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患視網膜母細胞瘤 母親願用命保住兒子的眼睛

2021-01-19 浙江在線

  曬在錢報網上的溫馨一幕:李洋和媽媽

  浙江在線12月18日訊 一個8個月大的漂亮男孩,是一個家庭的幸福根源,卻被診斷出患視網膜母細胞瘤——這是在嬰幼兒眼病中,性質最嚴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種惡性腫瘤。這猶如晴天霹靂,給這個家庭籠罩上厚厚的陰影。無奈之下,媽媽陳笛音打通了錢報網「親親寶貝」版主的電話,向我們哭訴了這一切。

   8個月的寶寶患了視網膜母細胞瘤

  來杭打拼的安徽人陳笛音夫妻今年4月6日生了個可愛的兒子李洋,陳媽媽非常高興,經常上錢報網「親親寶貝」論壇曬自己寶寶的靚照。「哇,可愛的寶寶,好漂亮的眼睛!」看到網友們對孩子由衷的讚美,陳媽媽覺得非常開心滿足。

  幸福在11月27日這天戛然而止。那天,在安徽蕭縣由爺爺奶奶撫養的兒子李洋突然眼睛紅腫,在當地衛生院掛水消炎卻不見好轉,陳笛音當晚就趕回老家,將孩子送到最近的大醫院,做了CT後醫生告訴她,孩子左眼可能患了視網膜母細胞瘤,建議馬上去北京同仁醫院治療。

  陳笛音夫妻倆來不及化解悲傷和震驚,連忙帶著孩子趕到北京,由於同仁醫院暫時沒有床位,他們每天從住處到醫院之間來回要奔波兩個多小時。同仁醫院的檢查結果讓陳笛音幾近絕望,12月11日的診斷書上,眼科專家史季桐寫道:雙眼視網膜母細胞瘤,需進行全麻手術。醫生告訴她,寶寶左眼已經失明,沒有光感了,需切除,右眼已經有擴散,先進行放療,放療看看效果,如果不行,只能手術摘除。更令人憂心的是,有沒有擴散到腦部,還需要手術麻醉後再檢查。

  為給孩子看病,夫妻倆三頓都吃饅頭

  由於暫時沒有床位,陳笛音無比焦慮,她只希望早一天進行治療,那孩子的右眼就還有一點希望。上周六,在一位好心醫生的幫助下,孩子住進了北京武警總醫院,主治醫師是眼眶病研究所的楊新吉副主任醫師。他診斷後,決定儘快給孩子做左眼切除手術,右眼先進行化療。然而現階段就需要的四五萬治療費用讓陳笛音更加焦慮。

  記者了解到,陳笛音6年前到杭州打工,現在在新時代家居廣場當營業員,每月收入2000多元,丈夫在一家外貿公司當業務員,每月兩三千,在文星橋附近租了房子,房租加水電700多塊。

  陳笛音說,按夫妻倆的收入,過過日子是沒問題的,但遇到這樣的大事,手頭就很緊了,三年前父親在老家出了事,問親戚朋友借了6萬塊錢,去年她才幫父親還清債務,而自己的積蓄也幾乎沒有了,到今年,夫妻倆共攢了4萬多塊錢,而給孩子看病,前期各種化驗已經花了1.5萬,現在夫妻倆都在北京,沒有收入來源,為了省錢,夫妻倆三頓都吃饅頭,十幾塊錢的盒飯都捨不得吃,晚上陳笛音在醫院陪床,丈夫捨不得花100塊錢住旅館,而是天天去網吧,16塊錢一個通宵,將就著睡,給孩子吃的,也只是100塊錢一大包的奶粉。

  昨天,記者聯繫上楊新吉醫生,他說:「孩子雙眼患視網膜母細胞瘤,左眼馬上就要切除,手術費大概2萬元,右眼先做靜脈化療,一個療程6次,每次將近4000元,後續的治療費用還不好說,但我們肯定盡全力保住孩子的右眼。」

  求助錢報,誰能幫幫她和寶寶

  陳笛音經常看錢江晚報,也是錢報網「親親寶貝」論壇的老朋友,她上傳過孩子的很多照片,用文字記錄了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深深的母愛全化在這字裡行間。現在面臨這樣的困境,痛苦又焦急的她,想到了向我們求助。前天,在電話裡,她哭著告訴記者:「孩子還小,他什麼都不會說,但眼睛疼,他要用手去揉,我們抓著他的手不讓他揉,他就會哭,哭得我心都碎了。逗他玩時,他就很開心,但我看到他笑,卻更心痛。天天看到他眼裡都是眼淚、血絲,還化膿,當媽的這種傷心沒法說,我也知道他左眼肯定是要切除了,但是只希望能保住他的右眼,不管用什麼辦法,哪怕用我的命去換,我不能想像8個月大的孩子就雙目失明,那他以後的生活該怎麼辦啊!」

  昨晚,陳笛音給記者發了條簡訊,愛子之心令人動容:周末兩天,寶寶都在掛化療水,今天開始第一次化療,有點噁心嘔吐,看著孩子受罪,我好心痛啊,真不知道明天後天還有未來更長的痛苦怎麼熬呀,心都碎了,眼淚也快流幹了。老天一定保佑我寶寶,他受了這麼多苦,一定能好起來,媽媽和你一起堅持下去!

