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優秀傳統文化IP之「影視篇」

2020-12-12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年來,融合了傳統文化的影視作品成為電視螢屏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植根傳統文化、創新表現手法的影視作品,通過汲取傳統文化的養分,其內涵和深度得以提升,也讓中國傳統文化在節目傳播的過程中得以傳承和弘揚。影視作品的走紅,讓傳統文化IP回歸大眾視野,也見證了市場對傳統文化產品的巨大需求。然而,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精品內容,卻因為一成不變的呈現方式,尚未在新時代引起更多的年輕人的關注。影視如何才能盤活傳統文化IP?哪一類IP會有較大的再利用空間?影視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潤物細無聲」?過程中有哪些需要特別關注的點?

一、影視如何盤活優秀傳統文化IP

塑造傳統文化中的「超級英雄」

「超級英雄」IP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比如漫威和DC塑造的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蜘蛛俠、金剛狼等超級英雄形象;日本有奧特曼、假面騎士、超級戰隊等。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孫悟空、哪吒、葫蘆兄弟、姜子牙、梅長蘇、花木蘭、盤古、女媧等等。

超級英雄IP,在動漫、電影等文藝作品的海外傳播中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不僅成為相關國家文化產業經濟的重要一環,也成為價值理念傳播的重要載體。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各種文化IP中,英雄人物的IP最能夠跨越國家、民族和文化的鴻溝,被全球消費者所認可」。

用創新的手法讓「枯燥」變得「鮮活」

《國家寶藏》一改以往文博節目枯燥嚴肅的風格,採用情景劇的方式,演繹文物背後的故事,讓冰冷的文物「活」了起來,這種創新的節目形式,讓觀眾在輕鬆愉快的觀看氛圍中,感受到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以及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內涵。

《如果國寶會說話》通過100件國寶述說中國古人的創造力,用5分鐘一集的講述方式,深入淺出地將每一件國寶背後的故事及其承載的厚重文化向觀眾展現出來。

《巧手神探》以綜藝的娛樂形式為載體,將目光聚焦於一群匠人們,通過設置沉浸式情景體驗和甄別對抗的遊戲模式,立體地展現出手作技藝的魅力。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潘凱雄指出:「影視對傳統IP的推廣,它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它的影響力、它的受眾廣度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可以超越文字,超越語言,這是影視作品一些天然的優勢。」

關注點:

《哪吒》導演餃子在一次採訪中提到:「故事就是一個殼,真正內核的東西是時代精神,要有時代精神才能符合當代審美。」也就是說雖然傳統文化是社會文明的底色,沒有文化再美的腳本也講不出動人的故事,但是任何品牌或文藝作品,都不能用簡單的「拿來主義」打造傳統文化IP,否則很容易畫虎不成反類犬。

例如,電影《哪吒》中,小哪吒的形象設計,既包含了中國元素,又融合了頗為顛覆性的「醜」形象設計。這樣優缺點並存的人物塑造模式,貼合了時下年輕觀眾的心理需求,既沒有失去原著的精神,又做到了與時俱進。

二、影視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潤物細無聲」

精神文化內涵方面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孕育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深挖傳統文化這片「肥美土壤」,在借其深厚養分為劇作支撐內裡的同時,也讓傳統文化得以綻放時代華彩。《清平樂》、《琅琊榜》等電視劇中處處體現著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的文化內涵。

衣食住行生活百態方面

《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穿錦缺胯袍,李必穿法袍、戴蓮花冠子午簪,許鶴子的舞姬服裝考據於陝西省博物館館藏陶俑;此前播出的《延禧攻略》等也對清朝滿族穿著的禮服、吉服、常服進行了還原和藝術加工。

與「食」相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盛家三姐妹也跟隨孔嬤嬤學習點茶。《長安十二時辰》中「煎茶」畫面也透露著唐朝飲茶文化的盛行,「吃茶」方式的講究。

