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洋的模里西斯島上,曾經生活著一種渡渡鳥。它們在那裡生活了數十萬年,因為舒適的環境、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缺少天敵的滋擾,它們長成了性格溫良、毫無自衛能力的禽類。 到了17世紀,來到模里西斯的歐洲殖民者發現了這群體形碩大、肉味鮮美的鳥,並且開始大量地獵殺。與此同時,貓頭鷹和鼠類的入侵,也讓渡渡鳥幼鳥的存活率大大下降。在荷蘭的殖民者聲稱模里西斯島是他們的領土後的八十年裡,最後一批渡渡鳥從地球上消失了。
渡渡鳥的滅絕,再一次驗證了人類的入侵對環境的破壞。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渡渡鳥過於安逸的生活才是它們悲劇的開端。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在職場中生存的人也像渡渡鳥一樣,因為暫時的薪水尚可、職位相當就過起了優哉遊哉的生活,時間久了,定會磨掉競爭的激情。任何人的生活都不能只是享受物質的充裕,享受閒暇的安逸,而應該用頭腦思考、用行動作為、用智慧來創造自己的生活。
人生不能太安逸了,如果總是在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很容易讓自己變得懶惰,經不起風雨和挫折,更不用說訓練強大的內心了。當生活進行得太順利的時候,或許我們可以通過創造逆境或者提高目標的方式,讓自己處在一種始終向前、向上的進程,把逆境當作人生的加油站,在逆境中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