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水平極高的十大外國運動員

2020-12-11 探球說愛

中文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隨著我國影響力的增大,學習起中文的外國人自然也是越來越多。出於業務發展需要、出於對中國的興趣,或出於其他原因,體育領域之中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運動員都對學習中文有所興趣。

在下文,筆者將綜合各大領域,盤點出十位中文水平極高的外國運動員。篇幅所限,難免遺漏。如有遺珠之選,亦歡迎諸位在評論區補充。

十、李宗偉

馬來西亞是一直推行著華文教育的國家,不少馬來的運動員祖籍也是在我國。故此,他們的運動員許多都是熟練地掌握中文。在此,暫且列舉最為知名的李宗偉作為代表性人物。時至今日,說起中文,作為華三代的李宗偉仍帶有濃烈的福建口音。

九、克裡斯蒂娜·麥克哈爾

麥克哈爾,美國女子網球運動員。

過往來到中國比賽的賽後記者會上,麥克哈爾總是會選擇用幾句中文來和中國記者&球迷拉近距離。麥克哈爾來自一個國際化的家庭,父親約翰是愛爾蘭裔美國人,母親則出生在古巴。

3歲到8歲的童年時代,麥克哈爾隨家人一起在中國生活。正是在香港的公寓小區裡,麥克哈爾第一次拾起了網球拍。因此,麥克哈爾學會了普通話&粵語。

八、馬季奇

在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的發展史上,前來謀生的外國足球運動員不計其數,但真正有興趣學中文且有能力全程用中文接受採訪的外援,恐怕僅北京國安隊的名宿馬季奇一人。

昔日,被問及到當初學中文的原因,馬季奇如是回答:如果你真的想在這一個國家、這一個俱樂部效力很多年的話,你肯定是想學會這裡的語言的。直接去明白你的朋友、你的隊友、你的教練,這一點非常重要。對於馬季奇的這一個觀點,筆者深表認同。

七、福原愛

提到在中國廣受歡迎的日本運動員,首推的必然是「瓷娃娃」福原愛。福原愛的中文水平很好,正常交流完全沒有問題。

作為外國人,福原愛的中文發音的辨識度非常之高。因為第一位中文啟蒙老師是自遼寧的教練湯媛媛,所以福原愛形成了一股可愛的東北腔調,這也是在她身上中國體育迷們樂此不彼討論的話題之一。

六、石川佳純

得益於福原愛的影響,石川佳純也熟練地掌握了中文,口音更是和前輩如出一撤。從現在的情況看來,石川佳純的中文水平應該在福原愛之上了。據本人透露,即使是偶像周杰倫的早期快歌,石川佳純也能完全聽得懂。

五、布麗塔·海德曼

布麗塔·海德曼,德國擊劍運動員,08京奧女子重劍個人冠軍。

靚麗的外表、出色的成績之外,布麗塔·海德曼自小在學校就是學霸一樣的存在。在德國讀高中時,海德曼曾獲得作為學校優秀學生代表對外交流的機會。當身邊的同學都選擇英國、美國的時候,海德曼卻把目光投向了中國。

原因很簡單,在11歲那一年,海德曼曾隨父母到桂林旅遊,從此迷上了這一個神秘又魅力四射的東方國度在1998年,作為交換生的海德曼在北京市第25中學學習了3個月。從此,海德曼走上了中文的學習之路,並給自己改了一個中文小名「小月」。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事情莫過於,在2011年舉辦的「中歐青年交流年」活動中,布麗塔·海德曼擔任形象大使,並在論壇中用中文致辭。

四、張本智和

如果以日本人的標準來看的話,毫無疑問,張本智和的中文聽說能力是極其出色的。

每每聽到張本智和用中文接受採訪,或者說是他與爸爸兩人在場外仍用中文交流的情況,總是會讓筆者感覺到心情複雜。對於他們一家來說,在部分場合仍在說著中文,或許正是提醒著自己不要忘記來自哪裡的證明。

三、約翰·塞納

約翰·塞納,來自WWE的摔角選手,人稱「趙喜娜」。

在摔角娛樂界,這一位選手曾經極具人氣。就語言天賦而言,塞納幾乎是WWE界的代表人物。除了母語英語之外,其餘的多國語言,塞納也是略懂略懂。

我是冠軍,我要金腰帶,我永遠不放棄!

