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小桐泡爸爸 公號:小桐泡一家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貫通12年義務教育,一起思考,一起探討,「幼升小」那些「更底層或者更深層」的「乾貨」:
(一)「幼升小」學好語文的「深度邏輯思維」
語文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底蘊的課程,務必能學多好學多好,因為,將來孩子的學習,補課最多,花費最多,提升最不明顯的,一定是語文。
而且,如果孩子要想將來上好大學,最主要區分的就是語文。
我曾經和一位大師級的語文老師,多次聊語文。他帶的班級,曾經一個班有多個高考滿分作文。
「生活就是語文」是他的座右銘,家長可以體會一下。
所以,語文學習,包括「幼升小」,都要從抓語文的「日常」開始,包括古詩詞、成語、警句、寓言故事,都是在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
這是一個唯一的,也是最終的,語文好成績的解決方案。「幼升小」家長一定要早覺悟,早行動!
「幼升小」等很多考試考查,語文就是向表達要分,向閱讀要分,向日常素養、日常積累要分!
欲速則不達!「幼升小」只「急」沒用,取決於你帶孩子的語文「日常」!
身邊的「幼升小」,已經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緊抓語文學習的「日常」了。
我們家「小桐泡」的語文「日常」,更多的是古詩詞。她背完幼兒版唐詩300首後,又背了小學分年級課外古詩詞的前4本了。
其次,我們還「雷打不動」地安排了每天的閱讀。
每天讀,隔天不讀,孩子自己都會說:爸爸媽媽,我們今天還沒有閱讀呢!也許,這「日常」,已經成為習慣了。
「小桐泡」的閱讀「日常」大致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她自選,另一部分,是家長帶著的必讀。
所以,閱讀前,常常看到「小桐泡」自己拿來一摞書,自己看。然後,再讓家長給講。
同時,我們常常有意識讓孩子講給家長聽,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也非常有幫助。
我們常常發現,孩子自己可以講得繪聲繪色,十分生動呢。
究其原因,也許更多是孩子自己的參與,大大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和創造力。孩子自己講,更容易找到更多的成就感,表現出來更多的快樂和熱情。
調查顯示,名校「幼升小」,對於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尤其看重,所以,天天閱讀的「日常」,愈發重要。
近來,我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能快速提高「語言表達力」的「玩法」,家長不妨一試!
孩子們都喜歡看動畫片是嗎?
那麼,看完了,能不能模仿者動畫片的人物,進行對話「扮演」呢?注意,這就是語言表達!
這一陣,「小桐泡」「扮演」」豬豬俠」,都有點著魔了!
「豬豬俠」動畫片裡的情節、對話語言,都很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而且,像環保、拯救、團結、友愛、堅強、助人、善良的主題,常常是滿滿的正能量。
孩子太喜歡看這個動畫片了!裡面的「對話」她自己就能記得特別好!「扮演」「說話」「模仿」,小菜一碟呀!
實際,這個「扮演」就是和媽媽的「瘋玩」呀!劇裡的「語言表達」,自然而然得到了學習!玩就是學,學就是玩,兩不誤呀!
「媽媽,開始演吧!」「小桐泡」十分期待「扮演」。
如果有一天忘記「扮演」,她就會哭鬧,掉眼淚,常常會鬧到媽媽答應。
好的學習形式,常常就是「玩」,孩子樂此不疲!
「媽媽,我們自己創作一集吧!」劇情之外,「小桐泡」和媽媽居然玩起了「自創」!
編故事,自己「演」,這豈不是更進一步的「語言表達」呢!
「爸爸不參加了吧!他只會演鋼齒虎」寶子有點抱怨。
「咿咿呀呀」的,爸爸不太會演,所以,寶子常常找媽媽。
她們娘倆,每天「扮演」的不亦樂乎!不過,就是有點鬧騰!
近來,有一個重大發現啦!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突飛猛進的變化!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詞彙太豐富了!超出我的意料!
前兩天給小姨發微信語音,小姨很驚訝:怎麼說話那麼像一個小大人了呢!
切身體會,「不用書本的閱讀」可以培養「語言表達」,快樂又好玩!
據調查,目前名校「幼升小」考查:講故事、看圖講故事等,實則就是考查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寶爸寶媽做好了語文的「日常」,「幼升小」我們盡可以放寬心了吧?!
拓寬一下,不僅僅「幼升小」,小升初、中高考,需要的都是語文「日常」的素養。
這些,更多靠的就是,爸爸媽媽日常的「用心」。孩子的語文素養,越早抓越奏效。
等孩子大了,上了初中高中,再想「補課」提高語文,幾無可能。
機構常常很難告訴您這樣的「骨感」的事實!
