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因猶太身份被驅逐9年,痛苦不堪,最終與妻子雙雙服毒

2021-01-14 敘白的情感日常

一次節目中高曉松被要求推薦一本書,而他卻說自己很少給別人推薦,一番思索之後他吐出一個書名:這本極好、極好!

高圓圓曾經也讀過這本書,她說自己本來就很怕歷史,但是讀了這本書的第一章就再也停不下來了。

餘華讀完這本書表示仿佛遇到了「速效強心丸」,感受到那種久違的感動。這本書就是傳記之王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

《人類群星閃耀時》這部作品是茨威格最出名的作品,在世界文學上都佔有一席之地,共收入了14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一個主角,包括列寧、拿破崙、等等。茨威格用他一生的智力生動記錄了那些改變世界的人是如何成功和失敗的,其哲理不可為不深。

茨威格曾說: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些巨大轉變的見證人,都是迫不得已變成了見證人。對我們這代人來說,我們不存在任何逃避,不能像我們先輩那樣置身事外;由於時間同步的新機制,我們始終和時代戚戚相關。

當你閱讀這本書時,你的注意力會被完全吸入到書中人物故事中,你的思緒會不斷運轉逐漸深入,你會猜測人物的結果、世界的規則、作者的用意,同時你還會對比自己的人生,你會百分百注重眼前的文字,從而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忘記時間、忘記身邊的一切,這個階段的你如火箭升空般迅速成長,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

《人類群星閃耀時》會拓寬讀者的思維界限,認識到非同以往的道理,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掌握到一定的智慧。你有這樣的經歷嗎?跟愛讀書的人聊天,會讓人感到害怕,和他們交流你就像是一個透明人,說出的東西沒有深度,蒼白的知識儲存無法隱藏。

和他們比起來,我們沒有認清這個世界和成功的本質邏輯,從而與他們之間的距離越差越大,逐漸淪為別人的墊腳石。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給茨威格寫過一封信表達崇拜:感謝您的慷慨,我現在幾乎拜讀了您的所有大作。關於人和命運的各種描繪,我不由自主的想說,我覺得它們之中沒有一部像最近這本令人信服,感人至深。

1942年,著名作家茨威格因猶太血統已被祖國放逐9年,週遊世界結交貴族,卻因不能回國痛苦不堪,和妻子在旅館內服毒自盡。

茨威格1881年出生於一個猶太富商家庭,早年通讀哲學、文學等領域,獲得博士學位。誰知戰爭爆發後,茨威格對戰爭有非常強烈的懷疑態度,很長時間內都站在主和的立場上,而事情並沒有朝著他希望的方向發展。

後來茨威格因為猶太人的身份被列入黑名單,作品也被盡數銷毀。無奈從1934年起茨威格就被流放到海外,去英國、美國等多個國家,最後在巴西定居。

這期間茨威格因為自己的聲譽受到各國貴族的優待,生活也算富裕,但精神上的折磨一直困擾茨威格,在流亡的9年裡在無數次的絕望中隱忍墮淚。

最後在無盡的痛苦中茨威格和妻子選擇結束此生。茨威格說:「我的母語世界已經沉淪,我的精神家園歐洲亦已自取滅亡」。其結局令人悲慟不已,他在遺書上寫下這句話,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成就和名譽而放棄自己的祖國,但身為個人他在時代之下又能有什麼樣的選擇。

正如一句話所言: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值稱量愈宏,則其受之苦愈深。

茨威格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他最出名的作品恐怕就是《人類群星閃耀時》,在閱讀時我不停地問自己:從他的作品中所能得到的智慧是什麼?他的作品與我有何關係?我能擁有人格的成長嗎?我能獲得精神富足嗎?

經過不斷的思索,我的思維深度和人格都得到了極大的增長,茨威格的作品無論是從歷史、科技、人物、成就、命運,每一個主題都有出色的人物故事刻畫與經過,茨威格讓我們與真實的歷史人物之間有一個溝通的橋梁。

茨威格的寫作方法與其他作家不同,無論是小說還是人物傳記茨威格都喜歡從人物主觀的視角來進行故事推進,而不是從客觀的角度進行描寫。

茨威格被稱為世界級的傳記作家,20世紀時他是最受歡迎的、翻譯次數最多的作家,而《人類群星閃耀時》出版當年就成為歐洲所有學校的必讀書,在我國的教材中也收錄了其中的幾個章節,由此可見茨威格的藝術造就之高。