在多年前的一期WWE節目中,面對用法語挑釁自己的對手,塞納以多國語言還以顏色。其中,上述這一句堪稱經典的中文句子亦被包括在內。

可以說,這一句話當初讓不少在電視機前觀看賽事的中國摔迷感到激動萬分。從此,塞納在中國的路人好感度瞬間飆升。畢竟,在美國最熱門的體育娛樂節目中,他們的臺柱選手居然秀起了中文,這新鮮感實在過於猛烈。

這些年來,即使待在中國的時間並不算很長,但是塞納的中文一直在進步,已經達到了在公共場合進行深度演講的水平。遙記得,早些年,趙喜娜在北京拍攝電影時,還特地錄製了介紹老乾媽、中式燒烤、火鍋等內容為主的視頻上傳到油管上,向美國網友誠意介紹關於中國的趣物。

二、林書豪

正如那些分家之後總想壓本家一頭的親戚們一樣,許多華二代對於中文根本不興趣,巴不得將這些和中國有關的元素刪除乾淨。當然,時常為中國發聲且做慈善貢獻的林書豪,並不屬於此列。

不過,別看林書豪是華裔球員,就認為他本來從一開始就熟練中文。林書豪的中文是在NBA成名之後才開始慢慢學的。從一開始完全不會、到熟練掌握、再到來CBA打球之後的再度提高,球迷見證著林書豪的中文進步。在學習中文這一點上,林書豪顯然是比馬布裡有誠意得多。

一、安塞龍

維克託·阿薩爾森,又名安賽龍,丹麥羽毛球運動員。

如果說榜單上的其餘外國運動員是熟練地掌握了中文這一項語言的話,那麼羽安塞龍堪稱幾乎精通中文。出於對羽毛球的熱愛、對中華文化的感興趣,安塞龍早早地來到了中國探求提升羽毛球技術之路,同時跟隨老師研習起了中文。

