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亞細亞將重裝歸來的消息,猶如一塊巨石砸向平靜多時的鄭州商業湖面。
走在鄭州二七紀念塔附近的大街上,沒到一定年齡的人,很少知道在紀念塔的東南側,那個被綠色圍擋圍住的大樓,是曾經輝煌一時的亞細亞。
它曾經記載光榮,也曾記載敗局。它曾經見證中原商業騰空而起,也曾見證外資商業厲兵秣馬……它的絲毫動靜都會牽動眾多人的神經。
雖往者不可諫,然來者猶可追。今日,河南商報·第九大街 推出大型商業專題報導:《他們的野太陽》,對話亞細亞曾經的核心管理層和員工,追溯過往,諫言未來,講述那個人們不知道的亞細亞。
文/河南商報記者 楊桂芳
圖/河南商報影像產品採輯部
王遂舟
22年前的1997年3月5日,亞細亞總經理王遂舟抱病辭職,不曾道一句「江湖再見」。
王遂舟離任後,亞細亞很快如大廈傾塌,接連的接任者痛斥他之前資金虧空、管理漏洞等諸多弊端,但無一能讓亞細亞東山再起,3.5萬名員工也各尋出路。亞細亞隨後經過拍賣易手,成為商業坐標中的「流浪星球」。
王遂舟復出
2019年,沉寂22年的王遂舟出現在媒體視野中。
他先後出現在第六屆中國企業家發展年會改革開放40周年卓越人物頒獎儀式上、河南省商業流通業改革開放40周年功勳人物頒獎現場、亞細亞人三十周年大聚會上,第三屆中原批發商大會上。
這也是22年來他首次如此頻繁地出現在媒體視野中——王遂舟復出了!
今年5月中旬,借著一次老商貿人和新商貿人的敘談,河南商報記者見到了復出後的王遂舟。
62歲的他坐在大觀國貿總經理馬朝明、德化新街總經理李紹燦、譽滿全球執行合伙人王鵬飛等新生代商貿領軍者之間,這種新舊商貿領袖間的聚會讓人忍不住感嘆:向來英雄出少年,卻敬英雄不服老。
人不在江湖,江湖卻一直流傳著王遂舟的傳說。面對著新生一代的英年才俊,他大多陌生。
亞細亞前戰將之一的王永君向老闆王遂舟逐一介紹。每介紹一位,王遂舟都彎著腰雙手把名片遞到對方手上。
當介紹到李紹燦時,王遂舟有點興奮。他提高了聲調:五一的時候我去你們那兒看了,這是我20年來第一次仔細去二七廣場附近轉,你那兒弄得不錯,就是找了幾圈沒找到那個二七紀念館(街區裡)。
在二七紀念館裡,記載著二七德化,記載著中原商戰,當然,也記載著亞細亞和王遂舟。這位商業教父,新一代商貿人士沒有忘記他,鄭州沒有忘記他,也不會忘記他。
亞細亞,是王遂舟的高光時刻。
而王遂舟在20年後回過頭看亞細亞,卻說:「那時我們年輕,確實不懂。在我們那個時候,不過30歲而已,對許多事情的認識是很膚淺的,或者說不是很懂,只是後人再往前去看、去總結、去分析、去評價,才感到它真正的道理。」
不懂商業,他卻開啟了鄭州商業的新時代。
亞細亞傳統
王遂舟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
出走半生,再歸來時,那位風華少年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紀,英氣逼人的眉眼中多了一絲柔和。因為曾經兩次中風,王遂舟語速有些慢,聲調平和,行為習慣一如從前,並保持著亞細亞待人接物的傳統。
敘談時互相介紹完畢後,他抬杯祝酒。酒是餐館自己的酒,王遂舟幫助用分酒器分酒,餐館就餐的人多,菜上得慢,他就招呼著上菜。
王遂舟吃飯很少,晚上只吃了點蒜蓉粉絲娃娃菜和家常豆腐,就再也沒有動筷子。更多的時候是看著大家,幫助端茶、倒酒、夾菜,把大家照顧得無微不至。
面對著在座的亞細亞人和新生代,他不把自己當作老闆或者前輩,而是朋友。
王永君說自己習慣了老闆的這種狀態,這既是亞細亞的服務,也是老闆個人身上那種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
王遂舟很自律,幾次都後,就再也沒有舉杯。王遂舟說自己每天都會喝酒,控制著最多喝兩三兩。自己一輩子沒有喝醉過,現在不喝酒睡不著覺。因曾經中風的原因,他要控制體重,不能多吃。
「老闆的老闆」
晉野
一個多小時後,亞細亞人口中的「老闆的老闆」——晉野到了。晉野自己駕駛著一輛沃爾沃耀目沙XC60,挎一個單肩包前來赴會。