  各位讀者,如果你願意幫幫這位母親和她可愛的兒子,可以撥打96068熱線告訴我們,非常感謝你們的愛心!

  視網膜母細胞瘤在嬰幼兒眼病中,是性質最嚴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種惡性腫瘤,發生於視網膜核層,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多發生於5歲以下,可單眼、雙眼先後或同時罹患,本病易發生顱內及遠處轉移,常危及患兒生命。

相關焦點

  •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史:從不治之症到九成治癒率
    02放射療法:保住視力成為可能1895年,人們發現了X射線,並開始用它來治療惡性腫瘤。1921年,Verhoeff醫生首先開始用放射療法(放療)治療不幸患上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孩子,嘗試在拯救孩子生命的同時,也保住他們的視力。
  • 浙江常山4歲女孩患視網膜母細胞瘤
    就在前不久,她不幸地被確診為視網膜母細胞瘤,摘除了左眼眼球。在周圍人看來,悅悅讓人心疼,因為在還沒有看全這世界的時候,她就已經被迫失去了一半世界,而另一半世界能不能保住,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悅悅來自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青石鎮大塘後村——一個人口不足2000人的浙中小村,村裡人大多靠著傳統農作為生。
  • 媽媽雙目失明 一歲多的兒子長了雙要命的「貓眼」
    鵬鵬即將進入手術室,進行摘除右眼的手術,丁蘭英在進行一場「賭博」,用一隻眼睛換取兒子的生命,因為鵬鵬,是一個「貓眼」男童。打開水、下樓梯,樓道裡每天都能看見失明媽媽帶著「小眼睛」只有二十歲出頭的媽媽丁英蘭從小雙目失明,帶著被查出來雙眼都患上了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兒子鵬鵬從奉節到重慶主城求醫,孩子爸爸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同行,丁英蘭只能自己照顧孩子。「她因為看不見,前段時間請了個護工,但護工只負責帶他們去檢查,孩子的事情小丁全部都自己做。」最近鵬鵬的姑姑大學放暑假,才趕過來給丁英蘭搭了把手。
  • 全國首個「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關愛基金」在滬成立
    原標題:全國首個「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關愛基金」在滬成立  時值國際兒童節,今天上午,全國首個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關愛基金在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成立。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可造成失明、眼球摘除、死亡,嚴重威脅患兒身心健康。
  • 浙江4歲女孩患視網膜母細胞瘤 引發市民愛心捐款
    李倩倩 攝  中新網衢州3月18日電  (記者 邵燕飛 實習生 李倩倩)近日,中新網記者對浙江常山4歲女孩悅悅患視網膜母細胞瘤一事進行了採訪報導,引來了許多愛心人士的關注。18日下午,記者獲悉,常山縣慈善總會已經為悅悅定向捐助12600元,善款已交到悅悅的父親方建成手中。
  • 寶寶瞳孔有小光點 醫生提醒:可能是視網膜母細胞瘤
    此次大多來自於重慶、四川及貴州等周邊地區,會診對象多為0-4身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今年1歲零10個月的浩浩這是這次檢查的孩子之一。浩浩來自於貴州,浩浩母親提到,1個月前,發現浩浩右眼有個白點,起初沒有引起注意,畢竟小孩子的眼睛清澈明亮,也沒有什麼其不適的症狀。持續觀察後,發現白點仍然存在。在當地醫院檢查結果為:右側眼玻璃體佔位,考慮右眼視網膜母細瘤,建議增加檢查。
  • 不讓孩子因貧困失去治療的機會 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救助基金在滬啟動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眼球內惡性腫瘤,我國發病率高、數量多。90%以上的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是3歲以下的幼小兒童,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患兒還會把腫瘤遺傳給下一代。  而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很多偏遠地區患兒家庭經濟困難,使患兒失去寶貴的就診時機。
  • 科學家有望通過殺腫瘤病毒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
    當提到「病毒」這個詞時,人們常常會將其與感染或疾病聯繫在一起,病毒的主要目的就是感染並攻擊細胞,比如流感病毒和伊波拉病毒等;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們對病毒的理解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研究都闡明了多種病毒感染的機制,同時還有一些研究中,科學家試圖利用病毒的殺傷功能來作為治療之用,比如用於癌症治療。
  • 眼睛視網膜母細胞瘤要早發現早治療!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惡性腫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所以今天想把我了解的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知識向您科普一下。 視網膜母細胞瘤作為一種惡性腫瘤,早期發現、及時正確的治療才是關鍵。通常,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 有關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小知識
