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紅軍時期,我軍最大的軍事編制是方面軍。當時紅軍共有紅一、紅二和紅四三大方面軍,紅軍長徵就是以三大方面軍的勝利會師為終點。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紅軍有一、二、四方面軍,為什麼獨獨沒有紅三方面軍呢?
首先是為了迷惑敵人,紅軍從成立之日起,就始終處在激烈的戰鬥之中,而且長期處於弱勢地位。為了迷惑敵人,我軍的很多編制和名稱都沒有規律,不符合軍事傳統。例如贛南蘇區有紅四軍,鄂豫皖也有紅四軍,湘鄂西蘇區還有紅四軍,共有三隻紅軍主力部隊叫做紅四軍,實際上這三支紅四軍是完全不同的隊伍。紅軍之所以出現三個紅四軍,就是為了迷惑敵人,讓敵人搞不明白紅軍到底有多少人。
紅軍有一、二和四方面軍,而沒有紅三方面軍,也是同樣的道理。真實歷史上,紅一方面軍成立最早,創建於1930年6月的贛南蘇區。按說紅一方面軍成立後,下一個方面軍的名稱應該叫紅二方面軍,但是1931年紅軍成立的第二個方面軍卻叫紅四方面軍,完全違反軍事傳統。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迷惑敵人。
其次紅軍方面軍並不是統一按照建制關係成立的,而是在革命戰鬥中形成的。工農紅軍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始終處在國民黨軍隊的分割和圍剿之中。長徵結束之前,紅軍都是分布在零散的根據地裡,各自為戰,雖然也相互配合,但從來沒有完全聚攏在一起,跟沒有統一整編過。
其中紅一方面軍是由贛南中央蘇區的紅軍部隊合編而成的,主力是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紅四方面軍是由鄂豫皖蘇區的紅軍部隊組成的,其主力是由紅四軍發展而來。紅二方面軍是湘鄂西蘇區的紅二軍團和湘鄂贛蘇區的紅六軍團在長徵過程中整編成立的。
三大方面軍的成立並沒有統一的規則和編制,都是根據革命戰爭的需要,其中紅四方面軍成立的時間還早於紅二方面軍。所以紅軍有一、二、四方面軍,而沒有紅三方面軍,也很正常。
最後紅軍軍委本來準備成立三方面軍的,但因意外而中斷。1933年秋,中革軍委曾計劃將新成立的紅七、八、九、十這四個軍團合編為第三方面軍。但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戰鬥失敗,中央蘇區面臨極大的軍事壓力。為了調動和強制敵人,中革軍委決定將紅七和紅十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離開中央蘇區,北上抗日。紅七和紅十軍團的離開,導致紅軍成立第三方面軍的計劃中斷。
後來北上的紅七和紅十軍團在敵人的層層圍剿下,損失殆盡,軍團建制都被打散,總指揮方志敏犧牲。而紅八和紅九軍團在長徵過程中,也是傷亡慘重,軍團建制被取消,餘部併入其他軍團。所以紅七、八、九、十這四個軍團就不再具備成立方面軍的條件。
另外1930年5月,中央召開全國紅軍代表會議,預備將贛南蘇區、湘鄂西蘇區、鄂豫皖蘇區等革命根據地的紅軍,改編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軍團,並在這四大主力軍團的基礎上,繼續擴編紅軍,最終將其擴編為四大方面軍。其中紅一和紅三軍團隸屬於贛南中央蘇區,按照擴編計劃,這兩大軍團將分別擴編為紅一和紅三方面軍。
但1930年8月,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在湖南省瀏陽縣勝利會師,為了應對國民黨隨之而來的圍剿,紅三軍團總指揮彭老總主動提議紅三軍團和紅一軍團合編為第一方面軍,放棄了單獨擴編為第三方面軍的計劃,最終導致紅三方面軍缺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