節奏自然、四聲奇準、表達流暢、在頻繁的中文採訪中幾乎從來沒有說過病句。只聽聲音、不看畫面,我們幾乎是判斷不出原來這一個在說話的人巨人是來自北歐的運動員。

相關焦點

  • 中文最好外國運動員?石川佳純不用翻譯!福原愛:我給球員當翻譯
    中文已經在全世界普及,會說中國話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了,其中不缺少知名的體育運動員。當我們想到誰是說中文最好外國運動員時,一定會想到這兩名球員,她們是日本桌球運動員石川佳純和福原愛。如果評選中國體育迷最喜歡的外國女運動員,我相信石川佳純和福原愛一定會上榜,她們雖然是日本運動員,但跟中國有著很深的感情。石川佳純的父親就是桌球選手,她在一年級時就開始接觸這項體育運動,因為石川佳純的教練是中國人,所以她會說標準的普通話。
  • 外國學生學中文「翻車」現場,第一句就笑哭網友:像極了我學英語
    01留學生學中文,筆試答案讓人笑岔氣,網友氣急:放開卷子讓我來上大學以後,很多同學就要考英語四六級了,但其實對於學習漢語的外國朋友來說,漢語考試也是分有不同等級的這道題被說是外國朋友了,就算是中國人也要讀個幾次才能讀懂意思,所以也難怪外國考生聽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了。一些網友看到後眼淚都快笑出來了,稱這是外國人學中文的大型「翻車」現場,第一句就能把人嚇唬住了,「像極了我學英語的樣子,朋友們加油!」除了在聽力題上碰壁,外國朋友在中文筆試題上也是分分鐘被「逼出眼淚」。
  • 蒼井空和浩二並不是中文最好的日本明星,而她的中文水平已經出神入...
    來中國發展的日本明星很多,有些網友很疑惑這些日本明星在中國呆了這麼久,其中文水平究竟怎麼樣呢?今日,小編為你解析:1.蒼井空蒼井空來華發展已經許多年了,在中國是深受廣大宅男喜愛,陪著許多宅男度過了青春期。
  • NBA球星中文水平誰最好?科比麥迪得真傳,第1誰都猜得到!
    《世界上最難學的十大語言排行》,中文難度就排名第一。近日,就有消息指出,前湖人球星科比最近正在學習中文,他學習中文的目的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是為了將來來中國演講,或許是為了更好的和馬雲溝通,不管為了什麼,科比善於挑戰最高難度的精神值得我們肯定,那麼NBA球員(至少效力NBA5年以上不包括5年,所以排除易建聯、巴特爾以及孫悅等球員)誰的中文水平最好呢?科比麥迪得真傳,第1誰都猜得到,跟隨堂哥一起去看看吧。
  •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之林子祥篇,真正的樂壇霸王
    1980年憑藉歌曲《分分鐘需要你》和《在水中央》獲得第3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1981年憑藉歌曲《活色生香》獲得第4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1984年憑藉歌曲《愛到發燒》獲得第7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1985年憑藉歌曲《每一個晚上》獲得第8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1986年憑藉歌曲《阿lam日記》獲得第9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1987年憑藉歌曲《千億個夜晚》獲得第10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
  • 外國人考中文聽力 黑人小哥「一臉問號」 網友:像極了考英語的我
    近日,一組「外國人考中文聽力」的視頻走紅網絡,引起網友熱議。從小學到大學,一直被英語折磨得死去活來的中國孩子們終於揚眉吐氣了。視頻截圖中國大學生學英語要考四六級,外國人學中文一樣要考級,他們參加的考試是漢語水平考試(簡稱HSK),這是為測試母語非漢語者(包括外國人、華僑和中國少數民族考生)的漢語水平而設立的一項國際漢語能力標準化考試。
  • 《十大中文金曲》與《十大勁歌金曲》
    《十大中文金曲》與《十大勁歌金曲》是不同的頒獎典禮。《十大中文金曲》與《十大勁歌金曲》兩者不相伯仲,一個在權威上佔優勢,一個在人氣上佔優勢,各有各的長處。《十大中文金曲》由香港電臺主辦,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國際唱片協會香港會、香港唱片商協辦,創立於1978年。
  • 外國學生談說中文:最難的發音是「ZHU」
    外國學生談說中文:最難的發音是「ZHU」 2014-05-15 13:19:17來源:呼和浩特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或許,只有學習中文的外國人自己最有發言權。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三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美國賽區預賽中,參賽的幾名外國學生一致感慨,說好中文最難的不是傳說中的語法,不是前鼻音後鼻音,而是聲調。  今年21歲的邁克·斯班瑟來自夏威夷大學,頭髮捲曲,皮膚白淨。學習4年中文的他起了個很地道的中文名字「史建國」。由於同學中不少來自中國,經常私下操練的他如今已經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
  • 第11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1988年)
