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飽後會發出幾個信號,中了一個,父母就該馬上停餵了

2020-12-11 母嬰參考

有一種餓叫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覺得你餓。「多吃點」是中國長輩關心孩子的方式,但有時候這也會給孩子帶來許多負擔。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寶寶出生之後,吃什麼、怎麼吃,成了父母的頭等大事。特別是對於那些新手爸媽而言,更是頭疼,擔心餵多了會消化不良,又擔心餵少了寶寶餓肚子,進而引發營養不良。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幸孕姐表姐家的寶寶剛生下來時只有5斤,體重有些偏輕,表姐一家想要寶寶趕緊追上「成長」的步伐,就增加了給孩子餵奶的次數,想著增強營養。可是一頓「操作」過後,孩子不僅沒怎麼長個,腸胃還吃出了問題。

寶寶胃容量的發展進程

其實,寶寶在不同時期,餵養量是有嚴格限制的,餵多或餵少,都有可能引發健康問題。

出生1-2天的寶寶,胃只有豌豆般大小,餵養量應控制在5-7毫升;出生3-6天的寶寶,胃只有葡萄般大小,餵養量應控制在30-60毫升;出生1-6個月的寶寶,胃如草莓般大小,餵養量應控制在60-90毫升;出生6-12個月的寶寶,胃如蘋果般大小,餵養量應控制在90-480毫升;出生12個月的寶寶,胃如小白瓜般大小,餵養量應控制在950毫升。

因而,父母在餵養寶寶的時候,需要參考以上同期的數據,並酌情的做出一些調整。這樣,寶寶既不會吃不飽,也不會「過度餵養」。

寶寶吃飽的信號

用數據的角度方法來餵養寶寶,只具有普適性,因而,觀察寶寶的表現來判定是否吃飽,更為準確。

主要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觀察:

1、吃奶時的狀態

當寶寶特別餓的時候,就會大口大口吃奶,顯得非常焦急,此時,他們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吃奶上。

當寶寶吃飽時,他們吃奶的速度會大幅放緩,偶爾還會出現心不在焉,走神的情況。

2、體重的變化

正常情況下,寶寶在6個月以內的時候,平均每周體重漲幅為125克,或者每月增加600克。而寶寶到了6個月之後,每月的漲幅大概在500克左右。

如果發現寶寶的體重漲幅在這個範圍內,就說明他們營養攝取是剛剛好的,不存在沒有吃飽的情況。反之,則可能是日常營養供給不足了。

3、排便的情況

正常情況下,寶寶每日會排小便8-9次,排大便4-5次。

但是當寶寶沒吃飽時,小便次數會減少,大便則呈綠色稀拉狀。

不過,隨著經濟及觀念的轉變,現如今「過度餵養」的情況更為多見。

寶寶過度餵養的危害

1、引發消化功能紊亂

寶寶出生後,在一定的時間內其腸胃消化功能還處於發育狀態,因而較為脆弱。過度餵養易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從而加重相關器官的工作負擔,進而引發消化不良。

2、易導致腦疲勞

腸胃中的食物過多,所承擔的消化任務更重,為了及時完成消化工作,有限的血和氧氣就要從大腦「調」到消化器官。這樣一來,就容易導致大腦出現缺血、缺氧的情況,使得大腦受損,出現腦疲勞的情況。

3、導致肥胖

過度餵養,顧名思義就是營養攝入過度,但是人體對營養的需求,及新陳代謝能力有限,如果營養過剩,就容易出現肥胖的情況,影響寶寶身心健康發展。

對於寶寶而言,過度餵養並不是一件好事,因此,為了寶寶身心的健康發展,父母一定要按需餵養。

延伸閱讀:奶粉餵養的寶寶更容易過度餵養

1、飽腹感不強

母乳中的某些成分進入寶寶的腸胃之後,一種叫做膽囊收縮素的物質會被分泌釋放出來,使寶寶產生強烈的飽腹感。

但是吃奶粉的寶寶,這種物質分泌較少,因而飽腹感不強,容易吃多了。

2、代謝不同

母乳中含有脂肪連接蛋白和瘦素,可以增強人體的代謝能力,營養成分更易吸收。而奶粉的營養成分吸收利用率更低,因而需要增加進食量才能滿足生長需求。

3、食用難度不同

人們常說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可見寶寶在吃母乳的時候需要耗費很大的力氣。加之母乳的分泌「高峰期」會間隔1-2分鐘,因此,進食量更好掌控。

