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峽:國家級高水平的醫院能做什麼,我們就能做什麼!

2020-12-23 東莞市衛生健康局

2018年初,一直工作在無錫市人民醫院心內科的郭素峽突然有了跳槽的念頭。

作為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院心內科的專家,她聽說過東莞,知道東莞離廣州很近,卻從來沒有來過。她到廣州開會時留過時任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張亞林的手機號,卻並不認識他。

「我給張書記發了簡訊,發了簡歷,問他需要我這樣的醫生嗎?不到一分鐘張書記就給我打了電話,說『我們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電話中張亞林略帶磁性的嗓音充滿了長者的智慧,讓她頓時決定,「到東莞來看一看」。

就這樣,生物學博士後、醫學博士、日本訪問學者郭素峽與東莞結緣,現是東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學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短短兩年,她以一己之力引領心內科團隊一起拼搏,開創了一個又一個「首例」。

「目前,我們開展的技術涵蓋了這個領域所有的技術,幾乎沒有任何空白,高水平醫院能做什麼,我們就能做什麼。」而郭素峽還有更長遠的計劃,來提升東莞全市胸痛患者的救治成效。

1

每天從早幹到晚,沒日沒夜做手術

記者:你當時是因為什麼要跳槽?博士後、博士、訪日學者、專家,無錫市人民醫院肯定也非常重視,你怎麼就要走呢?

郭素峽:我當時其實也很茫然,可能是覺得職業發展有了瓶頸吧,就很衝動地想著跳槽出來試試看。我只給張書記發了簡訊,張書記一分鐘不到就給我電話,讓我特別感動。2018年5月20日,我就過來看了下,看了之後覺得也還行,病人挺多。

我試工了一周,做了七八臺手術,然後就回無錫辭職。我們院長和很多同事得知我要走,都不敢相信,說「這是重點培養的人才,怎麼可能辭職?」無錫市人民醫院在江蘇省內處於領先地位,我留在那其實也有很多機會,但我還是走了。

2018年6月我到了東莞,在當時的張書記、蔡院長等醫院領導支持下,我一步步展開工作,業務量翻了兩三倍,各種手術遍地開花,像支架植入從之前的一年近800臺,2019年我們做到了2200臺,還做了很多東莞首例,跟我當初設想的一樣,只要來東莞市人民醫院就診的心內科病人,我們都能提供全面的技術服務。

因為疫情,今年是非常困難的一年,但我們心內科的工作基本上沒有受影響,2月份跟去年同期相比還有上升,接下來的這幾個月我們的手術量都在增長,8月份我們做了320臺手術,創了歷史新高,幾乎每天從早幹到晚,有時做到凌晨一兩點。

如果不是機器有限、手術室有限,我們還能做更多,大家都非常拼命,都已經習慣了熬夜,假如有一天不用熬夜了,大家還會不習慣。我特別感謝這些小夥子們,他們給了我很多啟發,一直陪著我熬夜,成績哪裡是我做出來的,都是大家熬出來的。

很多高年資的醫生跟我說,我來了之後他們煥發了第二春,一生中難得有這樣學習的機會,重新找回了奮鬥的感覺。

2

任何人不能遲到,罰得醫生心服口服

記者:那肯定是因為這些年輕醫生特別服氣,醫生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最佩服的就是有真才實學、有能力的專家,跟著你他們能迅速成長。

郭素峽:我對他們要求很嚴,我堅信「管理出成效」。在時間管理上,嚴格規定:早上8點開始交班,3分鐘不到就算遲到,遲到就扣績效200元。有特殊情況,路上堵車、孩子沒趕上校車、老人有點事,能不能遲到?不行。

我剛到醫院時就跟著我的醫生,曾經和我一起創業的醫生,關係跟我比較近,遲到一次行不行?不行,任何人都不行。我一手培養你遲到嗎?路上堵車那是你的事,你應該預計到路上會堵車,我7點就出門,你非要7點50才出門,不堵你堵誰?

