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華:柳宗元的《蝜蝂傳》

2021-03-01 芳菲樹下

轉載請註明出處:微信公眾號  fangfeishuxia,點擊上方藍色小字「芳菲樹下」即可關注我)

蝜蝂傳1


  蝜蝂者,善負2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3,卬4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5不止也。其背甚澀6,物積因不散,卒躓僕7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


  今世之嗜8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9,不知為己累10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11,黜棄12之,遷徙13之,亦以病14矣。苟能起,又不艾15。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16,以近於危墜17,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18大者也,其名人19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注釋】

1.蝜蝂(fùbǎn):《爾雅》中記載的一種黑色小蟲,背隆起部分可負物。

2.善負:擅長以背載物。

3.輒持取:就去抓取。輒:立即,就。

4.卬(áng):同「昂」,仰,抬頭。

5.困劇:非常睏倦疲累。

6.澀:不光滑。

7.躓僕(zhìpū):跌倒,這裡是被東西壓倒的意思。

8.嗜:極端愛好。

9.厚其室:擴充他的財產,充實他的家業。



10.累:累贅,負擔。

11.怠(dài):通「殆」,鬆懈。躓:跌倒,這裡是垮臺失敗的意思。

12.黜(chù)棄:被罷免。

13.遷徙:這裡指貶斥放逐,流放。

14.病:疲憊。

15.不艾(yì):不停止。艾,止息,悔改。

16..滋甚:更加厲害。

17..危墜:摔死,指身敗名裂。

18.魁然:壯偉高大的樣子。

19.名人:被命名為人,意為被稱作是人。


【賞析】

   《爾雅註疏·卷九·釋蟲第十五》中載錄了一種小蟲名叫「負版」(後來作「蝜蝂」),注釋說「未詳」,而《詞源》和《現代漢語大詞典》中收錄了一個詞「蝜蝂」,解釋為寓言中說的一種好負重物的小蟲,語源都是出自柳宗元的一篇文章《蝜蝂傳》,由此看來,柳宗元不僅創造了一種叫寓言的文體,還創造了或者說復活了一種善於喜負重物的小蟲。

柳宗元為什麼要鄭重其事地給這種小蟲立傳呢?顯然是因為這種小蟲的本性與人類的某些劣根性十分相似,因而也可以認為: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其實很多時候與原始的低級蟲子並無多大的區別。故通過描寫蝜蝂,柳宗元要解剖的是人類貪婪不止的醜惡靈魂。

《蝜蝂傳》運用莊重的史傳文體,造成一種強烈的滑稽感,諷喻意味很濃。文章先描寫蝜蝂的原生狀貌,渾身黑色,背部隆起而平且澀,能粘滯物體,它最大的特性就是「遇物輒取」負之背上,然後昂首前行,仿佛非常滿足地充滿成就感,直至重物壓得它步履維艱不能行走,當憐惜他的人將它去負之後,它還是「遇物輒取」。如果寫到此,只不過是描寫萬花筒般的大自然裡一種性格怪癖的小蟲而已,給人感覺頂多是十分愚蠢可笑罷了。

但是柳宗元立刻筆鋒一轉,說這種小蟲還有一個「好上高,極其力不已」的特點,這就有點執拗得令人難以接受了,等待它的最後結局就必然是「墜地死」的悲劇了。寫一種性格獨特的小蟲及其悲慘結局,不免讓人在嗤笑譏諷中略帶一絲悲惋嘆息。但柳宗元的用意顯然遠不止此,接著筆鋒再次突轉,說當今人世間,也有這樣的一群「蝜蝂」,文章頓時從幽默的氛圍裡突出來,充滿一種正大嚴肅的意味。

「今世之嗜取者」就是人類中的蝜蝂,雖具有人形,卻還是蝜蝂一樣的性格。他們不擇手段地聚斂資財,拼命擴大房屋,積累財富,不知這些東西將成為自己的負擔;又貪婪成性,唯恐步人後塵,等到遭遇彈劾,被黜棄、被遷徙,才感覺到畏懼。但是只要再次被起用,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每天都挖空心思琢磨如何往上爬,鞏固自己的地位,積累功更多的財富,最後接近於危墜,前面所見的因貪至死的例子還不足以震撼他們,迎接他們的當然也只有死亡的結局。



考察整個人類發展的歷史,自從有了剩餘物品,就產生了自私自利之心,甚至引來戰爭、掠奪和殺戮,幾千年徵戰不休,爾虞我詐,說穿了就是為了那些生不帶來死也難以帶走的財物。而柳宗元生活的中唐時代,也是聚斂嚴酷、貪婪蜂起的時代,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官場黑暗,給人一種壓抑窒息的感覺。遊弋在宦海中的很多人就像那蝜蝂一樣,與世沉浮,而不知死之將至。

