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首例!一次微創手術更換兩個心臟「閥門」

2021-01-08 半島網官網

半島網9月14日訊  9月6日,青島市市立醫院心臟中心TAVR(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團隊成功為一位75歲患者完成微創經心尖聯合瓣膜置換手術。一個入路同時完成主動脈瓣和二尖瓣替換,該手術為山東省首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心臟的「單向閥門」——瓣膜

眾所周知,心臟之所以能夠進行永不停止的血液循環流動而不倒流,心臟瓣膜起著「單向閥」的關鍵作用。人的心臟一共有四個瓣膜,分別為主動脈瓣(聯結左心室和主動脈)、肺動脈瓣(聯結右心室和肺動脈)、二尖瓣(聯結左心房和左心室)和三尖瓣(聯結右心房和右心室)。但是由於四個瓣膜日夜不停地工作,難免也會出現故障,例如主動脈瓣膜出現狹窄,心臟射血阻力就會增大,就會造成供血不足,二尖瓣關閉不全就會造成血液倒流,長此以往導致心臟功能不全,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75歲老人多個心臟「閥門」報警

75歲的張奶奶(化名)10年前曾接受二尖瓣生物瓣膜替換術,近兩年來出現反覆憋氣和活動量下降,多次住院治療,超聲提示多個瓣膜病變,由於老人年齡大、身體弱,以前又做過一次手術,很難耐受再次開胸手術,所以每次住院進行藥物治療,但是效果越來越差。

因近期胸悶憋氣加重來市立醫院就診,來院時平臥都會憋氣,心臟彩超提示十年前置換的生物二尖瓣膜已經毀損,二尖瓣重度反流,而主動脈瓣膜隨著年齡增長也發生嚴重鈣化,出現重度狹窄,CT檢查提示雙側胸腔大量積液。患者血壓低,尿量少,長期心臟功能不全合併全身嚴重營養不良。由於兩個瓣膜嚴重毀損,血流前進方向上主動脈瓣膜重度狹窄阻塞,後面的二尖瓣關閉重度不全,導致血流出現重度反流,所以老人的心臟射血功能很難維持,心臟射血狀況差,藥物的效果也非常有限。不解決兩個瓣膜嚴重病變問題老人很難好轉。

向高難度發起挑戰,一次介入同期完成雙瓣膜置換

心臟中心TAVR團隊對老人進行了認真的評估,達成共識:老人身體太弱,很難耐受再次開胸直視下瓣膜手術,手術風險評估後提示手術風險極高。團隊決定採用目前國際最先進的介入瓣膜技術,進行瓣膜置換。但是困難在於,目前的心臟介入瓣膜治療針對的主要是主動脈瓣膜病變,二尖瓣經驗很少,而且如果僅完成主動脈瓣膜手術也不能顯著改善心臟功能,需要同期完成雙瓣膜手術才能挽救老人垂危的心臟。

心臟中心TAVR團隊邵一兵主任、牛兆倬主任經過反覆探討和查閱資料,大膽提出了同期聯合瓣膜的介入手術治療方案,手術入路選擇少有的經心尖入路,經過團隊反覆論證,最終決定了手術方案和各項風險應對措施。

多學科團隊、「航母手術室」全力護航

手術在具有「航母手術室」之稱的先進雜交手術室中進行,由心內科、心外科、麻醉手術科、心臟超聲科、介入放射科專家組成的TAVR團隊強強聯合。該團隊目前已經完成30多例的心臟TAVR(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手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團隊分工明確,合作默契,迅速完善手術前的各項工作。

12時30分手術開始,老人的心臟功能很差,心臟操作過程中頻繁出現心律失常和血壓波動,麻醉師陳懷龍精心地維持生命體徵穩定,主刀邵一兵主任、牛兆倬主任和生偉副主任醫師,在介入放射科的密切配合下順利完成血管穿刺和臨時起搏器植入,建立介入瓣膜輸送通路。

手術第一步解決心臟主動脈瓣膜病變,通過交換導絲建立通路,準確的把介入瓣膜送到主動脈原位。在主動脈瓣膜置換完成後,循環迅速改善,團隊再接再厲,再次建立心尖部到左心房的軌道,準確地把二尖瓣介入瓣膜定位在原來毀損的生物瓣膜瓣架上。手術順利完成,用時不到兩個小時。