而奶粉的話,奶瓶流速較快,寶寶吃起來更方便快捷,因此容易貪嘴吃多了。

相關焦點

  • 過度餵養,不利於寶寶發育,寶寶吃飽時,會發出這幾個「信號」
    寶媽幫你們整理了寶寶吃飽的信號,新手父母要注意「避坑」。2、打嗝、閉嘴、歪頭,對吃失去興趣雖然小寶貝還不動如何表達,但是對自己的卻是了如指掌,因為他們的胃容量小,比較脆弱,所以吃飽後會有一些自然而然的生理反應。他們會自然而然地鬆開小嘴巴,或者緊閉嘴巴,意思是「媽媽,我吃飽了。」
  • 寶寶吃奶後身體出現幾個反應,暗示「我沒吃飽」,媽媽趕緊餵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母乳是寶寶生長發育的「主食」,對於嬰幼兒時期的寶寶而言,由於無法精準地表述自身需求,則會通過一些「肢體語言」向媽媽傳遞信號,如果寶寶沒有吃飽,一定會暗示媽咪,作為母親,一定要及時發現「端倪」,解救寶寶於「飢餓」當中。
  • 新生寶寶餵養指南:四個信號證明已吃飽,不要強餵!
    擔心餵不飽影響發育,又怕餵多了負擔太大……若非經過修煉,這般常見的「嬰語」也實屬無解! 那麼,如何判斷小寶寶是否吃飽了呢?觀察以下4個信號,輕而易舉正確接收!
  • 如何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出現這個信號,可能暗示娃被過度餵養了
    「他到底有沒有吃飽?」「再過多長時間餵一次奶呢?」因為時常擔心寶寶沒有吃飽,於是很多家長時不時地給他餵一口,或者孩子一哭就給他喂,但這樣會給他們的身體帶來很大的負擔。新生兒的胃到底能吃多少?如何判斷孩子有沒有吃飽?1、聽孩子吞咽的聲音如果寶寶在吃奶時發出很明顯的吞咽聲,而且有持續性,則表明他們吃到了奶水,過一會兒也就吃飽了。如果吞咽聲不明顯,可能是孩子已經吃飽不想吃,或者是寶媽的乳水不足,他沒有吃到或吃不飽。
  • 如果寶寶發出這5個信號,多是沒吃飽的表現,媽媽要注意增加奶量
    孩子剛出生的幾天,小林因為身體虛弱幾乎沒有給孩子餵過幾次母乳,孩子吃的都是奶粉。後來隨著身體逐漸恢復了,小林才開始正兒八經地哺乳寶寶。但是出院回家後,小林發現孩子吃完奶後沒有多長時間就開始哭,老要大人抱著。按說月子裡的孩子不是吃了睡,就是睡了吃,婆婆和小林都很奇怪,因為孩子也沒有生病。
  • 寶寶餵成「米其林」,吃撐了也不會說,怎樣看懂「吃飽了」信號?
    前段時間劉姐心血來潮,將寶寶的胳膊跟麵包放在一起對比,還配文:加油吧!米其林寶寶。劉姐的寶寶養的白白胖胖的,胳膊上的肉一圈一圈的,確實用「米其林寶寶」形容比較貼切。但很快就有寶媽對劉姐發出警告,說寶寶太胖有問題,趕緊去醫院看看。
  • 你的寶寶到底吃飽了沒?四個信號可以看出,母乳寶媽對照自查
    每當寶媽看到孩子哭鬧不適,總覺得孩子沒吃飽。寶寶們到底有沒有吃飽,如何判斷呢?四個信號可以清楚辨別,母乳寶媽們放寬心,對照自查,看看你家娃是否真的吃飽了。你的寶寶到底吃飽了沒?四個信號可以看出小冰剛生完寶寶的時候,因為身體原因,在醫院多住了好幾天,虛弱無力的身體讓小冰無法正常哺乳,因此寶寶出生的前三天,都沒有喝到一口小冰的乳汁。身體恢復出院之後,小冰心裡始終覺得虧欠寶寶什麼,每當小傢伙哭鬧,小冰就覺得寶寶餓了,是自己沒有餵好,甚至一度擔心自己奶水不夠。