如果你把這份工作當回事,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能在8點鐘趕到醫院。醫生必須得這樣,時間管理不好,耽誤的就是救治。我2018年6月來,到2019年6月,一年內有20個人遲到過,但之後到現在就再也沒有人遲到了。

在病歷的書寫上,我要求也非常嚴,必須及時、完整、規範,我們設置了病曆書寫質控員,定期檢查,有個醫生因為病曆書寫的問題一個月被扣了4800元績效,我問他「服不服?」他說「服」。他們都說,郭主任太嚴太狠了,扣人錢還要問人服不服。

還有醫生約了病人下午來病房找他,結果下午他跟我去做手術了,病人到了沒找到這個醫生,值班醫生看到也沒接待,患者就走了。我知道後,把他們兩個醫生找來,捋一遍,扣了沒接待的醫生績效1000元,約了患者來卻沒交代好的醫生也是1000元。

醫療是從頭到尾的事,病人只要跨進我們醫院大門,就必須有人對他的醫療安全負責,我們必須始終把患者生命放在第一位,所以大家即便受罰也很服。

3

所有技術我們都已開展,填補多項空白

記者:之前我看你的微信朋友圈和醫院的公眾號,知道你們這一年挑戰了很多高難度的手術,現在你們心內科的技術實力怎麼樣?

郭素峽:從學科發展來說,心內科這個領域所有的技術目前我們都已開展,幾乎沒有空白,高水平醫院需要做什麼,我們就能做什麼,我們一直在努力,還會做得更好。

血管完全堵塞3個月以上,我們稱之為慢性閉塞性病變,要把閉塞的血管打通,因其成功率較低、併發症高,成為冠脈介入治療的最後堡壘。我從2018年6月來了之後,這樣的病例我們已成功治療400多例,成功率與省級醫院持平。

像房顫傳統都會用熱消融,去年10月份我們在全市率先開展了冷凍球囊房顫消融手術,到現在差不多做了100臺了,每一臺手術我帶著電生理團隊做,做完我們對患者進行隨訪,到現在為止,零復發、零併發症,我們這項技術還在學術會議上做了兩次線上演示。

今年5月,我們還在B超下為懷孕5個月的孕婦成功安裝心臟起搏器;7月份,為一個5歲9個月的女孩成功安裝永久性的心臟起搏器。

我現在還記得,那天,父母帶著孩子來到我的診室,告訴我,孩子心跳慢一年多了,輾轉了全國好多醫院,均被告知孩子小,手術風險大,但是孩子就要入學,不能一直不手術。我告訴他們,孩子心跳這麼慢,必須安裝起搏器。手術風險確實大,但相比疾病本身的風險,還是應該考慮接受手術,否則孩子的成長將會有重大影響。家長考慮了一個小時,決定做。

第二天,周建平副院長組織多學科進行討論,推演手術過程,這個手術成人做很常見,但孩子做非常少。術前,孩子爸爸來到我診室提了兩個希望,「郭主任,第一,我希望手術能成功;第二,即便不成功也希望孩子也能活下來,養這麼大,有感情了。」

聽了這話,我真的揪心了。我告訴他,「手術成功我有90%以上的把握,即便手術不成功也讓孩子活下來,我不敢做100%的保證,但是我代表我的團隊向您承諾我們會100%的盡力。」手術非常成功,家長特別高興。

4

我們的團隊是一群狼,哪有需要往哪衝

記者:你曾經是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訪問學者,當時你是去學什麼?這對你現在的技術提升有很大幫助嗎?

郭素峽:我去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有許多感悟,對我的職業生涯產生了重要影響。一開始去想著要學人家高難度的手術,去了以後才發現,其實國內的技術和日本相比也不會差多少。

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從醫態度。日本醫者非常嚴謹,對每一臺手術都要求近乎完美;日本的醫者非常有禮貌,對待患者人性化的態度也讓我印象很深;他們醫生寫病歷、畫圖譜全是手寫,寫得就像是印上去的一樣。

所以,在日本我學到的可以說是醫者仁心。做好每一臺手術,把每一個患者照顧好,保證每一個患者的安全,成為了我的目標,就這樣,我們團隊的口碑在短時間內就樹立起來了,越來越多的患者從省內省外慕名而來。

我們科室的小夥子跟著我,從剛開始的不懂、不會,現在80%的手術他們都能做了,他們就像一群狼,哪有需要往哪衝。如果在群裡說有重症患者要到醫院了,無論白天黑夜,他們一個不落地都會回到醫院,病人還沒到,他們就在導管室門口等著了。

我的團隊成員非常努力。2019年至今,我們獲得了三項國家新型實用型專利的授權,其中胸痛警示器正在積極轉化應用於臨床,以造福更多胸痛患者;今年已發表了兩篇SCI論文,影響因子很高,我們正從臨床型學科向臨床科研型學科轉變。

這個團隊也特別讓我感動,人在異鄉,有什麼不愉快,看看他們陪我一起付出的日子我就感覺有莫大的鼓舞,我一定能把這些小夥子帶出來。醫院領導也非常關心我,這讓我很溫暖。

5

明天無論多美好,都得先做好今天的事

記者:東莞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強大了,受益的是全市人民。下一步,你們科有什麼計劃嗎?準備如何把胸痛中心建設得更好?