術後病人轉入心臟中心監護室,由於採用介入微創術式和高超的麻醉技術,老人術後2個小時就脫離了呼吸機,目前在順利康復中。

已完成近40例,最高年齡89

「目前介入治療心臟瓣膜疾病在國際上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手術的安全性和療效都非常理想。心臟中心TAVR團隊經過國內外學習培訓,已經熟練掌握這一技術,近年來成功完成了近40例的心臟瓣膜介入手術,手術病人年齡最高89歲,大多合併多種器官功能不全,難以承受外科手術,通過這項技術和精心治療,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這一例病例較以往病例難度增加很多,主動脈瓣膜和二尖瓣瓣膜同時的嚴重病變,病情極其嚴重,鑑於二尖瓣膜與主動脈瓣膜解剖及功能特點差異,二尖瓣膜介入治療技術尤其困難,此次手術充分利用了二尖瓣替換術後的人工瓣環作為支撐,成功進行了二尖瓣置換。同時設計了合理的手術方案,一個入路同時完成兩個介入瓣膜手術,取得滿意治療效果。」主刀醫生之一牛兆倬主任表示。

同期介入行主動脈瓣和二尖瓣替換的治療方式在山東省內尚屬首例,在國際上也屬先進水平,該病例的成功救治,標誌著心臟中心TAVR團隊治療高難度複雜瓣膜病變的技術又進一步。

