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有餘而補不足」在人生及現實當中的應用

2020-12-23 祥云然自法道

「損有餘而補不足」中的「而」應該就是表示轉折的吧?這應該不會錯吧?

「有餘」與「不足」就是事物的那兩個相對面!「而」是表示轉折的!那就是指:不是…而是…,雖然…但是卻…,儘管…可是要…等含義吧?這應該不會有問題吧?

那麼,損有餘而補不足是何意義呢?損有餘應該是一個目的吧?所以,這句話的意義是:要達到損有餘的目的,就要去補不足!也就是:要損有餘,不是直接去損有餘而是要補不足!或雖然是要去損有餘,但是卻要通過補不足來實現!…… 應該是這個意思吧?

萬物皆為陰陽!有餘與不足就是發生在事物陰陽兩面的現象!任何事物都應損有餘而補不足!這應是一個真理!其餘的我想就不用說了吧?難道我們不是炎黃的子孫嗎?!

人皆凡胎,難逃物質。人天生就有許多難以克服的欠缺!

例如:人其實是不太可能避免自以為是的。那麼與自以為是相對的,難道不是自以為非嗎?那如果發現自己越來越自以為是了!該怎麼辦?人若是想直接把自以為是的感覺壓下去,其實是很難的!君當思之。不過可以「損有餘而補不足」呀!因此只要您去自以為非就可以抑制你那自我膨脹的感覺了呀!自以為非不就是一種自嘲嗎?看來,自嘲是個好東西。也許人人皆懂自嘲了,人人也就平等了!

自嘲可以算是一種謙虛,但謙虛未必是自嘲!如果是一種為了謙虛的謙虛,那可能依然只是一種自以為是吧?不知對否?

人的自以為是不就是把自己看得重了嗎?人的自嘲不就是把自己看淡一點嗎?看重了自己,當然也就看重了自己的心理感受了吧?其實不就是看重了自己的欲望了嗎?物質、金錢、名利。那麼看淡自己自然就可以削弱自己的欲求與欲望了吧?

而看重自己與看淡自己不就是一種相對性的兩面嗎?所以這依然是損有餘而補不足!

損有餘而補不足是個真理!上古的老祖宗早就留下來啦!那麼對其精簡一下,大概就是無私與助人!或者再來複雜一下,那就是做任何事不要光考慮自身或問題面,而要去考慮其相對面並去輔助它!常思相對面,應當是一個基本的科學意識!君當思之!

陰與陽的問題,無非就是陰有餘而陽不足,或陰不足而陽有餘!即使是陰陽皆不足或過盛,也是有一個相對的不足和有餘的!而陰陽系統最重要的是平衡、是和諧、是良性互動循環!我想,只要陰陽和諧,平衡!就可以向好地向前發展!不足可以向好,有餘也可以向好。不知對否?