你無法想像在閱讀時會處於一種怎樣的狀態,血脈噴張,慷慨激昂的狀態。茨威格用他深邃的洞察力為讀者展現了不同以往的名人傳,傳播你偉大的思想。

相關焦點

  • 茨威格與現任妻子雙雙服毒身亡,死前最後一封信寫給前妻:我愛你
    1942年2月22日,在寫完自傳《昨日的世界》後,茨威格和第二任妻子夏洛蒂在巴西的公寓雙雙服毒自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寫了一封信給前妻弗裡德利克:寄上我全部愛和友誼,請你不要難過,你知道,我是平靜而幸福的。
  • 茨威格:最懂女人的作家,與現任妻子服毒自殺,前妻成了最後贏家
    茨威格出生在奧地利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他與俄國的契訶夫、法國的莫裡亞克一起被大家公認為二十世紀歐洲文壇上出類拔萃的中短篇小說家。他一生有過兩次婚姻。1942年,茨威格與他的第二位夫人伊莉莎白·綠蒂,在裡約熱內盧近郊的佩特羅波利斯小鎮的寓所內雙雙服毒自殺。
  • 茨威格的昨日世界(一)
    在1942年,完成自傳《昨天的世界》。2月22日,茨威格同他的第二位夫人綠蒂·阿爾特曼(33歲)在裡約熱內盧近郊的佩特羅波利斯小鎮的寓所內雙雙服毒自殺。 回憶錄或許不如正史那樣客觀宏大,卻恰恰反映了一個普通人在戰爭到來的時候是如何維持自己的生活和思考的。
  •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位猶太藝術家對兩次世界大戰的回憶
    茨威格於1881年出生在「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當時的維也納還在哈布斯堡王朝帝國的統治下,人民生活安穩、富足。茨威格憑著自己的寫作才華,成為多個國家的上賓。他的作品在全世界以多個語種出版,他和羅曼·羅蘭、弗洛伊德、高爾基等多位具備世界級影響力的人物都交情匪淺。
  •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給予「苦難世人」的精神救贖和自我救贖
    對於茨威格,他的青年時代生活是富饒的,生於猶太家庭的他不僅學業有成還有著週遊世界的豐富閱歷。在茨威格眾多繁雜的作品中,體裁從來是不固定的,詩集、小說、傳記、戲劇、歌劇等都是他文字創作的方向,極高的文學天賦也讓他的作品在歐洲一代廣受歡迎。在茨威格的創作風格中,除了作品本身純熟精緻的藝術氣息外,最為顯著的便是關於「崇尚和平」的人道主義精神傳播。
  • 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高手,茨威格十句名言,是否能直戳你的內心?
    他出生在奧地利,是一位猶太人,由於納粹的驅逐,他被迫流亡到巴西。在完成最後一部作品《昨天的世界》後,他與夫人雙雙服毒自盡,去世後,巴西為他舉行國葬。他是一位天賦極高的,真正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在心理描寫上藝術價值極高,他便是史蒂芬·茨威格。
  • 看茨威格作為小說家寫的傳記作品為什麼會成為歐洲中小學生必讀書
    徐靜蕾根據茨威格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改編的電影再就是知道了他的生命終結是自殺,茨威格生於奧地利猶太富商家庭,曾在德國求學,日後週遊世界,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與妻子在巴西的寓所內雙雙服毒自殺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茨威格對和平渴望,也是最痛切的控訴
    正如茨威格自己所說:在嚴格求實的探索已山窮水盡之處,卻可以讓想像展開翱翔的翅膀,發揮有益的,在某種意義上說來也是可靠的作用。2.茨威格出生於奧匈帝國,生活在一個富裕的猶太家族,過著奧地利上層社會的生活,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上流社會的薰陶。
  • 《昨日之旅》:情愛大師茨威格的情感回歸之路
    《昨日之旅》是情愛大師茨威格的遺世之作,在倫敦的一家出版社的檔案庫裡被塵封十幾年,最終以作者劃掉的標題出版,獲得了讀者的青睞。小說講述了一個盪氣迴腸的婚外情的故事,男女主人公在家庭與工作的交集中相愛,在一去經年後重逢時卻不敢去愛。
  • 茨威格的房子
    薩爾茨堡本是莫扎特的故鄉,茨威格則出生於維也納一個富有猶太家庭。一戰前的「黃金時代」是理想、自由、文化、藝術茁壯成長的沃土,維也納更是舉城熱愛文化藝術的優雅之都,薈聚了幾世紀的精華。茨威格在回憶錄《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裡說,選擇薩爾茨堡定居,是因他的工作需要深居簡出,而在奧地利所有小城中,薩爾茨堡不僅風景優美,地理位置也極為理想,它位於奧地利邊陲,是通向全歐洲的出發點。茨威格買下房子的1916年薩爾茨堡仍是個古樸浪漫小城,阿爾卑斯山脈的峻岭在這裡和德國平原相連。
