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小看《棒球英豪》玩《忍者棒球》,懵懂中了解到球種不只滑球和掌心球。於是買了球棒和手套,想像有天去現場看場比賽。
但你不知道,真正在現場觀看的球迷其實在期待另一場賽中賽。
他們隨時可能面對不知啥時空降的球棒和球,觀眾精神緊繃程度,不亞於場上球員。
如果說NBA接吻環節是偷情抓包器,那棒球場上觀眾接物就是對棒球熱愛程度的期末考試。
出考題的是比賽核心角色之一,拿球棒的打者。
投手帶著愛用盡全力耍個花式球種把白色小球送到捕手懷抱。打者肌肉緊繃,跟那顆球有世仇,每天上千次揮棒只為把白球打個結實。
但打者揮棒太激動,容易把球棒扔出去。
由於力量強勁,球棒經常飛到觀眾席。
懂行的球迷秒讀考題,判斷球棒飛行曲線,拉開架勢,不管龍抓手還是五禽戲,能穩當接住球棒都是靚功夫。
久而久之,場外雜耍也成了棒球賽保留項目。
每個成功接住球棒的球迷,都會贏得滿堂彩,堪比普侯斯附身,化身觀眾席上最強打者。
很顯然,不是每個觀眾都身懷絕技。被飛來橫棒打得暈頭轉向才是常事。
彼得斯堡一個周六夜晚,又一根球棒脫手越過攔網砸向觀眾席上的羅伯特。
「它來得太快,就像愛情那樣無法防備。看它飛來的氣勢,我就知道我沒法躲開。」羅伯特無奈地說。
羅伯特把後背送給球棒,靠後腰扛住了這次飛擊。他很幸運,沒有別的外傷,至於腰部是否有內傷,得晚上回家拜託女朋友檢查。
球棒在後腰留下的油漬
相比之下,在波士頓芬威公園看比賽的女子就沒那麼幸運。
當晚第二局比賽時,一根球棒斷裂,飛脫部分砸到女子頭上。
她坐的位置離球場很近,球棒斷裂處充滿鋸齒。兩個條件同時滿足,於是女子達成成就,滿臉是血。
受到棒擊的女子
抬上擔架送往場外時,女子一直尖叫表達自己的痛苦。全場觀眾象徵性癟嘴沉默,等女子走遠後,全場瞬間重回激情。
打者給觀眾出的考題不只扔球棒,還有界外球。
飛向觀眾的界外球,又快又小難以閃躲,比笨拙旋轉的球棒難度係數陡增。造成的傷害也嚴重得多。
因此穩當接球成了更具挑戰性的考題,也是球迷間的專八考試。
球棒是送到誰家誰來接,白球倒成了繡球,人人都想要。
甚至有球迷戴著專業手套看比賽,全神貫注只為等待接住下一個界外球。
「這才是棒球精髓,接住每個界外球,然後,據為己有。」霍華德說完深深嘬口煙,空落落的右袖子跟著晃蕩。
打者擊球,球迷受傷。在業界屬於不成文的規定。
2014年,費城公民銀行公園,索瓦坐在離球場18排遠的位置。
當索瓦轉身買啤酒時,一顆閃現而至的界外球擊中他額頭,溫馨提示他飲酒有害健康。
「我這輩子聽到的最讓人難受的聲音,就是他骨頭裂開的聲音。」索瓦妻子事後回憶道。
索瓦做手術修復了右眼上方的骨頭,但這些年一直忍受著後遺症。
擊傷球迷的球
同年彭博社出過一項統計,每年有1750名球迷因界外球受傷,也不知阻斷了多少啤酒販的發財夢。
2018年8月,道奇體育場發生了棒球界最近50年最大的悲劇。
79歲的戈德布洛姆被剛好越過本壘板保護網的界外球擊中頭部,4天後在醫院去世。
這是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史上第三起因為頭部受傷去世的人。第一起是1943年32歲的克拉倫斯,第二起是1970年14歲的艾倫。
2019年,從3月到8月都有觀眾受傷,年齡最小的只有21個月。多數人都被打出腦震蕩,嚴重的還摘除了眼球。
5月,休斯頓美汁源球場,一個2歲女孩被界外球擊中頭部,造成永久性大腦損傷。此後生活中,她經常頭疼發呆,反應也變得遲鈍。
美國伊利亞斯體育數據調查局的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每場比賽的界外球數量增加了10%。
印第安納大學研究人員稱,大約每3場比賽裡就有2次觀眾受傷,意味著觀眾比打者更容易受傷。
無意擊中球迷後懊悔的打者
聯盟不會實時公布傷人數據,並拒絕向NBC提供此類受傷數據。一些球隊表示沒關注這些數據,另一些球隊則認為這是隱私。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比賽中,球迷受傷風險增高已是事實,基本都由界外球或脫手球棒造成。
有團隊根據906個界外球傷人事件,繪製出一張界外球落地圖,有網沒網各佔一半。
「與20世紀大部分時間相比,如今球迷坐得離本壘板更近20%。所以球迷躲避界外球和飛棒的反應時間更短。」喬治亞大學的格羅總結道。
飛向看臺的界外球,時速能到160.9-176公裡。放高速路上得罰款200,記3分。
距離本壘板18米遠的觀眾,只有10分之4秒的時間來做出反應。
前提是觀眾密切關注賽場動靜。一旦他們買啤酒,聊天或是玩手機,就等於坐著挨打。
另一件讓球迷挫敗的事,是他們受傷之後,很難獲得賠償。
1913年以來的《棒球規則》保護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棒球隊免受傷者起訴。
1913年一個球迷起訴球隊,法院卻拒絕受理。法院認為這人買票,就擁有坐在安全區域的權力,他卻不用,非要坐在沒保護的區域。
看臺提示,當心界外球和飛棒
這個天才邏輯,後來幾十家法院效仿,逐漸形成了《棒球規則》。
只要球場提供保護區域,坐在區域外的觀眾必須自擔風險。
如今每張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球票的背面,還印著這個免責聲明。
持有人承擔棒球比賽的所有風險和危險。
當球迷來現場看比賽,就代表他了解並接受潛在的受傷風險。於是任何自願參與危險活動的人,都得自行承擔風險。
由於這個法律先例,許多受傷球迷無法獲得賠償。
今年疫情爆發,不讓球迷到現場看比賽,導致受傷人數直線下降。
真人不到場,界外球照樣飛。
只不過受傷的變成了紙片人和玩具熊。
沒人願意受傷,球員也很愧疚,畢竟飛出去的玩意無人能控制。
但只要球和棒還能落進看臺,就永遠會有觀眾受傷。
球場,急需一面巨大的墨西哥網。
賢者時間:
評論第2、5、9的朋友,明天我們會送一件周邊衛衣給你,到時候注意記得看留言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