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茶道

2021-02-13 設計目錄

日本茶道 | 汲水、取柴、燒水、點茶,供佛,施人,亦自飲;立花又焚香,此過程中,學習行禮、寒暄之法。拂曉可茶事、晨可茶事、正午可茶事、晚間可茶事、臨時可茶事,月下可茶事,花下可茶事,賞雪亦可茶事。追求和敬清寂,珍惜一期一會,體悟獨坐觀念,茶與禪的融匯貫通,亦是修煉身心之道了。

茶器準備。

茶事因為是極鄭重的事,故事前要做極細緻的準備。

水屋是茶室一側專闢的小間,用以存放茶器、潔具之類。購置的茶具實現在此放置妥當。

初座迎客。

茶事開始前,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格子門外跪迎賓客。一般來說,第一位進入茶室的客人是正客,最為尊貴。茶事分初座、後座兩段,中間要到茶庭休息一陣,謂之中立。

進入茶室之前,要在茶室門外用長柄水瓢淨手、漱口,洗去凡塵,且將一方潔淨的手絹放入懷中。茶室的門,一般極為低矮,地位再不凡的人,也要低頭。

進入茶室後,主人與客人寒暄、問候。

食物的排定、準備。

正式的茶事長達三四小時,需要準備一些茶食,在初座、中立期間供客人享用。事實上,有些大型的茶室完全就變成大型的宴會了。

炭手前即茶事中往風爐裡添炭的技法,為茶道過程中的重要表演環節。一次茶事,要添三次炭,謂之「三炭」,即初炭、後炭、立炭。

會席圖。

此蓋初座時,在初炭之後,主人端上茶食,即所謂懷石料理,請客人享用的情形。

中立休息。

初座之後,客人到茶室外之茶庭休息,等待進入「後座」階段,那才是茶事最隆重的階段。

插花也是茶室和茶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後座開始,客人重新就座。此圖為通知客人就座的情形。

此圖為處理用完之物,包括洗手、洗器後的水。

後座之最隆重儀式是為客人點濃茶,此過程中,點茶、奉茶、飲茶各步驟,都極講究。

濃茶之後,添炭,再點薄茶。茶室的面積在四疊半以上的,稱為「廣間」;四疊半以下的,稱為「小間」。

薄茶之後,茶事完畢。即要與客人道別。恭送客人回家。

——————————————————

附錄:

日本茶道,與中國茶藝、朝鮮茶禮共為東方茶文化的主要類型。

茶道代表一種藝術生活,集中了茶藝、書畫、花道、香道、禪的藝術形式,是屬於美學、心學層面的生活之道。

同時,茶道有「一期一會」的說法。指的是「此會今生不再有,要珍惜分分秒秒,事事物物,竭盡全力對對方最好」。它是增加人們之間感情的一種極好的交流方式。

如今日本此「道」中人達1000萬,將近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人們喜歡茶道這種禮儀學習方式、精神修養方式。

茶室


茶室一般名為「××庵」,顯得很典雅。空間不大,結構緊湊。

茶室以「四疊半」(約合9㎡)大的茶室居多,小於四疊半的稱「小間」,大於四疊半的稱「廣間」。

茶室內會掛一幅古樸的書畫,再配上插花裝飾。

茶道基本程序


日本茶道品茶分「輪飲」和「單飲」。輪飲是客人輪流品嘗一碗茶,單飲是賓客每人單獨一碗茶。

1)茶室外備有裝著清水的臉盆,客人入室前先要洗手漱口,以示清淨。

2)進入茶室後,賓主相互鞠躬,主人稱謝光臨,客人感謝盛情邀請。

3)獻茶前先上點心(菓子),以解茶的苦澀味。有的還要吃豐盛的「懷石料理」和喝酒。

4)然後,主人開始忙於生火煮水衝茶, 客人可以觀賞茶室內的書畫和插花藝術等。

5)獻茶的禮儀很講究:茶主人跪著,以齊眉架式,呈獻茶水。賓客則叩頭謝茶、接茶,主人亦須叩頭答拜、回禮。

6)待客人品飲完畢,主人便請大家玩賞精美茶具。

7)儀式結束,客人們就鞠躬告辭,主人復跪坐門側送客。

整個過程數小時,都洋溢「四規」精神。

點炭


先往地爐裡撒一層溼潤的茶灰,撒灰的次數、動作與方位都有講究。

然後開始點炭,選用的是精緻潔淨的炭精,主人遵照一定的順序與位置,將炭一件一件地放進爐裡。主人會一再地用羽帚清掃地爐。主人還會往爐裡放進一些薰香。客人們就在爐子旁邊,靜靜地欣賞主人的莊重而優雅的表演。