郭素峽:做醫生必須有情懷。上周六,舉辦了一個全市性的心內科醫生的學術會議,請了廣州、雲南一些專家過來進行理論和手術方面的授課。手術的時候,有意願學習手術的醫生,我們就手把手地教,聽人千遍,不如自己做一邊,很多基層醫院的醫生都說這個好。

為什麼要搞這樣一個活動?因為今年3月份的時候我們對東莞全市的心血管醫生做了一個問卷調查,70%左右的醫生提出了希望接受一些手術的技能培訓。全市的心血管醫生都強起來,患者的搶救才能更加及時,生命安全才更有保障。

國慶節之後,我們就要將胸痛中心從我們科室前移到急診科。以前如果有了急診胸痛病人,是急診科的醫生首診,然後通知心內科醫生;國慶後,心內科醫生放出去,我們派醫生去急診科值班,實行專科專治,搶救的效率更高,中間耽誤的時間更少。

這只是第一步,我希望以市人民醫院這個平臺為切入點向外擴展。接下來,我們希望把胸痛中心前移到救護車上,有患者醫生直接在救護車上或患者家中就可以實施搶救;再下來,我們還希望胸痛中心前移到全市的所有社區。

我跟周建平副院長匯報了這個想法後,他非常支持,馬上實現了。醫院現在的蔡書記、袁院長、周副院長都是真正能做事的人,他們不會天馬行空談多少年後的規劃,而是一步步把眼前的事做好。描繪的明天無論多美好,今天的事做不成,明天也不會美好。

周建平副院長一直跟我說,壓力他來扛,我只管做事就好了。作為一個外地人,這是我有生之年聽到的最讓我感動的出自領導的話。

■記者手記

千方百計留住用好人才就是造福東莞!

吸引我去採訪郭素峽的是她的博士後、日本訪問學者的身份。我想知道,這樣一個專家為什麼選中了東莞,選中了東莞市人民醫院,東莞的魅力在哪裡。

在此之前,我已加了郭素峽微信好久,但從來沒有和她聊過,看她的微信朋友圈經常發昨天做了什麼手術、今天做了什麼手術,做手術到深夜,我知道,這個心內科專家不是在救人,就是奔跑在去救人的路上。

9月21日深夜,看到她在朋友圈中發「東莞市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成功植入,讓冠心病患者告別『金屬心』時代」的推文,房顫冷凍消融也馬上要完成近百例了,我想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採訪她的時機到了。

深夜11點19分,我匆匆約她,這才有了9月22日上午100分鐘的長談,這個上午她正好沒手術。跟我談完,吃個盒飯,她就又得上手術臺了,有12臺手術等著她做,全部做完已經是晚上10時。這對她和團隊而言是常態。

聽她細細講著來到東莞市人民醫院發生的故事,我一次次被打動,深深感覺這真是一個特別優秀、特別負責、特別厲害的好醫生。她對醫護的嚴苛,實則是對患者最真誠的愛。負責任的醫生,在生命面前,豈敢馬虎?

而看似被苛待的醫護人員,也許一開始心有怨言,但郭素峽似一頭狼帶著他們不斷衝鋒,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只要是心中真正裝著患者的醫護人員,誰會不明白,這樣的頭狼對他們而言有多重要。

一個茫然要跳槽的專家,一個磁性的聲音,成就的是一段杏林佳話。而對於像郭素峽這樣的高層次人才,東莞市委市政府歷來就高度重視,東莞衛生健康系統也已連續多年開展高層次人才暖心走訪。

海納百川的東莞必須千方百計留住用好人才,讓更多的人才在東莞得到施展,盼望有更多的郭素峽投奔東莞而來,成就更多傳奇。

■郭素峽和團隊創造的「首例」

2019年4月,完成東莞市首例冠狀動脈內雷射消蝕術。

2019年5月,完成東莞市首例冠狀動脈瘻封堵術。

2019年5月,完成東莞市首例ECMO、IABP輔助下高難度,高風險的冠心病慢性閉塞病變伴嚴重心衰的介入手術。

2019年10月,完成東莞市首例房顫冷凍消融術。至今,已完成近100例。

2019年11月,郭素峽帶領心內科團隊完成了東莞首例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開啟了東莞市結構性心臟病治療的新篇章。這是當前治療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國際上最先進的微創技術,國內僅少數醫院能夠開展。