    197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年,同時也是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誕生之年,也是我出生的年份。本人希望通過整理這些年來的香港十大金曲,紀念改革開放,同時也讓自己重拾這些年來的成長記憶。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由來:1978年,伴隨著香港流行音樂的產生及發展,由香港電臺主辦,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國際唱片協會(香港會)、香港唱片商會協辦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誕生了。
  • 外國中文試卷難哭高中生,漢語學習心得笑哭網友:老師哭暈在廁所
    01國外名校的中文試卷,難哭中國高中生網友:像極了我學英語的樣子想必大家平常都見過各式各樣的英語試卷,其中不少人都是只看了一眼密密麻麻的英文就倍感頭大可是見過外國中文試卷的人也會有這樣的體會:言簡意賅的中文試卷,答案通常都不會簡單,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比英文試卷複雜多了。比如這一張來自美國著名公立高中富蘭克林羅斯福中學的中文試卷,雖然只有一張紙、四個大題,但要做完整張試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別提全部做對了。
  • 桌球運動員徐孝元和會說中文的石川佳純,誰才是第一女神?
    原創文章全網維權禁止抄襲中國球迷都知道如果說桌球哪個國家實力最強,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的祖國中國,中國桌球隊員是所有外國桌球員的噩夢,中國桌球最大的對手是中國內部對選手的比賽,經過多年的努力桌球也成為了我國的國球,除了我們國家以外韓國以及日本的桌球的水平也很高
  • 外國小哥哥痴迷中文,看到他手臂上的繁體字紋身後,我忍不住笑了
    外國人學習中文的理由很多,有的是為了考試,有的是為了來中國留學,還有些是真心喜歡中文,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但有一些人雖然痴迷中文,卻因為對中文了解甚少,而鬧出笑話。    外國小哥哥痴迷中文,把繁體字當紋身  有一位澳洲小哥哥,他從來沒有來過中國,但是卻十分喜歡中國文化,雖然他們國內教中文的教師比較少,他自己卻經常利用課餘時間自學中文。
  • 嘉權視角丨往外國申請專利前的中文優化策略
    序:專利的中譯英是相當專業的工作以中國專利作為優先權,往外國申請專利,其申請過程一般涉及以下文件:中文技術交底書,由專利申請人準備,需符合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中文專利申請文件,由中國專利事務所的代理人撰寫,需符合中國專利法
  • 第39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視頻 2017十大中文金曲獎獲獎名單
    第39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視頻完整版 2017十大中文金曲獎獲獎名單:1月4日,第39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在香港舉行,頒獎現場,香港音樂人齊聚一堂,在2017年年初共同出席這一典禮,陳奕迅容祖兒分別榮登天王天后,祝賀他們,下面來看具體內容。
  • 外國商品的某些品牌名字 翻譯成中文名字真的好尷尬
    後來,那家來自美國的飲料公司,公開登報,以350英鎊的獎金懸賞,徵求飲料的中文翻譯。最後,有一個來自中國的畫家擊敗了其他對手,獲得了獎勵。這位畫家給這款飲料起的中文名字就叫"可口可樂",可口可樂的英文名Coca-Cola,Coca是古柯樹的葉子,有補腎壯陽的效果,Cola是可拉樹的果實,有刺激興奮的效果,這葉子和果實是可口可樂製作中的主要原料。自從"蝌蚪啃蠟"改名為"可口可樂",它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就一路飆升。
  • 人肉鑑別運動員水平秘笈
    肯定得有朋友說,特納選秀順位可比羅斯高多了,跟你們打個業餘比賽打著玩,咋還看出不厲害來了?咱們有一說一,人家肯定是犯不上好好打。後來我也了解了,特納是那種比較全面,頭腦比較清楚的運動員。但是跟我們一幫業餘的一塊兒打,其實是對他身體素質特別直觀的體現。業餘比賽看什麼?不就看身體嗎?有身體,一衝一扣,其他人全得躲開。特納還真就沒這下。我當時就挺納悶,不是榜眼嗎?
  • 看完外國街頭的中文標語,我無地自容
    其實不只日本,在疫情之下,許多國家的街頭、機場、商店、地標建築、甚至計程車司機,都打出了為我們加油打氣的中文字樣,比如泰國、多倫多、米蘭和阿聯。 只是奈何中文水平不夠,沒像日本那樣C位出道罷了。
  • 中文,人類最先進的語言系統,讓中國人學習效率比歐美高30%!
    影響基礎教育水平的,除了硬體設施、教師水平,還有語言的效率!中文的高效、智能,讓中國學生的學習效率是表音文字國家的數倍!一、中文與數學中文在數學中的效率登峰造極,達到了效率的極限。也就是說,在數學教學中,簡簡單單讀一串數字,中文就比阿拉伯文快3倍以上!中國學生在一堂課上可以學到的內容是阿拉伯課堂的數倍,這就是效率!不需要比智商,僅僅比學習的效率,中文就讓中國人快人一步!
  • 名著小說專業書 還有哪些書可以提升中文閱讀水平
    名著小說專業書 還有哪些書可以提升中文閱讀水平 2017年07月21日 09:5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19歲外國小哥因痴迷中文,在手臂紋上「繁體字」,內容令人捧腹
    不懂中文有多吃虧?19歲外國學生在手臂紋「繁體字」,內容令人捧腹  威廉斯是一名19歲的澳洲小夥,雖然沒有來過中國,但他卻是一位實實在在的「中國迷」,平常特別喜歡中國文化,課餘時間也很愛翻看中文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