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杉姐
《奪冠》終於上映了。
女排精神是一代人的燃情記憶、精神燈塔、民族自豪,經常聽長輩講起中國女排,講起「五連冠」時代,也因此對《奪冠》多了更多期待。
電影從「1981年世界盃,中日對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美大戰」以及「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巴之戰」三場重要比賽作為串聯,回溯中國女排近40年歷史。
我們從沒有身高、體力、電腦數據統計......一無所有、只追求輸贏到我們豁出去打、不論輸贏,只論女排精神。
老一代的女排隊員苦,新時代的女排隊員也苦,想要超越,必定是要經歷脫胎換骨、爬坡的陣痛。
這也是陳可辛電影中對「人」的主題的永恆追求,我們在群像戲《奪冠》中,看到了一個個真實的人。
《奪冠》中所有的故事,都是已知,想要拍出激動人心的效果並不容易,敘事方面我不滿意,過於中規中矩,以及強行煽情,甚至比不上去年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徐崢拍到的同名短片。
整部電影中,我最滿意的,就是鞏俐。
很多網友開拍之前就發出疑問:
郎平為什麼不能演自己?自己演自己不是更真實嗎?
我想說三點:一、郎平的戲份多,不是非專業演員能承擔的;二、《奪冠》不是紀錄片,是電影啊,它需要的是專業演員的代入感;三、《奪冠》拍攝期間,郎平正在國外帶著中國女排去打奧運會入選賽,她根本沒時間啊。
從鞏俐在《奪冠》中的表演來看,陳可辛的決定非常正確。
鞏俐無論是從外部形態舉止、還是內心傳達出來的人物感覺都真真演活了郎平。
早在影片上映之前,鞏俐的背影就贏得了一片稱讚,很多網友看到下圖時以為成龍和郎平來到了現場,大家都沒認出來那就是鞏俐。
飾演青年郎平的郎平女兒白浪在現場看到鞏俐,她說「怎麼我媽來了?」。
連郎平本平也看的恍惚,稱讚「真像」!。
02
鞏俐在《奪冠》中幾乎復刻了郎平,習慣性脖子前傾、勾背、身體後傾、說話時嘴角左邊嘴角微微上翹、推眼鏡、拿筆的姿勢......以及她在戲中時而篤定、時而溫柔、時而霸氣的感覺,都令人難以置信。
但很少有人知道,對角色拿捏如此到位的鞏俐在當初接到陳可辛邀請的時候,曾三次拒絕。
她深知扮演郎平的難度,因為郎平在中國人心中,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某個人,而是時代的印記。
她說:郎平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教練,而自己連排球都不會打。
但,當她接下這個角色的時候,她就進入了另一種狀態。
拿著小本本在比賽現場記錄郎平的一言一行、學打排球、與女排隊員們同吃同住、在訓練場陪練,因為演的是教練,她苛刻的要求自己必須掌握每個位置的打法。
「我不太懂排球,等我拿到劇本後,排球就不離手了,我要成天跟它在一起,和排球過日子。」
在一條片場新聞中,沉浸在拍攝中的鞏俐,被攝像機撞倒,手指卷進了機器中,兩指甲蓋被掀開了一半,十指連心,但她卻說「沒事,沒事」,當即又投入拍攝。
鞏俐的名字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又一個成功的角色,是第五代電影的紐斯女神、坎城的女兒、是敢在金馬電影節甩臉的女明星......
從22歲到55歲,從俏麗少女到身材發福,在中國影壇從業33載,鞏俐每次出場都是被眾人追捧的對象,她的熱度從未消減。
鞏俐的底氣和功力從哪裡來?她為什麼是鞏皇?