通訊員 徐福強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貼靜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心臟的「閥門」原來是這麼「工作」!
    心臟的「閥門」,你可知道是什麼?這裡提到的此門非彼門,在這描述的是心臟瓣膜。為什麼把它形容成「閥門」呢?首先讓大家簡單的了解一下瓣膜。心臟之所以能夠進行永不停止的血液循環活動,是因為瓣膜起著關鍵作用。
  • ...微創不開胸完美修復!浙大一院完成全國首例經心尖二尖瓣「緣對...
    二尖瓣是人體心臟的重要結構之一,由兩片瓣膜組成一個單向閥門,形似一把降落傘,二尖瓣的降落傘模型,兩個瓣片稱為前葉和後葉,它們互相接觸並密封瓣膜,防止血液在心臟泵送時回流,這就像降落傘的傘蓋,用流動的空氣衝開,然後被腱索拉住。
  • 心臟手術不開胸 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紅網時刻12月23日訊(通訊員 徐朝軍 楊楠)近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67歲的二次手術患者實施醫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術),為湖南省中醫醫院中首例。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尹曉清介紹,由於心臟有較強的代償功能,主動脈瓣狹窄早期可以沒有很多不適,患者一旦出現症狀,病情將迅速進展,有猝死的可能,2年內超過一半的患者會死亡(死亡率50%),並且主動脈瓣狹窄往往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手術置換瓣膜。
  • 無需開胸 微創技術為患者換「心門」
    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 通訊員/唐江株洲日報訊 因為心臟「閥門」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患者言嗲嗲被胸悶、氣喘折磨得痛苦不堪,加上無法承受傳統開胸鋸骨換瓣手術帶來的創傷打擊,他曾經艱難度日。近日,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及時通過微創介入技術,不開胸就為其替換了心臟瓣膜。這是我省地市級醫院首例,標誌我市的心臟介入治療水平再上新臺階。言嗲嗲患有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冠心病等,由於病情嚴重,必須進行手術。前段時間,他因胸悶氣促急性病情發作,再次住院治療。「若把心臟比作人體的發動機,那主動脈瓣就是心臟泵血最重要的『閥門』。
  • 一次住院解決心臟兩個「閥門」重度狹窄
    先後使用PBMV和TAVR,一次住院微創手術解決心臟重症的兩大難題,在河南省尚屬首次!64歲的王阿姨家住南陽市臥龍區,性格開朗,兒女孝順,平時跳跳廣場舞,日子過得很幸福。然而1年前,王阿姨開始覺得身體有點異樣,不像以前一樣跳舞可以跳很長時間了,跳一會就要休息一下。
  • 湘雅二醫院完成全球首例鏡面人心臟「迷宮手術」
    經中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檢索,這是世界首例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於輔助鏡面右位心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吳先生今年39歲,在福建泉州工作。一場意外,讓他被確診為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而且發現自己的心臟長在胸腔右側,和正常人不一樣,也就是 「鏡面人」,這種發病率是百萬分之一。
  • 「小切口」完成心臟「大手術」 湘雅醫院完成微創腔鏡雙瓣膜置換...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羅凡硯帶領團隊為其完成了湖南省首例全胸腔鏡下雙瓣膜置換合併血栓清除加左心耳縫閉手術,手術切口僅6.5釐米,術後第5天患者便順利出院,手術對其日後的運動、呼吸功能無任何影響。
  • 全國首例,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挑戰高難度手術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圖片由華西醫院提供)日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
  • 這位浙江醫生榮獲青年醫師微創瓣膜手術大賽第二名
    在最近結束的2020年度中國微創心血管外科大會上,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主任崔勇參加了由學會官方主辦的中國首屆青年醫師微創瓣膜手術大賽,取得專家評審打分第一名、總分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為浙江省心臟外科學界贏得了榮譽。
  • 心臟搭橋老人身患兩處癌 哈醫大四院專家腹腔鏡微創手術一次切除
    一次手術能否同時切除兩個部位的腫瘤?患者既往做過心臟支架和開胸冠脈搭橋手術,合併的基礎疾病較多,能否承受高風險的大型手術?近日,哈醫大四院普外科三病房劉昶主任帶領團隊成功為患者實施完全腹腔鏡下胃癌+結腸癌聯合臟器根治性切除術,一次微創手術解決了老伯的兩處癌症病灶,成功解除老人煩惱。76歲的王老伯,10年前因心梗行心臟支架治療、3年前又行開胸冠脈搭橋手術。近期,家人發現老人出現消瘦、嘔血和黑便等症狀,經胃鏡檢查診斷為胃竇部低分化腺癌,經纖維結腸鏡檢查又發現了升結腸腺癌。
  • 微創不開胸,高齡老人更換心臟主動脈瓣
    患者言大爺,被反覆胸悶氣促折磨多年,輾轉於多家醫院,診斷考慮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2型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等,雖經內科藥物治療,病情仍舊反反覆覆,醫生都告訴他,心臟的「門」壞了,打針吃藥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只有通過手術才是唯一的辦法。但言爺爺和家屬們考慮到合併有一系列基礎疾病,一直不敢進行手術治療。
  • 心臟換瓣不「開胸」,六旬老人獲「心」生 懷化首例TAVR手術成功開展
    患者出院前送上錦旗表示感謝 1月6日,在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TAVR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患者成功出院,該手術為懷化市首例,標誌著市一醫院心內科微創瓣膜置換手術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 雅培助力中國國內首臺心臟二尖瓣返流微創修補手術-中新社上海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11日電(李佳佳)雅培日前在上海舉行情況介紹會,介紹在其全球領先的經導管二尖瓣夾及可操控導引導管MitraClip的助力下,胡盛壽院士率領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結構性心臟病中心潘湘斌教授團隊成功完成首輪3臺二尖瓣返流修補手術
  • 速讀長三角 :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上海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近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瑞金醫院強強聯手完成一場「心尖之舞」,成功救治一名川崎病患兒,實施國內首例兒童「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 婁底首例!冷水江市人民醫院成功實施腔鏡微創肋骨手術
    這是婁底市首例腔鏡微創肋骨手術 , 此例手術的成功標誌著我院在胸外傷診療水平已達到省內領先水平 。 向老先生今年62歲 , 不久前從高處意外墜落不慎摔傷 , 導致左側多發肋骨骨折合併液氣胸 , 出現了胸部劇烈疼痛、面色蒼白、呼吸困難等症狀 。 隨後 , 向老被緊急送往我院救治 。
  • 心臟導管微創手術——一個瘋子的想法,以及它如何改變一切
    2.有什麼不同類型的心臟支架?3.除了心臟支架, 還有什麼樣的心臟病可以通過類似的這種微創手術治癒?(微創心瓣修補手術. 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4.手術價格是多少?為什麼你不想要便宜的?沃納·福斯曼(Werner Forßmann,1904年8月29日-1979年6月1日)是心臟導管的發明人。
  • 名院周報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技術⊙ 天壇醫院:介入機器人「魯班」完成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本次手術使用的「魯班」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是由北京天壇醫院李祐祥教授臨床研究團隊聯合北京理工大學肖楠教授的機器人技術團隊,在科技部 「血管內介入手術機器人的臨床應用研究」 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支持下,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系統。項目實施過程中實現了對同構式多器械協同管絲遞送、無菌隔離非固聯傳動等多項微創介入手術機器人的關鍵技術的突破。
  • 桂林市人民醫院:小住幾天、瓣膜置換,心臟中心連續完成兩例TAVI手術
    原來,一周前,市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團隊聯合麻醉、重症醫學科、超聲、放射等多個科室,採用主動脈瓣生物瓣植入術(TAVI術),為包括老蘇在內的兩位高齡心臟瓣膜病患者完成了微創瓣膜置換。這是該院在今年8月開展桂林首例TAVI術後,又邁出的重要一步。
  • 畢節這家醫院試運營,完成首例微創手術
    12月10日畢節市婦幼保健院金海湖院區首例婦科宮腔鏡微創手術順利完成該院區也正式進入試運營階段據介紹,首位在金海湖院區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家住七星關區洪南路,得知金海湖院區的試運營時間後,便將手術地點預約在金海湖院區。
  • 常寧市首例頸椎微創手術順利完成
    近日,受頸椎病折磨半年的尹阿姨在常寧市人民醫院骨外科接受了頸後路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手術,術後第三天便康復出院。據了解,這是一項高難度的頸椎微創手術,稍有不慎就將造成患者高位截癱,目前在常寧市尚屬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