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9月29日17時33分訊(蒲思靜)在同事眼中,她是一個做事雷厲風行的人;在學生眼中,她是個懂「讀心術」的親密朋友;而在她自己眼中,自己既不是偶像派,也不是實力派,更不是「女漢子」,只是一個在教育崗位上腳踏實地工作的人。她,是重慶外國語學校初2020級年級主任李姝,一個具有多重「ID」的個性教師。
有「強迫症」的年級主任
一提到李姝,同事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形容詞便是「雷利風行」。對於計劃好或已經安排的事情,李姝從不拖泥帶水,預計周一完成的任務,絕對不會拖到周二。也正是因她這份強有力的執行力,年紀事務總是被她安排的穩妥得當。
同事眼中的雷厲風行,被李姝笑稱為一種對工作的「強迫症」。學校元旦晚會彩排,當大家都覺得所有節目已經沒有任何瑕疵的時候,李姝則「摳」著節目不夠緊湊這個細節不放,硬是將所有演員的進場和出場排列,重新整合了一次才罷休。
這還不算,不久前年級要出一張德育考試試卷,在所有老師都認真審查一篇後,李姝還是不放心。在印刷前的最後檔口,她坐在一旁細緻的檢查每個詞語,看是否存在用語不當。她甚至會為了一個句號該用實心還是空心,而斟酌良久。
李姝近照 重慶外國語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喜歡按「重啟」的班主任
工作上的「強迫症」,讓李姝的工作總是細緻入微,不放過任何差錯。但作為班主任的李姝,在對待學生的差錯時。態度卻正好相反。李姝說:「我們要接受學生的『不完美』,面對犯錯的學生時,要習慣按『重啟』,而不是『刪除』。」
曾經,李姝班裡出現了一位因犯錯而面臨退學的女生。在做出最後的抉擇前,李姝有些於心不忍,並決定再給學生一次「重啟」的機會。為了讓女生重新融入集體,她引導學生們放下偏見選擇接納,並不時的鼓勵女生恢復從前的自信。
漸漸的,這位本來已經在退學邊緣的女生竟順利完成了初中三年的學業,正常進入高中學習。回想起當初的抉擇,李姝覺得當初的舉動,既是對這位女生的「救贖」,也是對自己的作為班主任的「救贖」
李姝近照 重慶外國語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勤於「專研」的數學教師
在年級主任與班主任之外,李姝還有另一個「ID」:勤於專研的數學老師。她《基於生活教育理論的中學數學教學的思考》以及《嘗試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等思考,為初中數學教學注入了一股新活力。
在李姝的課堂上,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生提供了觀察生活的另一種角度。超市裡發的打折券、手機APP裡熱火朝天的團購、人臉的黃金分割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被李姝「搬」進課堂,並以此與書本上的數學知識無縫對接。
在李姝的引導下,學生開始自己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並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李姝表示,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對自己的教學啟發極大。如今,在提倡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下,如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已然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
李姝近照 重慶外國語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教師簡介:
李姝,曾多次被學校評為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等。2012年9月,獲得「重慶市優秀班主任」稱號,多次承擔國家級、市級教研課、公開課和示範課, 積極參與各種教育教學改革試驗,曾獲得全國數學優質課比賽一等獎,被評為重慶市創新學習先進個人和重慶市初中數學骨幹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