(二)「幼升小」學好數學的「深度邏輯思維」
學數學的一個「深層邏輯思維」就是:孩子日後的中考高考,數學和英語,一定要拿高分,才能上好學校。
我曾經接觸過一位北大的教授,他發現:考入北大的學生,數學一定要140,英語一定要140。因為語文,不敢保證140。這個總結值得家長們思考。
數學邏輯性比較強,屬於邏輯思維的學科,特別是低幼年級,掌握基本的邏輯思維和數學方法,讓孩子喜歡數學的思維美,十分重要。
這個也許比「刷題」更重要!學習首先要「理念先進」,這就是理念!
但,一位知名全國奧數高級教練又說:數學,不做題門都沒有!
那麼,什麼時間「刷題」呢?「刷」多少成績才能優秀呢?
「幼升小」的孩子,也要「刷」嗎?這是困擾家長的頭疼的問題。
名師指路:所謂「刷題」,一定是在基本定理、定義、公理,基本概念,十分清晰的情況下,再安排孩子做題。「這樣,數學才能學得比較正直,比較善良。」
做多少?名師的建議:適當量的題。
這個話就需要認真琢磨了。
第一如果你的順序不對,不行。第二,你偏廢一處,也不行。這個就是孩子「幼升小」乃至中考高考數學,要追求的學習方向和目標。
具體「幼升小」的名校面試,數學常常有生活場景和簡單數學思維、計算類,比如:
1、小桐用了一半的錢,買了3元的毛巾和1元的橡皮,請問,小桐手裡原來共有多少錢?
2、小兔子一共拔了8個蘿蔔。它第一天吃掉的和第二天的一樣多,請問,小兔子這兩天分別吃了多少個蘿蔔?
另外還有記憶題,比如把數字順序打亂,讓孩子復原的等。
「小桐泡」媽媽帶孩子學數學的血淚經驗分享:
「幼升小」數學,可以從「讀題、理解、思維、計算能力」這4個方面努力。
同時,儘量讓孩子多參與說題講題。
孩子講題意義重大呀!
一能讓孩子更好地明白題意;二,孩子讀出來,可以加深理解;三是,邊說邊講,大腦就會激發,培養了孩子自主思考能力,還鍛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好處多多!
我們大人也常有這樣的體會,輔導孩子,講著想著,想著講著,忽然,自己怎麼越來越明白了呢?!就是這種感覺!
這就是傳說中的,未來孩子數學學習的讀題能力,講題能力。
家長也許能隱隱約約感覺到,成為數學高手,更好地讀題和理解題意,那豈不就是語文的「日常」功夫嗎?!
不然,有孩子稍一遇到稍長的題目,就頭疼,就「繳械投降」了!
不僅僅「幼升小」,中考高考很多孩子就是這樣!
「幼升小」有家長問:計算怎麼辦?
「小桐泡」媽媽帶孩子的切身體會:數學的計算,沒有捷徑。在強化孩子理解題意能力的同時,勤加練習。
「幼升小」想速成的話,2-3個月!媽媽爸爸帶著,每天1-2個小時的計算,也應該會有很大的收穫。
因為近來,疫情期間,「小桐泡」媽媽,也就是這兩個月三個月的,在家裡帶帶她的數學,收穫還不小。
我們家「小桐泡」,已經和媽媽在學習如下這樣的題了。
和收集到的名校「幼升小」考試考查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題1:甲乙丙三個工廠共訂15份報紙,每個工廠至少訂了4份,至多6份。
請問: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訂法?
題2:小明周末去超市買東西,它買牛奶用掉了錢包裡面一半的錢,買水果用掉了錢包裡面剩下錢的一半,最後,小明錢包裡面只剩下20元錢了。你能算出小明剛開始錢包裡,有多少錢嗎?
還有如下的題:
現在,「小桐泡」每天都和媽媽一起研究數學,進步挺大!
近來,她們居然醞釀再買一些數學書。
孩子高興了,有興趣了,就更願意做了!
之前,「小桐泡」媽媽陪孩子學東西的時間少,多是我陪孩子「玩」著學古詩,大把的時間,隨便「玩」!
現在,爸爸帶孩子的語文「日常」,居然有壓力了。
「小桐泡」越來越喜歡數學、喜歡學英語了,學數學學英語多了,自然就會擠佔語文「日常」的時間了!
這倒逼著老爸,改進和孩子讀詩閱讀的方法了,讓孩子更有興趣!
看來,無論數學的「日常」,或者是語文的「日常」,家長「用心」,就會有回報!
「幼升小」數學,「過來人」還提醒:
(1)「幼升小」的數學考查,常常是一邊和老師交流,一邊完成的。所以,還有孩子敢於發言的心理培養。
(2)「幼升小」幾乎沒有考心算的。有意入名校的家長,留意。
(三)「幼升小」學好英語的「深度邏輯思維」
既然將來高考,孩子的英語和數學,一定要拿高分,才能上好大學、好專業!
那麼,「幼升小」的英語,要有怎樣的「深層邏輯思維」呢?英語如何學?未來,孩子各個學段英語的要求是什麼?
