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作家協會主管 【貴州作家·微刊】以展示貴州作家創作成果、關注文學新人、多視角反映貴州文學生態為己任。每周一、三、五更新 NO·591
貴州作家·平壩詩篇
編者按:千年風韻,百年新詩。為區域性展示貴州詩人風採及貴州現代詩歌創作成果,貴州作家·微刊開設了「貴州區域詩展」專欄,陸續對全省各縣(市、區)堅持創作的詩人及其現代詩歌作品進行集中展示。
歡迎各地作協、詩人和詩歌愛好者、熱心人士積極參與!(組稿以縣為單位,每位詩者精選2至3首滿意詩作並附作者簡介及照片)。來稿請註明「區域詩展」投稿至gzzjwx@qq.com郵箱。對於您的支持,我們表示衷心感謝!今天推出「貴州區域詩展之平壩篇」,以饗讀者。
平壩名片
平壩位於貴州省中部,隸屬貴州省安順市,因「地多平曠」而得名,素有「西部黃金通道,黔中文化走廊」和「黔之腹、滇之喉、蜀粵之唇齒」之稱,是安順市東大門,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32.69萬。
平壩地勢平坦、河流縱橫、自然風光旖旎,邢江河、斯拉河、高峰山、天龍屯堡古鎮、珍珠泉、飛虎山古人類遺址、桃花棺材洞等,構成了平壩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
平壩民風淳樸、人文薈萃,以漢族為主,境內居住著回、彝、白、布依、壯、苗等多個少數民族,是遠近聞名的「中國屯堡文化之鄉」「中國清真美食之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貴州區域詩展之平壩篇(12人)
郭振偉→
在神諭與夢幻之間(組詩)
【一】
鳥的翅子,樂音;目光飛出了
凝視
一首詩,被月亮偷去
許多年前,街口,一個女子手捧花瓶
在白日將要陷落的瞬間
凸現,青春和美的虹
【二】
我坐熟了葡萄的鼾聲
飲月光之酒
妹妹呀,夢中的鴿哨已經吹響
額頭上
一朵火焰令我心力交瘁
最好的詩句
溺在水中
【三】
一扇門,在晚風中搖晃
然後倒下
星子的足尖滑過
那枚被稱作少女的月亮滴在掌心
在淚水中溶化
【四】
星子反光,我真實地感受到
傳統的果實
用力敲擊著額角
一個的故事,舉起讚嘆聲
輪番剝奪
我青色的嘴唇
【五】
顯然,躲不過風的搜巡
捲起紙角
像豎立的耳朵,聆聽一個人遠去的足音
更像
一隻蝴蝶
輕盈在秋林古道
【六】
情慾和愛,構建一道白銀
微凸的山坡亮起來;草,綿密而細緻
當蝙蝠盛開
溼潤的風在夜的酒杯裡
旋舞
尋找它的突破口
郭振偉:江西南昌人,貴州省作協會員,詩作散見《詩歌月刊》《綠風》《詩林》《山花》《詩潮》《貴州日報》等,在全國詩歌大賽中獲獎二十餘次,現生活於平壩。
梅仕丹→
你慢慢學會用冷笑守身如玉
霾是目光給予的暗示
終究沒有一種時光可以詮釋
疼是春天的根須
根須於忽冷忽熱的風中
長長, 停停
你清楚記得流雲曾以愛情的名譽
將誓言擲地有聲
星光燦爛,註定你錯不過做夢的季節
也就錯不過淪陷
很久以來,自我保護機能的外衣越織越厚
包裹著塵埃般的卑微
霾是目光給予的暗示
誰給足了寬裕時光
讓你牛一般回嚼那些一起走過的日子?
你慢慢學會用冷笑守身如玉
慢慢學會藐視笑容後面的長嘆短籲
慢慢學會藐視重疊在孤枕之上夢
於是,你,慢慢學會
用形隻影單的歲月
去淡化那個跨馬疆場的身影
春 顏
春天從夢裡到來
在那一夜的無聲處
攜著清寒
棉襖與金絲被還未褪去
一些卑微的生命卻預先感覺到了
那份暖
包括蠶蛹,包括鮮苔
包括還覆蓋著積雪的僵了一冬的草根
不幾日,銀杏枝頭凸起了
大大小小的青春痘
不幾日,山梨將潔白的燦爛藏進苞裡
不幾日,朋友的牡丹開了
不幾日喔!
