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金融史中,羅斯柴爾德是一個堪稱傳奇的名字,這一家族在世界歷史中影響若隱若現,雖然從未登上王位但其影響力卻絲毫不遜於任何國家的王室。
其創始人梅耶曾有一句名言「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實際上梅耶的這句話正是羅斯柴爾德發家史的真實寫照。
1798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創始人梅耶的三兒子內森被委派到英國倫敦拓展銀行業,而他的兄弟們則被分別派往法國巴黎、奧地利維也納、德國法蘭克福、義大利那不勒斯。
十餘年後羅斯柴爾德遍布歐陸的跨國金融網絡已經基本構建完成,但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並未因此而慶賀,反而將注意力集中到了戰場之上。
1815年3月1日,被流放到大西洋小島上的拿破崙率領七百餘士兵返回法國,法軍將領紛紛倒戈,僅僅二十日的時間拿破崙便帶著十餘萬法軍重返巴黎。
拿破崙的復出重新點燃歐洲大陸的烽火,歐洲各國很快便組建了第七次反法同盟,雙方與滑鐵盧地區爆發決戰,聯軍統帥為英國公爵威靈頓。
滑鐵盧之戰直接關係到了未來歐洲大陸的走向,如果拿破崙勝利那麼法國將一飛沖天,而如果威靈頓獲得勝利那麼英國將直接成為歐陸各國的執牛耳者。
而早在大戰爆發之前,羅斯柴爾德家族便憑藉自己遍布歐陸的金融網絡,建立了秘密代理人機制,戰略情報間諜遍布歐洲各處。
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戰役爆發,對於歐洲金融界而言這是一個關係到億萬人資產的大戰,勝利者將獲得巨大的財富。
就在滑鐵盧的周邊,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商業間諜也對戰場進行了密切地監視,他們不斷地將第一手情報通過特定的渠道傳回倫敦的內森手中。
到了傍晚時分,一個名為羅斯伍茲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情報人員目睹了法軍的大敗,拿破崙的法軍雖未徹底崩潰,但卻敗局已定。
羅斯伍茲馬上騎快馬趕到布魯塞爾,然後轉道前往奧斯坦德港,此時早已有標註有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船隻正在等候。
雖然英吉利海峽航行狀況十分惡劣,但是這艘船隻依然不顧眾人的阻攔連夜出發,經過一夜有驚無險的航行後終於抵達英國的福克斯頓。
1815年6月19日清晨,羅斯伍茲在倫敦見到了早已等候多時的內森,但是內森僅僅只是快速瀏覽了戰報的標題便起身離去,快馬趕往倫敦股票交易所。
當內森感到倫敦股票交易所時,翹首以盼的眾人迅速恢復了安靜,內森坐在被稱為「羅斯柴爾德支柱」的座位上一言不發。
此時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交易員一聲不響地衝到交易臺前開始大筆拋售英國公債,圍觀眾人一片譁然,轉瞬之間價值數十萬美金的英國公債拋入市場,公債價格迅速降低。
眾人均以為內森已經獲得了英軍戰敗的消息,爭先恐後的開始拋售英國公債,僅僅數個小時之後英國公債的價格已經徹底崩潰,票面價值僅剩下百分之五。
此時內森依然沒有任何反應,但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交易員卻開始爭先恐後地搶購著市面上可以看到的所有英國公債。
1815年6月21日夜,威靈頓公爵報捷的信使趕到倫敦,拿破崙的法軍經過八小時的激戰後損失近三分之一的兵力,拿破崙已經無力回天,英國公債價格暴漲。
僅僅一天之內,內森已經賺到了超過之前所持有英國公債價值二十倍的財富,總價值甚至超過了拿破崙和威林頓二十年來戰爭財富的總和。
滑鐵盧戰役英軍雖然戰勝了法軍,但是內森卻因此成為了英國最大的債權人,英格蘭銀行和英國公債的發行都被羅斯柴爾德家族所控制。
如此一來,英國政府徵收的稅務變成了內森的私人財富,英國政府不得不繼續向內森借貸,不僅需要支付百分之八的高昂利息,所有本息還必須以金幣支付。
而且因為大量公債被內森持有,內森已經成為了公債價格的實際操控者,左右了整個英國的貨幣供應量,英國的經濟命脈被內森牢牢掌控,英王則徹底淪為傀儡。
參考資料:《羅斯柴爾德家族傳》、《羅斯柴爾德王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