2020年4月,完成了首例2歲患兒的臨時起搏器植入。

2020年5月,完成了首例經肱動脈植入IABP。

2020年5月,完成了首例經心臟彩超孕婦單腔起搏器植入。

2020年7月,完成了首例5歲兒童永久起搏器植入。

2020年9月,完成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

文/廣州日報 記者 汪萬裡

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當勇士們在一線戰鬥,身後的我們該做些什麼,能做些什麼
    一線幹警為了城市的安全,為了老人們的安全,苦苦勸說,但是老人卻無動於衷,麻將聲從未間斷…當無數醫護人員主動請纓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去挽救他人生命時,我們能做的不多——自己保好自己,減少不必要的出行,做好保暖不要感冒當全國各地醫生放棄休假放棄團聚,留守一線或奔赴一線時,我能做的不多——為他們多多祈福,希望一切平安。
  • 重陽節,我們能為父母做些什麼?
    2006年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多少次想說出對你的愛與感謝,然而又不知應如何表達。
  • 振振有詞:為什麼不能像紅旗醫院一樣,我們想吃什麼就給做什麼
    凌晨時分仍燈火通明的康安醫院。4月26日,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康安醫院本該乾淨整潔的樓道走廊上一反常態,一些裝有飯菜的餐盒被丟棄在地面上,顯得一片狼藉。事由是一群境外輸入型的隔離患者因嫌棄醫院的夥食太差,集體把盒飯扔掉,絕食抗議。甚至有人拍攝視頻提要求,以此表達:希望和紅旗醫院(該院主要收治重症患者)同等待遇,我們想吃什麼就得給我們做什麼,我想吃麵條就給我做麵條,想吃餃子就給我弄餃子。」這則視頻引發了眾怒(視頻可網上自行搜索到)。
  • 廣州新塘什麼醫院做人流好
    核心提示:廣州新塘什麼醫院做人流好?女性如果懷孕了,不想要孩子,就要到正規的醫院去做人流,人流技術水平越來越高,在可視的情況下對孕囊輕輕吸出就可以了,不需要要擴宮,刮宮,手術只要需要幾分鐘,術後休息幾個小時,不影響生活和工作,時間越早越好,對女性身體損傷就越小。
  • 昆明婦科醫院做人流需要先做什麼檢查?
    昆明婦科醫院做人流需要先做什麼檢查? 時間:2020-12-10 09:54 雲南仁愛醫院 人流是女性遭遇意外懷孕時不得已而選擇的終止懷孕的補救措施,人流雖是小手術,但是再小的手術都有必要的手術流程,其中,人流術前檢查就是做人流手術的第1步,只有做好人流術前檢查,才能更好的保障手術安全。
  • 密雲人在家門口就能做骨折術後康復了,附北大醫院專家最新...
    12月11日,在北大醫院康復科副主任醫師謝斌、主管技師魏星的指導下,密雲院區康復科開展了首例骨折及關節置換術後康復治療。該康復項目的成功開展,填補了北大醫院密雲院區骨折及關節置換術後康復治療的空白,密雲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健康服務。
  • 非常時期,我們這些普通人能做些什麼
    打開手機,第一眼看到的都是有關疫情的最新報導,武漢人民的一舉一動都在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神經。日前在最前線,當年抗擊非典第一人的鐘南山院士讓我們敬佩;有25年工作經驗的主任醫師讓我們感動;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專家吳安華值得我們讚揚。
  • 為啥每次去醫院,動不動就要查心電圖?做心電圖,能查出什麼病?
    心電圖相信很多人都做過,可能是在進行入職體檢時,還有可能是檢查一些心臟疾病的時候,但幾乎每個去醫院去檢查的病人,動不動就要查心電圖,其實心電圖無非是檢查心臟方面的問題。進行過心電圖檢查的人都清楚,心電圖檢查前的並不需要準備什麼,只需要患者心態平和就可以,非常適合在關鍵時候更快地知道患者心臟的情況。在檢查心電圖的時候,醫生可以在電腦上直觀地看出人們的心率情況,這樣就省去了等報告的時間。
  • 密雲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做骨折術後康復(附北大醫院專家出診安排)
    12月11日,在北大醫院康復科副主任醫師謝斌、主管技師魏星的指導下,密雲院區康復科開展了首例骨折及關節置換術後康復治療。患者為右肱骨幹骨折術後四個月、左髖關節置換術後兩個月,右肩關節活動受限,步行能力差。
  • 福建省兒童醫院開診!家門口討教國家級兒科醫生!
    張女士搶了個先,辦好了全院第一張就診卡,她激動地說,3歲的兒子體質孱弱,從小就有鼻炎,吃了不少藥,卻不見好,一周前,她聽說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兒童耳鼻喉科專家陳潔會來福州,她立即上網搶號,討教上海醫生後,她吃下了定心丸:「不出遠門,在家門口就能討教國家級專家
