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趙志勇忍了49集,終於在天台爆發。
當鍾副局長說出那句「像你這種人,誰都可以踩在腳下,包括你那個賣麵條的老東西也是一樣。」
這一句話直接戳中趙的內心,直接點燃了導火索,直接叫一個慫人絕地反擊。
撲倒、爆錘、再撲倒、真的木板直接往身上招呼,還把我推倒是吧,拿起鐵棍就是幹。
你不是看不起我嗎?
你不是說誰都可以踩我嗎?
你不是敢罵我媽嗎?
使勁的,不要命的,狂怒的,徹底的幹你,不服!
情緒積壓無處發洩,一次錯誤的選擇而被逐漸疏遠,沒有了朋友,沒有了親人,沒有了盼頭,更沒有了目標和念想的時候,規則是你定的,規則也是我定的。
這個世界是凌亂的,是不公平,當初自己的選擇,活該如此,我自找的,但是我媽不是你罵的,你沒媽?沒孩子?沒親人嗎?
就是這樣,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莫名的解氣,比顧耀東最後啪啪幾槍打死鍾還要解氣。
在看了下牛駿峰關於這段的解讀,總結起來幾點。
一、演員徹底進入情緒,那一刻牛駿峰就是趙志勇,他受了這麼多集的氣,終於在這一刻釋放。
二、這一段是臨時加的,從這個角度講,導演估計也覺得不給趙出點氣,意難平,心不忍。從影視呈現上講,這段加的完美,叫趙志勇也算有始有終,人設上更加飽滿和立體。
三、真傢伙,真道具。看看趙和鍾說的,手裡的木板可是真的,這會看鐘也是挺可愛的,這才牛叉的演員,你看了信了,生氣了,甚至看的過程還時不時罵他,說這人真壞,那就成功了。
再來徹底梳理下趙志勇的幾個關鍵點,從劇本角度講,趙只能每次如此選擇,還必須選擇錯誤,必須跟正義背道而馳,因為你是沒有主角光環的,沒有衝會員的,沒有各種呵護的,要不然我們試試叫他選擇正確,你看什麼結果。
莫幹山之行,當楊奎叫趙志勇看住作家,中間還不忘一頓挖苦他的時候,趙如果選擇放了作家,而拒絕楊奎,那麼結果是什麼呢?
趙兩種結果。
要麼被楊奎一頓毒打,就如同揍顧耀東那樣,重點是什麼?夏處長來了還是不會先找他,因為處長已經有意栽培顧耀東了,所以趙被這次揍了之後,要麼廢掉,要麼暗淡離場。
還有一種選擇就是放掉作家,但是他仍然不會被作家垂憐或者感動,因為人家姑娘早鍾意上了顧耀東。反過來說,如果作家不被他關起來,不被他看押,不拉仇恨,那麼後來如何被作家扇耳光,不扇耳光,後面趙怎麼寫紙條,告黑狀呢?不告黑狀,鍾來了怎麼發現他,怎麼找陰暗的選手,劇情進行不下去了,難道劇本重改!
再看下楊一學事件,假口供做還是不做,這才是趙最重要的一次選擇,他當時徘徊在鍾處長辦公門口,糾結了好久,這一刻拉開那把鎖出門,自然沒有後面的所有事情,或許碌碌無為,或許可以像大頭他們沒事混混日子,動動嘴就行。
但是請注意,如果我們叫趙這麼選擇,選擇了正確,那麼新的問題就來了。
誰來接楊奎的班,誰來當這個段位的壞人,你不可能叫處長親自去辦吧。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除了主角,配角就這幾個,正因為大頭他們選擇了所謂的閒來無事,才有了趙的各種作,如果趙不來,誰來呢?大頭來嗎?如果真是大頭來,那麼趙估計戲份上可就是每集偶爾出鏡幾分鐘,僅此而已。
所以劇情上需要這種人物的存在,配角趙志勇來操辦剛合適。
正因為有了這些錯誤的選擇,才有了更多鏡頭和戲份。
正因為有了趙的壞和陰暗,才有了主角顧耀東的善和正義。
正因為不斷的被蹂躪和被心裡碾壓,才有了這段最解氣的天台對決和爆發。
還有最後一個意難平,就是掉下去的為何是趙志勇呢?
說白了還是配角問題,因為鍾副局長還得出門抓夏繼成呢,現在還不能掉下去,他還得抓的差不多了,再激起顧耀東的仇恨值,再次被顧耀東幹掉!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趙志勇安息吧,因為鍾副局長不僅僅被你揍了半天,臨了還得被顧耀東爆頭。
這就是北漂一族趙志勇的一生,媽媽帶著孩子來到大城市,來到那個時代的大上海。
父母總想著帶孩子走出山溝,年輕人的後半輩子不應該在窮鄉僻壤度過,一個人租個店面,開個麵館,孩子上班,終有一天也會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但是很不幸,那個時代是個怎樣的時代呢?
如果沒有夏繼成,沒有沈青禾,沒有犧牲掉的老董,沒有這些人的付出。
那就是只有背一麻袋錢出門也買不到白菜的可憐民眾。
那就只有一個個被冤死的楊會計和如草芥般的普通人。
那就只有那些吃著牛排,喝著人血的,大談主義而背地全是生意的人面獸。
小黃狗終於變成了大黃狗,但是他的主人卻被抬走了,它可憐的眼神望著被抬走的屍體,它想掙開繩子跟上,跟上那輛運屍車,如果黃狗的主人也是北漂,那麼它的內心又將如何?
而這條狗的隱喻難道不是趙志勇嗎?不是顧耀東嗎?不是沈青禾嗎?不是楊會計嗎?不是那個時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