櫻花雪瓣已片片紛飛
接下來的日子
心不會寂寞
沿路芳草萋萋
接下來的日子
讓文字安靜地刺繡一幅
——春暖花開
梅仕丹:1971年生,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人。有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發表於《貴州日報》《安順文藝》等。現任安順市作協理事,平壩區文藝學會會長。
袁偉→
秋後的稻草正在田野燃燒
重大消息
消息隔著樹林傳來,經過河流
又旋轉了一下
傳到我的耳朵裡
這是一件重大的事,事關存亡
草坪上,陽光如故
這個下午暗自晃動
那麼重大的消息,那麼重大的事
人們猜不透
連假設都找不到想像
這些樹,冬青,山杉,銀杏,桂花
每一根枝椏都在竊竊私語
針線活
先釘好欲落的扣子
從扣眼穿過,再從另一個扣眼提起
鬆懈之物,一下嚴謹
然後縫合開線的褲腳
銀針猶如脊背閃亮的魚,躍起,落下
又躍起,又落下。針腳細密,嚴絲合縫
我是天生的裁縫
你有剪刀手,我有縫補術
你有分身法,我有縫補術
你有毀滅心,我有縫補術
在黎香湖
不看水,湖水不知寒涼
不賞綠,綠植不知枯黃
太陽出來了,她自拍,打開的美顏
減輕了時間的重負
但她不面向湖水
背景是一棵有疤痕的樹
湖邊拍攝婚紗照的新人
我不送他們祝福
他們像乾淨的湖水,還不懂得風浪
我從小路走來,稻草蓋在涼亭上
陳舊的稻草更符合
我的衰老,以及我厚重的呵護
當我走近,她擺好姿勢
左腳離地反弓,右手前伸,掌峰筆直
像尋找時光的箭
我舉起相機
湖水矮下身,多餘之物退到鏡頭外
過鐵佛寺
我到過鐵佛寺,寺門前
有參天大樹。院牆外,是漏下虛光的樹叢
似乎寂靜就是空無
今天,車過鐵佛寺
公路兩旁,舊屋拆建,新樓像舉高的手
仿佛與昨天告別
秋後的稻草正在田野燃燒
散亂的煙霧瀰漫於低空,鐵佛寺在左
世間煙火,不同於寺中香火
我從遠方來,又去往遠方
此時並無鐘聲傳來,我是與世界相關的人
身體裡亦有悠遠之音
袁偉:貴州平壩人。有時喝酒,有時沉默,有時走走,有時寫詩。
梅世澤→
就連一場小雨也下得不是很正經
被冰雹砸的車子還有很多
平靜地站在窗前
看冰雹拉扯著狂風的衣襟
一些樹葉扭曲著身軀夾雜其間
我前所未有的安寧
甚至面帶微笑
不遠處一群孩子
有我教的,也有不是我教的學生們
一邊蹦跳,一邊歡呼
一邊還打著節拍
他們在有結實護欄的走廊裡雀躍
比冰雹還興奮
他們不停地對我喊
下冰雹了!老師,下冰雹了
我說,嗯
老師這冰雹好大啊
我說,嗯
老師你看冰雹把樹葉打得爛汙稀啪了
我說,嗯
老師你的車子也被冰雹砸了吧
我說,嗯
老師被冰雹砸的車子其實還有很多很多
我說,嗯
……
平靜地站在窗前
看來勢兇猛的冰雹在很短的時間之內
又去勢兇猛地消失
狂風停息之後,我重新走上講臺
輕輕地喊了一聲
——上課!
