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話頭----宣化上人開示錄(一)

2021-02-08 宣化上人

參話頭

 

參就是找,找這個念佛是誰?


參話頭,就是研究「念佛是誰?誰在念佛?」這句話的來龍去脈。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參透「念佛是誰?」就是金剛王寶劍,能斬斷一切慾念,只留有參話頭的念,別的念一概沒有了,這時道心就生出來。


「念佛是誰?」在沒有打禪七之前,先打個佛七。打完佛七之後,再打禪七,比較有功效。先念佛,後參「念佛是誰?」參就是找,找這個念佛是誰?是鬼,是哪個鬼?是人,是哪個人?是我,我死了,還會不會念?裝在棺材裡,就沒有人念佛。找究竟對「誰」念佛?念「誰」呢?找念佛是「誰」?「誰」在念佛?找不到。永遠的找,也找不到。這個「誰」如果找到了,什麼妄想也沒有了。為什麼還有妄想?因為沒有找到「誰」的緣故。這個「誰」字,可以找上個大劫。


老修行坐在那裡不動,就是在定中找這個「誰」字。因為專參這個「誰」字,一切妄想沒有了,豁然開悟,在黑暗中現出光明,什麼都看見了。所謂「迷時千卷少,悟時一字多。」這就是「念佛是誰?」的道理。所以,誰能不打妄想,誰就有功夫;誰要打妄想,什麼功夫也用不上,這就是參禪的中心思想。


參禪的功夫,就是專一其心來參,行也參,住也參,坐也參,臥也參。總而言之,時刻在參,不放棄參的機會。所以,在打禪七的期間,不拜佛、不念經、不上殿,也不過堂。到時候去吃飯,吃完飯立刻回到禪堂,繼續參禪。到時候去廁所,方便後即刻回禪堂,繼續參禪,不可浪費一分一秒,不知在哪一分哪一秒時間內是開悟的時間?所以分秒必爭。


所謂「不離這個。」不離哪個?不離「念佛是誰?」不離念佛是誰,那就是智慧劍,斬斷七情六慾。這種習氣毛病一除盡,本性就現前。本性現前,菩提道果就成就了。


我們在參禪時間,要面對現實,克服一切環境,抱定宗旨。苦,就是快樂的開始。我常對你們說:「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古人說:「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附。」就是說在不吉祥事情的後面,會有吉祥的事來;在吉祥事情的後面,會有不吉祥的事來。世間法都是相對待的。


我們在往昔的時候,不知造了多少業?所以要受果報。若能努力用功,勇猛精進,把業果受完,就會證道業。各位要注意!無論遇到「順」的境界或「逆」的境界,都要忍受,忍受不了也要忍受。修道,就是修忍受。所謂「忍是無價寶」,能忍受得住,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好像練過武術的人,沒有經驗,等打架的境界來了,就把所學的招式忘了;等境界過去了,想起招式,已經太晚了。參禪也是這樣,等境界來了,要忍受,要吃虧,咬緊牙根,度過難關,便得到自在。


參禪,要朝於斯,夕於斯。在早晨也修這個禪定,在晚上也修這個禪定,修的時間久了,自然就有成就。要能忍耐,腰痠不要管它,腿疼不要管它,一心一意參「念佛是誰?」這樣就時刻不會打妄想,能攝受身心,令其清淨,一點妄念不生。心不離「念佛是誰?」四個字,時時提起來,刻刻不忘記,這就是用功的目標。


參話頭,是一個妄想;雜念,是多個妄想。用以毒攻毒的辦法,所以用參話頭的妄想來控制多個妄想。慢慢將妄想一個一個消滅,不再起作用。這時候,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不會迷惑。分析清楚,就不會走火入魔。古德說:「寧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日著魔。」修禪定要謹慎小心,不可偏差,正大光明,不要給魔找機會。雜念,是替魔開門;而參話頭,即是驅魔的法寶。


【編按】摘自【宣化上人開示錄】正體版   刊載於「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站」。