而應對的方法,不就是「損有餘而補不足」嗎?還用說嗎?老祖宗說的呀。

不知我理解的對否?可不必當真!也可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中國人100句國學經典:損有餘,補不足
    本系列閱讀讓經典回歸本真,把經典讀「薄」,以100條經典呈現,以通俗語言加現實情境真實解讀 12.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道德經》第77章) 釋義:是一種社會道德理想。
  •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七十七章)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天之道,猶如開弓射箭。弓抬得太高了,就壓低一點,太低了,就抬高一點。
  •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自然的大道,就如同張弓射箭一樣,抬高了就下壓,太低了就上抬。《易經》當中有一卦叫做風雷益,講的就是損上而益下的道理,益卦由否卦變化而來,天地否卦就是指天地懸隔,陰陽不交,也是統治階層和民眾互不信任,上層不關心下層,下層也不支持上層,這是一種極度危險的狀態,此時,統治階層應把自由和權利還給民眾,減小自身的權力,如此,天地懸隔就變成了風雷互助,國家也從此走出困境。
  • 老子|「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事物的自我調節規律
    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道德經》七十七章天道的運行,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這就是天道,損壞一方面的東西來彌補另外一方面的東西。
  •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含義是什麼,你贊同這句話嗎?
    其實,「損有餘而補不足」這一思想可以做兩方面理解,一方面,從自然層面上來理解這句話,可以看出這句話是在揭露了事萬物由盛及衰變化的一個自然規律,另一方面,將這句話下落到人生層面理解,就是在告誡人們做事不能太過,極盛的時候就會出現「損有餘」的情況,繼而走下坡路,這是深刻的處世智慧。
  • 同濟大學教授周文泳:論基礎科學自立自強的「損有餘補不足」丨教授...
    基礎科學自立自強,不僅需要順應基礎科學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也需要對現行的基礎科學體系「損有餘而補不足」。成果產出「損低質補創有餘,補高質原創不足」基礎科學研究成果是研究者對客觀規律認知的知識性表達,創新性是評判研究成果的一個重要依據。
  • 天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也源自人性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允協註譯:大自然的道理,那不就像張開的弓箭一樣?高的,就壓抑他;低的,就舉起他;有剩餘的,就減損他;有不足的,就彌補他。
  • 世說新語之裴楷的「損有餘,補不足」
    裴曰:「損有餘,補不足,天之道也。」 注釋 梁王:指司馬彤,司馬懿之子。 趙王:指司馬倫,司馬懿之子。 裴令公:指裴楷,曾擔任中書令,與張華、王戎共同掌握機要。
  • 《周易》地山謙,君子以損有餘而補不足
    君子從中得到啟示,取多餘以補不足,稱量財物的多少而平均施捨於人。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譯文:象辭說:謙而又謙的君子,即使處於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謙虛的態度自我約束;而不因為位卑,就在品德方面放鬆修養。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儲能系統新發展
    這個巨大電池可在系統判斷電網供電不足時,在一分鐘內投入使用,為一百萬戶家庭提供一小時的電力供應。 這個大型電池組由Tesla Megapacks組成,每臺電池的額定功率為3 MWh,預計將布設150臺設備。
  • 中國傳統之治⑤|等貴賤均貧富、損有餘補不足的平等觀念
    不過即使在亂世或小康世界中,人們對大同的平等理念仍心嚮往之,在現實的統治中對其也有吸收轉化。這在後世的諸子百家以及具體的治國理政案例中都有體現。在諸子百家之中,道家無疑是最具有平等思想的流派。老子便常說「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三十九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三十二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七十七章)等等。
  • 老子:「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和「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可是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那麼,誰能夠減少有餘的,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聖人這才有所作為而不佔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
  • 不可或缺的易德——謙德:《周易》地山謙,君子以損有餘而補不足
    君子從中得到啟示,取多餘以補不足,稱量財物的多少而平均施捨於人。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譯文:象辭說:謙而又謙的君子,即使處於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謙虛的態度自我約束;而不因為位卑,就在品德方面放鬆修養。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 人生「八不足」,照見你的生命缺憾,看出生機,否極泰來!
    ——清代陳宏謀《養正遺規》人的可貴之處,就在於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努力改正,努力填平,以至發展為自己的優勢,否極泰來,邁向人生更高成就。才不足則多謀我們遇事經常費煞思量,難以決斷。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我們才學不足的表現。
  • 人生感悟:原來老天一直都在幫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群人被衝到了一個沙灘上,這群人當中有一個基督教的教徒。當大家都在忙著逃生的時候,基督教教徒非常淡定地坐在那裡祈禱。過了一會兒有一艘小木船經過,把人群都救走了。但要把他救走時,他拒絕了。他說我對上帝這麼的虔誠,他一定會來救我的。又過了一會兒,有一艘輪船經過,船家說要救他走,他還是拒絕了。他說在等著上帝來搭救他。
  •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道德經81字真經道出玄機,足以奉為圭臬!
    非也,恕莫大直言,覺得人生太苦的人,多半是認知有欠缺,或是「人生觀」不那麼全面,不如此,不會這般認為。那麼全面的人生認知,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先來看一段《道德經》的文字: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這段短短81字真言,說的是:天之道,和拉弓射箭有區別嗎?舉太高了,就往下一點,而太下了,就往上舉一點,這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啊。
  • 男人出現這2種情況,不好意思,請你接受現實,你的陽氣已不足
    導語:男人出現這2種情況,不好意思,請你接受現實,你的陽氣已不足。當男性身體出現不良症狀的時候,很有可能是由於身體的陽氣不足所導致的,陽氣充足的人,身體免疫力也很好,就會對疾病有抵抗能力,如果陽氣不足,男性的身體就會變得很虛弱,出現各種疾病。
  • 虛擬實境技術教育應用的潛力、進展與挑戰
    本文由《開放教育研究》雜誌授權發布作者:劉德建、 劉曉琳、張琰、陸奧帆、黃榮懷摘要2016年被稱為「虛擬實境元年」產業領域中投身虛擬實境的創業團隊呈爆發式增長。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領域,虛擬實境技術的應用還遠遠滯後於產業技術的發展。實際上,虛擬實境技術的教育應用意味著一系列優化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法的行動課題。教育技術的研究者需要理性認識虛擬實境教育應用的潛力,深入分析虛擬實境技術教育應用的現狀,著重從教育視角反思存在的挑戰。
  • 《武林外傳》當中有哲理的幾句話,最後一句很現實
    《武林外傳》當中有哲理的幾句話,最後一句很現實大家還記不記得《武林外傳》這部電視劇呢,這部劇也是很多人小時候的記憶啊,越來越多影視劇的出現讓人們對於影視劇當中的經典臺詞印象深刻,這些臺詞要麼很現實要麼很有道理,《武林外傳》就是如此,裡面的許多經典臺詞在當時看的時候沒有細細品味,現在回想起來卻都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