我想,是經歷,是作品,是性格。
15歲第一次演戲,導演一句"這孩子天生就是吃演戲這碗飯的"在鞏俐的心中埋下了一粒種子。
1983年,從小就夢想著當一名藝術工作者的鞏俐高考落榜,父母不再支持她報考藝術學院,鞏俐只能一邊打工,一邊複習功課。
1985年,鞏俐終於通過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專業測試,但文化課卻差了11分,老師堅信她是個好苗子,於是鄭重的向文化部提交申請,要求特批錄取鞏俐,鞏俐這才終於走進了電影的殿堂。
第一次演電影,鞏俐與史可爭女主,顧長衛把鞏俐的試鏡全拍花了,但鞏俐還是拿下了女主九兒的角色。
莫言看到還是清瘦大學生的鞏俐,根本不符合他筆下「豐乳肥臀」的農村女性形象,擔憂的表示:這部戲可能要砸在鞏俐手中。
但很快,鞏俐證明了她就是那個潑辣、大膽、濃烈、活靈活現的九兒。
《紅高粱》用漫天張揚的陝北生命力震驚了世界,首次獲得歐洲電影節青睞,拿下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九兒漂亮又地道的農村大妞形象,卻有著比男人更強烈的勇氣,真正展現出傳統中華民族女性大氣與剛烈的一面。
鞏俐出道既顛峰,至此開啟了與第五代導演長達15年的合作。
在電影《菊豆》中,鞏俐飾演的菊豆嫁給了有生理缺陷的染坊主,菊豆難以承受染坊主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虐待,愛上了他的侄子,一段不倫之戀在封建思想和禁忌中上演......
這部電影成為中國電影提名奧斯卡的處女作。
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鞏俐飾演四太太頌蓮,從清清白白的女學生到為封建思想站臺,頌蓮在陳府中被同化、被改變、被吞噬。
初入陳府,她拒絕花轎,一個人提著行李箱走到陳府,誰也沒想到心高氣傲的女學生,日後居然會為了爭寵徹底喪失底線。
印象最深的一幕,三太太因為偷人在死人屋被殺,鞏俐跑到死人屋偷看,這個人物的最後一絲「神」在分秒之間飛灰湮滅。
這時的鞏俐已經名聲大噪,但誰也沒想到,她在這時自毀形象,出演了村婦秋菊。
《秋菊打官司》中,她是身懷六甲、固執、要強的秋菊,村長踢了丈夫的要害,為了討個說法,秋菊開始了漫漫訴訟長路。
電影第一次試映,開場已經十幾分鐘之久,很多觀眾仍然沒有認出秋菊就是鞏俐,不著痕跡的表演讓她摘得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霸王別姬》中,她是青樓女子菊仙,穿梭在程蝶衣和段小樓兩個人的曖昧情感之中,她偉大而慘烈。
這部電影拿下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陳凱歌、張國榮、鞏俐一起走上紅毯的時候,真真是中國電影的高光時刻了。
《唐伯虎點秋香》中,鞏俐飾演的秋香端莊、清新、美麗,令人過目難忘,該片也收穫了香港1993年年度電影票房榜第一名。
1994年,鞏俐搭檔葛優出演了《活著》,這部電影成為很多人心中「張藝謀最好的電影」。
雖然張藝謀因為特殊原因沒能去坎城領獎,但那一年《活著》拿下了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委會大獎,大家對著評委會留給他的那張空座位鼓掌。
鞏俐和葛優亮相坎城的時候,旗袍造型異常驚人。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中,鞏俐飾演上海灘歌舞廳的臺柱小金寶,一位妖豔嫵媚的「歌舞皇后」,一顰一笑皆是風情。
得知自己其實只是唐老爺和二爺手中的金絲雀時,她感嘆命運無奈與滑稽的表情,堪稱教科書級別。
2000年之後,鞏俐開始嘗試更多不同的角色,例如《漂亮媽媽》中自強不息的單身母親孫麗英;《周漁的火車》中的女文青周漁;
《愛神》中,鞏俐是用手撩撥情人的交際花華小姐。
張震都為她情不自禁,贊她「演戲的時候好自然,真感情投射到我身上,令我好容易投入角色,我真是愛上了她」。
此時的鞏俐是中國最頂級的女演員,她還是世界影史第二個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擔任過坎城電影節主單元評委、柏林國際電影節主席、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席、東京國際電影節主席......