他低矮的個頭,微駝的背,衣著隨意,如果不是認識他的人和他擦肩而過,根本想像不到這位商業地產大佬就在你身旁。
晉野一進門,就開始給大家讓煙。煙是他隨身帶的,說「都嘗嘗」。
對於晉野,資深財經媒體人、河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健曾經在《王遂舟歸來、晉野潛行,「亞細亞軍團」再戰江湖》中稱:這是一個真正厲害的人。
周健這樣評價晉野:他真的是那種走出門去,走在人群中就再也認不出的那種人。他的內斂和做人做事的張力,大概自亞細亞時代就一以貫之。
王遂舟向河南商報記者說,他老闆(晉野)才是真正的商界奇才。商界奇才,是業內對王遂舟的評價,王遂舟把這個評價給了自己的伯樂、老闆:晉野。
待晉野落座,王遂舟招呼著給他倒茶。整個過程中,晉野一直在講計劃要做的跨國項目,王遂舟則沒有再說話,他只是安靜地聽著。晉野說到激情處,會用右手連續敲打桌子。這個講述和討論的過程很長,他連著抽了四根煙,探討依然繼續著。
在座者均陳述觀點,講述想法,晉野逐一和其討論、交流看法。
「晉王組合」再度聯手
晉野(左)和王遂舟
這場討論大約持續了2個小時,這次敘談成了晉野的主場。
討論的這個跨國項目,也將是晉野、王遂舟(業內稱「晉王組合」)繼攜手亞細亞之後,30年來再度聯手。
你很難想像,敘談中的一系列觀點、操盤思路等,是出自「農民」出身的晉野之手。
20多年前,他曾經站在北京高校的講臺上給學子們講述「期貨」。「套期保值是啥,講了20分鐘,解釋了40分鐘。」提起往事,晉野笑了,縱橫捭闔都付笑談中。
而現在,晉野計劃和王遂舟聯手在中南美洲建設一個商品集散地,把中國中小企業的庫存產品通過這一商品集散地賣給中南美洲。
這對曾經致力於把鄭州從輕紡城向商貿城轉變的傳奇搭檔,為何再度聯手後不是做國內商貿項目而是要走出國門做跨境?
晉野則說,30年前,他們就有想在海外做項目的夢想,但一直沒有實現;30年後,中外經貿往來頻繁,時機到了,要藉機出海。「中國發展的速度太快了。」他感嘆說。
走出國門,讓世界認識中原,讓世界認識中國,這是他們一直藏在心中的夢想。這也是企業家追逐的國家興盛夢。
2019:重聚的亞細亞人
王遂舟
「行走世界,我是亞細亞人。」
這是2019年5月6日在焦作市修武縣「和佑養生園」的亞細亞人30周年大聚會上,籤字板上的標語。這也是亞細亞謝幕後,亞細亞人規模最大的一次聚會。
這場聚會,「老闆」王遂舟到了,「老闆的老闆」晉野到了,「老闆的老闆的老闆」曹殿宣到了。亞細亞原核心團隊韓梅、劉玉敏等也悉數到場,400多名亞細亞人共聚一堂。
當王遂舟登臺致辭時,臺下自發的、整齊的三聲「老闆好」,甚是震撼。
因為幾十年沒有鄭重其事地對外做這麼大規模團聚,聚會過去半個月,王遂舟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談起這場聚會時仍很動情。
「作為幾萬人的企業,無論當時來講再有什麼問題,現在說亞細亞不好的亞細亞人沒有幾個。這是企業熔爐鍛造出來的企業精神,是我們的亞細亞精神。」
亞細亞精神,照耀著20年來散落到各地的亞細亞人。
他們自發的公眾號「亞細亞人」在介紹中說:「搭建一個亞細亞人永恆的精神家園,一段火紅青春侵染的亞細亞情誼,它來自五湖四海,它來自野太陽晾曬靈魂的地方。」
「30年過去了,亞細亞人在百貨業、酒店業、房地產業等各行各業,佼佼者無數,還出了很多大企業家、自己創業的老闆,這是非常難得的。」沉寂22年的王遂舟,以上海和佑養老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身份復出時,提到「散作滿天星」的亞細亞人,很是驕傲。
亞細亞傳承的是什麼?在王遂舟看來:一是亞細亞人的創新精神;二是亞細亞人積極向上、堅韌不拔、奮發努力的精神。換句話說,亞細亞人這麼多年來充滿了正能量,這是亞細亞人的重要傳承,也是亞細亞的一個典型特徵;三是作為自己來講,是亞細亞精神的連結,和佑集團正是亞細亞的延續。
亞細亞大樓可以易主,野太陽的光芒卻不曾消失。
