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10月12日晚,虎牙與鬥魚兩個遊戲直播平臺宣布雙方已籤訂「合併協議與計劃」,鬥魚將成為虎牙私有全資子公司,並將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
騰訊是虎牙最大的股東,再加上騰訊旗下自有的企鵝直播,以及騰訊手握B站、快手的股份,這兩家也正在大力發展遊戲直播業務,如今企鵝、虎牙和鬥魚三家歸一,遊戲直播行業也從各方亂鬥走向了「壟斷」,有網友戲言,「天下遊戲主播都為騰訊打工」。那麼未來國內的遊戲直播行業在騰訊的主導下將會走向何處?能否戳破遊戲直播現有的泡沫,將這個新興行業逐步正規化?對遊戲直播從業者來說,除了打賞、工會獎金和保底收入外,還有沒有其它收入方式,恐怕是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兩家合併早有端倪
虎牙和鬥魚合併並不是突然為之,2018年5月,虎牙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遊戲直播公司。2020年4月3日晚間,虎牙直播宣布,騰訊控股全資子公司向虎牙和歡聚集團發出通知函,稱已行使其股權,購買了16,523,819股虎牙B類普通股,總收購價約為2.626億美元現金。交易完成後,騰訊成為虎牙最大股東,投票權提高到50.1%。
2020年8月10日,鬥魚發布公告稱,收到了騰信合併鬥魚和虎牙的初步建議,「三家歸一」的傳言由此而生,子彈飛了兩個多月後,10月12日,虎牙與鬥魚正式宣布合併,虎牙將通過以股換股合併收購鬥魚所有已發行股份,鬥魚將成為虎牙私有全資子公司,並將從納斯達克退市。
能夠預見的是,騰訊將從這次合併中收益頗豐,鬥魚和虎牙均為國內頂級遊戲直播平臺,根據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鬥魚和虎牙的二季度平均月活躍用戶均突破1.6億,單季營收超過25億元人民幣,兩家直播平臺的合併將誕生一家覆蓋數億用戶的大型遊戲直播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在籤署此合併協議的同時,鬥魚與騰訊還籤署了關於企鵝電競業務的轉讓協議,鬥魚將從騰訊獲得企鵝電競業務,意味著鬥魚未來將有更多的賽事直播權和流量,這對鬥魚是一個天大的利好消息。
「買買買」是BAT的慣性思維
在網際網路企業裡,收購、合併是慣用的手段。不止是是騰訊,馬雲掌舵的阿里巴巴也用「買買買」的手段進入文娛市場。
從2014年起,阿里陸續在文學、音樂、遊戲、影業、視頻和體育業務上重金收購、布局。蝦米、天天動聽等風靡一時的音樂類APP都被阿里收到麾下,當時阿里CEO張勇表示,他認為阿里巴巴在2015年最重要的布局之一就是收購優酷,2016年,阿里成立大文娛集團,計劃募集100億元人民幣基金,開啟「買買買」模式。至於為何要重金進軍娛樂產業,據透露,阿里高層認為,如果不做娛樂,阿里就永遠只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有了娛樂這張牌,阿里就有了向更大商業世界拓展的機會。
騰訊也沒閒著,2016年,騰訊通過合併QQ音樂、酷狗、酷我、全民K歌等創立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騰訊擁有環球三大唱片公司中的兩家,環球唱片和華納音樂公司的大量股份,而第三家索尼音樂公司也持有騰訊音樂的股份。不但如此,2020年6月,有消磁稱騰訊將接受愛奇藝,這也預示著在資本的驅動下,騰訊視頻和愛奇藝有可能會合併。
不過阿里大文娛並沒有獲得理想成績,據媒體報導,在這幾年內,阿里大文娛輪換了三任總裁、十位核心高管,更換了三次戰略思路,一個季度燒掉64億元人民幣,阿里大文娛似乎永不放棄,但又似乎永遠在試錯,在同一時間段,騰訊完成了對文學和音樂的圍剿式併購,愛奇藝憑藉超過8000萬的付費會員和爆款內容成了時尚綜藝之王。
虎牙和鬥魚的合併是BAT「買買買」思維的延續,沒了鯰魚效應,大一統的遊戲直播行業未來會怎樣?之前還沒有先例,目前不得而知。
遊戲直播行業在發展中求變
2020年7月發布的《中國遊戲直播行業研究報告》現實,國內遊戲直播市場的規模在2021年將擴張至400億。由企鵝智酷、騰訊電競等聯合發布的《2020年全球電競運動行業發展報告》表明,2020年中國電競用戶預計將突破4億,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競市場。預計到2020年末,電競市場營收將達到1400億元左右。
同時,隨著人們觀念的變化,國內電競產業也快速發展,多個城市出臺政策扶持電競產業,2019年中國電競產業規模達到1102.2億元,其中電競生態市場規模同比增長62.8%,成為貢獻最大的一環,近年來,關於電競直播帶來的收益的逐漸成為諸如虎牙和鬥魚這樣的平臺的重要收入來源。
從河南的情況來看,雖然還無法與北京、上海、成都、廣州等電競重鎮相比,但也在布局自己的電競產業。據報導,2020年8月,騰訊騰實學院正式向河南融競文化授牌,雙方將在教育培訓領域進行深度合作,圍繞電競本科專業開設,在專業共建、電競講師培養、電競人才輸出三大方向深度展開合作,推動電子競技體育學科進駐各大高校課程設置,打造河南地區實力戰隊,並聯合開展省級綜合性電競賽事,構建中原地區的電競生態和電競文化。
打造電競產業是長遠之舉,從眼下的直播行業來看,「大一統」的局面將會讓當紅主播虛高的身價成為泡沫,前些年,由於各家直播平臺的各種競爭,為了搶人紛紛開出天價合約,造成人才流失,製造直播行業的泡沫,「如今企鵝、虎牙和鬥魚這三家一線平臺都是騰訊的產業,主播到哪裡都是為馬雲打工,在身價方面會回歸正常水平。」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雖然遊戲直播很誘人,但站在金字塔尖上的頂級主播是稀缺資源,根據《2020年中國遊戲直播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在抽樣調查的範本中,有52.7%的主播粉絲數超過50萬,粉絲數在500-1000萬之間的主播佔比僅6.8%,而超過1000萬粉絲的主播佔比僅6.6%。「現在遊戲直播的主要收入是來自粉絲打賞,工會分成和平臺底薪。但對於大多數遊戲直播來說,靠直播吃飯依然是奢望,未來在打賞外,平臺能否開放其它盈利模式?比如訂閱付費,如何提升腰部,底部主播的收入能力,這是一個成熟的平臺應該考慮並實施的問題。」業內人士如是說。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