  • 3個小細節學起來 讀懂寶寶吃飽沒
    多留意這幾個細節,可以很有效的避免寶寶過度的餵養。部分寶寶吃多了會出現吐奶、拉肚子,或者打嗝的情況。當我們看到寶寶不停的哭鬧,不要覺得寶寶在無理取鬧,也許這個時候寶寶是因為腹脹或積食引起了腸胃不舒服在鬧騰。
  • 寶寶有沒有吃飽,看以下幾點就知道,父母要牢記,別撐壞孩子
    一般來說,我們都知道自己吃到什麼程度算是飽,但是寶寶可沒有飽的概念,如果我們為了讓寶寶快高長大而一味地喂,那麼很有可能反而害了他。寶寶有沒有吃飽,你真的知道嗎?小劉不以為意地表示,自家寶寶每次都是這樣吃,並且也沒有拒絕投喂,她覺得寶寶正在發育,多吃點是對的。姐姐無奈地告訴小劉,寶寶並沒有吃飽的概念,如果父母盲目餵養,寶寶會吃撐而不自知,對胃沒有半點好處。
  • 寶寶每天該吃幾頓?超過這個數可能會撐壞寶寶,寶媽別瞎餵
    寶寶竟然也會「吃撐」小糖果出生後,一直是她想喝奶我就喂,沒有什麼奶量更沒有次數限制,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差不多3個月。孩子3個月時,突然吐奶嚴重,我問了小糖果的姥姥,她說:「你這是給娃吃撐了」。這個時候,家長也大可不必擔心寶寶會「撐到」,這時候的寶寶胃容量非常小,每次吃的也都很少,很快就能消化掉了。如果非要一個具體的次數,那麼應該1-2小時餵一次,一天餵養8-12次左右。
  • 3歲女童被爸媽餵到70斤?父母已經闢謠,寶寶肥胖應該怎麼做?
    大家好,我們是紅太陽健康科普,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最近很火爆的一個新聞「父母為賺錢,讓3歲女孩當吃播賺錢」,大家可能出於好心,想幫助這個寶寶,但是事情的真相,今天很多官媒已經證實公布了。真相:寶寶的爸爸的李先生稱,「盈利是有一點點的,可能就是幾百塊,但這對我們來說也只是一個數字。
  • 寶寶吃太多會怎樣?脾胃變差!寶寶有這4種情況出現,就別餵了!
    寶寶有這四種情況出現,就別再餵了!小麗是今年剛生了寶寶,全家都為新生命的到來而感到開心。為了能夠讓孩子讓小麗能好好坐月子,小麗的老公讓孩子的奶奶從鄉下過來帶孩子。小麗心想自己帶,不想讓孩子奶奶帶孩子,生怕會出現婆媳矛盾,但是自己剖腹產身體虛弱,也沒有辦法。孩子奶奶來之後,小麗的擔心果然出現了。
  • 寶寶口唇一碰就張開,難道沒吃飽?別誤會,吸吮反射不是飢餓信號
    妞妞媽媽是一位新手媽媽,一直堅持純母乳餵養,但是最近她總覺自己的乳汁不足,餵不飽寶寶,原因是當寶寶哭鬧的時候,她會用手指放在寶寶嘴唇周圍試探,看寶寶會不會張開嘴做出要吃奶的口型,但奇怪的是,每次寶寶都會張開嘴,於是妞妞媽媽就判定寶寶哭是因為餓了,所以趕緊抱起寶寶就開始餵奶。
  • 0到1歲哪幾個階段是猛漲期?幾個信號寶寶早就告訴你了(附重點)
    懷孕的時候,胎寶寶在肚子裡面的時候,準媽媽也總是擔心寶寶是不是會缺少營養,出生以後這種心情一直都在,一直都擔心營養好不好,純母乳餵養的有時也會擔心奶水質量好不好,配方奶的會擔心奶粉質量好不好,不管其他怎麼樣,在寶寶猛漲期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知道,最起碼在營養上面要跟上,這幾個階段還是比較重要,當然時間可能因人而異
