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你所說,別人沒有搬到新房去住,真正想改善居住環境而又不缺錢的人,又何必去買沒有配套的郊區房?就算他搬過去了,老房子是不是會出租?,你也可以說我不租要,會不會賣掉呢?,你總不會既不租也不賣,讓房子放著自然垮掉吧,你搬不搬它都是多的,不過多這邊那邊的問題,還要再討論嗎?
統計商品房還不簡單?房產證不都有登記,編碼嗎?一個按鍵就可以敲定!只是敢不敢公布的問題!難度在小產權房和軍產房,沒有統一登記,要普查,應當也不是難事!比如深圳,商品房150萬套,小產權650萬套,經適房,廉租房,保障房70萬套!還是有空間的。
1998-2016的柱狀圖簡單估算大概有80億平方米,算上2017-2018年的,按100億平方算。另外1998年之前存留到現在的老房子按照60億平方估算。一共有160億平方米,按每人30平算,現有的商品房大概可以住5.3億人。我國未來人口大概在15億以上。按照未來66%的城鎮化率估算。我們還缺將近5億人的商品房。至於農村的房子只能按照容納3億左右的人口估算,其他的遲早都會荒廢的。至於城郊,城中村,鄉鎮的老房子這些難以估計了。另外市場經濟下,肯定會有一些浪費的,部分經濟欠達地方偏僻地方的住房沒有人住,成鬼城一定會有的。
個人估計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大約有五六十平米,而我們家鄉農村人均早己超一百平米,我周邊人均大約在130平米至160平米。多的人家己達到兩三千平方每戶。而少的農村人也有人均七八十平米,但這種農戶極少,多為貧困戶。至於全國其它地方我不大清楚,但以農村民房三層估算人均約百平左右。
中國不缺房子,缺的是好的商品房。好的商品房是指,最近20年左右新建的有品質的商品住房、並且還要有良好的學區和相關配套、有工作的商品住房。從這個角度出發去討論中國的商品房,中國至少還缺6億人的商品房。因為自建房能上好的學校嗎?公寓和小產權房能上好的學校嗎?住著中西部小縣城的商品房,有多少人能夠在當地自力更生呢?所以以後必然會兩極分化,越是便宜賣不掉的房子越便宜,因為沒有流動人口願意去為它買單,反之越貴的房子越有人要去買,因為那裡有充足的工作和充足的流動人口,需要去買屬於他自己的房子,可以讓他的孩子上學,讓他不用再交房租租房子住。
或許所有的房子真夠30億人住吧。但是醫療,教育,就業等好的地區的房子夠多少人住?又有多少人想去或想著在這些地區買房的人?話又說回來,好比有些原來是煤礦或者油田這些資源型地區,資源開採結束後,除了沒辦法的都搬走了,房子自然閒置,也算在數量裡面了,試問你願意去嗎?可能這些地方拍喪屍都不需要布景的。長遠看經濟發達的人口流入地房價還得漲。
多少套房子真算不出來,但是每個人算算等自己老了,自己留給自己子女將會是幾套房子,我相信四、五十歲的人生的都是獨生子女,以後每個小孩將繼承三套以上房子,兩夫妻至少六套以上,所以今後房子會嚴重過剩,房子除一、二線城市外,都會嚴重貶值。
中國的房子30億肯定能住,前提是全國按人均面積算! 在未來,三四線城市中稍微好一些的城市房價或許能穩住但是大多數城市都會面臨跌!(我這裡的穩其實就是不漲價) 其實房價的高低就與幾大因素相關。
1城市的人口流入流出率 2房子處於城市什麼地段!我們往往都說地價決定房價也就是這個道理。這其中包括教育、醫療、交通、周邊便民設施等等! 3政府未來對該地段的定位 4其他(物業水平,房子樓層位置、採光、小區品牌效應等) 不要指望房子暴跌,跌幅也只是暫時性調整!房價暴跌直接和間接影響行業和就業人口太多!不要覺得和你沒關係之類的!理性看待房價吧!
我覺得也不能完全以開燈多少來判斷入住率,也不能完全以入住率來判斷這房子是否賣出去了。以前我特地為此事留意觀察了一下,就算全部銷售一空的小區,晚上也不是所有人家的燈都亮著,甚至只亮了70%,有的可能晚上出去玩了,現在畢竟基本三口之家,小兩口領著孩子出去玩。
再一個那就是,不能只看樓房的一面,這一面沒亮燈,你就認為家裡沒人,這是錯誤的,說不定人家把南屋的燈關死,在北面呢,所以兩面都得看。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有些房子都是父母為兒子準備的,提前幾年準備房子,有的兒子才十二三歲,父母就給買房了,所以有的好幾年都在那裡閒著,等到兒子結婚了一天,家裡燈亮了。還有一種是買了養老的,比方外地人在某座城市買了房,等退休以後過去養老。