煮水


千利休說過:「茶道無他事,只是煮水、泡茶和品嘗而已。」這一方面說明禪如茶,簡潔明了。也說明煮水是茶道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當地爐的水燒沸時,寂靜的茶室裡只有開水滾動的聲音。茶人會把這聲音想像成松風之聲,營造一種悠遠的心境。

沏茶

擦拭好茶具後,主人從茶罐裡取茶末二三勺,置入碗中,注入已燒開的水,再用茶筅攪拌成泡沫狀。主人的動作要敏捷規範,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

敬茶

敬茶時必定體現一個「敬」字。

1)主人以左手掌託碗,右手五指持碗沿,輕輕將茶碗轉兩下,將碗上花紋圖案對向客人,然後跪地後舉茶齊眉,恭送至客人面前。

2)客人接茶後,輕輕轉上兩圈,將碗上花紋圖案對向獻茶人,然後也須舉碗至額,以示感謝。

3)然後放下碗,現又重新舉起,這時就可以開始品味了。飲時要使茶湯在舌間滾動,吸啜有聲,表示稱譽,並說一些吉利話和客套話。一人飲後,傳與下一人,最後茶碗傳回主人。

抹茶

抹茶是一種青綠的茶葉粉末,這種吃法也名「末茶」,起於唐代。南宋時,經聖一禪師、大應禪師傳入日本。

茶道多用抹茶,衝泡時濃如豆羹,用茶道用的刷子攪拌,直到生出大量泡沫。最後把它們分別傾入各個碗中,依次遞給客人飲用。

抹茶可謂「色、香、味俱全」,代表著一種精緻高雅的生活。

「四規」與「七則」

四規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

完成了現在的茶道之原型的千利休,根據自己的心得,總結出了「四規七則」的規範。

和…彼此和氣

敬…彼此尊敬

清…清心

寂…佛教不動意境

「清、寂」也有「茶室、茶庭保持清、寂、雅」的意思。

七則

1、提前備好茶,2、提前放好炭,3、茶室應冬暖夏涼,4、室內插花保持自然美,5、遵守時間,6、備好雨具,7、時刻把客人放在心上。

茶道器具


日本對茶道器具極為講究,茶具是茶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本的茶道器具名目繁多,不但有大小之分,還有「和物」與唐物﹑高麗物之區別。戰國時代,就把來自中國的茶具視為寶物,如果獎賞給立功的武士一個茶罐,武士就會欣喜得如同獲得了一座城池。

