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
打呼嚕代表睡得香?醫生說:才怪!睡覺時打呼不僅不代表睡眠質量高,更可能是疾病的表現——例如睡眠呼吸障礙中常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英文簡稱OSA)。55歲的張先生,就遭遇了這個問題,甚至成為了他一系列健康問題的禍首之一。
為了解決張先生的睡眠問題,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團隊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睡眠參數」——通過精準的人工滴定流程,實現對他睡眠狀態的個性化調整,進而實現對睡眠問題的治療和改善。這也是成都市級公立醫院首例多模式人工滴定的治療。
精準設置 幫他調整「問題睡眠」
長期以來,張先生晚上睡覺不僅會打呼嚕,甚至還會隔三差五的被憋醒。晚上睡眠質量不好,白天就極易犯困,哪怕是開車等紅燈時都可能隨時「跩睡著」。「哪個還敢讓他開車嘛,萬一出車禍,對自己和別人都可能形成傷害!」除了對安全的擔心,家人還同時擔憂著張先生的健康問題——高血壓、高血糖越發難以控制。
近期,張先生來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睡眠呼吸專科檢查,當日即被確診為OSA患者。如果不及時加以治療和幹預,不僅會加重各種相關疾病的發展進程,更可能在睡眠時因呼吸暫停引發猝死。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陳鵬介紹說,部分OSA患者可以通過佩戴睡眠專用的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不過,通過呼吸機治療並不意味著帶上呼吸機就「脫手」。想要達到治療效果,而是應當配合適宜患者的個性化設置,進而讓各種設備滿足於患者的實際需求。
21:30呼吸機設置完成、21:45面罩適配完成、22:00生物定標完成……06:46睡眠室開燈、08:00數據分析完成……10月10日晚上到10月11日清晨,張先生就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睡眠室內接受了第一次的精準化的治療。
「這一覺睡得真的太好了,醒來感覺一身都變輕了。」這便是張先生醒來的第一感受。據了解,這也是成都市級公立醫院成功完成的首例呼吸機人工滴定病例。
據了解,讓呼吸機機器服務於人的過程,在醫學上被稱之為「人工呼吸機滴定」,就是通過專業技師的徹夜值守和即時同步數據分析,將呼吸機模式及壓力等參數調整至患者所需最佳狀態,進而實現患者的個性化需求。負責執行睡眠呼吸監測和人工滴定操作的技師,是一種專業分化度極高的職業。專職睡眠技師能夠完成呼吸機多模式的人工滴定,意味著能給患者提供目前世界範圍內最精準的呼吸機定製手段,也意味著一個醫院的睡眠醫學水平具備了領先地位。
相反,隨意設置的呼吸機參數對患者來說,就像是穿了不合腳的鞋,使用後不僅會感覺不舒服,也無法達到治療效果。
「小事」不小 新理念幫忙脫「困」
根據《柳葉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重度睡眠呼吸障礙的發生率在成年男性為49.7%,在女性為23.4%。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OSA,俗稱「鼾症」。因為大多數人對於它的了解程度不深,都覺得是「小問題」,因此大部分的患者得不到及時診治。實際上,它不僅僅可能導致人體疲倦,更可能誘發各種並發問題——例如,心律失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等,OSA可能是其根源所在。因此,這並非「小事」,而是應當引發深度關注並予以及時治療。
「符合國際指南的理念和足夠精準的技術,將會讓受睡眠問題困擾的患者更加獲益。」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李國平表示,睡眠室設有專職睡眠技師負責檢查和操作,並將完全依照國際標準執行報告的書寫;同時,睡眠室還開展了西南地區領先的清醒維持試驗、多次睡眠潛伏期試驗等檢查項目,以幫助完成如中樞性嗜睡性疾病等問題的診斷,從而幫助患者明確各種導致白天睏倦嗜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