    原創 朱佳曄、李豔豔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親愛的,關注我吧新華科普有關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小知識最近兩年,網上盛傳的河南女童王鳳雅小朋友的事情,想必大家已經聽說了。
  • 手機可幫助篩查視網膜母細胞瘤
    長沙晚報訊(記者 唐江澎 通訊員 沙麗娜)日前,在朋友圈熱傳的文章《王鳳雅小朋友之死》,讓視網膜母細胞瘤這一嬰幼兒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引起關注。昨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眼科副教授李芸提醒,30%~40%的視網膜母細胞瘤有遺傳性,如果直系親屬患有該病,孩子須在3歲前定期進行視網膜母細胞瘤篩查,家長也可用手機為孩子篩查。
  • 科學家有望利用殺腫瘤病毒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
    圖片來源:theconversation.com截止到目前為止,治療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唯一療法就是切除受影響的眼睛,但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Science Translational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靶向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新方法:抗癌病毒。
  • 多發於兒童的視網膜母細胞瘤誘發原因有哪些?治療方法有哪些?
    導語:視網膜母細胞瘤是現在嬰幼兒常見一種眼內的惡性腫瘤,大概有2/3的患者都是在3歲以下的,5歲以上的患者大概是在5%,根據美國相關部分的統計可以知道,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大概是在1/18000左右,全球每年新發病例也是約為5000例的。視網膜母細胞瘤的主要就是視網膜母細胞。
  • 視網膜母細胞瘤,尚無預防措施,建議生育前做基因檢測,幫助預防
    導語:視網膜母細胞瘤(RB)是一種由受體祖細胞引起的惡性病變。眼睛的惡性病變常發生在嬰兒和兒童,一般成年人身上比較的少見,常會出現的症狀有:結膜充血,角膜水腫等。也可能會發生眼壓增高等。一般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降低死亡率。
  • 孩子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早期跡象,在家用手機就能發現
    原標題:孩子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早期跡象,在家用手機就能發現王鳳雅小朋友的不幸遭遇牽動了每個人的心,同時也讓視網膜母細胞瘤這個病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白瞳症可能由許多疾病引起,包括白內障、 Coat’s病、視網膜母細胞瘤、視網膜脫離、眼內感染等。這些疾病都會嚴重損害視力,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發現有白瞳症,必須儘早到醫院治療。普通人很難用肉眼發現孩子的瞳孔變白了。要用肉眼觀察到這一症狀,除非白瞳症發展到比較嚴重的程度,或者觀察者是比較有經驗的醫生。這時候就需要手機來給我們幫忙了。
  • 視網膜母細胞瘤,奪走王鳳雅生命的疾病,你知道嗎?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一種來源於光感受器前體細胞的惡性腫瘤。常見於3歲以下兒童,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可單眼、雙眼先後或同時罹患,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但它也是臨床治癒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按照美國腫瘤協會的數據,95%-98%的患病兒童能夠康復,超過90%的患者能存活至成年以後。
  • 小鳳雅事件引熱議 搜狗搜索為你權威科普視網膜母細胞瘤
    最近,一則因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救治不及時,女童王鳳雅不幸離世的新聞在網絡不斷發酵,引發無數網友熱切關注。王鳳雅小朋友的不幸離世,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注意力轉向「視網膜母細胞瘤」這一不被大眾所熟知、卻奪走鳳雅幼小生命的疾病。那麼「視網膜母細胞瘤」到底是何病症?治癒率如何?
  • 九院貧困視網膜母細胞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眼球內惡性腫瘤,在我國發病率高、數量多。其中,90%以上的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是3歲以下的幼小兒童,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患兒還會把腫瘤遺傳給下一代。一旦孩子患上視網膜母細胞瘤,可能會失去視力,摘除眼球,甚至喪失生命。
  • 3歲男童眼睛像貓眼發光!原來是患上這種病……
    三歲男童患上眼癌發現時已是晚期摘除眼球後復發轉移痛心!治病已花費40多萬元孩子仍在昏迷中希望愛心人士伸出援手給他一線希望家住徐州市泉山區碧水灣的三歲男童邵加赫,去年不幸患上罕見的視網膜母細胞瘤,俗稱眼癌。
  • 研究發現 | 為視網膜母細胞瘤臨床治療提供新靶點——範先群教授...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一種起源於視網膜核層的胚胎性惡性腫瘤,多發生於3歲以下嬰幼兒童,可單眼和雙眼患病,具有家族遺傳性,是嬰幼兒眼病中性質最嚴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種惡性腫瘤,嚴重危害患兒生命。視網膜母細胞瘤主要由位於13號染色體的RB1基因突變導致。近年研究發現,表觀遺傳在RB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