詫異
下午上完課
我坐在教室裡小憩
有時帶著耳機聽詩人讀詩
有幾個學生利用教室的電腦
聚精會神看鬼片
這些孩子啊
麻木的心靈終於有了一些刺激
靠窗一角的空調正在不斷地
往外吹涼氣
所有窗簾都拉得很緊
走廊盡頭一顆黃色的自控燈
隨著過道裡的腳步聲
忽暗忽明。我終於忍不住轉過頭去
看一眼投影儀上晃動的光影
所有學生,突然都用詫異的目光
見鬼一般
看著我
鈴聲從背後窗口傳來
一陣鈴聲從背後的小窗口
傳到他的耳朵裡。已經非常熟悉
他能夠感覺三樓最裡端的那堵牆
在鈴聲的震動中有細小的粉末不被覺察的
輕輕飛落。只是
不知落到什麼地方
穿過若有若無的白色粉屑
如一個匆忙趕路的中年漢子
噔噔噔的,走過空闊的長長走廊
鈴聲,來到他的門口。徘徊
最後繞過牆角,來到背後的小窗口
已經略顯老態而且
腿腳比較笨拙
最後,風吹窗簾
鈴聲噗的一下就跳了進來
感覺後背微微震動,並有點發熱
但他始終沒有回頭。但他
一下子有了振奮的理由
這段時間
你一直在想
這幾年來過得怎麼樣
仿佛走上了高速公路
快是唯一的選擇
每小時120千米
開窗和關閉,感覺截然不同
你看清楚擦窗而過的那片樹葉
長的什麼樣兒嗎?你聽到
遠山綿延起伏的心跳的聲音了嗎
偶爾,你也用讀鈔票的眼睛
去讀幾句詩歌
很多時候,你感覺
陽光怎麼這麼淡薄
白雲飄得有些虛幻了
就連一場小雨,也下得
不是很正經
梅世澤:主業教學,業餘讀書、旅遊,偶爾寫詩。在《詩刊》《星星》《教師博覽》《歲月》等發表詩文200餘首(篇)。
夢喬→
我只是不小心掉進了你的七月
春天,來不及看桃花
總是在擁擠而狹長的過道裡奔走和等待
這個春天並沒有如實地把美景平分給所有人
白色藥片,黑色影像充斥其間
佔據,加重了黑的分量
晝夜開始傾斜、顛簸
我不確定窗外的草木是否依舊春風得意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空氣仍在繼續喘息、阻塞和沒日沒夜的混沌
一切,亂了節奏
一個多麼無辜的人從此與世界背道而馳
現在,我急於找到另一個自己
看他大步流星甚至目空一切的樣子
倒春寒忽然就來了
在我,還來不及說出桃花的紅李花的白
夢見桃花
夢見桃花是很意外的事情
成像模糊,大片的紅坐在土裡
她們用身體修繕居所
從容不迫
四月,桃花擁擠
像過道裡舉著粉紅藥水的人群
一個挨著一個,緊接著
成群結隊的人從春天的窗口接過密令
一場大雨之後,河水倒灌
帶走枯萎的紅也帶走身體裡那一塊黑
驚雷再次掠過曠野
雨打芭蕉的夜裡,我遇見溼漉漉的月亮和你
之後 ,天空放晴
城市的清晨已擺滿豐盛的早點
我仍在柔軟的棉花堆裡說著夢話
一個翻身就蓋住了往事
海邊,那些被我嚼碎的日子
下午的陽光正好
男人背對我坐在床邊看街上的景色
一支煙的時間
光線正好穿過他捲曲的短髮
落在潔白的床單上
出奇安靜的小巷
不時有海風撫過一個叫火燒床的地方
空氣裡夾雜著小旅館的洗澡水和海鮮的腥味
像浪花,一層一層湧過來
無法遏制洶湧的內臟
如千萬隻沙蟲蠕動
欲望、時間和我正一寸寸下陷
更多的時候
無所事事卻心有不甘
撕碎紙片也撕碎念想
眼裡,早已裝滿沙和海水
裝滿北緯49.2度的整個夏天
七月,刑江河
第一次聽風裡暗藏的那一陣蛙鳴
第一次親近安靜的水紋和布依村寨
綠的深處,刑江河
我只是不小心掉進了你的七月,成為
你瞳孔裡的另一雙眼睛
從水的波光中一眼就認出
大樹、狗和小船
辨認你久遠的樣子
蜿蜒、清澈而厚重像一本泛黃的家譜
我竭力避開那些細小的晦澀
夢境裡纏繞的水草、枯葉以及
冒然撞入的隱私
像倒影在水底晃動
你的安詳,你的美
