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為了推動群眾性的愛國教育。中央11部門評選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這些英雄都是民族的脊梁,人民的驕傲。他們的英雄事跡一直激勵著我們。
這100為英雄來自各個地方,各個行業。有中國我黨的早期領導人,也有我軍的優秀將領,還有國際友人,基層戰士。但他們都是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光榮犧牲的。在這百人名單中有這3位來自紅四方面軍。
葉成煥—百勝將軍
葉成煥生於1914,河南新縣人。和很多人一樣,少時也是一個放牛娃。後自鄂豫皖蘇區參加紅軍後,作戰勇敢,指揮機智,屢建戰功。很快就由指導員成長為紅31軍第93師政委。當時葉成煥在整個紅四方面軍都稱得上一員虎將。
1937年,隨著全面抗戰的爆發。紅93師改編為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葉成煥由任團長。同年在平定縣七亙村,葉成煥率772團以傷亡30餘人的代價殲敵400餘人,取得了重大勝利。1938年,葉成煥率部參加了著名的長生口、響堂鋪、神頭嶺戰役,並三戰三捷。尤其在神頭嶺戰役中共殲敵1500餘人。為772團贏得了「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百戰百勝」的讚譽。
4月15日,葉成煥在觀察日軍時不幸頭部中彈,4月18日因傷勢過重壯烈犧牲,時年24歲。葉成煥是我軍在參加抗戰後犧牲的第一位團長。在772團,葉成煥是團長,王近山副團長。建國後,王近山被授予開國中將。
設想如果葉成煥發沒有犧牲,建國後至少也是個中將。
許繼慎—含冤而死
許繼慎生於1901年,安徽六安人。幼年便如神童一般,4歲能背詩,8歲能背《唐詩三百首》。1919年,年僅18歲的許繼慎參加了五四運動。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1926年隨葉挺獨立團參加北伐,其中最為著名的就要數許繼慎參與指揮的汀泗橋、賀勝橋戰役。
1930年,許繼慎來到鄂豫皖蘇區。任紅1軍軍長,徐向前任副軍長。期間許繼慎指揮紅1軍先後攻克皖西和京漢鐵路南段城鎮。使得隊伍迅速發展至5000餘人。後又指揮一系列戰役,為鞏固擴大鄂豫皖蘇區起到重要作用。
1931年4月,中央派張國燾等人來到鄂豫皖蘇區。張國燾很快就發現了許繼慎再蘇區的巨大影響力,開始心生不滿。隨後,張國燾又主張攻打大城市的路線。許繼慎認為蘇區軍力較弱,明確的提出反對意見,後由向中央寫信提出張國燾是「瞎指揮」。這更加劇了張國燾的不滿,時期懷恨在心。恰在此時,老蔣授予時任國民黨南京中央軍校政治部主任曾擴情寫信給自己的黃埔同學許繼慎來勸降。見此機會,張國燾開始大做文章並逮捕了許繼慎。1931年11月,張國燾在河南省光山縣秘密殺害了許繼慎。此時許繼慎僅30歲。
設想如果許繼慎沒有遇害,作為紅四方面軍早期的只要將領,建國後至少是個大將,甚至元帥也不無可能。
曠繼勳—秘密處死
曠繼勳生於1897年,貴州思南人。1916年,曠繼勳入川從戎,很快就有普通士兵升至旅長。後其部劃入劉伯承麾下。同年底曠繼勳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曠繼勳組織成立了四川第一個紅色政權—蓬溪縣蘇維埃政府。1931年曠繼勳任紅25軍軍長,在此期間率部參加了三次反「圍剿」戰鬥。1932年,後在紅四方面軍放棄鄂豫皖蘇區入川創建川陝蘇區的途中,對張國燾的逃跑路線提出了反饋意見。使得張國燾懷恨在心。
1933年曠繼勳為分化敵人,寫信給朋友謝德堪,希望他離開軍閥部隊,率部起義加入紅軍。張國燾以此為藉口秘密處死了曠繼勳。
設想如果曠繼勳沒有遇害,建國後至少是個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