每到5月6日,都會有一些亞細亞人到二七德化已經易主的亞細亞大樓前,與大樓一起拍照合影。
這一天,是30年前亞細亞開業的日子。
1989:王遂舟眼中的亞細亞
圖為時任鄭州亞細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遂舟向(左一)鄭州亞細亞商場總經理韓梅(中)交授亞細亞商場場旗
股權之爭、管理鬆散、擴張過快……30年來,商貿史上人們對亞細亞忽如大廈傾倒的探究和爭論一直未休,唯有當事者一直沉默。
在亞細亞30周年聚會上,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史璞直擊這一一直未公開的商業困惑,希望尋找真相,梳理記錄。
時針撥回到1989年5月6日。
當日,位於二七紀念塔東南側、營業面積1.2萬平方米的鄭州亞細亞商場開業,鄭州為之空巷,保安人員分批往裡放人,櫃檯貨物被一掃而空,不得已只能提前關店。
微笑服務、顧客是上帝、設立營業員委屈獎、不滿意退換貨、開架售貨、送迎賓制度......一系列聞所未聞的服務打破了國營商場售貨員的「 冰字臉」和「按條購物」習慣。
這一開業盛況和創舉被記錄到諸多媒體報導和研究者的著作中。
知名財經專欄作家吳曉波這樣評價亞細亞的這個時刻:在全國商業暮氣沉沉之際,亞細亞以清新的形象和服務,對沿襲數十年的商場經營模式進行了一次革命性的顛覆。王遂舟提出的諸多服務理念、做法,就此而言,王遂舟的確是一個罕見的、天賦極高的商界奇才。
王遂舟用「商業文化」來涵蓋亞細亞的這場創新試驗。這一系列革命性創新也隨之迎來了鄭州五大商場的聯合圍攻,並引發了全國矚目的「鄭州商戰」。
對於這場商戰,在離開亞細亞22年後,王遂舟評價說:亞細亞和幾大商場一起,助推了鄭州由國際輕紡城向中原商貿城轉型。
1992年1月,中央電視臺以亞細亞為主線,拍了一部長達6集的電視紀錄片《商戰》,記錄了這一輝煌時刻。
這是王遂舟的高光時刻。
這一年,東方風來滿眼春,陳東升、田源、郭凡生、馮侖、王功權、潘石屹、易小迪等趁著改革大勢闖出了而今的「九二派」。
那個激情似火的年代,無疑也影響了王遂舟。
他這樣評價自己一手挑起的各項商業創新:當時國家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亞細亞的出現是中國商業上一個創新的模式,這個模式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吻合。
「它最根本的宗旨是讓老百姓實現作為上帝的感覺。」他說,在亞細亞出現之前,中國的商業給人的概念是比較傳統、封閉、原始的,整個商業系統氛圍也比較沉悶,顧客體會不到顧客是上帝的感覺。
「亞細亞當時是一個挑頭者而已。」王遂舟說。
1992:亞細亞的轉折
亞細亞場慶全景(1994年)
如今改造中的亞細亞
也正是1992年,這位問鼎華山之巔的王者,感受到誰與爭鋒的寂寞,亦感受到了與之而來的危機。
當年,外資撬開了封閉的中國零售業縫隙,燕莎友誼商場在京開業,日本八佰伴提出到2000年前在中國開1000家連鎖店的目標。
外來巨頭搶灘,刺激了王遂舟。
他提出亞細亞將走上「連鎖經營」之路,提出在1994年至1999年之間開設25家以上營業面積2萬平方的大型零售商場、5000平米以上的中型商場超過100家、2000-50000平方的超市500家的目標。
隨後,在不到4年時間裡,亞細亞一路狂奔,先後在廣州、上海、北京等城市開出了15家大型連鎖百貨公司,包含省內6家亞細亞和省外9家「仟村百貨」。
伴隨著擴張之路,虧損也隨之而來,亞細亞相繼迎來「告急」之聲。
1997年王遂舟抱病辭職,隨後不久亞細亞走向了和學習對象日本八佰伴申請「公司更生法」相似的道路,並與之殊途同歸。
吳曉波如此評價這一結局:一個因創造奇蹟而迅速崛起的企業,常常會在另一個奇蹟的創造過程中收穫悲劇。
資深財經媒體人周健則反對吳曉波關於亞細亞擴張過快、管理不善的觀點,他認為亞細亞的失敗,不是王遂舟個人能夠掌控的,由他個人承擔也是不公平的。
22年後,王遂舟如何看待這些評論?