茶道器具包括:茶碗 、袱紗、釜、風爐先、柄杓、水指、水注薬缶、茶筅、茶巾、茶器 、茶入、棗、茶杓、蓋置、建水、懷紙、香合、掛物、花入(花器)。

相關焦點

  • 細說日式茶道
    茶道基本程序日本茶道品茶分「輪飲」和「單飲」。輪飲是客人輪流品嘗一碗茶,單飲是賓客每人單獨一碗茶。煮水千利休說過:「茶道無他事,只是煮水、泡茶和品嘗而已。」這一方面說明禪如茶,簡潔明了。也說明煮水是茶道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 文化丨日本茶道及茶道裝裱簡述
    說到日本茶道,就不得不提中國茶文化的「引入者」——榮西和尚,和日本茶道的推廣者——千利休。    榮西和尚(1141-1215),日本禪宗始祖,號千光法師,在鎌倉初期入宋,歷訪天台山、阿育王山,學習臨濟宗黃龍派禪學。歸朝後,鎌倉幕府皈依禪宗,支撐建立了京都建仁寺,帶回天台新章疏三十餘部六十卷,傳入了茶種,請入了宋代茶道和茶道裝潢形式。
  • 《尋訪千利休》: 日式茶道美學一代宗師
    在這千百年的時空當中,它早已開花落地,發展成舉世聞名的日本茶道。在今天的日本,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客、友人、交誼、懇親的特殊禮節。茶早已不僅僅是茶,而是成為了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密切相關的綜合藝術,是日本傳統文化的代表。
  • 「禾 舍」 - 日式茶道[表千家] 集中課程
    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茶湯」。江戸初期開始稱為「茶道」 。
  • 日式糕點 | 和菓子
    和菓子(わがし),泛指日式糕點。和菓子的製法和口味會隨四季更迭、時令之美而展現,對「五味」與「五感」的結合和運用,對「侘寂之美」的理解與表達,在這枚小小的日式點心裡,蘊含著道不盡的日式美學。在大約500多年前的安土桃山時代開始和菓子才初見精緻化,當時用抹茶佐和菓子來款待賓客的茶道文化成為既定風俗。人們認為對佐茶點心的用心程度,是誠意與格調彰顯的依據。到了江戶時代,隨著砂糖的普及和茶道的普遍,和菓子越來越受重視,從這個時期開始,原本附屬於茶道的的和菓子開始獨立性的發展。
  • 和菓子|一期一會的茶道精神
    粹Cui:你怎樣理解一期一會的茶道精神?嘉絲:上課時會上到茶道入門,一期一會這個詞語來自千利休的茶道精神意思為珍惜當下,還有一個就是和敬清寂。在日本茶道中,用茶之前會先吃和菓子,所以也稱為茶菓子。外形淡雅極致精美的和菓子有著悠長的歷史,是茶道文化一期一會精神中感應四季的五覺體驗。
  • 侘寂之美 建築師的茶道之旅
    這期為大家介紹的是在關西宇治的茶道之旅。日本茶道是從唐朝的時候由中國引入的;不同於大宗的中國茶道,它結合了佛教的禪宗思想以及由其衍生出的哲學、倫理、美學,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日式茶道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輔助冥想打坐,後來才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直到十六世紀末,日本的千利休繼承、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 小笠原流煎茶道 來虎跑冷泉了·都市快報
    記者 馬恩 本報訊 2月28日,小笠原流煎茶道家元中國講習會,在杭州西湖景區馬兒山8號虎跑冷泉2號樓「杭州茶家」舉行。在這場日式茶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位學員初傳學成,踐行待客之禮。 小笠原流煎茶道是以日本最高禮法——小笠原禮法為基礎形成的煎茶方式,是日本煎茶道最主要、最優秀的流派之一,崇尚和諧、尊敬、信賴、公平與以誠為貴的理念,堅守傳統並加以改善和洗鍊而更加適應、融入現代日常生活,今年迎來創流100周年。 日本煎茶道在明末清初,由福建黃檗山萬福寺的隱元隆琦禪師將浙江的飲茶文化傳去日本後逐漸形成的。
  • 日式禪意庭院造景元素——石燈
    茶道的六匠大都設計了自己所喜歡的石燈籠造型,如千利休形、織部形、紹鷗形、珠光形。各式各樣的形狀陸續出現。日式庭院中的石燈不僅僅是照明的作用,石燈籠在日語中有「淨活」一詞,意味著用火去淨化萬物。每當人們在保留火種時就愈感到火具有的神奇魅力。人們不願讓這神聖的火種熄滅,就用籠去罩住它。它預示著光明和希望,會給人帶來好運。
  • 【日式建築】禪意無窮的日式風格裝修特點及其圖片