在有關「住」的布景上,《長安十二時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兩部作品均對正月十五上元燈節進行了影視化呈現,除了一覽古人在元宵佳節遊賞燈會的玩樂項目之外,跟隨張小敬、盛明蘭的視角,唐、宋兩代的坊市樓宇有了具象化的呈現。同時,兩部劇對造紙、插花、篆香、打馬球等傳統文化、競技娛樂,都被融入劇中。

此外,包括京劇、崑曲、評書等也多成為劇作的點睛之筆。《新世界》《都挺好》也都出現了中國戲劇的聲和影。著眼於京劇藝術的《鬢邊不是海棠紅》將戲曲、京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融入影視表達,在國內外廣受好評。

關注點:

讓傳統文化IP在電視劇裡活起來,並非易事。任何一處失真,都容易讓觀眾出戲,甚至陷入「消費」傳統文化的爭議。但上述影視作品卻靠自己紮實的內容創作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找到了傳統文化與新世代審美意識的完美契合,從而贏得觀眾的掌聲與口碑,這也為傳統文化與觀眾的成功「觸電」打下堅實的基礎。

無論傳統文化如何進入影視藝術,其目的都是把兩者的表現手法、敘事方式以及主題、意境等完美融合在一起,使傳統文化IP在影視作品總煥發出新鮮活力,也使得影視作品通過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水準,促使影視作品既能深受大眾的喜愛,能在娛樂大眾的同時傳播傳統文化,對大眾審美提供有益引導。

三、老IP如何迎接新觀眾

貼近生活 結合「新語境」

從1995年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到2013年的《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除了數百集動畫片,還推出了院線電影、真人情景劇、偶劇等。2020年11月,音樂話劇《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之穿越平行世界》在上海首演,這個國產動畫IP再一次全新跨界。「親子關係」的內核沒有變,但加入了快遞、網課、人工智慧等元素。

近年來,國產動畫對經典IP的再創造已經拉回了一大批觀眾的注意力。《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IP是老的,故事是新的,觀眾則有老有新。

國家圖書館社會教育部主任王志庚說:「對於國產動畫IP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一個『回頭看』的問題,也是一個『往前走』的問題。梳理經典,再造經典。」

哪一類IP會有較大的再利用空間?

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鄭以然認為,一是孫悟空、哪吒之類的傳統大IP,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得到人們高度認同,可以舊瓶裝新酒,常拍常新;二是貼近生活、接地氣的IP, 比如「大頭兒子」電影裡有一幕講父母帶孩子走進一家商場,放眼望去,通道兩側全是各種課外補習班,這就是對當前城市最常見的一個場景的藝術再現,引發人們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思考。

關注點:

「這三四十年來,國內的觀眾和社會語境都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新生代的小觀眾,審美趣味已經不同,在資訊時代,10歲的孩子就可以自己接觸到全世界的優秀動畫,會迅速『口味變刁』,這是無法迴避的激烈競爭;而已經是『資深青年』的80後,也對翻拍不再感興趣。」 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鄭以然說。

國產動畫的原創IP如何才能長盛不衰?鄭以然總結,首先是強大的持續製作能力,不斷出新,與社會一起更新進步;其次是製作適合全年齡的產品,比如,同樣是破案,柯南就能比黑貓警長擁有更寬年齡段的受眾,《大聖歸來》《哪吒》的成功也證明了這一點。

(本文綜合光明日報、人民網、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報導)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綜合

