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便秘,還吃不下飯,這麼下去可怎麼辦呀?」
寶寶便秘是讓媽媽們頭疼的一個難題,寶寶難受,媽媽心疼。
怎麼看自己的寶寶是不是便秘了呢?
小兒便秘是兒科常見的一種胃腸道排便障礙性疾病之一,是指排便的間隔時間延長,在48-72小時左右都未進行排便。
小兒便秘常見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腹脹腹痛、食欲不振、腹部包塊、排便費力、糞質乾結、排便次數明顯減少、口臭、口苦、排便出血、乏力、噁心嘔吐、愛哭鬧、夜睡不安等一系列不適症狀表現。
寶寶便秘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孩子便秘,要區分孩子便秘是功能性便秘還是器質性便秘。
大多數孩子的便秘屬於功能性便秘,只有極個別小孩是器質性便秘,由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腸狹窄,腸道腫物,腸道息肉等引起。需要先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查體,器質性病變可以針對病情採取手術或其他方式進行治療。
如果是功能性的便秘,需要注意飲食習慣,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等膳食纖維多的食物,不吃辛辣刺激油膩性食物,要少食多餐不可過飽過硬,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如果是消化不良,也可以用一些促消化的藥物。
怎麼解決寶寶便秘這個難題呢?
慢性便秘在兒童中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但不同的年齡階段發生的原因不盡相同,其診治策略也完全不同。
首先在奶粉或母乳餵養的嬰幼兒中,患兒可出現排便次數減少的情況,這多為正常現象,可不予處理。
其次在嬰幼兒添加輔食階段,此階段較容易發生嬰幼兒的便秘現象,多為輔食添加不當或添加的纖維成分不足,部分患兒可通過飲食調整進行糾正,而部分患兒症狀可持續至學齡期。
最後在兒童學齡期以後,患兒便秘的發生多和其飲食結構和活動量少以及不良的如廁習慣有關。因此小兒便秘多為功能性便秘,先天性疾病(巨結腸)較為少見,但也需要在診治中積極排除。
小兒便秘的診治策略和成人的完全不同,更不能將成人用藥減量用於小兒。
小兒便秘的治療多側重於增加液體攝入、增加運動量、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廁訓練等常規療法。
1、增加液體攝入
可以多喝溫開水,少量多次喝水,尤其早晨起床後適當喝些水會使腸道保持足夠水分,有利於糞便排出。
2、增加運動量
可以讓寶寶多活動,做一些和腹部相關的運動,也可以輕柔的按摩寶寶的小肚子也可以促進寶寶的腸道活動。
3、增加膳食纖維攝入
寶寶可以平時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條件好的也直接補充一些膳食纖維製劑。
膳食纖維是不能被人體胃和小腸消化吸收,但是可以在大腸中被部分或全部發酵,進而對人體產生重要健康意義的物質,它和水、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同屬於七大營養素,是人體不能產生,只能從外界獲取的生命必須的物質,一般來源於各種植物、水果中。
如維樂夫膳食纖維源自天然菊苣,「菊苣」被國家衛健委定為「藥食同源」物品,天然安全,而源於菊苣的膳食纖維被國家衛健委批准為無毒無害的新資源食品。
常規療法治療無效時可加用一線用藥,如聚乙二醇和乳果糖等滲透性瀉劑。對於頑固性便秘患兒,可行順行灌腸檢查,但刺激性瀉劑不推薦早期用於兒童,雖然起效快但極容易造成依賴性。使用時需要遵循醫囑。
更多閱讀:
曾經是「廢物」的它,如今被當成「寶」用來治病,變身「多才多藝」
85%腦癱患兒或同時患有癲癇!寶寶凸顯4個行為異常,警惕腦癱前兆
新生兒也會甲減?寶寶早期的這些表現就是甲減預警!如何鑑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