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等各種原因影響,今年的NBA總冠軍含金量似乎不如往年,就連「大鯊魚」奧尼爾也曾公開表示:「與其勉為其難,不如取消掉這個賽季的總冠軍。」那麼,今年總冠軍的含金量真的那麼低嗎?
眾所周知,對於每一名NBA球員來講,能夠捧起拉裡·奧布萊恩杯就是他們能為球隊所取得的最高團隊榮譽,每一名NBA球員數十年如一日的訓練,只為了能夠捧起那座金光閃閃的總冠軍獎盃。
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本賽季各支球隊只進行了60餘場常規賽就被迫停賽。冠狀病毒,平權運動等等各種意外的發生似乎都在暗示這個賽季的草草結束,但NBA官方還是發布出了將於7月31日複賽的消息。
7月31日正式參與複賽的NBA球員將在奧蘭多的迪士尼空場來角逐出今年的NBA總冠軍。許多的球迷、媒體都對今年總冠軍的含金量產生了相當大的疑問。那麼,今年的總冠軍含金量真的下降了嗎?
首先,許多球隊的球員名單就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截止7月15日之前,確診的NBA球員就已經達到了46人之多,其中更是包括了2017年的常規賽MVP拉塞爾·威斯布魯克以及2014年的常規賽MVP凱文·杜蘭特
各隊的球員名單都變得殘缺不全,有的球隊受到影響較小,而有的球隊所受影響則較大。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這次角逐的不公平。而有的球員因家庭等各種原因表示拒絕複賽更是使得本來就殘缺不全的球員名單更加缺胳膊少腿了。其次,空場的球館則會使那些辛苦打了大半個賽季才建立起「主場優勢」和「球館文化」的球隊之前所做的努力蕩然無存。
以上種種情況使得今年的總冠軍歸屬變得撲朔迷離,似乎強隊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削弱而弱隊則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增強。可這些情況能說明今年的總冠軍含金量一定不足往年嗎?
其實不然,的確因為疫情和平權運動,會使得今年的總冠軍充滿了偶然性與戲劇性,但其實偶然性與戲劇性是比賽的一部分,歷史上每年總冠軍歸屬其實都充滿了這種戲劇性,我們簡單列舉近五年的情況:
2019年總決賽若杜蘭特湯普森不傷退,猛龍真的能夠奪冠嗎?
2018年西部決賽若保羅沒有傷退,那麼勇士真的能闖進總決賽嗎?
2017年西部決賽若萊昂納德沒有被帕楚裡亞墊腳,那麼闖進總決賽的會不會是馬刺呢?
2016年若庫裡沒有受傷,格林沒有被禁賽,騎士隊真的能在1:3之後連扳三場嗎?
2015年總決賽若歐文、樂福沒受傷,是不是詹姆斯就能早一年兌現承諾了呢?
所以偶然性和戲劇性其實是貫穿於每一個賽季的。每一次捧起奧布萊恩杯都並非絕對公平,但就是這種不是絕對公平的比賽,就是這種不可控的比賽過程才是體育競技的真正魅力。NBA新出臺的規定並非在定點打擊某一位球員或某一隻球隊。那麼我們就不能說他真的不公平。誠然,今年總決賽的戲劇性和偶然性會被無限的放大,但這種偶然性和不公平,並不足以說明今年總冠軍的含金量不如往年,這種說法是不夠理性,不夠中立,也不夠客觀的。今年的總冠軍和往年的含金量是相當的,每一個賽季的總冠軍都是值得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