相關焦點

  • 如何打造優秀傳統文化IP之「網遊篇」
    讓大眾用戶擁抱傳統文化,遊戲是不錯的傳遞方式,並且有成功的示範。那麼,作為數字文化的一部分,遊戲如何真正與傳統文化創新融合?新時代下傳統文化如何成為潮流文化本身?本文整理了一些把優秀傳統文化IP融入到網路遊戲中的典型案例,匯聚了一些業內人士的觀點和經驗之談。
  • 如何盤活優秀傳統文化IP-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兩年《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國家寶藏》等一系列文化類綜藝的火爆,讓傳統文化回歸大眾視野,也見證了市場對傳統文化產品的巨大需求。然而與此同時,傳統文化中的許多精品內容,卻因為一成不變的形式與傳承方式,尚未在新時代引起年輕人的共鳴。如何才能盤活傳統文化IP?
  • 濟寧: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走在前列—努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善之區、儒學研究與闡發「登峰」、儒學普及「落地」、幹部政德教育、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濟寧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上進行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持續性、長遠意義的實踐探索,打造了一批傳統文化普及推廣活動品牌;濟寧文化中心、孔子博物館、尼山聖境、濟寧雜技城、濟寧大劇院、兒童公園、鳳凰臺公園等項目相繼建成使用,在文化場館、娛樂場所建設上實現新突破,搭建了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平臺
  • 驊森影視聯手墨瞳影業重金打造傳統文化新類型動畫電影《九尾貓》
    據說《哪吒之魔童降世》用六年多時間完成製作,但它創造動畫電影中國票房50.25億票房神話,同時讓中國觀眾對國產動畫電影有了新認知。日前,曾獲多任省市委宣傳部領導關注、關心過的電影《九尾貓》乘著影院復映熱潮,在廣州舉行了聯合出品暨團隊組建籤約儀式。
  • 李宗桂做客屈子書院講壇:如何善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中國走向世界、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今天,我們應如何認識中華傳統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內涵,創造性繼承和發展,彰顯新時代的文化自信與文化價值?8月15日下午,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導李宗桂做客屈子書院講壇,詮釋如何善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文化IP是什麼意思?文化IP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目前IP經濟已成為文化產業各領域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力,應如何看待IP熱現象?如何打造高品質、有影響力的文化IP?  近年來,一些網際網路企業開始致力於打通文化各領域全產業鏈,騰訊公司前幾年提出的泛娛樂概念,以網際網路平臺為基礎,將一個故事、一個形象打造為有一定知名度的IP,構建打通遊戲、文學、動漫、影視、戲劇等多種文創業務領域的互動娛樂新生態,形成融合跨界發展的粉絲經濟,打造「同一明星IP、多種文化創意產品體驗」的創新業態。
  • 文化IP引爆東城區倍格生態分賽場 文化核心打造文創核心競爭力
    旨在弘揚和傳承中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內首檔原創文化傳承類電視綜藝節目大型原創IP 《叮咯嚨咚嗆》 ;首屆總決賽以國家體育場鳥巢為舉辦地並刷新10項全球記錄、世界第一大的電子競技賽事北京電子競技公開賽(簡稱:NEA);以兒童動漫IP產品作為特色的她未來等這些優秀的參賽項目讓在場的人們深深的感受到文化IP已經逐漸成為眾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 【和合遄小】 立足優秀傳統文化 培育核心價值觀
    通過實施和序管理、打造和美德育、和樂課堂、和本教研、和趣社團,開設六藝校本課程等途徑,培養健康快樂、陽光自信、思維敏捷、和而不同、全面個性的「六藝」智慧少年。一、完善德育課程一體化體系     學校充分貫徹臨淄區教育局德育一體化工作實施要求,將傳統文化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開足課時,全面落實地方必修課程內容。
  • 打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應用研究的文化實力
    重視莊學應用研究成果轉化落地,深化莊子思想與社會發展、市場運行、企業產業化發展融合,繼續賦能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實現文化強國目標,探索傳承可持續的開展應用研究中國優秀歷史文化。6名莊學研究專家,就莊子思想應用實踐體會作了專題發言。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弘揚,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12月6日,為更好地探討這一話題,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一場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在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他認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