    日式風格裝修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多見,但是不管是從電視中還是動漫中,大家都可以略見一斑,日式風格裝修總能給人一種清遠的禪意,配合他們的茶道
  • 「裝修課堂」裝修風格解析——日式和風
    日式風格特點 傳統日式家具的形制,與古代中國文化有著莫大的關係。例如日本現/在極常用的格子門窗,就是在中國宋朝時候傳去的。可見日本文化受中華文化影響之深。
  • 【薦讀】《茶道》|鄭姵萱
    由中國第一位取得裡千家茶道準教授資格的鄭姵萱老師傾力編寫。◎圖片精美清新自然的版式,配以極具美感的茶道演示圖,以最輕鬆的方式,讓您一次掌握日本茶道的各種禮儀與技巧。王健(國際扶輪 3520 地區快樂促進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室內設計組副教授)006 學習日本茶道,增添生活中的各種美好Chapter 1 茶道精神與茶道歷史002 茶道精神004 和敬清寂│茶道四諦009 一期一會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關係,茶道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
    皇家有皇家的茶道,凡人有凡人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禪有禪的茶道,道家有道家的茶道,不一而足,品賞茶的美感之道,各行其道,取決於各自的審美觀。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日式花器 唐物探源
    在海口,新海南人丁英俊收藏日式竹藝花器,並在收藏中開始了對日式花器與中國源流的探索。  無論插不插花,一件雅致的竹藝花器擺放在房屋的一角,會讓主人的家居顯出別致的韻味,那是此刻溫潤樸實的心。  好古之老派風範的老丁,來自杭州,此刻在海口的家中,也懷著清早與秋天相遇的心情,細細端詳著他從日本拍回的三件竹編花器。
  • 如何區分中式茶空間和日式茶空間,他們設計有什麼不同之處
    那麼給中式茶空間和日式茶空間的設計元素都有哪些呢?中式茶空間的設計元素1色調:在中式茶空間中使用暖色、原木色或者純白色,大體主要是淺色系,體現茶空間給人的柔和而明亮的色調。同時也有一些會使用深色系,要注意的是不影響整體空間和人們的品茶即可。
  • 體驗雅道,培訓茶道,學習為了超越!
    日本禪藝團成員將在熊本的一家茶道會館體驗到日本茶道最大流派裡千家的抹茶過程與敬茶禮儀,長谷川大師在日本茶道界獲得過無數次大獎,並曾帶隊到北京人民大會堂作茶道表演,將會帶領十位女性茶道師一起為大家表演。沿著一條小溪,在雨中漫步走向功山寺,兩邊的民居精緻而富有禪意,想必這裡居民的祖先選擇在此購地築房,都是些虔誠的佛教徒,以及認同禪宗美學思想的一些學問之家,以至可以讓他們子孫得到如此福報。
  • 中國竹藝傳入日本受到珍視,在日本的茶道花道中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竹藝主要指以竹為原料進行加工的工藝,竹筐、竹籃等日常用具,水指、茶杓等茶道用具,甚至我們兒時玩耍的竹蜻蜓等玩具亦屬竹工的範疇。竹的種類多達1250多種,而日本有竹亦有600餘種,先人們自古便熟知竹性,因而被加工成各式用具,融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茶道的類型劃分
    首先是貴族茶道,表現的是封建等級觀念,它是由貢茶而形成,目的是為了誇示富貴;其次是雅士茶道,他們都是雅人,將茶事雅化,喝茶不僅僅是為了解渴,更重要的是將茶事升華為一種藝術欣賞;然後是禪宗茶道,是僧人對茶葉的生產、傳播,僧人對茶道的形成和發展都做出了很大貢獻;最後是世俗茶道,就是將茶道普遍傳入世俗社會中。
  • 分享丨日式插花的那些事
    我記得可可老師說,日式插花與中式插花最大的不同,日式在修心,中式在意趣。我的理解,中式插花不是說他不用心,只是技巧。而是花藝從中國傳到日本的過程中,日本人將修心的功能提煉出來,變成了這門學科的主枝。日本的琴棋書畫詩酒茶,都加以「道」字,歸根結底,他們從事所有藝術的目的其實是修心。這就解釋了武士為什麼要學習茶道、花道。
  • 烘焙課 萌萌噠的日式豆沙燒果子
    【燒果子】根據歷史的有效記載,我們所知曉的日本茶道文化,是由當時日本的遣唐使,將中國唐代的飲茶習慣帶回日本的,其中包括了茶道文化和糕餅技藝,都深深的受到日本貴族階層的喜愛,所以和果子有許多風雅的名字,像是「朝露」、「月玲子」、「錦玉羹」等,就是由日本的皇戚貴族從和歌中取材命名的 日式燒果子,喜歡喜劇的朋友們都知道,尤其是那種很萌的燒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