最後作者發出這樣的充滿感慨的議論:雖然這些人擁有魁梧碩大的形體,名義上是人,但心智還是一隻小蟲,真是悲哀!這種悲哀,是來自作者特立獨行、潔身自好卻遭受唾棄、難以自立的悲慘境遇,來自這個黑暗窳敗的社會到處充斥著結黨營私、坑蒙拐騙的勢利集團,所以建立在揭露人類劣根性基礎上的是一種更深刻的社會批評。柳宗元含著眼淚帶著幽默,將蝜蝂小蟲和貪腐官僚連類對照,令人深思。

  這篇文章可以與《鞭賈》對比著讀,從文體上看,都是揭露人類劣根性的具有強烈諷刺意味的寓言。寓言本是一種包含另有所指的小故事,是先秦諸子散文論道說理的一種方式,當含義枯燥深奧的時候,用一個形象生動的小故事,就能將深刻的道理形象化,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柳宗元繼承了先秦諸子好用寓言的特點,將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一些思考與感慨,託寓言委婉地表達出來,是一種微言大義的獨特藝術。

     那位富家子弟既無識力又傲慢炫富,還自高自大,最終得到的是鞭折人傷的結果,而蝜蝂遇物輒取,又好爬高,最終是為物所累而殞命,結局有輕微與嚴重的差別,但是諷刺的深廣度卻不相同。前者指向那些濫竽充數、尸位素餐者,指出國家一旦有事,這些南郭先生們是難以擔當大任的,是揭示一種潛在的危險性,從諷刺的方式來講,是一種預警式的類似於白居易諷喻詩那樣的具有建設性的進諫。

  

   而後者則是指向那些貪婪成性且不斷追求高位者,這些人不僅是未來的潛在危險,而且是一種現實中處處可見的醜惡,他們正在一點點侵蝕國家的根基,必須立即清理。柳宗元被貶南國荒江,投閒置散,但他不能置身於世外,只能運用微言譏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聲,我認為這是柳宗元入世情懷的另一種表露。不然的話,一個甘心受騙的買鞭者和一種來歷難明的小蟲何足掛齒哉!

從文章結構來看,前者故事性較強,繪聲繪色的刻畫了鞭賈和富家子弟的形象,這兩個人物雖是具體的個體,但卻具有普遍的意義,所以運用典型形象來反映社會現象,在人物的行為中實現對人類劣根性的嘲諷;而後者通過刻畫蝜蝂的特性及結局來做鋪墊,也是連類而及地刻畫貪腐爬高者,最後用感慨來表達觀點,顯示更加強烈的諷刺。

柳宗元的文章善於繪聲繪影,因物肖形,創造了比較完整的、個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動物本身的特徵,形象鮮明生動,又揭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臉,寓意深刻。

  這篇文章,行文簡約精妙,說理自然,結構細密,邏輯嚴謹,類比恰切,過渡自然,語言犀利,敘事生動,議論精警,寓意深刻,具有很強的批判精神。更妙的是能給人提供無盡的想像空間,千載以後,仍能警戒世人。

(轉載請註明出處:微信公眾號  fangfeishuxia,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芳菲樹下」)


吳振華,一個曾經生活在釣魚臺的宿松人,追求至真至誠至美的人生境界。

您的轉發與點讚,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


本公眾號歡迎高質量的詩詞、散文稿件及精彩的評論短文。

有興趣者請投到我的郵箱:

2395690281@qq.com

【選自吳振華《唐宋散文品讀》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相關焦點

  • 吳振華:柳宗元《袁家渴記》
    這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五篇,作於元和七年(812)十月。袁家渴,水名,唐代楚地方言把逆向而流的水稱為「渴」,因這一帶是姓袁的地主家所私有,故名。  2.冉溪:瀟水的支流,在永州近郊,景色秀麗,柳宗元曾築室於此,並改名愚溪。
  • 吳振華:柳宗元的《鈷鉧潭西小丘記》
    作為真正的山水遊記文體的成形並形成規範,還要等到柳宗元遠貶南荒之後。元和元年(806),柳宗元因為此前參加順宗時期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受到新登基的憲宗皇帝的嚴厲打擊,被貶為永州司馬,皇帝還在詔書上寫著「此後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內」,那意味著從此要老死南荒,這對年僅三十三歲的柳宗元來說,簡直是冰水潑下從頭到腳並一直涼透到骨髓深處
  • 柳宗元寓言一則,刺痛千年後的我們
    柳宗元的人生可以很明顯的分為前後兩段,32歲之前的他仕途順暢、春風得意,32歲之後的他一貶再貶、潦倒半生。
  • 學會放下 懂得從容——《蝜蝂傳》《愛蓮說》比較閱讀
    閒坐家中,捧讀起早在孩提時代就讀過的唐代柳宗元的《蝜蝂傳》,又一併讀了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感慨萬千。兩篇文章都是託物言志的大家作品,時代不同,風格迥異,但褒貶之意,隱含其中。語言精警,發人深省。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世稱柳河東。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他和韓愈同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並稱「韓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 唐代文壇除了一眾詩人,還有一位愛寫寓言的柳宗元
    直到唐代,出現了一位愛寫寓言的文學家柳宗元。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學家,他在文壇上和韓愈起名,後人歷數唐宋時期的著名文人,歸納總結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位列其中。柳宗元一共有600多篇文章傳世,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寓言。捕蛇者、郭橐駝、黔之驢都是他寓言中的主角。
  • 柳宗元在「古文運動」中有著怎樣的作用,他的散文有著怎樣的特點
    柳宗元《天說》部分內容在領導「古文運動」中,韓愈和柳宗元兩人也是互相支持,共同倡導的。當韓愈寫的《毛穎傳》受到人們嘲笑非議時,柳宗元挺身而出為他辯護。柳宗元的這篇駁斥文章語言簡潔,層次分明,擊中了要害。柳宗元《非(國語)》一文的意義不僅在於對《國語》的批判,而且是對傳統的觀念及權貴階層的挑戰,表現了柳宗元非凡的膽識和才學。
  • 北京也迪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吳振華作《憲法至上,人民至上》講座
    12月7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學「憲法宣傳周之名家講壇」第二講在法學院模擬法庭繼續開講,主講人為北京也迪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吳振華,講座主題為「憲法至上,人民至上」。吳振華以憲法精神為切入點,講解了憲法的宏觀與微觀作用,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呈現了一堂生動的憲法講座。通過分析憲法精神的「四個堅持」、貫穿憲法與執法、司法、守法的關係,結合憲法與社會、生活的關係等角度進行詳細展開,突出了憲法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講座主旨。
  • 韓愈和柳宗元
    韓愈和柳宗元      提起韓愈和柳宗元,大家首先會想到「唐宋八大家」。
  • 柳宗元最後的夜晚
    唐人柳宗元這一生,可謂是這句話絕佳的註腳。」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十一月的一個夜晚,廣西柳州的官舍裡,刺史柳宗元重病而死,年僅47歲。敕召他回京的文書還在路上。那一年,韓愈諫迎佛骨,被貶潮州,他在潮州孤絕的土地上得知了柳宗元的死訊,悲愴道:「嗚呼!士窮乃見節義。」
  • 往事如煙(柳宗元)
    往事如煙(柳宗元)張少元  江邊,楊柳依依,春風和煦,暖陽之下,行人臉上,全是興奮。  「你知道嗎?結果出來了!」  「啊?誰是榜首?」  「榜首好像叫……柳宗元!」  類似的談論在四方傳開了,這次的考試也已經成為了街坊的談資,而柳宗元這個名字也像是一陣燎原的大火迅速地在大唐傳開了。  寬闊的官道上,忽傳來陣陣馬蹄聲,「嘚嘚嘚嘚」很是好聽。馬上有一20出頭的翩翩少年,一身白袍飄飄,一匹白馬噠噠,好是瀟灑。這人是誰?怎的如此意氣風發?細看,正是最近傳的沸沸揚揚的——柳宗元。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柳宗元的千古名言名句
    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柳宗元遺族所建柳氏民居,現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文興村,為國家4A級景區。
  • 柳宗元的詩有哪些?柳宗元的詩詞全集118首
    唐代詩人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
  • 柳宗元:這個冬天,很冷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柳宗元這個青年成長的關鍵期。柳宗元的家庭是當時鼎鼎大名的河東柳氏,與韓愈比起來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上。其父柳鎮不僅做官,娶的媳婦還是範陽盧氏。除了因為地方割據勢力叛亂,偶爾東躲西藏幾次,柳宗元的童年基本上還是很美好的。
  • 柳宗元的代表作「永州八記」
    柳宗元,唐代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他以其卓著的文學創作業績垂青歷史,輝耀後世,這與他永州十年所經歷的貶謫生活密切相關。宋人汪藻說:「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必曰先生……零陵徒以先生之故,遂名聞天下」。(汪藻(《永州柳先生祠堂記》)柳宗元與永州(零陵)息息相關,柳宗元以其獨特的文筆和情感點化永州的山水,將那些名不經傳的山水奇觀可得千百載而傳。
  • 詩壇知己:柳宗元·劉禹錫·韓愈
    而事實上,柳宗元的預感是正確的,他們這次分別的確是訣別。長期貶謫生活的打擊和艱苦環境的摧殘,使柳宗元的身體受到很大的傷害。到後來朝廷準備召回柳宗元時,他已於當年十月五日溘然長逝,年僅四十七歲。柳宗元臨死前,給劉禹錫寫了一封遺書,並將自己的全部遺稿留給了他。
  • 詩人柳宗元,孤獨是人生的常態
    詩人柳宗元,孤獨是人生的常態《江雪》,史上最孤獨的一首小詩。江雪 (唐)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即公元805年—81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屢遭不幸的柳宗元依舊懷著滿腔報國心,義無反顧地參加了以王叔文為核心的"永貞革新"。
  • 紅蕉——唐·柳宗元
    紅蕉——唐·柳宗元      晚英值窮節,綠潤含朱光。以茲正陽色,窈窕凌清霜。
  • 《江雪》柳宗元
    (往日拾遺)《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