  • 個人ip如何運營?如何打造自己的個人ip?具體好處有哪些?
    想要打造自媒體的自我IP定位,則需要了解自媒體時代,客戶需求,消費者心態和購買慾望。然後,根據自己的長處和個人關係,可以確定要服務的消費者群體。只要您解決了收費群體的困惑,解決了他們的痛點,消費者想要的東西,並讓消費者獲得了他們在其他地方無法獲得的服務。讓他們獲得其他地方無法獲得的好處。
  • 盤活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涵養幹部為政之德
    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政德培訓相融合,有助於我們堅定文化自信,領悟內涵道理,時刻秉持黨性、淨化內心、遵規守矩、為民擔當。」前來聆聽講座的日照學員張亞楠說。類似這樣的課堂場景,幾乎每天都會在政德中心上演。目的是汲取曲阜優秀傳統文化,緊跟時代潮流、結合時代特色,深入挖掘與創新,提升幹部的文化道德素質,鞏固幹部的政德教育成果。
  • 深挖大足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打造國際知名旅遊地
    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廖文麗日前以《蓮心足行》為題舉行講座,帶領與會人員共同領悟大足石刻的千年文化藝術魅力和時代風採,號召大家深入挖掘大足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打造國際知名旅遊地。區政協副主席吳洪奎及統戰領域各代表人士到場聆聽。
  • 個人IP是什麼,為什麼這麼賺錢,如何打造個人IP?
    現在是流量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起了個人ip,如果你不知道你該做什麼,該怎麼賺錢,那你就去做個人ip吧 。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什麼是個人ip,他為什麼能賺錢,以及我們如何去打造個人ip
  • 霹靂國際黃亮勳:布袋戲的傳承需要IP的打造與不斷演繹
    精緻的造型,巧妙的劇情,結合光與聲音的魅力,隨著一個個霹靂布袋戲的上映,這項傳統藝術近兩年逐步受到國內與海外市場關注,詮釋了新的文化創新內涵。此次重新翻拍《霹靂異數》,布袋戲第五代掌門人、大霹靂(上海)多媒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亮勳坦言:文化傳承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精彩,傳統文化要保持不間斷傳承,也要順應下一代人的價值觀喜好,所以在堅守傳統精髓的同時,也要試著通過創新去迎合現代新人的實際需求
  • 在影視文化創作中大力彰顯中國文化
    我國的影視文化創作中不乏致力於借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來激發觀眾情感共鳴與精神寄託的作品,但往往過於追求時效而缺乏沉心創作,在演繹方式上存在模式化傾向。新時代急需故事生動、形象鮮明、藝術效果好、視覺衝擊力強的作品。如何才能在影視文化作品中體現中國獨特的文化氣息,增強國產影視文化作品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值得我們深思。
  • 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如何相融
    【摘要】思想政治課教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主戰場,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價值,需要釐清其存在的若干重要關係。育人和育才相互統一的關係「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新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高校要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只有釐清育人與育才相統一的關係,才能更好地繼承超越優秀傳統文化,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 影視IP改編音樂劇成新潮流 優秀內容「出圈」
    原標題:優質影視IP改編音樂劇成新潮流 近日,根據網劇《靈魂擺渡》改編,由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和北京長信影視傳媒聯合出品的中文原創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在北京開啟首場演出。
  • 廣告界熱議讓公益廣告融入更多優秀傳統文化
    眾專家就如何更好地開展文化公益廣告傳播展開探討。 俊峰 攝中新網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 馬海燕)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地鐵、公交站牌……各個渠道終端的公益廣告越來越多。如何讓公益廣告融入更多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讓傳統文化助力公益廣告創新,成為此間廣告界的熱門話題。第二屆北京國際公益廣告大會8日至11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作為本次大會的重要內容,「堅持公益之路 弘揚中華魂脈」傳統文化公益廣告宣傳研討會吸引了行業一線專家、高校學者、企業品牌代表等共同參與。
  • 優秀傳統文化「活」了
    不久前,一場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主題的論壇在北京舉行,多名專家學者暢所欲言,深入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