  • 學好3Dmax後我們能做什麼
    當我們遇到問題非得3D類軟體才能解決的時候,我們才會明白學好3Dmax的重要性,今天我要講的就是3Dmax這個軟體,我們該如何去學習,學好後我們能用3Dmax來做什麼工作,甚至說影響我們的職業生涯,是毫不誇張的。
  • 學會PS我們能做什麼工作呢?
    一、圖片美工只要我們會一些ps的基礎功能和修圖的一些輔助軟體,我們就可以從事關於修圖的工作,比如,婚紗影樓、淘寶美工、圖片美工等等。那我們究竟要把ps學到什麼程度才能從事這些工作呢,這個我覺得得看自己的感覺吧,如果一張圖片你能夠很流暢地把它處理好,我相信應該能勝任以上工作了!二、平面設計師平面設計師相對美工而言技能要求就稍微要高一點,因為平面設計不止需要你會修圖,你還要會排版,美化,結構、邏輯等等。
  • 孩子發燒後我們能做什麼呢?當寶出現發熱症狀時,家長可以這樣做
    發燒比如出現哪些症狀可能是什麼類型的發燒,比如哪些症狀表示超出了你的處理範圍,因為疾病會變化的,沒有任何人跟說我能百分百判斷對和處理準確,但好在我們有判斷標準,只要在判斷標準內,就不是大問題,也是我們能處理的問題。
  • 教師做微商被舉報,被立案查處,教師:那我們兼職能做什麼呢
    教師,始終頂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的光環,但是實際上也就一個虛名,恐怕並沒有多少教師把教育當作畢生的事業在做吧。教育,也就是一份職業;教師,也大多是一個俗人。是人,生活才是第一位的。我們有什麼必要總是給他們戴高帽子呢?
  • 低效的剛性支出時間,我們能做什麼?
    生活中總有一些你必須支出時間去做的事情,但是好像又沒有什麼效率,甚至在你看來沒什麼意義。比如會議,開會對領導來說是最高效的,把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把事情都說了。但是對於個人來說不是,因為可能只有四分之一的會議部分跟你有關,但是你卻不得不聽完全場。
  • 面對白髮蒼蒼的老人,我們能做些什麼?
    然而一些老人卻因為不會上網、不會用智慧型手機而困難重重:到醫院無法自助掛號,路邊招手打不到計程車,沒有健康碼去不了公共場所……面對這些白髮蒼蒼的老人,我們能做些什麼?2011年起,我和一群小夥伴們一起,在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首都40餘所高校成立了夕陽再晨志願服務隊,千餘名志願者利用周末在社區開展科技助老志願服務。
  • 黑龍江4歲女童讓我們深思,虐童事件,我們能做些什麼?
    這已經不是孩子第一次進醫院了,繼母承認傷害女童的行為,而生父則把所有責任都推給繼母。目前兩人都已經被刑拘,然而女童的傷害何時能平復?有人說,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面試、培訓,唯獨生孩子、養孩子這件事,沒有培訓,不用考證,好像孩子生下來父母就能上崗,而且永不下崗。不管孩子多頑皮多難照顧,孩子是無辜的,虐童怎麼樣都是錯。
  • 科普| 防治大氣汙染,我們能做什麼?
    科普 | 防治大氣汙染,我們能做什麼?02什麼是大氣汙染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比如煤炭等能源燃燒、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秸稈露天焚燒、燃放煙花爆竹等過程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
  • 「世界地球日」—我們能做什麼?
    我們能做點什麼?>珍惜水資源,保護大自然綠色出行,低碳出行隨手關燈,節約資源綠色包裝,重複使用垃圾分類,節約資源守護地球需要我們每個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需要我們認真對待!期待我們的努力,能夠讓我們的地球多一份潔淨,讓我們的環境多一分綠色,讓我們共同守護我們的美好地球吧。Fighting!
  • 佛山市一醫院將聯手鍾南山團隊建高水平醫院
    南方日報訊 記者尹輔華報導:11月11日,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一醫)舉行建院139周年紀念活動。在當天醫院紀念活動暨科技創新大會上,該院與鍾南山院士領導的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籤署共建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佛山中心協議,共同助力醫院學科建設,推動高水平醫院建設和登峰計劃,推動中國呼吸醫學學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