40歲的鞏俐什麼都有。
但這時的她沒有滿足眼前的名利,而是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更多的嘗試。
於是,她做了一個決定:拋掉之前在國內打下的江山、榮譽,讓自己歸零,重新開始,遠赴好萊塢。
007系列找上她,拍攝的角色是邦女郎,但鞏俐拒絕了,因為之前演過類似的角色,駕馭起來完全不是問題。
推掉了邦女郎,她轉身接下《藝妓回憶錄》中的小角色初桃,為章子怡做配。
面對美麗的小百合,初桃雖然嫉妒與恐懼,但臉上卻沒有絲毫的誇張,因為曾經最紅的藝妓從來都是盛氣凌人。
鞏俐雖然是配角,但她的演技勝過了主角。
2006年,鞏俐再次與張藝謀合作,他在發布會上動情地說「10年來,我一直夢想著讓鞏俐演女皇,這次終於實現了」,臺下的鞏俐悄悄落了淚。
最後電影被罵的很慘,但鞏俐在電影中留下的霸氣表演,華人女演員中,沒人能超越。
03
鞏俐出道33年,從一戰成名到戰戰成名,每一部戲都能有出眾的表現,甚至驚人突破,她靠的是什麼?是運氣嗎?是天賦嗎?
不不不,她靠的是一股天真的傻勁兒。
拍《紅高粱》,鞏俐挑扁擔兩個月,左肩膀磨破了就換右肩膀。
拍《菊豆》,她學會染布。
拍《秋菊打官司》,懷孕的造型直接唬住了當地的村民,大家都對她特別關照。
她跑去農村體驗生活,一去就是幾個月,素麵朝天,幾個月不洗澡,學了一口流利的陝西話、一邊吃麵條一邊吸溜、擦鼻涕。
為了角色,她是真的不怕醜。
拍電影《古今大戰秦俑情》時,零下20°的氣溫,鞏俐光腿赤腳在溪水中洗腳,結果寒氣入侵,半夜就發起高燒。
拍《霸王別姬》時,她查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去拜訪名妓。
有恐高症的鞏俐為了完成跳樓那場戲,喝了幾碗白酒。
期間,親姐姐因乳腺癌去世,鞏俐第二天就趕到片場,歡歡喜喜的拍了一場結婚戲。
事後,楊瀾在採訪中不解地問道:不會有問題嗎?
鞏俐說:這是演員的專業精神。
《2046》拍了五年,斷斷續續,梁朝偉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卻是和鞏俐一起,一場激烈的吻戲,王家衛拍了40次!
梁朝偉激動地說:」「鞏俐要哭四十次!每個鏡頭都要拍十分鐘。」
除了需要巨大精力之外,對演技的考量更是苛刻到難以想像。
拍《藝伎回憶錄》,鞏俐參加完坎城電影節就飛到美國做功課。學英語、日語,練舞蹈、身段。
一個扇子舞的動作,她練了五個月,每天轉兩千下,只為最後電影裡最完美的呈現。
劉佩琦說,鞏俐每段戲都會感情飽滿的跟著一遍一遍入戲,即使是全景也不放鬆。
什麼找替身、摳圖的事情,在她這裡不存在的。
張藝謀說,鞏俐是我合作過最能吃苦的女演員。
雖然鞏俐擁有生來就是吃這碗飯的天賦,也擁有了舉重若輕的實力,但對於表演這件事,每一次,她都是用了最笨的辦法。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鞏俐沒有社交媒體帳號,不參加綜藝節目,不輕易暴露私生活,拒絕跨界,一部戲要花六七個月時間去揣摩。
當有人問她,從大學一年級拍戲到現在,過了30幾年了,唯一沒變過的是什麼?
鞏俐的回是:「還是熱愛表演,熱愛工作,當一個好演員,這就是我一生的願望。」
不管時間怎樣流逝,光環怎樣圍繞,鞏俐終保持著對電影、對表演的敬畏之心。
今天,我們稱她為鞏皇,不是因為她的成熟,她的堅持。
而是因為她的天真、幼稚和初心。
讚譽背後,我看到的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生,拋卻名利虛榮、拋卻世俗眼光,打破時間界限,執拗地用一輩子堅持一件事。
這絕不僅僅只是工匠精神,而是對電影和表演的熱愛自始至終。
我們有幸見證了鞏俐與時代的格格不入,更有幸一路跟隨這樣一位偉大演員的身影。
除了感謝,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謝謝你!鞏俐!
大家好,我是杉姐。影評人、編劇、導演小姐姐一枚,公號《杉姐影院》創始人。作品散見《幕味兒》《豆瓣電影》《第十放映室》《電影爛番茄》《武志紅》《遇見張小嫻》《外灘The bund》《灼見》《大象點映》《獨立魚》《伊姐看電影》《世界華人周刊》等公號。
本文首發《爬蟲電影》
喜歡我的內容,給點個讚+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