  • 一雙璧人兩小無猜,十九歲時大婚,婚後三年妻子不堪忍受痛苦自殺
    一雙璧人兩小無猜,十九歲時大婚,婚後三年妻子不堪忍受痛苦自殺這件事情其實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複雜,反而非常簡單。這可能是民國時期最讓人摸不著頭腦,也覺得最可惜的一段戀情,因為這件事實在是太過奇怪,說奇怪又好像是在情理之中。
  • 薦書 茨威格作品集
    茨威格作品集(套裝共9冊)(名家特輯) 【讀書簡介】 "斯特凡·茨威格是當今擁有讀者最多、最受讀者喜愛的奧地利籍德語猶太作家,他同時創作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以傳記和小說成就最為著稱,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回憶錄《昨日的世界》,以及作家和歷史人物傳記《三大師傳》等,作品曾多次被改編,搬上舞臺和熒幕。
  • 父親把智障兒子推下海,丈夫引誘妻子服毒致死 真相讓人揪心
    2020年9月28日,海南省公安廳港航公安局僅用4個小時迅速破獲一起故意殺人案,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楊某發和李某貴。目前,警方仍在全力搜尋楊某科。最終僅用時4小時,2名嫌疑人已全部到案,警方成功破案。經警方初步調查得知,2020年9月24日,犯罪嫌疑人楊某髮帶其兒子楊某科到廣東省徐聞縣,隨後楊某發電話聯繫犯罪嫌疑人李某貴,稱讓李某貴一起到海南開旅店。2020年9月27日,楊某發、李某貴、楊某科在廣東省徐聞縣碰頭。
  • 從著名畫家夏加爾的浪漫狂想,訴諸猶太文化中愛與美好的生活態度
    電影《屋頂上的小提琴手》在正式劇情中,小提琴手還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在特維得知政府要針對猶太人進行示威行動的時候,第二次是在整個村子的猶太人被驅逐出去,特維帶著妻子和孩子流亡的時候——夏加爾在歷史上,猶太人長期以「客民」的身份活動於別國的土地。最初的猶太人其實屬於遊牧民族,在公元前18世紀遷往現在的以色列,又在公元70年被羅馬帝國驅逐,從此,猶太民族開始了四處流散的歷史,長達1800年。
  • 茨威格的昨日世界
    斯·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小說家、傳記作家。生於維也納一個猶太資產階級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後去世界各地遊歷,結識羅曼·羅蘭和羅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事反戰工作,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二十年代赴蘇聯,認識了高爾基。納粹上臺後,流亡英國、巴西。1942年與妻子自殺。其小說以細膩深入的心理分析見長。
  • 茨威格經典作品閃耀時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納粹的逼迫未卸下,茨威格不得不背井離鄉,離開薩爾茨堡流亡英國、巴西,1942年在孤寂與幻滅中,和妻子雙雙自殺,為他的一生蒙上了一層悲劇色彩。 中國著名的德語翻譯家張玉書先生曾經評價說:「茨威格也許會給我們一點啟示,生活裡面有一些很美好的東西,我們還是要讓它寫得很美好,要把它變得很美好。」
  • 周潤發一生追求者無數,卻為她服毒
    1978年,周潤發與陳玉蓮合作電視劇《大亨》,劇中的金童玉女因戲生情,也是熒幕外的神仙眷侶,二人墜入愛河。戀愛期間,因有富豪給陳玉蓮送貴重禮物,周潤發醋意大發,二人吵得不可開交,好在最終還是重歸於好。這段戀愛持續了5年,但是如大多數的戀愛一樣,總不能遇一良人就能相伴到白頭偕老。
  • 史蒂芬·茨威格:在悲劇與痛苦中發掘高尚的人性
    1926年11月9日,高爾基在給茨威格的信中寫道:「您小說中的人物所以能打動人,是因為您使他們比我耳聞目睹的那些活人更加高尚,更有人性。」的確,茨威格在文學創作中,一直熱切地探索著人性問題,他的小說充滿了追求生存、愛情生活與犧牲精神的思想基調。
  • 從《美國牧歌》看羅斯對美國猶太民族走向的思考
    在《美國牧歌》(獲1998年普利茲小說獎)中,通過描述主人公「瑞典佬」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和備受煎熬的心理歷程,羅斯重現了美國猶太移民在與美國主流文化融合過程中的種種矛盾和艱辛。在該小說中,羅斯一改早期作品中對「猶太傳統文化的諷刺與反撥」[3]107的風格,以關切的筆觸鮮明地表達了他對猶太民族文化和命運的擔憂,做出了對猶太民族在美國主流文化中應堅持本性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