此刻,我已不忍一再拒絕
天青色的布景從遠處一直漫過來
那些痛楚的影子,像你此時腹底的陣痛
隆隆的轟鳴
一把斧子正一點點深入
七月的刑江河
一把躲不開的利劍
是我戛然失語的病根
期待另一種景象一頁頁打開
夢喬:重慶涪陵人,重慶市作家協會、貴州省詩歌學會會員。有作品發表於《草堂》《星星》《詩潮》《詩林》等,現生活於平壩。
宋端華→
生與死,愛與恨都是野火春風
秋思
一個轉身,江湖已遠
深藏不露的,不止是刀光劍影
陽光穿不透的地方
有些心事,不想張揚
秋風揮舞闊大的掃帚
掃不盡落筆的遺憾
一場無聲的大火,一夜間
紅遍眺望的目光
許多如我之人,踩著落葉節奏
且歌且舞,濃淡皆宜
懸掛在黃昏的每一朵笑容
宛若黃花秀美端莊
陽光畫出遍地金黃
背影遠去,仿佛轉眼之間
桂花飄香十五月圓
美好的心願永遠都在路上
等一場雪,或許言之過早
滿山的秋韻適宜收藏
心中的那杯秘釀
每一滴,都在等你品嘗
暮色
走進黃昏。我們笑看夕陽
金梭飛舞織一幅雲錦
小溪在鳥鳴中流淌
村莊,在炊煙裡空靈
暮色如綢,柔和溫潤
遠山如墨濃寫一個剪影
草木歸隱於晚風的輕吟聲中
天與地,已溶為一體
極目遠眺,目光裡朦朧如詩
只想,伸手握住一縷柔情
輕輕歌,緩緩行
安享晚風烹飪的美景
直到,夜幕徐徐降臨
燈火與星光輝映,與你
踏一地星光,攜手
走進如豆燈火書寫的夢裡
暖色
日子所省略掉的一些東西
在夜晚,會暗暗傷心
有一些念想,總是
讓人揮之不去
月光漫過夜晚,我看著
歲月的花朵次第開放
又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看著它們
一朵一朵枯萎
如果,以一場雪寫意生命
該怎樣渲染虛度的光陰
筆墨未到之處,是否可以認為
是春風留下的伏筆
行走人間,任憑風雨飄搖
我只取你眼裡那抹暖色
在飄雪的夜晚,溫暖
回家的歸程
穿越
一堵牆,在嶗山
佇立了不知有多少年
風雨飄搖歲月
春天回暖,冬日轉酷
上山的,只因傳說
將石階打磨成針
即便下山時,兩手空空
得失,皆在身外
閉上眼的那個瞬間
不知身處何時,何方
只有風,將一支歌輕叩耳鼓
人生,如夢
黃粱。南柯。紅樓夢
說不清的,唯有夢醒時的心痛
生與死,愛與恨
都是野火春風
宋端華:筆名深沉,1956年生。2016年學寫詩歌,信奉「詩由心生,順其自然」。現為安順市平壩區文化館創作員。
陳剛→
奔赴邊疆的人背一背月色出村
母親的煙管
油亮油亮的日子浸在煙杆上
和父親坐在一起,吸菸時
一頭銜在嘴裡
一頭放在父親的酒癮中
見父親老有喝不空的往事
她就把滿出來的那一部分
用菸斗替父親接住,猛吸
燒掉
味很濃
有時候,母親被嗆咳
她就走到窗口
那一群雞,在屋簷下,好像
給她啄掉一些煩心的顆粒
她放下菸斗
撒出去一把把苞米
給雞獎賞
這時候母親微微一笑
一些重量
掉落到地面
過東林寺小記
有沒有別的人間
像這東林寺
不念經,不長白頭髮
有窸窸窣窣也有修修補補
寺院也是
凡間也是
銀杏樹片片魚在斷橋的那一頭煮
正要跳過去,一炷燃香
燒軟了我的食慾
我是客,追著時間到處跑
風,把椅子上的落葉請開
給我讓座
月夜
奔赴邊疆的人,戴上軍帽
背一背月色
——出村
陳剛:貴州平壩人。有詩歌散見中國詩歌網、《貴州作家·微刊》等,曾獲《星星》詩刊詩歌徵文獎,《中國航空報》詩歌徵文獎。現居貴陽市觀山湖區。
梅士敏→
雪給大地送來母親的啼哭
萬物在地下繁華
這個季節,我們總在為寒冷加溫
萬物也不與這原理相悖
或清晨,或一天的某個時間
著裝厚厚的冬衣
出去,到大自然去
許你滿目蕭條
許你河流消瘦
許你鳥獸蹤滅
及目,表面物像,牽動神經
