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二醫院完成全球首例鏡面人心臟「迷宮手術」

2020-12-23 金臺資訊

人民網長沙8月5日電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教授劉立明團隊成功為吳先生做了「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經中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檢索,這是世界首例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於輔助鏡面右位心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

吳先生今年39歲,在福建泉州工作。一場意外,讓他被確診為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而且發現自己的心臟長在胸腔右側,和正常人不一樣,也就是 「鏡面人」,這種發病率是百萬分之一。

「他病情必須馬上手術,只有通過外科手術進行二尖瓣和三尖瓣修復,並利用雙極射頻消融行迷宮IV手術消除房顫,才能治癒多年的心臟病。」 吳先生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檢查後,劉立明說道。由於吳先生的心臟結構完全反位,醫生手術猶如「開倒車」,要以鏡像反位置進入,這使手術的實施難度大大增加。

「現在3D列印技術日趨成熟,是不是可以將患者心臟的實際情況,先通過3D模型列印出來,進行體外模擬實驗?」心血管外科醫師宋瓏提議。隨即,劉立明團隊與醫院影像科、麻醉科、手術部等經過多學科會診和術前討論,完善了心電門控多層螺旋CT增強掃描 三維重建,並將醫學數字成像和通信數據進行轉化和建模,用柔性樹脂材料對吳先生的心臟進行全真3D列印。

「這種感覺,就像習慣了右手寫字,突然變成用左手寫字,難度不亞於每次操作都要進行一次『腦筋急轉彎』。」心血管外科醫師羅成回憶道,手術的前一天晚上11點多,團隊成員還在反覆模擬、演練,這樣的反覆練習也提高了團隊對罕見鏡面右位心結構的認識和迷宮IV手術的精準把握。

手術當天,在麻醉醫生、手術護士等的配合下,主刀劉立明站在常規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的反位,即患者的左側,用「鏡面」原則進行手術思維和反向操作。經過4個小時緊張細緻操作,劉立明團隊聯合應用雙極鉗加雙極筆為該吳先生成功完成手術。術後,吳先生心功能恢復良好並轉復為竇性心律。「迷宮IV手術講究規範化消融線路的完全性、連續性和透壁性,我們在這位『鏡面人』患者術中也做到了完全標準化外科消融。」劉立明介紹。

據悉,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是國內最早引入迷宮Ⅳ型手術理念的單位之一。劉立明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微創、房顫、瓣膜手術新術式10餘項,榮獲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 「金刀獎」等,個人主刀房顫迷宮手術年均200例,併發症極低,手術量及療效居國內領先水平。(沙麗娜 宋瓏)

