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習大大的專機在倫敦希思羅機場降落,一場有關中國領導人訪英的媒體大戰也隨之拉開帷幕。在此之前,歐洲媒體除披露習大大的訪英行程安排外,亦對習大大訪英期間的一些菜單包括英女王為歡迎習大大而準備的晚宴菜單做了宣傳,其中有一條醒目的消息是:「習近平點名要吃英國國菜--炸魚薯條」。--對,就是你看到的圖片上的炸魚薯條!
有沒有搞錯,這就是習大大點名想吃的英國國菜??哈哈,沒錯,這就是英國國菜---炸魚薯條(Fish andchips)!
記得很多年前去英國南部一個靠海的城市採訪,期間亦隨朋友拜訪一位行動不便的老者。老人在電話裡高興地說:「太好了,今晚我請你在家裡吃飯,我叫我兒子去買Fish and chips」。出於好奇,我跟隨老人的兒子來到街上一間門臉兒不大卻散發著油炸食品和魚香味兒的炸魚店,我發現這裡店面雖小卻生意紅火,來買炸魚的人必須排隊等候;其實裡面的設備也非常簡單,僅僅是一個長櫃檯和櫃檯後面那兩個長方形的油箱。等排到我們的時候,我見店主問清楚需要什麼尺寸的炸魚後,用手提起已經裹了麵粉的鱈魚逐條順著鍋邊放進油箱,然後又問我除了薯條是否需要其它的炸蔬菜。作為老廣來說,我們只吃汆燙過的或是清炒的新鮮蔬菜,還真木有聽說過蔬菜還可以油炸滴哦!出於好奇,俺叫了一份炸蔬菜。
那時中國還沒有肯特雞和麥當勞,俺只是在加拿大吃過一次肯特雞,感覺特美味,那時恨不得把手指都舔乾淨了!在英國老人的家裡打開了散發著香氣的盒子,看著裡面全是金黃色的魚和薯條、蔬菜和調味醬,我這老廣真有點不知所措,因為這些對於我們來說全是灰常之「熱氣」的食品呢!出於禮貌,我嘗了嘗那金黃色的炸魚,趕腳外面那層金黃酥脆的「皮」很香、很有誘惑力,裡面的鱈魚嫩滑鮮美,那炸蔬菜嘛,說句老實話,基本上沒吃出是神馬蔬菜。心直口快的我還是忍不住對英國朋友說:你們這很難買到魚嗎?朋友說我們這靠海,魚都很新鮮。那為什麼要炸著吃而不是蒸著吃呢(現在看來這問題問得多傻)?
哈哈,是不是扯遠了?其實俺要告訴各位的就是有關「炸魚薯條」的一些趣聞,這也是後來那位英國老者和她的兒子告訴我的。
Fish and chips是英國的傳統食品、也應該算是英國的一大快餐,人們喜歡在街邊的炸魚店排隊購買炸魚薯條,甚至連英國皇室成員以及總理都會去排隊買炸魚薯條呢!我認識的那位老者更是將炸魚薯條定為她每周五的固定晚餐,每到周五,炸魚店的夥計就會將她預定的炸魚送上門。
據說第一間炸魚店是英國人Joseph Malin於1860年在倫敦開設的。但是,被譽為品嘗「全世界最佳炸魚薯條」的理想地卻是英國的Whitby。這裡插一句,如果你看過愛爾蘭小說家 BramStoker寫的著名的吸血鬼小說《Dracula》(德古拉伯爵),那麼其靈感來源正是Whitby的修道院!·
炸魚的程序很簡單:將新鮮的鱈魚去頭去尾去骨,用紙吸乾水分,拍上乾麵粉,然後裹上一層漿--這層漿很關鍵,據說是用雞蛋、牛奶或黑啤酒調製而成;魚炸好後,淋上醋撒些鹽就成了!雖然炸魚的價格非常便宜,一般只需要6至8個英鎊,但如何炸出與眾不同的魚,也就是那層最最重要的「漿」,各店都有自己的保密配方,每年這裡都會舉行比賽,評出最棒的店;
還有,我發現英國的炸魚薯條裡的薯條切得比較粗壯,不像法國的炸薯條那麼纖細。我的英國朋友告訴我,他們兒時的記憶其中一部分就是到炸魚店幫家裡買炸魚,狡猾貪吃的孩子們看中了油箱裡那些香脆的麵糊渣子,於是總是會跟店主說「多給我些渣子」,這樣,這些香脆的炸魚渣子就成了孩子們回家路上的一頓美食……
英國一位老婆婆自1928年起,與丈夫在彭布羅克經營炸魚炸薯條店,每天9時起工作,深受鄰裡歡迎。於是,老婆婆在2006年獲頒英帝國員佐勳章(MBE)。老婆婆說:「我很驚訝,亦以此為榮。」
後來我在英國的一些高級餐館的菜單上也發現了「Fishand chips」的名字。有一次和一位英國美女在餐館裡,她點了炸魚薯條,但卻只吃裡面的魚肉,將香脆的「皮」留在餐盤裡。我有點驚訝,她卻告訴我:只吃魚不吃麵糊(即那層「皮」)是英國上流社會的體面吃法……哦,我無語,因為對於俺們「外國人」來說,最美味的恰恰是那層金黃酥脆的皮呀!俺以一個老廣的口味來理解,那層麵糊正是炸魚薯條的精髓所在呢!
不知習大大到時會按照英國上流社會的「體面吃法」去吃這個炸魚薯條還是按照老百姓的吃法去吃呢?
(本文轉載至James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