相關焦點

  • ----宣化上人開示錄(一)
    所以參禪打坐的人,必須要熟讀研究這部經,才明悉「五十種陰魔」的境界,不會上魔王的圈套。否則,境界認識不清,不管什麼境界來臨,就執著它,便容易入魔境,為魔王眷屬。這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不但〈楞嚴咒〉要背得出來,就是《楞嚴經》也要背熟。所謂「熟能生巧」,到時候。便有無窮的受用,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凡是研究中國文學的人,《楞嚴經》是必讀之書。因為此經文辭優美,義理豐富,是一部最理想的經典。
  • 無規矩不能成方圓----《宣化上人中英文開示錄(二)》
    在打禪七時,每個人要懂得規矩。在沒有敲木魚之前,誰也不可以亂跑。你若是不守規矩、不聽招呼,就是犯規矩的人。禪堂裡有禪堂的規矩,開靜之後,維那要看大家都把鞋穿好了,才打一下磬。人全都站起來,然後才打兩下木魚。在沒有打兩下木魚之前,人雖然站起來也不可以跑。這是很簡單的規矩,你們應該懂得。一開靜,你就打木魚,那麼人都還沒站起來,又怎麼跑呢?
  • 修行要忍耐----宣化上人開示錄(一)
    修行要忍耐修行人,主要能忍罵忍打、忍冷忍熱、忍風忍雨、忍飢忍渴。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福修慧的時候,經過三大阿僧衹(無量數)劫,才成正覺。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見人就頂禮,口中還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有人討厭他的行為,所以他向人家叩頭,還要遭受人的罵或打。有一次,行菩薩道,向人叩頭,被人踢掉兩顆門牙,但是不灰心,再接再勵,行叩頭的苦行。這回學到經驗,見到人來,在遠處就先叩頭,還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叩完頭,說完話,即時就走,想打他也追不上。常不輕菩薩,以「無我相」的精神來修福修慧。誰教他這樣修行?
  • 【雙語】好道場難遇----宣化上人中英文開示錄(二)
    ◎宣化上人 開示A talk given by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我們人從無量劫以來,習氣毛病太多了!不知悔改,也不知修行,所以習氣一天比一天增加,智慧一天比一天減少,業障也一天比一天重。因為這種關係,人若想修行也不容易,想學好也不容易,想出家更不容易,有種種孽緣牽纏不清。
  • 【雙語】大鵬金翅鳥(2)----宣化上人開示
    (待續 To be continued)【編按】摘自《宣化上人中英開示錄(五)》,刊載於「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站」。
  • 【雙語】大鵬金翅鳥(1)----宣化上人開示
    這是憨山大師所著〈六詠偈〉中的一首,這是詠頌人的心。我們都知道大鵬金翅鳥把翅膀一伸,就有三百六十由旬那麼長。(小由旬四十裡,中由旬六十裡,大由旬八十裡)。它把翅膀一搧,就會把海水都搧幹了,搧到別處去了,它就有這麼大的力量。可是它也有死的時候,它死時骨頭和肉都會壞,只有心不壞。
  • 禪宗參話頭的訣竅
    參話頭,重點是在疑情,什麼叫疑情,就是我們對事物不明白的地方。但參話頭的疑情是跟開悟相關的,能夠引導於我們解決終極的疑問。比如說父母沒有生我之前我是誰?我們生從何來死歸何處?民國的時候,在高旻寺有一位來果老和尚,就是參一個話頭「念佛是誰」,後來破參了,因此度了很多人。當然我們去參念佛是誰不一定會生起疑情,沒有疑情的話頭就不適合我們。所以參禪選一則適合我們的話頭很重要。第一,這個話頭可以引導我們走向覺悟。參一個人到底有沒有喜歡我們,便沒有必要。
  •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開示於萬佛聖城一九八二年五月一日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修難行能行的苦行,修難忍能忍的法門,為眾生發菩提心,修一切智,不惜生命來教化眾生。生生世世都是忍苦耐勞,吃人所不能吃,讓人所不能讓,所以才得以成就佛果。佛不是一朝一夕修成的,而是修三大阿僧祇劫,才示現「八相成道」:第一「降兜率」,兜率天是候補佛位的法王子所居處。第二「入胎」。第三「住胎」,佛在胎裡仍是轉法輪教化眾生,為所有有緣的眾生說法。第四「出胎」,佛出胎日是四月初八。
  • 神光求法,跪在達摩面前不起來,一跪就是九年(宣化上人)
    菩提達摩祖師來中國宣化上人慈悲開示:梁武帝普通元年(西元五二O年)九月,菩提達摩(中國禪宗初祖)從印度乘船來到中國,抵達廣州登岸神光一聽,心裡不高興,就說:「我講經,教人了生死。」達摩說:「你憑什麼教人了生死?你自己的生死還沒有了呢!」神光一想,這個黑和尚,一定是魔王化身,來誹謗三寶,我要試一試他的法力如何?於是用念珠(鐵製,作為降魔武器)朝達摩祖師臉上打去。
