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國工農紅軍只有一、二、四方面軍,而無三方面軍,當年黨中央是計劃組建四個方面軍的。為什麼後來沒有三方面軍了?原來是由於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各革命根據地紅軍發展過程中情況發生變化所造成的。
紅軍出徵
1930年,工農紅軍發展到十萬人,五月下旬,黨中央在上海召開蘇區代表會議。六月初,又召開軍委擴大會議,研究紅軍的編制問題。當時打算將活動在南和閩西、湘鄂西、湘鄂贛、鄂豫皖等五個革命根據地的紅軍。分別編為紅一至紅四共四個軍團。然後再擴編為四個方面軍。
當時彭德懷任紅三軍團軍團長。一些不明就裡的人,認為紅三方面軍沒有組建的帳要算在他頭上。
其實,紅三方面軍沒有單獨建立,這要從實際發展過程說起。1930年,紅三軍團和紅一軍團在瀏陽會合,兩次攻打長沙,因而沒有單獨擴編。
下面來說說當時紅軍兩次攻打長沙的情況。
紅軍攻打長沙部隊集結
1930年6月,在李立三"左"傾盲動思想指導下,彭德懷率領湘鄂贛邊區的紅三軍團和湘鄂邊特委乘虛攻打長沙。城破,何鍵只帶隨身馬弁狼狽乘小船逃往沅江。8月5日,在何鍵的大舉反攻下,紅軍主動撤離長沙。紅三軍團攻佔長沙,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攻佔省城。
第二次攻打長沙是8月30日,紅軍根據中央激進指示,再次發起長沙攻堅戰。因前次攻城,何鍵嚇破了膽,徵紅軍撤退後,修了巨型鹿砦、密布的竹釘和高大的電網,大大加強了長沙的防務。紅軍很英勇,但久久不能攻破嚴密的防守,為了攻破敵人的電網,毛澤東根據一個群眾的啟發,用起了古老的火牛陣戰法,即在幾百頭水牛的尾巴上澆上汽油,接上鞭炮,點上火後,牛大軍就拼命衝向敵人的陣地,衝散敵人防線。但終因缺乏攻堅訓練及相應的炮火支援,不能破城。後來,毛澤東說服下,紅軍主動撤出了進攻長沙的戰鬥,安全返回到贛南根據地。
毛澤東劇照
紅三軍團和紅一軍團在攻打長沙戰爭中,團結合作,融為一體,8月23日,紅三軍團與紅一軍團在瀏陽永和市會合,就順勢合編為紅一方面軍。毛澤東任總政委和黨的總前委書記,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共計4萬餘人。
據後來的回憶,彭德懷說:「從戰略方針來看,我贊成三軍團編入第一方面軍的建制,統一指揮,這是革命的需要。」這也說明了紅軍沒有為形式主義所困擾,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兩軍合併集中兵力壯大力量,也便於指揮。同時,也反映了彭總高風亮節,自降為副總司令,革命不是為了加官進爵,是大公無私的。
紅軍群體塑像
後來,黨中央一直對紅三方面軍的組建念念不忘。為了計劃落實,在長徵之前,1933年秋,中央軍委曾計劃把新成立的七、八、九、十這四個軍團合編為紅三方面軍。
但是,因為李德的錯誤指揮,導致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那四個準備合編的軍團一部分組成了「北上抗日先遣隊」,一部分跟紅一方面軍進行長徵,合編為三方面軍的計劃再次未能實現。遂造成了紅軍史上三方面軍缺編的永久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