隱藏在這個季節的名詞
形容詞,爭相地跳出來
而萬物的內在和生命
應是蓬勃向上的
只不過這生存的方式
轉入溫暖的地底下
我不禁折服於它們
如此的將生命
迴旋於大地母親的肚腹
泥土以下,萬物根部
一直是延伸
延伸,向地心靠近
乳汁無窮
倘我是蚯蚓,定知這泥土裡
物種的勃勃生機
萬物體內的血液
浩浩的循環流淌
冬,萬物於地下湧動
演繹繁華
生命,是一串串閃爍的星光
「別人的城市燈火輝煌」
我也沒有原地彷徨
這些年陀螺一樣旋轉
汗水在時間的路上流淌
北國的寒沙漫過疾走的雙足
南國的椰子樹發著白光
就像那狼
於空曠的原野, 悽勵哀嚎
獅子一樣, 嘴裡叼著食物
身上卻遍體鱗傷
臆想, 哪怕如柿子
以燈籠的形式先一步抵達
於塵世的枝頭搖搖晃晃
是一串串小小閃爍的星光
生命之花
——謹以此獻給輪椅上的母親
這個冬天,來得不遲
天氣不太冷
不及內臟和全身細胞辣涼
心神,不折不扣
形如電閃,與冬的元素碰觸
每一根神經都通向極地
通向阿爾卑斯山,通向
珠穆朗瑪峰
八十六年前的冬月二十五
雪,給大地送來
母親的啼哭
我要向膜拜的造物主
祈來這潔白純淨的生命之花
一年一朵不敗的開落
賦予我那輪椅上的小小身軀
我要將它們永恆的收藏
由此,我仰視,地球的脊梁
那高聳的山脈的骨架
我要源源珍藏
每朵生命之花於它,它永存
梅士敏:貴州平壩人,貴州省詩歌學會、安順市平壩區作家協會會員。喜歡用文字安放靈魂,有作品發表於《安順日報》等。
譚賢→
清晨的曙光光在窗前閃耀
味道
熟悉的味道
一直在心頭縈繞
馥鬱的烙餅
麥味 蔥味 菜油味
折耳根 純正的本味
夢裡醞釀一回回
圓圓的麥餅
滲著菜油和淡淡的鹽
被烙鍋烤得滿身通黃
只是一瞥
足以勾魂奪魄
用刀子劃破身子
一股熱氣升騰
填上涼拌折耳根
香飄四溢……
幾十年未減的鄉味
醉心那一抹殘紅
誰把胭脂撒落天邊
渲染那一片雲朵
絢麗的紅,醉人的紅
風一吹,千嬌百媚
那一方天空
映山紅豔遍山野
情竇初開的少女
桃腮含笑,美目流盼
那一方天空
石榴紅得通透
平靜的湖面
泛起層層紅暈
那一方天空
人們仰望著天邊
在尋找,在等待……
那一抹殘紅再現
山的那邊還是山
清晨的曙光
在窗前閃耀
我便卯足了勁
到山那邊看看
那裡的風景
透著誘人的色彩
山風裡夾著香味
碧草中鑲著紅花
山果星羅棋布
牛羊嬉戲奔跑
溪流交匯合鳴
村寨散落有致
我心弛神往
山清晰的脊梁
蒼翠的外衣
偉健的身軀
近了,近了
山那邊
炊煙嫋嫋
山路彎彎
哦!山那邊有山
山的那邊還有路
有詩歌和遠方
譚賢:1977年生。喜歡文學,熱衷於詩歌和散文創作。一級教師,市級骨幹教師,貴州省鄉村名師工作室成員,現任教於平壩區高田中心小學。
劉興→
換上一束鮮花迎接新年的到來
讓心靈灑滿陽光
就這麼決定了
趕在新年到來之前
把心靈的
空間徹底清掃一遍
就像清理屋子一樣
堆積的東西久了
就會黴變
腐蝕機體
影響你的生活
幹擾你的情緒
由左心室將塵埃掃出去
將霧霾趕出去
把陰影趕出去
把仇恨、冷漠、嫉妒統統趕出去
由右心室把陽光請進來
把正能量請進來
把熱情、溫暖、寬容、愛心請進來
讓寬厰的心靈空間住著明媚透亮
富有溫度
然後換上一束鮮花
迎接新年的到來
燈塔
不在驚濤拍岸的海島上
不在人流喧譁的街頭
他在另一個世界
在我的心裡
燈光從石塊壘起的石縫中穿出
從泥土掩沒青草覆蓋的綠茵中折出
從春到冬 夏到秋
從未熄滅
迷茫的暗夜
燈塔給我一束光
讓我順便前行
逆境荊棘中
助我走出困境
燈塔給我一雙眼睛
讓我看清是非曲直
給我一雙翅膀
讓我放飛夢想
我時常把他從心底裡請出
一遍遍地擦試