  • 佛教:為什麼說「參話頭」,並不是禪宗的頓悟法門?
    從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法會上付法予迦葉尊者開始,禪宗一直秉著「以心印心,教外別傳」的方式代代傳承,到了二十八祖菩提達摩東來傳法,創立中國禪宗,再到六祖慧能的「一花開五葉」,將禪法的精髓傳播得更遠更廣。因此,我們看南禪的頓教(六祖這一分支),南禪作為禪宗最具有代表性的教派,它真正的禪法並不是人們認為的參話頭,而是《壇經》中六祖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本人就是因為聽聞《金剛經》聽到這句話,才言下大悟,如果還要繼續往前追溯的話,那就是迦葉尊者的那個著名的「拈花微笑」的公案,而這些其實才是頓教最正宗最能體現宗門精神的法門。
  • 關於《空谷足音-體光禪師開示錄》的幾點說明
    然而,由於禪師住世期間一向注重潛修默證,為人低調,不事張揚,故而社會上很少有人了解禪師的事跡,更少人理解禪師超凡的悟境和精深透徹的見地。因此,體光禪師開示錄,不僅對於宗門下的禪和子們的破迷開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對於整個佛教界的正本清源和道風建設也具有深刻的意義。
  • 怎樣參話頭?
    參禪時,在公案的話頭下工夫,稱為參話頭。參話頭是禪宗最具代表性的法門,自北宋末年的大慧宗皋禪師大力提倡以來,幾乎成為禪宗的代名詞。千年來,在話頭下參悟的祖師不計其數;而由於祖師的親身實踐,也使參話頭這一法,淬礪得更加善巧與精緻。自北宋的大慧宗杲禪師開始提倡「看話禪」。
  • 妙祥法師:參話頭的方法
    此是根據錄音整理行腳途中,上妙下祥法師為僧眾,以及當地居士的開示,以饗大眾。(來源:溯源佛教網)一居士:師父,像我們跟隨師父行腳,也談不上護持,怎麼能消受得起信眾們的齋飯和布施?別著急,以後還有努力的機會,你也可以發心出家去還這筆帳。
  • 初禪離生喜樂地(宣化上人)
    」                                                  ——宣化上人                          初禪離生喜樂地你能到初禪天的境界,你的脈就停止了。
  • 佛教「看公案」和「參話頭」現時可以開悟嗎?我看夠嗆!
    很多人修學禪宗一上手就看公案或是參話頭。其實看上去是不錯的,實際是走了冤枉路的。而且這個冤枉路著實斷送了不少人的法身慧命!尤其是那些「自學」禪宗的善信們,更是深墮泥潭而不能自拔。首先我們來說這個「看公案」。禪宗公案的參究大概起源於唐朝末年,興盛於五代兩宋之際。
  • 出乎意料之外---宣化上人
  • 牛奶的厲害(宣化上人)
    一喝牛奶,便有一股牛性◎宣化上人 一九七九年冬開示於萬佛聖城娑婆世界的人,都歡喜快樂,不歡喜苦惱;地獄的眾生,歡喜苦惱,不歡喜快樂;餓鬼歡喜瞋恨,不歡喜慈悲;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一切都空了。一切都空了,怎會想起要喝茶、要喝牛奶?金山禪寺有位法師便不敢喝牛奶。一喝牛奶,慾念便高升,他控制不住,於是不敢喝。我們吃東西只為維持生命,以食物作藥品。不吃東西會死亡,所以吃一點維持生命;並不需要什麼營養的食物來滋補身體。營養一多,麻煩就大了。
  • 浪費食物的果報(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 開示於萬佛聖城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四日有人問我:「這次慶祝觀世音菩薩成道法會,會有多少善信參加?」我說:「也許有三四個人吧!」今天我統計來參加法會的人,大約有四百多人,這人又問我:「是不是一個人當做百人?」
  • 【宣化上人金剛棒喝】
    金剛棒喝──宣公上人答問錄1501.    問:請問上人,轉輪聖王的福報會不會用盡?宣化上人:什麼不是佛法?一切皆是佛法,沒有一樣不是佛法。1506.宣化上人:要修慈悲,也要去除個人的執著。慈悲與執著是不相同的。慈悲的感覺以及生執著肯定是兩回事。1507.
  • 宣化上人:念經為什麼要敲木魚?
    01:52來自宣化上人全集▲點擊收聽音頻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人在作夢的時候,在夢境出現榮華富貴的享受,又升官又發財,有嬌妻有美妾,享盡人間的福。在這個時候,在夢中出現一個人,對他說:「先生!你現在所有的功名利祿、金銀珠寶、名譽地位等,不是實在的,是假的。你現在是作夢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