  • 關於寶寶交流的獨家技巧,看後,迅速精通寶寶語言
    醫生對三到四個月大的寶寶進行測試,發現 寶寶僅在四個月大後,就開始積極地發出與人交流的聲音,在此之前 ,寶寶發出的聲音只是一些需要我們搞懂的原始本能反應,以下是個「寶寶聲音備忘錄」。
  • 母乳餵養,寶寶吃奶總睡著?有這4個信號說明寶寶只是「水兒飽」
    4個信號判斷寶寶飽沒飽母乳餵養的寶媽如果沒有辦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就可以從以下幾個信號著手。這個時候其實也可以說明寶寶已經吃飽了,媽媽們再把寶寶放到床上後,寶寶也不會頻繁被餓醒,如果媽媽們發現寶寶一邊都沒吃空,餵養規律的情況下,寶寶其實多會是沒吃飽。
  • 1歲寶寶口臭、消化不良、胃脹氣,可能是父母餵出來的,別不信
    1歲寶寶口臭、消化不良、肚子脹氣,很多時候都是父母餵出來的,別不信!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麼一個想法,就是孩子只要吃得就好,才能成為一個大胖小子。這也是一些父母心中對於孩子身體健康的一個標準。其實不然,將寶寶餵成一個大胖小子,並不是什麼好事。很多時候孩子可能伴隨著一些肥胖疾病。
  • 別亂餵,從這5方面,可判斷寶寶到底有沒有吃飽
    很多新手媽媽都為寶寶吃飯而發愁,生怕他吃得少了,餓著了。於是就一個勁的喂,用自己的意識去猜測他到底有沒有飽。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寶寶總是吃撐著,一不小心就吐奶了。這是因為寶寶的胃很小,可能大人覺得吃飽的程度,遠遠超出了他的胃容量。
  • 寶寶多大可以自己吃飯?注意這3個信號!
    其實寶寶會親自告訴你 但你要學會讀懂這些信號 本期文章內容經梁德懿醫生科學審核 寶寶進入自主進食的黃金期一般在8~10 個月左右,但具體時間「因娃而異」,我們可以根據寶寶發出的三個信號來幫助判斷。
  • 寶寶一天餵幾次?每次餵多少?0~1歲寶寶餵奶標準一覽
    剛出生的寶寶,由於寶爸寶媽都是新手,在餵寶寶的過程中很難控制量,結果導致寶寶經常吐奶,影響腸胃消化。那麼,新手寶媽該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一天要為幾次?每次又要餵多少呢?下面我們來分享0~1歲寶寶餵奶標準一覽:1、怎麼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寶寶在0~6個月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靠母乳餵養的。而6個月以後,寶寶才會允許吃一點輔食,一方面緩解寶媽母乳不充足的問題,另一方面能保證寶寶吃飽。單純靠母乳餵養的話,寶寶24小時內小便次數>6次,則說明寶寶奶量充足,已經吃飽了,而如果<5次,則說明寶寶沒有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