給他披上他喜歡的小棉襖
我不想讓我們的過去
生鏽 長斑
讓這座永不熄滅的燈照亮我人生的旅途
孤獨的笛聲
清風攜帶笛聲
在廣袤的原野肆意蔓延
時而激烈
時而低沉
將念想掛在夜的樹椏上
音符喚醒月亮
越過溪流
驚醒小鳥
感動了蟄伏在夜間的生靈
催生了春天嫩芽
吹來了夏天徐風
吹圓了秋天明月
吹散了冬天積雪
卻 始終
喚不醒那支裝睡的玫瑰
劉興:1959年生,安順市平壩區人。熱愛詩歌,有作品散見《珍珠泉文藝》等。
陶興明→
早春的歌打發多少不眠之夜
願做一片葉
這個季節
呈現出來的秋韻
帶給人無限的美
最美的葉 滿山紅透
盡情渲染著秋的熱烈
雖會凋零 但生命不息
凋零中去感悟人生
做一片葉
尋找生活的紋路
馱著這個明淨的秋天
暢遊遠方的世界
親吻原野和山巒
親吻小草和森林
讀出楓的呢喃
一片又一片
層林盡染秋色
呈現的 不是春天
勝似春天
心與心的距離
柔弱的軀體
託起理想之帆
滿頭白髮
點燃知識之火
如果沒有您
那麼多靈魂之花
怎能綻開
你是紅燭盡情燃燒
堅守多少個輪迴
你象春蠶 吟唱雪梅
早春的歌
打發多少不眠之夜
晝夜伏案的身影
青絲間早添華發
三尺講臺迴蕩笑聲
縮短心與心的距離
讓知識的陽光
融化冷漠的冰雪
播種明天和希望
陶興明:1955生於貴州平壩,貴州省作家協會、貴州省詩歌學會會員。在《邊疆文藝》《解放軍文藝》《貴州日報》等發表作品多篇。著有長篇人物傳記小說《張有谷將軍傳》,長篇歷史小說《息烽剿匪》,詩集《尋找春天》《尋找山魂》等。
黃書→
你在世間特定的地方擁有廣袤光芒
溪風物語
溪風清冽,自由而流暢
山谷裡的小溪在淺淺地流淌
磅礴不如瀑布
俊美稍遜山湖
可並沒有因此
山谷裡的小溪快樂和價值就減去了幾分
風吹響了清脆自由的樂章
山林草木青青蔥蔥地裹著著希望
叮叮咚咚的雨水拍打著石頭
和著青草味的泥土
氤氳了山間景象
你不是江河湖海
你在世間特定的地方
擁有著廣袤的綠意、自由和光芒
明亮的事物,在救贖
只要陽光進來
透過斑駁的樹影照向人間
綠葉、小草、雲朵開始舒展起來
滴水的露珠開始閃耀起來
人就仿佛得到了喚醒
明亮的事物總是不經意間
在救贖
你說是不是溫暖與嚴寒交替
才讓你知道四季在輪迴
是不是光與影的並存
才讓你看到疏疏離離的奇妙光影
風會來、雨會來
陽光終究普照大地
心存希望
讓清風裹攜你
然後輕盈
磅礴而美好的世間
人是不是要像冬天一樣
要被冷上一段時間
被雪飄過一段時間
才能感受到春在冰封的河水裡流動
人是不是要像小草一樣
要被野花燒不盡
才能春風吹又生
才能在世間的不停變換中繼續青春
我望向青蔥朦朧的山野
望向始終如一交替不停歇的晝夜
磅礴而美好的世間
不容許人們
拒絕通向明日的曲折
拒絕通向明日的嚮往
黃書:1994年生,貴州平壩人,貴州省詩歌學會會員。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有作品散見《中國詩人》《柬華日報》《華商日報》等,現任教於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孔子學院。
精彩回顧
歡迎關注
貴州作家
文學貴州
貴州文房三寶
貴州作家·微刊
以展示貴州作家創作成果、關注文學新人、多視角反映貴州文學生態為己任。
主管:貴州省作家協會
主編:魏爾鍋
編輯部主任:黃山
編輯:何衝 魏昉 蔡國雲
野老 老八 黃 勇
微信號:gzzjwx
投稿郵箱:gzzjwx@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