團走出的相聲明星
    一、胖哈哈少兒幽默藝術團的由來你聽到「胖哈哈」三個字,是不是以為這藝術團裡的人都是胖子?恭喜你!你回答得八九不離十,這團裡出來的人還真就是胖子居多,不過胖哈哈少兒幽默藝術團名字的來歷卻是北京電視臺的一檔少兒節目《七色光》。二十多年前,《七色光》有個小欄目叫《瘦嘻嘻和胖哈哈》,這裡面的兩位主角都是相聲演員,還都是文字輩的。
  • 文明視窗 | 天津過大年!大咖助陣,線上線下這些活動年味濃濃
    為了對衝疫情的影響,讓大家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喜慶的春節,市委宣傳部組織全市宣傳文化戰線認真研究分析今年的特殊情況,針對宅家為主的特點,特別考慮在津過年朋友們的需求,統籌線上線下,千方百計精心策劃推出豐富的春節文化活動。可以這樣說,疫情雖然在,年味照樣濃。線上線下濃濃的年味將讓疫情下這個的春節特殊而溫馨,文化過大年、處處都有戲將成為今年天津春節的特點和亮點。
  • 騰訊這個14年的遊戲IP,如何用歡樂茶館打造中國棋牌文化符號
    而歡樂茶館有所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圍繞著「喝茶」+「打牌」+「看戲」這三重體驗,以數位化的方式來優化其場景沉浸感。論喝茶,茶館能夠根據遊客情緒來推薦茶飲;想要打牌,現場則設有互動打牌桌和麻將互動裝置;至於看戲,這裡會有相聲、脫口秀以及2V2賽事讓遊客們觀賞。
  • 天生一對小歡喜,喜茶·歡樂茶館快閃店完美收官
    歡樂鬥地主、喜茶這兩大品牌IP跨界的背後,旨在以一種年輕人更喜歡的內容形態,將雙方品牌所互通的「歡喜」內核傳遞出去。 歡樂鬥地主,不止一點歡樂 這是「跨界狂魔」喜茶第一次和遊戲合作,也是「歡樂茶館」 首次以跨界聯名快閃店的形式呈現在大眾面前。
  • 中國傳統文化之「相聲」
    何為相聲相聲(Crosstalk),一種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著名相聲演員有張壽成,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馬季,侯耀文,蘇文茂,郭德綱等。相聲發源地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清末,盛於當代。表演形式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
  • 《歡樂喜劇人第七季》秦霄賢自創雜技相聲,網紅演員大雜燴
    歡樂喜劇人第一季十分精彩,尤其是遼寧藝術團和開心麻花真的是精品不斷,笑聲連連!最后冠軍爭奪沈騰以致敬卓別林,演繹有喜有悲的升華喜劇徵服了觀眾,摘得貴冠!後面的幾季沈騰沒有參加只是偶爾客串一下,但是沒有沈騰這個節目好像失去了靈魂!
  • 盤點當今排名前五的相聲組合
    中國相聲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歡樂,給我們的生活平添了許多樂趣。那麼現在最受觀眾喜愛的相聲演員有哪些呢?讓我們來一起來看看吧。第5位:曹雲金 劉雲天(原德雲社,已復出)盧鑫 玉浩中國相聲界非常出眾的兩名新秀,最初「笑傲江湖」和「歡樂喜劇人」中嶄露頭角。兩人創作功底不俗,未來的潛力不可估量。
  • 李伯祥:我的相聲不是北京的,也不是天津的,我是大眾的
    在表演時總是口若懸河的李老師,電話裡說話顯得沒有力氣,原來是得了帶狀皰疹,需要臥床休息一段時間,不方便接受採訪。而4月初在他家中見到他,才知道患病期間他還是堅持參加了早已答應好的演出,吃完止疼片強忍病痛在臺上堅持表演40分鐘。像很多老一輩相聲演員一樣,李老師住在一棟普通的單元房裡,家裡面積不算大,陳設也比較普通。
  • 解析現代茶館與過去盛極一時茶館的區別
    由宋代至清末、民初,茶館文化一直是市民茶文化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近年來茶館文化大有振興之勢,但較之歷史上最發達的時期仍相去甚遠,究其原因,一是種類比較單調,二是門檻太高,不適於中低階層和大眾消費。從類型來說,以北京為例,歷史上的茶館有生意人交往的清茶館,有與曲藝結合適合不同人群的大茶館,有與說評書結合的書茶館,有與郊遊結合的野茶館,有與飲食結合的二渾鋪,還有下層勞動者稍作休閒的大碗茶攤等。而目前,一般是與賣茶葉、茶具相輔的茶室,這種消費方式一般是以小時計費,消費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