相關焦點

  • 全球首例!39歲男子心臟長在右邊,湘雅二醫院為鏡面人進行「迷宮...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劉立明教授團隊為吳先生進行了「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經中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檢索,該手術既是世界首例,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其中。
  • 視頻|心臟長在了右邊?湘雅二醫院為「鏡面人」實施高難度心臟手術
    原來,高僧心臟長在右邊。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人,被稱「鏡面人」。「鏡面人」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畸形,他們的心臟、肝、脾、胃等器官位置左右對調,猶如鏡中影像,發病率百萬分之一。在福建泉州工作的39歲吳先生,就是一位「鏡面人」。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劉立明教授團隊為吳先生進行了「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術中、術後非常順利。
  • 心臟長在右邊,「鏡面人」接受「迷宮手術」
    本報8月5日訊 福建泉州的吳先生是一位心臟長在右腔的「鏡面人」,因為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日前,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為他進行了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
  • 名院周報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技術⊙ 天壇醫院:介入機器人「魯班」完成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 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微創瓣膜團隊再創全國TAVR手術記錄日前,華西醫院心外雜交手術室內產生了一項新的全國紀錄——單中心經心尖TAVR手術總例數突破150,並且成為全國唯一過百的中心。2014年3月,華西心外微創瓣膜團隊開展了全國首例經心尖TAVR手術。
  • 全國首例,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挑戰高難度手術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圖片由華西醫院提供)日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
  • 「鏡面人」患上心臟病,怎麼手術?3D列印技術復刻心臟結構,助力精準...
    39歲的吳先生近來出現了疲乏、胸悶、心悸等症狀就醫檢查被診斷為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更特殊的是>吳先生還是一位「鏡面人」所謂「鏡面人」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畸形,發病率僅百萬分之一,這類患者體內的各器官位置左右對調,心臟位置、心內結構均徑向反轉,手術的難度和風險頗高。
  • 速讀長三角 :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上海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近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瑞金醫院強強聯手完成一場「心尖之舞」,成功救治一名川崎病患兒,實施國內首例兒童「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 桂林市人民醫院:小住幾天、瓣膜置換,心臟中心連續完成兩例TAVI手術
    原來,一周前,市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團隊聯合麻醉、重症醫學科、超聲、放射等多個科室,採用主動脈瓣生物瓣植入術(TAVI術),為包括老蘇在內的兩位高齡心臟瓣膜病患者完成了微創瓣膜置換。這是該院在今年8月開展桂林首例TAVI術後,又邁出的重要一步。
  • 「小切口」完成心臟「大手術」 湘雅醫院完成微創腔鏡雙瓣膜置換...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羅凡硯帶領團隊為其完成了湖南省首例全胸腔鏡下雙瓣膜置換合併血栓清除加左心耳縫閉手術,手術切口僅6.5釐米,術後第5天患者便順利出院,手術對其日後的運動、呼吸功能無任何影響。
  • 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開展崇州首例三腔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
    12月23日,崇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為一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實施崇州首例CRTD(三腔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手術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方元教授指導下順利完成,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目前恢復情況良好。該項手術的順利開展標誌著醫院心臟介入治療技術邁上了新臺階。
  • 武漢協和醫院一天完成四臺DBD心臟移植手術
    據悉,同日同一單位內完成4臺DBD心臟移植術目前在國內尚屬首例,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極為罕見。另外一個兒童移植手術是11歲小患兒玲玲(化名),她來自四川蘆山,患有擴張性心肌病,左室達到6.2釐米,EF值只有13%,心功能很差,手術前主要靠血管活性藥物維持生命體徵,如果不及時手術,其生命危在旦夕。她先後輾轉求醫於四川、重慶、北京、上海等醫療機構,最後選擇到武漢協和醫院做心臟移植手術。
  • 山東首例!一次微創手術更換兩個心臟「閥門」
    半島網9月14日訊  9月6日,青島市市立醫院心臟中心TAVR(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團隊成功為一位75歲患者完成微創經心尖聯合瓣膜置換手術。一個入路同時完成主動脈瓣和二尖瓣替換,該手術為山東省首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國際領先 天津市胸科醫院完成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
    央廣網天津8月1日消息(記者王漪 蘇平)日前,天津市胸科醫院成功獨立完成該院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該例起搏器的成功植入,標誌著天津市胸科醫院心內科心律失常診治邁入國際領先水平。  接受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的患者王奶奶(化名)今年81歲,出現間歇心悸症狀已有兩年,近期病情加重後來到胸科醫院就診後收治入院。經診斷,王奶奶患有心律失常,包括陣發房顫、竇性停搏、竇性心動過速、高血壓三級(高危)等情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進行治療。
  • 患者心臟破裂生命堪憂 湘雅二醫院醫生緊急開胸搶救
    紅網時刻1月15日訊 (通訊員 康路偉 董阿蘭)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第九黨總支心血管外科第一黨支部書記趙元教授在嶽陽市平江縣人民醫院定點幫扶期間,通過緊急非體外開胸探查手術,成功救治一名外傷引起的遲發性心臟破裂患者,患者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正在逐漸康復中。
  • 協和醫院完成國內首例機器人胸腔鏡食道閉鎖手術
    武漢協和醫院專家派出達文西機器人上陣,突破幼兒體內空間極限,精準縫合了食管。今日,寶寶滿月,也即將出院回家。據悉,這是國內首例機器人胸腔鏡食道閉鎖手術。劉先生說,他和妻子來自恩施,他常年從事建築工作,妻子全職在家照顧大女兒。今年5月,一家三口期待程程的降生,可寶寶出生後狀況頻出,讓夫妻倆傷透了腦筋。
  • 廣安區人民醫院完成首例肩關節鏡手術
    四川新聞網消息(李欣蔚 顧崢嶸 文/圖)12月13日,廣安區人民醫院骨二病區完成首例肩關節鏡手術,填補了廣安區肩關節鏡手術的空白。1年前出現右肩部反覆疼痛伴活動受限,到珠海市人民醫院求治,核磁共振檢查示:右肩袖損傷(岡上肌腱部分撕裂),右肱骨關節面下異常信號,考慮骨髓水腫,右肩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積液;右肩岡上肌下方異常信號,考慮囊腫。當地醫院建議肩關節鏡手術治療。
  • 全國首例!廣東實現不開刀給腹中胎兒做心臟手術(圖)
    給杏仁大的胎心動手術國內首例胎兒心臟病宮內介入治療在省醫成功實施大洋網訊 媽媽肚子裡的寶寶,小心臟只有杏仁大,能做「心病」治療?聽起來匪夷所思,卻真實發生了!9月22日,廣東省人民醫院成功開展了全國首例胎兒心臟病宮內介入治療手術,39歲的謝女士腹中28周的先心病寶寶,在中外專家團隊的密切合作下,「通波仔」救右心室,免遭夭折之禍。
  • 陽江首例!市人民醫院成功為84歲患者實施國際尖端TAVR心臟手術
    17日下午,陽江市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在廣東省人民醫院羅建方團隊幫助下,成功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據了解,這是一項國際領先、心臟領域的尖端技術,該手術的成功開展,是陽江市人民醫院建設省高水平醫院、造福患者的又一成果,標誌著該院心血管診療技術向著高精尖方向邁上了新臺階。
  • 中山醫院再次完成高難度「同步換心肝」手術
    5月28日,來自貴州的63歲陳先生順利出院,這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自2002年成功實施亞洲首例「心肝聯合移植」後完成的第二例,截至目前全國也僅成功實施五例。根據工作群中供體心臟和肝臟順利取出、轉運和抵達的信息,心臟外科和肝臟外科手術團隊嚴格掌控時間節點實施手術治療步驟。中午11點50分,供體心臟和肝臟順利送至手術室。心外科王春生教授、孫曉寧副教授爭分奪秒投入到心臟移植手術中,切除病心、精細分離粘連部位,將同種異體心臟原位移植,僅用了創世界紀錄的耗時14分鐘即完成心臟吻合。
  • 協和醫院一天完成四臺「換心」手術
    8月6日上午10點至凌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簡稱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董念國教授和夏家紅教授率領200餘人的醫護團隊在同一天14個小時內,齊心協力成功完成4臺DBD(腦死亡器官捐獻)心臟移植術,術後均恢復良好。據悉,同日同一單位內完成4臺DBD心臟移植術目前在國內尚屬首例,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極為罕見,展現出協和醫院心外科頂尖的學科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