「外界所評論的擴張、管理不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根本原因。」王遂舟說,皮毛之傷和得心臟病能一樣嗎?
他認為,當年管理、經營有問題均無可否認,但在他看來,發展快這一因素「傷不了筋,動不了骨,能夠傷筋動骨的只有心臟病」。
2008:商業教父的新賽道
升旗小姐英姿
2008年,王遂舟第二次中風,為了康復,他用了十年時間。
腳腕抬不起來,他用十年時間每天練習幾百下掂腳尖這個動作,身體從不能動到能動,從開始的輪椅到拐杖再到能慢慢走路,才有了人們今天看到的王遂舟復出。
「人定勝天,要拼命保持這種狀態。」他這樣說自己希望康復的想法。
也正是2008年,51歲的王遂舟以敏銳的眼光,計劃切換賽道進入養老行業。
在他看來,與趨勢為伍才能生存,相信背離就會被淘汰的競爭法則,而養老就是現在的趨勢。
2010年9月,上海和佑老齡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並申請註冊了中國高端養老品牌——和佑尊長園。
他沒有忘記河南這個他曾經造就榮光又傷心而去的故土。首個和佑尊長園在2010年10月於滎陽正式營業,持續至今,已經在全國有20多家連鎖店。
他曾經在商業「連鎖」的道路上止步,又在高端養老「連鎖」產業上起步。
「30年前,我們都是青春年少的時候,我曾經對亞細亞的員工講過,我們的未來要有一個好的歸宿,有一個適合養老的地方。」說起做養老產業的起因,王遂舟說,「和佑集團正是亞細亞的延續,只是亞細亞這個名字我們不能用了,如果還能用,肯定叫亞細亞。」
遺憾何以來補?
王遂舟在為和佑尊長園挑選員工服裝時,選擇了和亞細亞那抹海軍藍相似的服裝,帽子上的紅色LOGO和「野太陽」如此相像。
記者手記
每天5:30準時醒來,起床後每天步行5公裡,工作到夜晚12點才會休息。
這是60多歲的王遂舟一天的工作狀態。20多個養生園讓他每周有六天時間在飛機上,奔波於在各個城市之間。
「親力親為,平易簡樸」,這是和佑尊長園的員工對他的評價。
傳說王遂舟剛任亞細亞總經理時,衣著過於樸素,晉野花了2萬元包裝他。
但奔波與忙碌讓他沒有衣著考究的習慣。採訪時,他簡單的襯衫,有點泛白的牛仔褲,黑色的皮鞋上能看出一道道深淺不一的摺痕。
當他不說話時,腰背會一直挺直,這是從軍經歷留下的習慣。當他說話時,他會微微身體前傾,詢問自己是否將事件表達清楚,哪怕他的時間再急,也會先滿足對方的需求。
但提起新的事業,他眼神中保留著年少時的銳氣。
他說,這些年來自己只保留了一個習慣:做什麼事都要做到第一。
採訪歸來,夜裡1點40分,晉野斜挎著包自己開車離開,王遂舟將一行諸人一一送到車裡,目送離去。
一輪彎月斜掛夜空,絲絲涼風入鬢。
再過4個小時,太陽依然升起。
本文為河南商報原創,著作權歸河南商報所有。
未經河南商報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河南商報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