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的文化中,農村俗語做為一種起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神奇語言,依然在農村中廣泛流行。這些俗語你在課本中是學不到的,只有自己身親體驗或者聽村裡的老人說過才能知道。下面我們要說的這兩則俗語,不知你是否聽過?
一、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在農村,有「兒行千裡母擔憂」的說法,不管你去哪裡,遠還是近,家裡都會有老娘親在擔心你的安危。唐代詩人孟郊寫過《遊子吟》,表達了自己臨行前母親對孩子的關心。現在也一樣,當出門的時候,父母也會以窮家富路為由,多讓你帶點錢。
那么子女應該怎麼做呢?就像上面的俗語說的: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就是如果父母還健在,那麼就不要遠行,畢竟父母年紀大了,多陪陪父母不容易。如果非要出去的話,那麼一定要告訴父母自己要去的地方,也就是遊必有方。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在家裡呆著,嫌棄父母是累贅,這種做法和想法,是錯誤的。
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這是農村一句耳熟能詳的俗語,意思就是順其自然,由他去吧。在農村,有的時候發生的事情是人力不可改變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有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說法。
農村俗語也是古代遺傳下來的文化遺產,歷代以來許多俗語多數人還在用它,俗語是人類歷經多年的總結經驗,以現在科學的角度來看,是有一定總結經驗、文化知識理論的。你還知道哪些流傳的俗語?歡迎大家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