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對黨和國家發展方位的精闢概括。這一重大的科學判斷,必將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
一、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是96年來我黨對自身歷史方位的最重要的認知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這「三個意味著」是在深入把握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從中華民族復興、社會主義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三個角度科學詮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重大成就。也恰恰是在這樣的成就的基礎上,我們黨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進行思考,致力於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解答新的時代課題,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科學判斷。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執政規律認識進一步深化的集中體現,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新境界。
二、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實踐基礎和現實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這種極不平凡集中體現在「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特別是十九大報告從十個方面闡釋了所解決的難題和辦成的大事。這些大事的完成「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這種歷史性變革基於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價值取向上,鮮明提出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動力上,由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走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在收入分配上,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在制度建設上,創造性提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在社會發展水平上,由注重重點突破走向更加注重全面協調發展;在對外開放和國際戰略上,由回應挑戰走向更加積極作為、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顯然,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具有開創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這些歷史性變革,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也就是說這種影響,實際上就是歷史性影響。這種歷史性影響,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五年來的中國發展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它「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也正是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中所取得的這些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和現實依據,才能使中國共產黨站在時代的潮頭作出科學的研判。
三、深入理解和正確把握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事關黨和國家的命運
方位決定方略。能否準確判斷國家發展的歷史方位,能否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對於一個擁有8900多萬黨員、領導13億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執政黨來說,是事關黨和國家命運的大問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進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所取得的全部勝利,都與黨在各個歷史時期準確判斷國家發展的歷史方位、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有著必然關係。在當前歷史條件下,必須準確判斷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從而為我們黨領航中國發展提供精準定位。
所以,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審時度勢,及時有效的作出科學研判。正如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一個國家只有明確了自己的方位坐標,才好選擇什麼樣的主義,而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簡單的八個字成為中華民族追趕時代腳步的法寶。「輕舟已過萬重山」,嶄新的時代,意味著機遇,更意味著全新的挑戰。
一是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必須正確認識中國現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
新時代必然存在新矛盾。馬克思說過,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論述均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目前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已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更突出矛盾是城鄉、區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這已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這就表明新的歷史方位下,中國歷史發展階段邏輯起點和出發點,必須把握好這一新的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上。我們要鮮明確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方略,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時代課題、歷史使命、階段性特徵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在理論層面思考如何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好理論準備,即提煉新理論、作出新概括。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道路永往直前。
二是新的社會主要矛盾,必然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新的歷史任務。
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關係全局、影響深遠,這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並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正如報告提出,進入新時代,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在這個新時代勠力同心,砥礪奮進。(市委黨校 王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