首先,「幼升小」考查,主要還是簡單的聽、說。
中高考英語高分,實則主抓兩項就十分管用:一是單詞,一是閱讀。其他的小分,還有語法和寫作。
「全國教師英語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北京四中的方芳老師說:在中考和高考裡,語法考查有越來越少的趨勢。
像傳統英語學習思想,將課下大把的時間,浪費在語法的學習上,不值得!
「幼升小」,很多家長十分關心,貫通義務教育12年,各個學段,關於單詞和閱讀的具體要求,有沒有?
有的,如下可以先收藏,早思考!
(1)分學段英語閱讀:貫通孩子義務教育12年,孩子英文課外閱讀的「量」,具體是多少?
資料顯示:國家基本要求,高中畢業要至少達到40萬詞以上的閱讀量。
有研究推薦,小學達到15萬,初中30萬,高中40萬英語課外閱讀量,這是可作參考的英語閱讀的「貧富線」。
也就是英語閱讀越多,成績越好!
「幼升小」的孩子,上小學後,最晚在三年級開始,可考慮每天課下10分鐘以上的時間,閱讀一篇課外英文。
(2)各學段的詞彙量:貫通孩子義務教育12年,詞彙量的具體要求,是什麼?
孩子英語成績裡,單詞佔分比最高。
未來孩子的基本詞彙量:小學要求是600左右,初中就是1600,高中3500。所以您看,小學六年600單詞,每年100個或者不到100詞,壓力不大。
但要留意,以上指標,僅僅是各學段詞彙量的「貧富線」?
所以,如果有可能,要不要多背一些?家長可以思考。
而且,語言的學習規律,常常是可以超前的。只要孩子有興趣,盡可多學。
家長,還要關注!當前的國家英語高考改革。
只要孩子的英語詞彙量和閱讀量足夠大,高一就可以參加高考英語考試,而且,有兩次機會,取分高的一次!
如果孩子高一英語分考好了,英語這一科,高中就可以「免修」!其他科的學習,是不是就贏得了更多的時間?
具體到名校「幼升小」英語的考查,常常有如下幾類,可參考:
A.簡單自我介紹:用英語說出自己的年齡、姓名、性別。如My name is Amy!
B.簡單英語會話:聽懂日常最簡單問候的句子,並回答,如How are you today?
C.老師讀,孩子聽。之後,跟著讀,或者複述老師的大意。
D.看圖畫說英語:說出圖畫裡的物品或故事。
平時如果孩子有學英語的習慣,這些稍加準備,就應該可以輕鬆應對。但,考出好成績,還需要日常的積累和練習。
貫通孩子義務教育12年,「深度思考」「幼升小」,也許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發。
(四)「幼升小」要不要「擇校」,要不要考名校?
實則要看個人的情況,中國有童話大王之稱的鄭淵潔,他的女兒上小學時,卻給孩子選擇了一個偏遠的普通小學。
鄭淵潔
「你們家有這麼好的學區,為什麼不在那裡上小學?」當時,孩子小學的老師不理解。
鄭淵潔他們家的學區,確實可以上更好的小學。但,他認為,孩子從小在一般的環境裡學習,等以後有好的環境時,她就會更加珍惜。
後來證明,他決斷的正確。
上一個普通小學,並不耽誤孩子成為學霸。
2018年,鄭淵潔女兒全額獎學金,被美國和加拿大的六所大學同時錄取。這個獎學金也有幾十萬人民幣了。
所以,「幼升小」,用勁「學」,未必都要用勁「擇」,家長權衡。
孩子是一張白紙,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強。
父母,是天底下,孩子最好的老師和陪伴。即將上小學的孩子,童年,眼瞅著就過去一半了!
疫情中「化危機為機遇」,「享受」史上最長假期,多陪陪孩子,讓「幼升小」,不焦慮!
附:「幼升小」的小書包,裡面都裝什麼呢?
a.常用學習用品,天天都帶:鉛筆盒、木質的鉛筆、4B 橡皮、直尺、文件夾子(放練習和試卷)、卷筆刀、鉛筆盒、溼紙巾。
b.看課程表,需要帶的學習用品:小剪刀、膠水、油畫筆和水彩筆(12色即可)。
c.其他:帶喝水杯蓋的保溫水杯、換季時備用的上衣。
同時長點心:選擇孩子的學習用品,不要太多顏色和有很多功能的學習用品,以免分散孩子注意力。
很多帶香味、顏色鮮豔的橡皮,有香味的畫筆,多次報導含有化學物質,長期使用,有害孩子健康。
優選材質天然單一的品牌用品,可能貴一些,但,值得。家長參考!
(關注「幼升小」上一篇:不僅僅是「大班」,家長關切的事都放這了!早看,12年教育不後悔!)
原創:小桐泡爸爸 公眾號:小桐泡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