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講的是對立統一,陰陽互補。「孤陰不生 獨陽不長」。萬物都存在著對立互補的關係,在對立互補中達到統一。但互補的各方面不是平均主義,不可能一樣大小。最能表達中國哲學的太極圖,只是理論上的一種完美的圖形。實際上運行要不是陰面多一點,要不是就是陽面多一點。 但不管怎麼樣,總是有一種力量在使事物的對這對立面驅向於和諧。
是什麼力量呢?老子說: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道德經》七十七章
天道的運行,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這就是天道,損壞一方面的東西來彌補另外一方面的東西。
天道是沒有自我意識的,它就是自動運行的,那我們暫且把這種力量叫做萬物的自我調節能力。這種自我調節能力非常偉岸,它可以使萬物平衡和諧.
現代科學可以解釋風暴,地震,火山爆發,雷雪,洪水等等自然現象是怎麼樣發生的,但是解釋不了這些現象為什麼會發生。但是,按老子的損有餘而補不足的理論,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地球的自我調節,使地球更平衡和諧,有助於萬物的生長。而經濟學的價值規律,供求變化引起價格漲落,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供的方面多了,那價格就低了。中醫理論認為,人之所以要生病,是因為人體的陰陽五行不調和。需要進行調節。怎麼調?就是有的減少,有的增加。使人體各方面達到平衡,疾病就消除了.
古代的人也把自我調節規律運用到智謀上。那就是舍與得, 捨去一些東西,得到另一些東西。漢時的蕭何,幫劉邦平定了天下,官至丞相,劉邦親自率兵徵討黥布。蕭何坐守後方,因為蕭何在民間的聲望很高,為防劉邦起疑,經常做些貪汙受賄,欺凌百姓的事情。果然,劉邦聽了蕭何所做所為,就沒有對蕭何怎麼樣了。想來,一起跟劉邦打天下的臣子,大多沒有好下場。能夠安然無事的,就張良和蕭何了。張良是舍了官位物質,而出塵。而蕭何是舍了名聲得了性命。
事物的自我調節規律,是天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多挖掘裡面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