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華石材廠生態修復工程一隅。
紅網時刻12月11日訊(通訊員 賀上升)「退出的是石材廠,留住的是綠水青山,給子孫後代留下了『金山銀山』!」邵陽市隆回縣小沙江鎮算好「環境帳、經濟帳、長遠帳」,關閉6家石材開採加工企業,並實施生態修復和產業轉型,成功摘掉了環境汙染的「帽子」,捧回了特色小鎮的「牌子」。12月11日,市縣人大代表在調研原天華石材加工區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後感慨地說。
小沙江鎮地處高寒山區,又是瑤漢雜居地,當地群眾「靠山吃山」,石材從業人數達2500多人,佔全鎮人口十分之一,有的石材廠就在瑤族村寨,由村民集資興辦,利益關係錯綜複雜。轄區內有國隆、海雅達、新康、天華、恆達、鑫閩磊等6家石材開採加工企業。2019年初,國家長江辦將「小沙江採石場汙水外排,導致河流跨界汙染」作為長江經濟帶18個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之一向隆回縣交辦。省市主要領導批示關閉石材開採加工企業,省政府督查室、省發改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有關領導多次到隆回調研指導。該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深入群眾,分村分組召開民情懇談會,了解各方訴求。建立合理補償機制,對企業實行「階梯補償」和「早退出多補助」,保障工人、貧困戶、小股東等利益。穩妥解決了6家石材企業租賃村民近4000畝土地問題。將企業承諾但尚未完成的基礎設施建設納入「農村公路通暢工程」計劃。統籌做好石材企業關閉後當地村民轉崗就業,由政府組織就地產業轉移或通過勞務公司介紹外出務工。通過政策宣講和面對面懇談,6家企業全部自願籤訂《關閉退出協議》、完成註銷手續和資產移交,358臺設備拆除清運,石材企業所在村域生態補償專項資金落實到位。
該鎮原石材廠適宜產業轉型的5萬餘平方米廠房,作為「扶貧車間」予以建設,用於當地金銀花、木耳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該鎮6家石材開採加工企業關閉退出後的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截至今年9月30日,28個工程建設項目、12個到廠到區的復墾復綠項目全部竣工,復墾礦區和開採區損毀土地1880畝,種植各類樹木512630株,復綠面積879畝。
11月26日至27日,湖南省自然資源廳生態修復處副處長唐暉帶領由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發改委、省水利廳等單位相關人員組成的省核查組,對小沙江鎮6家石材開採加工企業關閉退出後的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點進行銷號驗收核查。通過現場察看、查閱資料、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核查後,省核查組宣布小沙江鎮採石場致汙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具備銷號條件,建議按程序進行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